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燃料電池是動力電池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氫燃料電池采用清潔能源,發生電化學反應后生成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且燃料電池能量轉化率高于傳統的燃油,具有在電動汽車中應用的巨大優勢。因此,各大汽車生產制造企業積極研發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以加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商業化進程。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技術特點,提出發展面臨的成本高與基礎設施不健全的現實問題,并重點分析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各項關鍵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
DOI:10.12433/zgkjtz.20231932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運用當下主流的汽車電子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技術集成度高,控制系統結構復雜,目前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燃料電池的制造與制氫成本高、氫氣存儲還存在安全性的問題以及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等,成為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發展的阻礙。通過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的分析,確定技術特點及技術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以關鍵技術的提升、改進、創新,突破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發展的局限。
一、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特點
(一)燃料電池能量效率高
燃料電池的實質是一個化學裝置,將石油燃料或有機燃料直接轉化為電能,能量轉換過程為電化學反應過程,不涉及內燃機的燃燒與熱機做功環節,理論能量轉換效率在85%~90%之間,而普通內燃機理論能量轉換效率只有其一半左右。燃料電池在電動汽車實際的應用中,能量轉換效率在60%~70%之間,與普通柴油發動機或汽油發動機的汽車相比,燃料電池系統的效率更高。內燃機汽車在實際的使用中,常處于低負荷狀態,發動機低水平運行,燃油效率較低,燃料電池在負荷較低的運行條件下,仍可維持較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在電動汽車上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
(二)綠色環保
從燃料電池燃料上看,主要包括石油燃料、有機燃料、再生燃料、含氫元素的燃料等,燃料可選擇范圍廣,其中以氫為燃料的電池,在能量轉換化學反應過程中生成水,不會污染空氣環境。其他類型燃料的電池在電動汽車運行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也少于內燃機汽車,可以有效降低汽車碳排放量,在綠色環保方面表現良好,因而在“雙碳”背景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三)噪音小且續航時間長
在駕駛體驗方面,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燃料電池運行噪音較低。電動汽車的燃料電池基本組成有電極、電解質、燃料和氧化劑,為靜態能量轉換裝置,在運行過程中,噪音主要由壓縮機和冷卻系統發出,噪音小、運行安全可靠且無振動。燃料電池只要保障燃料與氧化劑的持續供應,電池就可持續運行,持續供應電能,現代氫燃料電池汽車續航里程高達2000km,實現了電動汽車長途行駛,與內燃機汽車動力性能差距較小,可以解決純電動汽車無法長途行駛的難題。
(四)設計可操作空間大
現代汽車使用線控技術取代傳統的機械結構,對汽車進行電子線控包括線控油門、線控轉向、線控換擋、線控制動等,汽車系統的集成化較高。在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設計階段,以線控技術為主線,進行電動汽車空間、重量等配置,設計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線控技術減少了汽車機械組合零部件,直接減輕汽車整體的重量,節約空間的同時,間接降低機械零部件維修的概率。線控技術在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中的應用,集成傳感器、中央處理器、數據總線及執行機構等,完成汽車各種動作的電子線控制,消減了傳統汽車機械連接環節,增強設計的靈活性、經濟性與環保性。
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技術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電池使用成本高
從燃料電池的市場上看,燃料電池工業化不足,導致燃料電池的價格居高不下,例如,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價格大約是500美元/kW,電動汽車如果采用50kW該電池,只是燃料電池本身的成本2.5萬美元,對于汽車消費者而言不夠友好。從市場消費者的角度看,只有將燃料電池降至100美元/kW,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價格才能基本持平,消費者才更接受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價格。汽車制造商為了有效控制燃料電池的成本,通過提高訂單量從供應商處爭取相對低廉的電池采購價格,一般是大型汽車制造商能獲取這一優惠,即使如此,也難以改變燃料電池使用成本高的現狀。
