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苗玲
進入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門必修課。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傳統的學科,有其特殊性。目前,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應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不夠豐富,對課堂教學的進度調整把控不強,使得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性和趣味性不夠,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很好地體現。那么,怎樣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出幾點粗淺的建議,希望能給諸位教師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一、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大量的知識,還包括了圖像、音頻、視頻以及文本信息的加工,圖表的統計與設計,集合信息以及設計程序等多方面的內容。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如在講述《信息及其特征》時,筆者讓學生觀看了幻燈片《計算機誕生的基礎》,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盡管計算機已經廣泛運用于人們的生活、工作中,而且每年都會新的產品出現,但是誰會想到最初的計算機基礎居然來源于紡織機呢?計算機的電路上的每一條線路就像是紡織機上的線。不同的是,這些線都是采用二進制的線路。而這一切都是由織布機上的穿孔卡來控制。這個故事中,高科技與傳統事物的巨大反差引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在接下的課堂上學生們聽得更加專注。由此可以看出,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其求知欲,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其獲得學習樂趣,并轉化為學習動機。
又如,在教授“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中關于利用數值計算、分析數據時,我給學生提供了一份營養餐譜,其中給出了不同食物所包含的營養成分參數,并給出高中生每天所攝取營養的區間值,之后設定一定條件,請學生根據條件進行統計運算,在這樣的任務情境中學生們運用SUM函數、AVERAGE函數等進行運算,不僅學會了如何運用EXCEL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還獲得了一些健康飲食的常識。
二、采用驅動式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巧設教學情境的同時,也要注重給予學生一定的任務來驅動其學習。驅動教學法是將所要學習的知識點隱含在幾個任務之中,讓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討論,確定涉及哪些任務,并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
驅動式教學有助于采用進一步實例練習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學會獨立應用技術信息處理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其中,在任務驅動式教學之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任務。設計任務之時,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們現有的認知能力、興趣愛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任務驅動式教學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原則。同時任務的設置要具有實際可操作性,讓學生上機完成任務之時知道自己應做什么,從哪入手,將要完成什么任務。同時任務的完成最好具有可觀察和考核性,具有可評估性,以便在學生任務完成之后能給予意見指導,可使教學與實踐同時進行、相輔相成,可大大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精選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如“網絡建設”,課標中的內容標準規定是“通過開發實踐,學會規劃、設計、制作、發布與管理簡單網站的基本方法”,即讓學生掌握基本建站過程,學會建立網站的一般步驟,重點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信息過程。因此在這部分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需要花大量的篇幅來講授軟件的菜單命令,而應把重點放在網站規劃、設計、管理和評價上,以直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優化課堂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增加自信心。尤其是當學生自主解決了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后,教師要給予贊賞,以激發學生的熱情。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其關鍵就是要優化課堂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制定評價標準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力等各方面加以評價,以達到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比如,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多給學生鼓勵,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贊美和肯定,這樣才能增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信心,將教師的鼓勵變成學生前進的動力。而對于后進生,要求教師有愛心和耐心,對他們進行針對性指導,并幫助其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找到錯誤的原因,進行改正。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目標巧設教學情境,采用驅動式教學法,精選基本知識,優化課堂評價,讓學生在輕松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探索、發現、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信息素養。在探索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幫助學生開啟智慧的大門,使信息技術課堂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