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輻射環境治理是環保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人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輻射源越來越多,如計算機、電視、醫療設備、放射性同位素等,一旦輻射劑量超過人體承受范圍,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需要加大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保障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應對措施,以便進一步提高輻射環境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關鍵詞:輻射環境;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DOI:10.12433/zgkjtz.20233636
輻射環境主要是通過電磁和電離等輻射源發射粒子和能量波進行能量轉換、轉化等形式擴散,對生態環境、人體健康造成傷害或威脅。隨著輻射危害的日益加重,我國成立了專門的環境安全保護組織,優化管理輻射環境,并對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如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責任不明確、執行力度不足等,從而采取科學措施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法制建設,明確劃分輻射安全管理職責,強化監管力度,擴大宣傳范圍,促進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們身體健康。
一、輻射污染概述
輻射是由場源發出的部分脫離場的電磁能量,并通過電磁波形式進行傳播,且不會返回場源。根據輻射強度和種類的不同,可分為電磁輻射、電離輻射兩種類型。電磁輻射是家用電器、信號發射器發出的輻射,其中包含計算機、電視、打印機、信號基站等,雖然單個電器的輻射量較少,但是如果人們長期接觸電磁輻射,也會引起疲勞乏力、頭痛、心悸、四肢酸痛、失眠、視力減弱、免疫功能下降等癥狀,危害人體健康。電離輻射是自然界中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核素產生的輻射,雖然該物質可以促進核技術的發展,但是電離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傷,危害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強化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力度,降低輻射危害性,保障人們身體健康安全。
放射源分類見表1,放射裝置分類見表2。
二、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工作職責劃分不明確
完善的輻射安全管理制度規范,需要明確劃分各級部門的輻射安全監察監督責任進行,同時還要嚴格審核企業放射源和放射裝置,全面評估對環境影響裝置,審批輻射建設項目的可行性。但是當前有些老舊核設施管理、治理和退役職責劃分不明確,監察權限落實不到位,嚴重影響了輻射環境安全管理效果。
(二)分類分級審批制度不完善
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分類分級審批制度的設置,可以結合輻射污染的實際情況,為基層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提供相應的審批權限,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強化環境保護力度。當前,分類分級審批管理制度還不完善,難以保障國家輻射環境安全管理規定的有效落實,項目建設環保審批流程較為復雜,增加了基層部門的申報成本,限制了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三)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人員素質不足
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輻射環境安全管理質量息息相關,但是當前部分管理人員經驗不足,專業性不高,嚴重降低了輻射污染監管效果。部分主管部門的人才配置不合理,數據收集缺項,不能對放射性核素輻射污染問題和遷徙潛在危害進行深入分析,難以合理分析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輻射環境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一)提高安全防護技能
1. 電磁輻射的安全防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器產品在人們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但是也加大了累積輻射量,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所以需要強化電磁輻射安全管理,避免同時開啟多種家電或增加使用者之間距離,需要定期測量電器輻射劑量,強化安全防護。地方環保部門、衛生監管部門需要加大市場家電的質量監督力度,嚴禁出售不合格的電器產品、嚴禁出售發生核事故周邊區域超標食品和產品,保障輻射劑量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危害人體健康。
2. 醫療器械的安全防護
CT、核磁共振等醫療器械會產生一定的輻射,危害醫護人員、患者的身體健康,需要加強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和職業道德教育,嚴禁開具不必要的檢測化驗單,避免對患者身體部位進行非必要照射,減少輻射損傷。
(二)加大輻射環境監管力度
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一旦發現輻射環境劑量超標、黃色警戒線的企業應進行嚴肅警告,限期整改。定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確保衛生部門、監察部門、公安機關等聯動合作,強化執法效果。針對輻射信訪問題,及時反饋和調查處理。同時,在相關法律基礎上,構建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實現輻射源使用的規范性、制度化管理,細化各級組織機構的管理職責、范圍,構建分級管理機制,并落實反饋監督機制。此外,要突出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重要作用,合理加強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參與度,對輻射安全許可證單位進行定期評估,客觀評價檢測結果,一旦發現輻射劑量超標、結果偏差較大的單位,責令限期整改,合理控制輻射量,并對超標產品進行集中處理,實現源頭控制。增強監督監管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促進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提高,強化落實責任制,及時問責追責、經濟處罰、停業整頓,避免出現責任推諉現象。強化信訪措施實施力度,鼓勵公眾主動反映問題,并及時反饋和深化調查,有效排除輻射危害,消除社會恐慌心理。
(三)完善安全法制建設
