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晶
摘要:近年來,我國金融市場運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如:風險特征日漸演化,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風險等相互疊加。在當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規模不斷壯大、業務數量增加的形勢下,針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問題展開研究尤為必要。商業銀行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時,會出現信用、操作、合規、市場、聲譽等風險,為有效規避風險,保障整體收益,銀行需要重視管理投資銀行業務風險,創建風險管控體系。本文圍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展開分析,闡述了風險管控體系的重要性,并對風險防范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能為商業銀行業務的正常開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
DOI:10.12433/zgkjtz.20232932
在金融創新以及全球互聯綜合作用的背景下,金融行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環境。在利率市場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加速投資業務發展已成為商業銀行提升整體競爭力的必要手段。然而,商業銀行常常將更多精力放在高收益的投行業務承攬承銷中,而忽略了在投資銀行業務發展中出現的各種風險,導致壞賬率升高,甚至出現債務違約事件。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時重視審視現狀,綜合分析風險,并提出可行的風險防范及風險處置方案,優化業務風險管理效果。
一、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概述
商業銀行的經營對象是貨幣,發展過程中以盈利為核心目標。伴隨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經濟學界針對投資銀行業務深度挖掘,使投資銀行業務范圍日漸擴大,內容越來越豐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主要由內部的投資銀行部門負責,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直接融資方式籌集所需資金,并支持客戶的債券交易,為其提供財務顧問服務和資產管理意見。在我國商業銀行推進投資銀行業務時,由于常受監管制度的約束,業務范圍受到較大限制,主要內容包括債券承銷、資產證券化、市場化債轉股、并購重組、股權投資等。
投資銀行業務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投資銀行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是銀行業務融合及組織的創新。推動投資銀行業務時,需要融合資產管理、資管產品銷售、投資業務以及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不僅要體現商業銀行資本集聚功能,還要發揮投資銀行資本增值功能。其二,投資銀行業務屬于商業行為,金融市場、金融工具產品創新性強,對金融監管提出了新的需求。結合我國國情,針對當前商業銀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實際,制定相關的法律及政策極有必要。
二、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商業銀行針對投資銀行業務風險進行管控,可助力銀行規范運營管理體系,更好地建立完整的運營機制,推進投資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保障業務規范化、標準化。其次,加強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力度,一方面可幫助銀行更好地優化業務風險管理體系,提前做好風險規避計劃、引進風險識別與應對體系,提高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促使銀行進一步加強業務管理和創新管理,保障新業務能夠更好地融入銀行業務體系,提高業務創新能力。最后,通過有效的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計劃,可以提高內部管理的規范性,從而加強內部風險防控、降低操作風險和合規風險,保障銀行收益的最大化。
三、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策略研究
(一)補強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防范的薄弱環節
商業銀行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時,仍存在諸多風險,且遠比其他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風險更大,市場關聯性和傳染性更強。同時,銀行內部風險操控環節極其復雜,風險治理結構并不完善。因此,商業銀行需要認真分析投資業務風險防范的主要風險及薄弱環節,建構專業的風險防范控制體系。
首先,商業銀行要形成完備的內部組織體系,這是控制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的必要手段。商業銀行要組建專業的投資銀行業務部門,明確業務間的差異,了解不同業務部門的風險內容,針對風險特征建構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在尊重風險特點的基礎上,實施行之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同時,結合信息隔離方式,金融市場防止出現的信息濫用以及金融內部交易產生的各種風險,明確每一主體的分工及合作,尋找不同業務部門之間存在的風險控制差異,明確各主體間的分工,防止業務主體因獨立性過強產生不同的風險管理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在建構不同業務部門風險防控機制時,要厘清不同業務部門的風險防控責任。在明確分工基礎上,主動分擔風險,進而高效把握投資銀行業務風險控制工作力度。
其次,商業銀行應重視塑造風險防控文化。這是構建風險防控體系以及操作風險防控工作方案的保障,進而提高風險防控人員的能動性,達到高效控制風險的目的。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后,風險防控文化由傳統的業務風險變成了投資銀行風險和商業銀行風險并存的風險,所以,要求銀行全面了解不同業務風險特點,打造多元化風險文化,開展業務交流,保障業務人員能了解不同的業務風險,在此基礎上,尊重及創新風險管理文化,最終達到有效防控風險的目的。
(二)關注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變化
