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小學數學教學,教師的備課視角需要有廣度和深度,圍繞核心素養,克服“碎片化”的指導方式,從科目的本質切入,參照結構化的基礎思路,將多個單元整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展開學習。
一、整體關聯,把握內容
教師要有科目意識,教學時要把課程理解與相關價值理念相互滲透,進行教育工作的二次開發。
(一)新舊關聯把握內容
為了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把握,教師應對多個教學單元和以前學過的內容關聯并整合在一起,特別是一些存在聯系的內容,專門構建知識體系,促使學生逐步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如在對“小數除法”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之前學過的整數除法以及未來要學的分數除法內容引入進來,做到共同分析,幫助學生把握這些知識點的一致性:從算理層面來看,小數除法、整數除法以及分數除法都能算作是計數單位的均分和細分。在某一位夠除的時候,算是計數單位個數的均分;在某一位不夠除的時候,則需要對更高的計數單位進行轉化,變為較小的計數單位,之后再重新均分。從計算程序層面來看,試商方案、計算步驟、書寫格式,三者也都幾乎相同。如此一來,學生就能做到知識點的融會貫通,促使自身數學運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單元內部把握內容
對整個單元內容進行分析時,教師需要將單元里各個知識點的關聯性和核心內涵分析到位,以核心素養、實際方法、重點知識作為核心,建立關聯。
如在“小數除法”教學時,單元里包括除數為整數的除法、除數為小數的除法、商的近似值等。其中,除數為整數的除法是關鍵,其他都是該知識點的轉化。如此展開分析,教師就要將重心放在培養學生指向運算能力方面。將單元知識作為基礎,選擇合理的切入點,以此展開知識傳遞。如此整個教學工作將會更具條理性,每個部分的教學都有各自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學生也能了解其中的本質關聯,在腦海中建立知識體系,強化學習的實際效果,并使得自身的數學運算能力得到強化,滿足核心素養教學的實際要求。
二、挖掘內容承載的核心素養
學科素養和深度學習是教育工作的兩大方向。一個是目標,一個是方法,關系緊密。教學中,教師需要深挖科目的核心素養,并以適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
(一)從課程內容方面展開分析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分兩個層次,即內容對應的核心素養以及超越內容的核心素養。前者主要為數據分析、直觀想象和數學建模;后者主要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以及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單元內容角度展開分析,把握每個單元知識點中具體承載的核心素養,以此更好地呈現在學生們面前,讓其完成學習任務。
如在對“認識周長”的教學時,其知識點本身屬于空間幾何,自然也對應著直觀想象的核心素養。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就要以此作為核心,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為其提供一些能夠觀察、操作以及想象的基礎活動,讓其把握圖形和數字存在的聯系,促使自身空間觀念得到提高,并具備直觀想象的良好素養,為未來的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從課時內容方面展開分析
對于小學數學而言,在同一個單元里面,不同的課時實際包含的知識內容完全不同,自然承載的核心素養也會有所區別。這里面,既包括整個單元的綜合素養,也有不同于其他課時的素養。為此,教師在把握單元核心素養的時候,就需要從各個課時的角度出發,做到深入分析。
如在對“位置”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需要讓學生能夠分清“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由于這一知識點本身就來自于生活之中,教師自然就可以為學生們創設生活化情境,在使其原有的生活經驗得到激發的同時,還能持續累積更多的現實體驗,通過雙重作用,促使學生有著更強的方位感,使其直觀想象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強化,這不但是整個單元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也是當前課時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此外,通過單元學習之后,學生們還能了解排列的基礎規律,自然對“規律”的具體抽象演變過程有所熟知,使得自身數學抽象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這也是該科室的教學工作與其他單元產生的差異。正是這一因素,教師就要做到深入分析,立足課時本身需要解決的相關問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三)從教學活動方面展開分析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自然需要保證每一個課時的質量。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同立意、不同教學活動實際呈現的核心素養要求不同。即便是相同的內容,由于教學設計存在區別以及教師的創新實現和開展的活動模式有所區別,自然也會讓這一課時的核心素養存在差異,這也是教學創新的重要途徑。
如在對“位置”的知識內容教學時,教師如果將重心放在“方位”上面,就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方位感,讓其直觀想象的能力得到鍛煉。而如果教師將重心放在“排列規律”方面,在強化學生數學抽象能力的同時,還能對其邏輯推理的素養展開培養。如此一來,教學工作的差異性就能得到全面體現,促使學生們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