(二)純氫制備與存儲成本高
純氫是燃料電池的理想燃料,燃料使用無任何污染,轉換能量的效率較高。但純氫為人工提煉,生產工藝繁瑣,制備的成本較高,形成對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發展的掣肘。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每次加氫>5kg,續航里程大于500km,才能滿足消費者駕駛汽車的需求。純氫以液化的方式存儲在電動汽車的高壓容器中,汽車續航里程越大,加氫量就越多,容器的體積就越大,占用一定的汽車空間。同時,在純氫液化處理過程中,會消耗一定的能量,大約是液化氫氣能量的60%,會增加純氫燃料的使用成本。
(三)加氫站數量不足
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均要消耗燃料,只是消耗燃料的類型不同。但由于燃油汽車使用的時間長、車輛基數大,加油站基礎設施建設較完善,燃油汽車可以輕易地找到加油站。而氫燃料電動汽車目前的普及率不夠高,相配套的加氫站建設不夠完善,會影響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商品化進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補充燃料僅需幾分鐘,但由于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未能形成全面覆蓋的加氫站網絡,再加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價格高昂,導致燃油汽車仍是消費者的首選。
三、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
(一)燃料電池基本結構
現代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主要是車載氫氧混合燃料電池,該電池通過補充氫氣,可實現長時間的續航。一種是純燃料電池驅動的電動汽車,汽車只有電池一個動力源,對于燃料電池的高比能量、低工作溫度、啟動速度等有著嚴格要求,燃料電池系統要具備高可靠性與高安全性,但能量無法回收。另一種是“燃料電池+蓄電池組”混合驅動,整個混合動力系統由“氫氣源+燃料電池+逆變器+蓄電池組+電動機”組成,電動汽車有兩個動力源,汽車在配置燃料電池的基礎上,又設計了蓄電池組,該蓄電池組具有回收與儲存能量的作用,能量主要用于電池堆加熱、為氫氧加濕以及啟動驅動附件等,進一步保障了燃料電池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降低電動汽車對燃料電池動態性的需求,減少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但蓄電池組的應用增加了燃料電池系統的體積與重量,提高了燃料電池系統后期的維護成本。
(二)燃料電池運行基本原理
燃料電池是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動力來源,但不是通過燃燒氫氣產生動力,而是采用電化學反應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在電池的陽極輸入氫氣,陽極充分發揮催化作用,將氫分子離解為氫離子(H+)與電子(e-),然后氫離子經過電解質層,電子通過外部電路到達燃料電池的陰極,同時在電池的陰極輸入氧氣,經過催化作用后,氧氣被離解為氧原子,氧原子與氫離子、電子發生電化學反應,生成水并釋放出熱量。只要在燃料電池的陽極持續輸入氫氣,陰極不間斷輸入氧氣,燃料電池一直進行電化學反應,最終源源不斷地產生電子,電子在外部電路上流動形成電流,完成化學能至電能轉換的整個過程。在燃料電池電化學反應中,以氫氣為燃料,以氧氣為氧化劑,電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陽極2H2→4H++4e-;陰極O2+4e-+4H+→2H2O;總反應2H2+O2→2H2O+電流。在整個反應過程中,維持燃料與氧化劑的持續供應,可以確保電能的持續輸出。基于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使用的角度看,較理想的燃料電池耐久性要>5000h,啟動停止4萬~6萬次,具有高能量比、低工作溫度、高功率密度等性能,才可滿足消費者對汽車的使用需求。
(三)燃料電池系統關鍵技術
1.系統基本結構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主要由動力源燃料電池發動機、蓄電池組、電流變換器、動力控制單元、動力總成及氫氣系統等組成,配備的系統有燃料電池堆、進氣系統、排水系統、冷卻系統、燃料與氧化劑供應系統、電堆控制單元、電能調整系統、再生制動系統等。燃料電池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受到水流量、溫度、壓力、濕度以及氫氣燃料、氧化劑供應等的影響,易引起電池內部的不平衡,需協調好電池各個系統之間的關系,并綜合考慮燃料電池在電動汽車上的布置情況、汽車本身對動力的要求等,設計輸出電壓升壓系統,保障汽車各個系統之間的相互匹配與適應,提升燃料電池運行的穩定性、持續性與可靠性。
2.供應系統控制技術
供應系統主要將氫氣與氧氣輸入至燃料電池,供氧系統的核心是壓氣機,將空氣凈化后進行輸入。供氫系統是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關鍵技術之一,主要涉及儲運與供應兩個環節,供應方式包括:第一,直接供應氫氣燃料,按存儲方式可劃分為高壓氣體、低壓氣體、金屬氧化物等。第二,以甲醇、汽油等為燃料,使用車載裝置將燃料轉化為濃度較高的氫氣后,采用壓氣機將氣體輸入至燃料電池的陽極側。
3.水熱管理控制技術