完善法制建設是促進輻射環境安全管理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當前,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強化輻射環境安全法制建設,優化配套檢測規范建設,完善放射性源項生產、運輸、使用、報廢管理制度、分級審批制度。強化各個部門的溝通合作,擴大輻射監測范圍、增加輻射檢測手段和產品、普及輻射檢測知識,使輻射檢測儀表既要高端化、智能化,也要平民化、簡單化,擴大輻射檢測優化受眾人群,產生大量輻射檢測數據才能實時了解輻射環境實際狀態,并詳細掌握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標準和規范,保障輻射數據的私密性、合理性、規范性、溯源性和統籌性。對各個地區的管理權力與責任進行合理劃分,保障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執行,嚴格約束輻射源的產生和轉移,完善輻射環境安全監管制度,避免權責失衡問題,保障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實施嚴格的第一責任制,強化追查制度,避免發生輻射安全事故,對輻射安全事故問題進行公正執法,利用法律手段促進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穩定開展。
(四)完善應急響應措施
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的輻射性物質越來越多,對人體的危害性風險逐漸升高。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充分發揮輻射本底監測、輻射環境監測的功能作用,并結合實際情況,完善輻射環境監測體系,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執行監督監測行為,強化社會輻射監測和安全防護力度,保障輻射防護工作的正常開展。時刻保持警醒,完善輻射事故應急預警機制,對輻射環境安全事故做好應急準備,組建輻射應急組織,以便對輻射環境安全事故進行有效的應急處置,一旦遇到緊急情況需要第一時間采取應急措施,避免輻射污染問題擴大化。強化宣傳力度,向公民普及輻射知識,強化群眾的輻射防護意識。
(五)強化安全管理責任
為了進一步強化輻射環境安全管理責任,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明確安全管理職責。環保部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合理劃分輻射環境安全管理職責,同時對本地區的企業類型展開全方位分析,以便對各級環保人員的監督職責進行有效落實。完善管理部門職責要求體系,確保輻射環境安全檢查職責的全面履行,當發現輻射安全事件,第一時間報告、疏散和預處理,降低事故危害性。分類批量審批管理,結合區域發展需求,采取有針對性的審批制度,強化輻射環境安全管理效率。建立輻射安全或核安全數據庫,輻射作業和防護人員需要強化安全意識,對相關防護知識進行全面學習,減少輻射環境安全事故的發生。主管單位需加強放射源專項檢查活動,對射線裝置進行定期檢查,強化監管力度。責任單位座做好日常監督檢查工作。一旦發現監督檢查措施不到位的現象,除了要限期整改,還需設計強化防護措施,制定應急和退役治理等方案。
(六)強化輻射環境安全意識
政府部門需要加大宣傳力度,確保單位企業、人民群眾都能認識到輻射環境超劑量的危害性,同時消除公眾的恐核心理,并對輻射崗位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輻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強化輻射防護意識,掌握輻射環境檢測和防護方法,強化自我保護能力,減少輻射傷害。利用多元化的宣傳方法,如微信、微博、網站等方式,定期推送輻射防護知識、技術等文章,讓人們認識到輻射環境防護的重要性,并掌握基本的防護知識與技能。此外,對潛在的輻射環境危害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輻射測量和管理,要加強公眾的輻射防護策略的知識宣傳、降低輻射檢測儀器成本、健全輻射檢測技術規范,確保公眾能夠對日常生產生活中常見的輻射源有所了解,強化輻射防護意識。
(七)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政府部門在輻射環境安全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主導作用,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有效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作用,保障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首先,完善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制度,以保護人和自然安全為導向,強化對核輻射的管理,防止放射性同位素危害環境和人類安全,強化監督應用過程。要強化輻射環境監測與事故應急能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定期開展常規監測工作,結合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實際需求,優化輻射環境安全管理標準,尊重差異性內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其次,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監測設備,優化監測方案和技術方法,強化實驗室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輻射環境監測與事故應急能力提升。注重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吸引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定期開展系統化培訓,強化人才專業技能操作能力,促進輻射環境監測與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時優化資源評估考核機制,嚴格考核員工績效,約束工作行為,提升工作效率。結合輻射環境污染情況,對容易發生災害的區域進行詳細勘察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事故應急預案,并采取合理方法對突發性事件進行有效性控制,避免事態發展擴大化。提升工作人員的應急處理能力,一旦發生輻射污染事件,第一時間響應,及時采取合理的事故處理方案,降低核輻射危害性。
另外,完善質量體系建設,構建相應的監測網絡,強化輻射防范操作的可執行性,并對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進行全過程監管,完善監察監督機制,優化評估流程,利用全方位數據信息實現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同時要提高電子產品設計標準,減少輻射量,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工作,可以進一步強化環保工作質量,保證生態環境安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本文針對輻射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有關部門采取合理優化措施,進一步提升輻射環境安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紅勇.如何加強輻射環境安全管理[J].建材與裝飾,2020(07):178-179.
[2]葛康勤.環境保護中的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分析[J].門窗,2019(11):158.
[3]賈麗,張峰.環保工作中的輻射環境安全管理分析[J].化工管理,2018(08):34.
作者簡介:李剛(1976),男,安徽省亳州市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輻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