商業銀行應針對投資銀行業務進行可行性分析,打牢業務基礎。商業銀行在評估業務投資行為可行性的過程中,關于業務預期經營效益等指標的評價,需要參照行業及業務歷史數據。為真正增強業務經濟評價的有用性,商業銀行應從源頭上加強基礎業務管理工作。具體來說,一方面應創建業務歷史資料庫,并優化業務實施跟蹤體系,結合業務規劃及具體目標,分析內外部影響因素,并做出詳細的報告,對比原計劃找出發展偏差,并積極研究應對措施;另一方面,要精準把握行業市場的發展動態,了解市場命脈,積極搜集市場靜態信息、動態信息,以保障投資決策行為更科學、更合理。此外,商業銀行還要積極關注國家經濟政策方面的信息,時刻關注價格變動,以便為后期作出科學的決策增加依據。
(三)強化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的全面認知
商業銀行加強對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的全面認知,需要在業務開展的具體過程中實施。首先,重視投資銀行業務盡職調查,強化調研意識及業務風險防范意識。目前諸多商業銀行在開展業務承攬承銷發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有關債項違約、出現信用風險的案例比比皆是,主要原因在于投資前未盡職調查市場、客戶、債項等內容,投資人員沒有掌握真實的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資金用途、企業風險、財務狀況、資信情況等,最終威脅其投資決策。因此,在商業銀行日后開展業務時,需要勤勉盡責、誠實信用、盡職調查,指派專業人員,負責盡職調查任務,明確職責分工,制定盡調工作流程和計劃方法,對盡職調查的真實性、調查評價的客觀性和調查結論的準確性負責。
其次,商業銀行應在內部承建專業的投資部門,并配備專業人員,為其提供充足的設備、人力及資金支持,使其通過多元方式有效收集市場資料以及和業務投資相關的材料。
最后,要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力度,在業務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業務投資人員保持敏銳的意識,嚴格要求自我,既要掌握金融知識、管理知識,又要具備合規意識,并端正投資態度,時刻保持冒險精神、創新精神。培養投資人員的綜合素養,為商業銀行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助力,同時促使投資人員將個人潛力發揮在業務中 。
(四)增強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特殊風險的防范能力
我國投資銀行業務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市場體系、工具服務、業務創新應用、行業監管等方面與國際成熟體系存在一定差距,其面臨的風險也具有特殊性。同時,我國投資銀行資產規模偏小,業務范圍相對狹窄,競爭具有趨同化特點。創建商業銀行特殊風險防控體系,是防止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的關鍵手段,若銀行缺乏特殊風險防控體系,則極不利于有效規避投資銀行業務風險。
為了提高業務特殊風險防范效果,商業銀行需要創建嚴謹的風險防控意識,能明確投資銀行業務風險,把風險防控列入商業銀行風險防控體系內,并形成全新的特殊風險防控觀念。在風險防范體系下融入投資銀行業務風險防范因素,商業銀行在具體實施時,需要提煉不同風險防控體系的差異及共性問題。為了有效防范特殊風險,商業銀行可以統一建構防范特殊風險的部門。面對差異授權的不同業務,設置專業的風險防控機制,形成獨到的風險防控意識,并配套設置特殊風險防范對策。此外,商業銀行需要打造多元化的特殊風險防控體系,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時,通常會出現傳統信貸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商業銀行就要積極建構信貸業務的風險防控體系,并保障其與業務風險防控情況以及總體風險防控情況相互協調,發揮多元風險防控體系的優勢。由此可見,為了切實避免在投資銀行業務時出現特殊風險,商業銀行需要建構特殊化風險防控機制,從不同的角度考慮特殊風險成因,采用高效的方法有效防范特殊風險。
(五)提高對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沖擊的抵御能力
為了切實抵御投資銀行業務風險帶來的沖擊,商業銀行要全面推進責任制。若想全面增強業務投資決策的安全性、有效性,商業銀行應推行投資決策程序責任制,明確業務申報、核準、審批、投后管理等各環節負責人、責任內容以及具體的獎勵機制、懲罰機制。決策人要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重視因各種投資決策而引發的投資問題,靈活處理滯銷問題及投資金額不足的問題。同時,每一個責任人都要遵守投資決策的標準,防止出現違反投資規則的現象,如果導致投資銀行業務出現損失,就要承擔責任,并及時彌補,嚴重的情況下,應對相關責任人給予懲罰。通過高效落實投資決策責任制,可切實約束投資行為,進而增強投資成功率,全面抵御投資銀行業務風險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
(六)提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的監管有效性
為了真正加強投資銀行業務監管的實效性,商業銀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制度,這是強化風險防控的根本手段。風險預警制度的核心在于及時提示金融機構的各種風險,并通過應用風險識別及評估模型測算評估風險。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針對投資銀行業務的風險預警機制,主要是在經營的基礎上創建的,并未達到總體監控以及系統評估的要求。因此,需要進一步借鑒國內外優秀銀行的經驗,嚴格執行風險預警機制規范及要求,建立高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同時,商業銀行要自覺創建投資銀行業務風險防控屏障,做好內部控制和風險監管工作,從根源上規避投資銀行業務風險,且要主動對標和落實監管部門對主承銷商盡職履責要求、盡職調查要求、存續期管理要求、信息披露要求、資金用途和流向監管要求等。此外,商業銀行要重視內部風險因素的分析與管控,針對影響投資銀行業務可行性的各項因素展開分析,并采用有效措施加以阻止,避免因監管不當而出現風險,切實提升商業銀行的業務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在經營及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等。為了避免正常運營秩序和狀態不被各種風險因素影響,持續保持正常規模的盈利水平,商業銀行需要從構建健全的信用評價體系、優化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從而高效規避投資銀行業務風險,保障商業銀行的長遠健康運營。
參考文獻:
[1]鄧家有.研究我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管理工作[J].商訊,2021(31):83-85.
[2]鄭雪.防范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風險的監管框架與政策建議[J].經濟論壇,2021(02):102-110.
[3]楊志明.探討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等投資銀行的業務風險管理工作[J].現代國企研究,2019(0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