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飛
摘 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更看重生態環境的發展和建設,因此林業工程建設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產業之一,其也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當前對于林業工程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我國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實際情況,進而對林業工程建設進行相應的調整。對于整體工作開展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林木種苗培育,需要應用相應的技術,提升種苗成活率。
關鍵詞:林業工程建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生態環境
林業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推動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對于林木工程建設來說,其包含眾多內容,而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環節就是林木種苗的培育,其是整體林木工程建設的第一道工序,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其加強重視。在實際開展林木種苗培育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具有針對性且有效的林木種苗培育技術,進而提升林木種苗的成活率,提升林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為社會整體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1現代林木工程建設造林方法
1.1播種方法
現階段,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林木工程建設是當前最為重要的產業之一,其不僅可以為行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同時也可以有效擴大植被面積。在實際開展林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最傳統也最常用的造林方法是播種方法,其應用時間較長,經驗豐富,優勢更為明顯,與農作物種植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操作更加簡單,后續工作開展的難度相對來說比較低。比如說在實際進行林木種植的過程中,利用播種方法,只需要在土壤內播種樹種即可,但是樹種相對來說比較脆弱,因此,需要加強管理和控制,特別是在特殊時期。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進行管理控制的過程中,主要是對其生長環境進行控制,并加強管理,進而保證樹種的成活率,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
1.2育苗方法
除了播種方法以外,應用較為廣泛的就是育苗方法。應用育苗方法進行造林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準備工作,了解種植區域土壤的實際情況,嚴格開展現場勘查工作,并根據相關數據信息對土壤質量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根據種苗以及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相應的處理。當前,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由于林木種苗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相關要求也不同,比如說挖坑深度,其是保證林木根系的基礎。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挖坑深度,其是保證林木種苗成活的關鍵內容。如果深度過深,那么幼苗根枝會被掩埋,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樹枝以及樹木的正常生長發育;可是挖坑深度過淺,那么幼苗根系有可能裸露在外,根系無法吸收充足的養分,導致林木無法正常生長發育[1]。
1.3定植方法
定植方法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林木工程建設造林方法之一。在實際應用定植方法進行種植的過程中,應用已經成熟樹木的不同器官進行種植,比如說根系、樹枝或樹干等,以此實現造林的目的。在實際進行造林的過程中,應用此種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和價值,其可以有效降低造林成本,而且其需要的生長發育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但是應用此種方法進行造林的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幼苗中含有營養成分的器官的數量相對較低,這也是當前影響較大的一個因素,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栽培的范圍,而且在實際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部分模板對于質量的要求比較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造林成本。
2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重要意義
2.1有助于發展建設生態防護體系
現階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我國更加重視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并根據當前實際情況建設了生態防護體系。在實際進行建設的過程中,由于觀念以及理念發生了一定的改變,現階段更重視質量管理,但是在實際進行管理控制的過程中,也不可忽視對于種植數量的管理和控制,無論是質量管理還是數量控制,其主要目的都是完善生化系統,建設生態防護體系,推動防護林可持續穩定發展。在實際建設生態防護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對其數量和質量進行控制,這也是保證防護林建設的基本因素。對于生態防護體系建設來說,需要保證其規模性,而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保證了林木種苗的成活率,同時也可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進而起到防護林優化升級的目的,發揮防護體系的作用,比如說防風固沙、提升土壤儲水能力等[2]。
2.2有助于推動林業可持續穩定發展
對于林業工程建設來說,林木種苗培育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其有助于擴大植被的覆蓋面積,且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改善林木種植質量,提升林業工程建設有效性,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應用也是保證林業工程建設可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要素。在實際進行林業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種苗是最為基本且關鍵的物質,也是整體林業工程建設開展的核心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林木種苗培育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比如說水文地質情況、氣候條件以及培養手段等,都會對林木種植的質量以及種苗的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響。針對此情況,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將林木種苗培育作為關鍵內容,保證整體培養效果,進而提升成活率,推動林業可持續穩定發展。
3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應用現狀
相關研究調查顯示,現階段,我國在科學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的支持下,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日漸成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進步,這也為林業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應用良好的技術也從根本上提升了林木種苗的成活率。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主要是應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林木的生長周期進行調整,進而保證林木正常生長發育,推動林業工程發展,提升木材整體質量,這也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積極利用了分子遺傳學,進而實現植樹造林的目的,此種技術的應用可以對種苗的對抗性進行研究分析,改良樹木品種,進而提升種苗的成活率,降低林業工程建設成本,同時也可以發揮出林業工程建設的作用和價值。此外,我國研究人員在相關工作人員的支持下,已經建立了林木品種基因庫,其可以幫助不同地區明確育種方向,進而實現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的目的,發揮林業工程建設的生態價值[3]。
