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完整的知識框架,教師在教學中以大概念為核心做好單元教學設計就是一種可行的方案。在小學數學《多邊形的面積》這個單元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從單元的大概念出發建立縱橫交錯的知識通路,由“點”到“面”,再到“體”,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網絡。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內容包括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能夠為這個單元的學習奠定基礎。這個單元的多邊形面積計算都是以長方形面積計算為基礎,以圖形的內在聯系為線索的,學生需將未知的圖形轉化為已知的圖形開展學習。
二、教學目標
這個單元的總體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掌握推導這些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能夠靈活運用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通過觀察、拼擺、測量等實踐活動推導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同時計算相關圖形的面積,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動手操作、總結概括。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滲透轉化思想,指導學生通過拼接、剪切、轉換等推導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學生面對組合圖形時能夠將其轉化為熟悉的多邊形,并計算面積。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性,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聯性。
三、教法、學法策略
大概念是學科的核心,加強大概念的教學能夠連接不同知識,強化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具備知識應用和遷移的能力。以大概念為核心開展單元教學能夠使學生深入了解數學學科本質,讓學生把握知識背后蘊含的觀念、數學思想方法,而數學的精神、方法、思想以及數學知識背后的觀點就是大概念。《多邊形的面積》這個單元包括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還有一些組合圖形面積,學生學習相關的圖形的面積公式時,要運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將未知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轉化為已知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轉化”思想還能夠將平面圖形面積問題和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連接在一起,具有遷移價值,因此“轉化”這一數學思想應該成為這個單元的大概念。
四、教學實施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疑生趣。突出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真實的現實問題入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并引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多邊形面積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二)鼓勵嘗試,實踐體驗。探索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要給予學生更多操作、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嘗試,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讓學生不僅掌握多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還能夠把握“轉化”的思想方法。
(三)歸納方法,強化訓練。在學生嘗試、體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把握機會,在恰當的時候啟發和引導學生,可以引導學生回顧舊的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鏈接,讓舊知識成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入手,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關系,在后續的三角形、梯形面積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探討其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捕捉共同點。
(四)明晰思想,遷移應用。遷移是大概念的價值所在,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之中遷移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設計“測量校園花圃面積”的活動。
五、教學反思
和掌握知識本身相比,讓學生掌握數學大概念更為重要。以大概念為核心開展教學,要以構建數學知識網絡為重點,將以往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識變得系統,促進知識之間的融合,包括橫向聯結和縱向整合。建立在大概念的基礎之上的縱橫交錯的知識通路,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系統性認識,最終幫助學生全方位建構數學知識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