劉美玲
摘要:就現階段教育來看,信息技術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性教學工具,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開拓學生眼界,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為課堂注入新鮮血液。基于此,本文就信息技術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實踐教學策略進行分析論述,希望能夠給小學語文教育從業者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實踐運用
前言:
新課程教育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只有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應用新形式展開教學才能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信息技術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調動起學生課堂積極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多元化教學形式呈現給學生不同的學習環境。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拓展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豐富課堂知識。[1]而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從教材出發,搜集各種與之相關聯的知識,并將其融入到實際課堂教學中,能夠極大程度地拓展學生學習視野,使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呈現多樣化,有效進行課堂教學內容補充,而這種教學形式也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到各種語文知識,深刻理解教材內容,極大程度地提升語文授課效果和質量。
(二)有助于語文課堂趣味性增加
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將聲音、圖像和文字融合為一體,帶給學生視覺與聽覺雙重體驗。而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期間將信息技術運用于此,將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動態視頻或是更為直觀的圖片,不僅符合當下小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更是將原本純粹的文字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增添了語文課堂教學趣味性,在極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
由于語文知識中涉及大量文字且主要以分析文字中蘊含的意義為主,因此個別學生在學習期間感到語文知識十分枯燥,導致學生難以提起對語文知識的興趣。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于課教學堂,可將知識通過圖像、視頻等多樣形式展現出來,將靜態文字知識轉變為動態圖像知識,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學生也能在教師所打造的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語文教學環境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2]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這一課展開教學為例,由于學生對于自然景觀思維構造能力較為有限,因此在閱讀這篇課文時,可能會對錢塘江的景象并不能深刻地通過文字感受到,而教師借助多媒體將錢塘江大潮漲潮時的壯闊視頻播放出來,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視覺沖擊,更是便于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感受到自然景觀壯闊宏大。同時,將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是可增加學生學習體驗感與即視感的有效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極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知識,開拓學生眼界,還可幫助學生通過視頻觀看了解更多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目標。
(二)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臺
網絡教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了學生學習空間和時間,是一線教師需重點研討的教學手段。在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僅僅靠著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遠遠不能滿足當下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將一些教師通過互聯網搜集的與本次授課內容相關的資料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而學生則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學生在不斷地通過課外知識汲取過程中,也能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這一課為例展開教學時,由于本課所涉及的生詞生字較多,因此學生在教師授課完畢后也只能勉強掌握生字的讀音,但是其筆畫順序卻無從掌握。而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搭建微課學習平臺,讓學生們根據教師所上傳的生字書寫筆畫順序視頻進行復習鞏固。由于學生在教師授課期間已經對生字詞有了大致了解,因此在短暫的微課教學中,能夠更快速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其在學習上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時間過久,而簡短的微課視頻教學,正好能夠在有限時間內為學生快速傳遞其需要掌握的知識,學生也會更加愿意接受這種教學形式。
總結:
根據上述內容進行總結得出,為了有效地提升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使得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得以提升,教師要正確積極地使用信息技術這一教學手段,展開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使課堂充滿生命力。為此,本文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和應用策略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許軍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途徑探索[J].學周刊,2021(34):191-192.
[2]王春蘭.新課程改革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21(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