燃料電池在正常運行的狀態下,反應氣中要含有適量的水分,還要在電化學反應過程中及時排除生成的水分,以上工作由水管理系統負責。電動汽車采用燃料電池組的質子交換膜在傳導質子過程中,需要適量的水分輔助,水管理系統采用加濕的方式,維持交換膜良好的濕潤狀態,既要保持濕潤,又要防止淹滯問題,較常用的加濕方式是反應氣預增濕或交換膜自增濕。熱管理系統由冷卻系統、風扇組成,在電池組反應釋放熱量時,冷卻系統水循環排熱,同時風扇冷卻,及時排出熱量,維持電池的良好運行狀態。
4.電能調整控制技術
燃料電池通過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能后,在電能輸出環節設置電能調整系統,在電池的輸出側安裝直流升壓穩壓器,負責調壓穩壓、過載保護,將直流電調整至汽車運動要求的電壓范圍內,再將電能供應給汽車運動系統,如果汽車配置的是交流電機,還需配置電流變換器,進行直交流的變換。為了進一步保障燃料電池運行的可靠性,可以增加一個蓄電池組回收燃料電池的剩余電能,作為電動汽車輔助動力源,在特殊工況下發揮動力作用,例如,電機啟動、其他附件啟動等。
5.自動控制技術
燃料電池自動控制系統在電池運行過程中,實時監測、優化調整供應系統、水熱管理系統、電能調整系統等關鍵技術參數。自動控制系統的傳感元件內嵌至各個系統中,實時采集系統運行的技術參數,反饋給系統的控制單元,電控單元根據監測獲取的數據結果,通過數據分析處理,下達調整或控制指令,執行元件負責具體執行,實現電動汽車運行故障的自動診斷及處理,從而實現多種控制功能。
6.再生制動技術
再生制動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回收能量,在電動汽車減速及制動時,再生制動系統提供制動力,促進發動機運行,將汽車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傳輸至蓄電池組儲存。再生制動技術在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中的應用為燃料電池儲備電能,幫助汽車制動,影響汽車運行的經濟性,保障汽車行駛的可靠性。
四、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制氫及安全技術
(一)制氫技術
現階段,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采用的燃料主要是氫,氫氣制備技術水平對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通過有效控制制氫成本,可以提高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運行的經濟性。較常用的工業制氫技術包括三種類型:第一,紅熱焦炭與水蒸氣反應,C與H2O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CO與H2,或在天然氣與石油加工中,高溫條件下CH4+2H2O=CO2+4H2,以及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高溫分解甲烷,產生C與H2。雖然可以產出氫,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的能量會污染環境,無法體現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綠色環保特點。第二,太陽能分解水,利用太陽光將水分子分解成H2與O2,細菌分解農作物秸稈也會產生氫氣,氫氣制取過程無污染,實現自然物質的循環利用,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第三,電解水制氫技術屬于綠色生產技術,將水通過電解分解成H2與O2,可生產出純度較高的氫氣。
(二)氫安全技術
氫氣本身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以氫為燃料,在車上配置了儲氫容器,形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在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上要使用氫安全技術,例如,采用氫安全監測系統與氫報警處理系統,在燃料電池組、發動機、水箱、儲氫容器、駕駛及乘客艙等位置專門安裝傳感器監測氫濃度,當氫氣濃度超過4%、10%、30%時,氫報警處理系統的聲報警、光報警、信息提示等會發出不同等級的警報,以此提醒司機及時處理。為了確保氫安全,還要采取防靜電措施,避免發生氫氣爆炸事故。
五、結語
綜上所述,燃料電池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應用,以發生電化學反應為汽車提供動力,只要維持燃料的可持續供應,就可實現汽車長途行駛,突破純電動汽車短途行駛的技術難題。但燃料電池技術發展還不夠成熟,實踐應用還面臨一些問題,需要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領域針對其關鍵技術積極進行創新研究,不斷提高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的技術水平,推動電動汽車領域的綠色環保發展。
參考文獻:
[1]徐聰,徐廣通,宗保寧,等.氫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氣中痕量雜質分析技術進展[J].化工進展,2021,40(02):688-702.
[2]徐曉健,楊瑞,紀永波,等.氫燃料電池動力船舶關鍵技術綜述[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22,22(04):47-67.
[3]杜澤學.車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技術研發應用進展[J].化工進展,2021,40(01):6-20.
[4]李江.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關鍵技術探討[J].中國機械,2019(16):81+83.
[5]馬明輝,楊沄芃,郝冬,等.車用燃料電池氫氣循環泵關鍵指標分析及驗證[J].電源技術,2022,46(02):209-212.
作者簡介:鐘德華(1984),男,廣東省廣州市人,本科,高級工程師(機械副高級),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