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
在“雙減”背景下,語文學科也迎來新的變化。語文作業的分層設計是比較明顯的變化。語文分層的設計,主要是由于班級的學生掌握語文課本知識的能力有所不同而產生的比較精細化的設計。本文從豐富作業類型、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學生的具體情況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一、豐富小學語文作業的種類
在語文教學中,作業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良好的作業設計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牢牢掌握課堂學習的知識。現今的社會,新的教學理念被廣泛應用,小學作業的精細化設計就是其中一種,老師應當豐富作業種類,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差異性作業。此類作業設計是因為班級里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特意設計的一種作業類型。這種類型的作業設計,老師需要對班級里的學生非常熟悉,同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能力,才能讓差異性作業有良好的效果。老師可以把差異化作業分為A、B、C三種類型,通過分層設計,讓學生自己選擇相應的作業。學生選不同類型的作業,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
(二)趣味性作業。這種作業類型應當是老師的首選,因為此類作業擁有很強的趣味性,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完成作業。如學《讓我們蕩起雙槳》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完成一次“表演作業”,把學生分組,在做劃槳、跳舞等動作時,根據“讓我們……,那就……”說一句話,在把這些話集合起來有時候會有非常出彩的效果。
(三)開放性作業:這類作業不會有很大的限制,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好幫手,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想象力。
二、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能力
老師想要對語文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就需要了解每個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了解。
(一)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在一個班級中,每個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是不同的。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因為對詞、字的掌握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作業。基礎中等的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生詞,對句子的理解也比較好。基礎好的學生已經可以學習拓展的內容,因為舊的知識已經被他們牢牢掌握。
(二)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清晰的了解,如A同學能夠很快掌握新的知識,而C同學則相對較慢,所以要根據學生的能力給學生布置相應層次的作業。
(三)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因此老師需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保證學生有好的學習狀態。
三、根據學生的情況布置相應的課堂作業
“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不僅體現在課堂作業量上,還表現在作業的類型上。可以給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布置一些復習生詞、學習新詞的作業。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詳細情況布置一些語文常識類作業,如改病句等。給基礎中等的學生布置作業時,需要注意鞏固基礎,同時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運用。學生如果解決不了作業中的問題,可以讓其向同學請教,一同解決。這既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合作能力。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布置聽寫生詞的作業,在學會教材內容后,還可以對作業類型進行拓展,讓其得到更全面的拓展。對于學生作業,教師需要嚴格進行批閱,確保學生按時保質地完成作業。
上文對小學語文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老師只有把作業進行分層設計,才能更有效地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幫助。“雙減”背景下,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同樣也給老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老師只有做好作業的分層設計,才能教得更得心應手。作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有利的幫手,因此老師要詳細規劃作業的分層設計,更好地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