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錦紅
摘要:近年來,高速公路路網漸趨飽和,多種交通工具客流分流,使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拓展功能范圍、客流群體發生了較大改變,服務區作為相鄰城市的溝通橋梁,各個社會層級對服務區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本文針對高速公路服務區轉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服務質量提升,實現服務區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贏的對策,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順利轉型升級。
關鍵詞: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體系;運營管理
DOI:10.12433/zgkjtz.20232902
近年來,我國高速公路快速發展,里程可達14.26萬公里。按照50km左右一個服務區的設置要求,高速公司服務區作為道路交通的一部分,承擔著提供地區間便利的出行服務、促進地區間產業融合等社會責任。我國的高速公路網規劃格局,以國家高速公路為主,以地方高速公路為輔,高速公路網對生產要素的地區間流動、旅游業的發展和不同區域間時空距離的縮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快了地區間的人員、商品、技術和信息的交流,優化了資源在空間上的有效配置。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高速公路的輔助設施,除基本的休息、檢修、入側等服務功能外,還具備娛樂、信息服務、物流倉庫等擴展功能。高速公路相對封閉,服務區的服務對象流動性高,且服務對象的需求水平存在客觀差異,所以,服務區在提供服務的同時,還要考慮到顧客需求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從而不斷更新管理方法和服務方式,為顧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同時,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服務體系,以實現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一、高速公路服務區概述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指為高速公路上的駕駛員提供服務的區域。該區域按照一定的距離要求,在高速公路沿途設置,為來往駕駛者提供暫時休息的區域。駕駛者可以駛入休息區,停車休息,并享受服務區為其提供的飲食、娛樂、購物、住宿、車輛維修、加油、信息咨詢等服務。在高速公路上設置服務區,可有效緩解駕駛者長時間行車產生的疲勞感,有效降低因疲勞駕駛而導致的交通事故發生頻率。
從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分區的角度,將服務區劃分為兩個主要功能區,即停車休息區及服務區。停車休息區為駕駛者、乘客等提供停車休息和如廁服務。服務區則包括飲食、住宿、購物、娛樂、車輛維修等多種服務功能,服務種類較多,可為駕駛者及乘客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服務。通常而言,進入服務區的車輛及顧客對停車休息區的需求量較大。
服務區根據建設規模、占地面積等,可以被劃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不同等級的服務區的占地面積、車流量、地理位置、網絡交叉程度等都存在一定差異。
二、高速公路服務區轉型面臨的問題及成因
(一)高速公路服務區轉型面臨的問題
其一,部分服務區的建設投入與運營不一致。服務區可能在初期的規劃建設中缺乏長遠眼光,作為高速輔助設施,相關人員在設計服務區時,考慮的問題與運營所需往往不協調。不合理的建設規劃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堵塞,妨礙人們的正常通行。早期規劃設計考慮不全面,后期需要開展二次建設,這無疑增加了額外的費用成本。
其二,許多服務區的經營項目沒有從真正滿足人民的需求出發,仍然只提供基本的服務。人們對服務區功能和服務類型的需求日益變化,通常,停車場、加油站、餐飲店、公共廁所等是休息區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然而,大多數服務區對這種服務模式缺乏創新,無法有效發揮服務領域的擴展功能,且內部布局不合理,停車位與實際車輛不一致,加油站位置設置不合理。此外,一些服務區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的挖掘與承接,制約了地方的宣傳與對外發展。
其三,服務區的固有消費群體狹窄。由于服務區絕大多數是封閉式的,主要的服務群體狹窄,決定經營品種和定價與大眾市場有所區別。
(二)高速公路服務區轉型問題的成因
1.設計缺乏文化內涵和特色