但是,林木種苗培育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并未了解該地區的氣候環境,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種苗的成活率,提升了林業工程建設成本。其次,由于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缺乏專業性,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進而造成成本浪費。再次,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同時培育規模較小,這也嚴重影響了林木工程建設的有效性。最后,生產結構缺乏均衡性,現階段種苗培育基地培育結構不均衡,導致其無法滿足林業建設以及發展需求,嚴重影響林業工程建設的有效性以及可持續性。
4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應用策略
4.1種子處理
4.1.1種子選擇
對于林木工程建設工作的開展來說,種子的選擇是最基礎的工作內容之一,因此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加以重視。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經濟情況、人文情況、氣候情況以及水文條件等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各地區適宜的種子種類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針對上述內容進行勘察,并對種苗培育技術不斷進行更新和完善。在實際進行種子選擇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實地勘測,了解基本情況,特別是母樹周圍的地質條件以及種子的成活率,這也是種子選擇的基本數據內容,以此為基礎進行科學選種,可以從根本上保證成活率,也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際開展植樹造林的過程中,需要對土壤情況、氣候條件、地理特征以及生態環境進行調查分析,進而保證種苗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比如說,對于干旱地區來說,需要選擇抗干旱的品種,而對于降水量較大的地區而言,需要選擇抗澇的品種[4]。
4.1.2種子采集
對于林木種苗培育來說,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就是種子的采集,其直接影響林木種苗的成活率以及生長發育的實際情況。在實際進行種子采集的過程中,需要對母樹的實際情況進行勘察,保證選擇良好的母樹,同時也需要根據數據資料對種子的產量進行預估和測定,進而保證種植采集的科學性。在實際進行種子采集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氣候條件、土壤情況、水文地質情況以及母樹生長發育情況,在此基礎上明確采集時間,在實際進行采集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合適的采集工具,避免對種子造成不良影響。對于育苗造林的種子選擇來說,必須考慮到播種品質以及遺傳品質,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優良母樹,進而保證種子的采集質量。
4.1.3種子儲存
在完成種子采集之后,需要對其進行儲存,避免外部因素對種子造成不良影響。由于種子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實際進行儲存的過程中,其儲存的方法和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通常情況下,主要是應用濕藏法或干藏法進行儲存,具體應用何種方法主要由種子的實際情況決定。比如說對于水分含量較低的種子來說,可以先對其進行干燥處理,隨后再定量分析進行干藏,在儲存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防潮以及防蟲,避免由于儲存不當造成成本浪費。
4.2種源調運
在林木種苗培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而保證種苗的成活率,同時其也是保證林業工程建設有效性的根本所在。在完成種子的選擇、采集工作之后,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做好種源調運工作,避免由于調運不當降低種苗的成活率。在實際進行種源調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同時也需要保證符合當地林業部門的規定和要求,此外也需要做好種源的檢疫與防疫工作,進而保證種源的安全性以及適用性。在實際開展林業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外調種源,在此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規定和標準,保證種源調運的有效性。對于外調種源來說,需要以該區域為中心,堅持就近原則以及環境條件類似原則,從附近區域進行調取,這樣可以有效提升種苗的成活率。
4.3種苗定向培育
在實際進行種苗培育的過程中,可以積極應用定向培育技術進行培育。定向培育技術主要是指在培育的過程中,結合造林的實際情況、苗木生長情況以及整體成活率等科學選擇苗木種類以及品種,同時在實際進行培育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苗木的情況,進而對整體培育進行相應的調整。定向培育技術的應用會涉及眾多內容,主要包括植樹造林目的、苗木類型、遺傳學科、種植區域地理限制因素、種植時間、種植工具以及種植技術等內容[5]。植樹造林的目的決定了苗木類型以及品種的選擇,比如說對于沿海地區而言,植樹造林主要是為了保證河岸的穩固性,避免發生水土流失的情況,同時也需要恢復植物群落,進而在苗木種類和品種選擇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此情況,提升整體的經濟價值以及社會效益。而對于遺傳學科來說,在定向培育的過程中,主要考慮苗木的遺傳性、多樣性以及適應性,進而從根本上提升種苗的成活率,保證種苗遺傳特征滿足林業工程建設的需求。
4.4根系培養
對苗木進行根系培養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根部生長,進而保證其可以吸收充足的養分,保證林木正常生長發育。在實際進行根系培養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對林木的根系進行相應的刺激,進而推動根系吸收充足的水分。在實際進行根系培養的過程中,相關研究人員需要對根系進行控制,尤其是根系的深度,有效控制苗木生長,減緩其生長高度,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改善根莖的生長,同時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地對苗木進行修剪,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苗木的美觀性,同時也可以有效減少莖粗、苗重的情況發生。在實際進行根系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幼苗的根莖比,而且有效的根莖培養可以對處于休眠期的苗木進行誘導,有助于實現起苗的目的,進而提升整體苗木的成活率。相關工作人員在起苗之后,需要對根系進行相應的修正,主要是修正主根以及側根,在完成處理之后可以有效提升苗木的捆綁效率,為后續種植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也是提升植樹造林有效性的重要路徑之一。
綜上所述,當前在實際進行林業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林木種苗培育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之一,其是整體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也是苗木成活率的保證。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利用林木種苗培育技術,需要意識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對種子進行科學處理,有效進行調運,應用種苗定向培育進行處理,并對根系進行培育,進而推動林業工程建設的質量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青青.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21,39(18):101-102.
[2]孫培清.林業工程建設中的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探討[J].河北農機,2022(13):106-108.
[3]韓星.探討對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自然科學,2021(4):0105-0105107.
[4]張金魁.林業工程建設中的林木種苗培育技術探討[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自然科學,2021(10):0178-0180.
[5]黃芳.關于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的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自然科學,2022(8):00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