服務區在高速公路兩側對稱設置,建筑風格大多一致,缺乏人性化考量,不能反映該地區的人文文化和自然地域特征,也不能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
第一,服務區作為附近城市的展示區,原則上應展現城市的自然地理特征、景觀特征和自然優勢,發揮對游客的吸引力,這不僅能提高服務區的個性化設計水平,還能帶動周圍城市旅游業的發展。但設計者和運營者為了降低建造難度,通常不考慮將周圍城市的自然風貌、個性特征等融入服務區設計中。
第二,服務區自然景觀的設計較少,大大降低了整體的美感。在這方面,與國外服務區景觀設計存在較大差距,是我國高速公路服務區設計亟待突破的重點。
第三,基于不同地理特征、地勢條件,顧客對服務區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但是,由于設計師缺乏長期性規劃和個性化設計,通常千篇一律,忽視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
第四,在基礎設施方面沒有長遠考慮而設置預留量,如電力、排污設施等。
2.社會形象亟待提升,潛在經濟效益有待挖掘
目前,大多數服務區的社會形象難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區的建立不能真正帶動經濟效益的增長。建設服務區品牌、創新服務管理模式是服務區轉型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工作,由于缺乏統一化管理,各個服務區的運營模式不同,服務區一般采用承包或租賃的經營方式,承包主體為了在短期內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通常會放大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優勢,服務費用和商品費用遠遠超出市場價格,顧客迫于無奈只能購買,對服務區的評價較低,也是服務區社會形象較差的一大原因。
3.運營管理缺乏長遠的發展戰略
服務區現有的經營管理主體的經營目標缺乏長遠規劃。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經營主體分散,二是因為經營主體國有化。服務區經營主體國有化和私有化都存在相應問題,在國有經營的運行態勢下,服務區間缺乏競爭意識,對國有資金的依賴程度較高,不利于服務區自我尋求發展的新突破。而經營完全私有化,則會存在經營主體只顧經濟收益,忽視服務質量的情況,導致評價較差,不利于服務區的長遠發展。部分服務區還存在資源浪費嚴重或開發過度的問題,經營氛圍較重,前期缺乏調研,建設投入和運營情況參差不齊,配套設施不完善,休閑等服務功能尚不足,無法與顧客需求相匹配。
例如:設計人員在設計服務區時,缺乏對區位因素、車流量等信息的全面調研,將其他地區的設計圖紙硬套在某一服務區上,缺乏長期發展規劃。或許能滿足現階段的服務需求,但隨著車流量的增加,占地面積小、服務類型少的缺點逐漸暴露。經營者面對這一情況,一般會選擇二次擴建,但二次擴建不僅要考慮資金因素,還要考慮其是否具有充足的空間資源,資源浪費問題較為嚴重。
4.應急反應能力不足
服務區經營管理模式改革和服務功能創新應以安全為核心,保障人身安全是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根本。作為司乘人員出行中的休息站,服務區必須具備一定的應急反應能力。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必須有足夠的物資儲備,才能確保顧客的安全。現階段,服務區安全服務功能概念和體系結構不明確,缺乏系統、詳細、明確的緊急安全規范,安全符合標準的地區數量并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服務區業務功能變化和體系結構重組。
三、高速公路服務區轉型的實施路徑
(一)改善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外部環境
首先,牢牢圍繞“業態布局+公共空間+品牌引進”的主線,提前制定商業規劃,從功能布局、商業空間、裝飾效果等方面制定整體規劃,設計相應的建筑方案,通過建筑空間、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營造商業氛圍,改善環境。其次,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者為中心,以產品質量差異化、產品差異化擴張、價格差異化、促銷差異化等方面入手,改善服務區的外部環境,打造符合市場需求、以服務區域功能需求為中心的指標體系。同時,積極響應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戰略,在服務區內設立當地特色產品銷售展廳,有效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為了豐富游客的文化體驗,還可以增設非物質文化展銷或新產品展示窗口,將服務區作為宣傳陣地。
(二)拓展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經營范圍
隨著綜合服務區、主題特色服務區的建設,服務區的服務功能、經營形式將更加豐富多樣。服務區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要建立整體經營體系,把公眾商品和小眾商品區分,統一管理停車場、加油(加氣)站、休閑、就餐、衛生間等區域。同時,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增加ATM自助服務、電動汽車充電堆、洗車服務等。服務區可以在統一管理的前提下,積極尋求與外界的合作,引進更全面的產品服務,并與當地助農平臺合作,將農產品的實體銷售與電商對接,平衡商品價格。例如:當人們進入服務區,通訊運營單位自動向其發送當地特色旅游資源、農產品等信息,人們通過官方短信中提供的鏈接,登錄當地的助農網站,選擇購買農產品,服務區提供貨物配送服務。
服務區應安裝休閑娛樂區健身設備、自動售貨機設置、24小時服務窗口;開展特色商品宣傳和其他形式的特色商品宣傳;在互聯網上實現特色商品的網購服務等,盡可能做到差異化服務。專營公司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服務區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消費水平、消費偏好、商品特征,根據不同地區開展不同的促銷戰略、組合展示,實現精準營銷。同時,充分發揮服務區平臺的優勢,在提升消費者滿意度的同時,提高銷售收入。
(三)構建合理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布局
布局設置是服務區實施良性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區域位置優勢,從省時、省力、省地等方面出發,升級為開放式多功能服務區域。同時,建立全方位的物流運輸模式,使服務區域成為貨車物流運輸的主要節點,通過分散運輸,發揮小型貨車的特點,進一步豐富服務區布局的設置,更有效地推動我國高速公路運輸的發展。創意定位和布局設置完成后,擴展服務領域的功能結構。除了基本功能外,服務區還應構建更多的功能模型,如“服務區域+旅游模型”,構建服務區商業綜合體模式,在周邊建立商業綜合體,特色打造游、購、娛一體化的商業聯系圈。此外,適時舉辦小型貿易展覽、新車展銷會,宣傳具有地區特色的文化商品、旅游路線、貿易商品等,結合服務區的基本功能,打造更具亮點的貿易型服務區。
(四)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智能化升級
智能化是“服務區+智慧”的重要體現。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整合和利用海量、分布式、異構的信息資源。服務區有大量的公共交通設施,在運營過程中可以生成大量的出行數據。因此,應用新技術,開發信息資源,深入挖掘客戶服務的價值,更全面地了解客戶的需求。通過互聯網平臺建設,O2O、線下線上聯動營銷,打造特色產品、特色餐飲、景區門票、住宿等的預訂,連同客貨中轉反駁預訂等方式,實現線下線上融合發展和精準營銷。同時,組建終端查詢機器,提供服務內容、旅游景點、風土人情、地方文化、餐飲、交通狀況、氣候等信息的實時查詢,實現人路和諧,打造智慧、智能、便捷的交通網,促進服務區的創新和發展。
高速公路服務區通過客戶數據分析,可滿足不同類型的客戶需求。在數字化不斷深化的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活動都可以被轉換為數據予以存儲。整個服務區覆蓋專業的電子化設備,可以對客流量和客戶分類形成基本了解,建立數據庫和處理中心,便于服務業務的開展,根據現有數據分析大眾出行需求偏好,為提高服務區的客戶滿意度提供決策依據。
四、結束語
高速公路服務區轉型升級是地區經濟發展提出的需求,服務區服務、管理和運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各個高速公路服務區要堅持與地區經濟聯動發展的原則,將區位因素、地區人文特征、自然地理優勢等納入服務區的設計、擴建工作。服務區的優化服務、促進轉型升級不能忽視“顧客需求”這一核心要素,應用現代化技術,可進一步提高服務區的信息化水平,為顧客提供多樣化、個性化、信息化的高質量服務,滿足顧客的多種需求,以顧客的滿意度提高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社會形象。
參考文獻:
[1]王楊,呂家琦.新基建背景下高速公路服務區智慧化轉型升級思考[J].中國交通信息化,2022(S1):57-59+63.
[2]譚國娟.細論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管理模式改革創新與功能體系重組改進[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14):199-201.
[3]左建偉.高速公路服務區服務質量提升研究[J].交通節能與環保,2022(02):154-157+166.
[4]劉伶俐.高速公路服務區轉型面臨的問題及實施路徑[J].交通世界,2021(36):149-150.
[5]解廣賓.新發展格局下河北高速公路服務區營業模式的轉型探索[J].時代經貿,2021(06):119-121.
[6]孫鵬.高速公路服務區經營管理模式轉型探索與思考——以蘇通大橋服務區為例[J].現代管理科學,2019(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