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指操既是一種健美操,也是一種培智操。民間醫學通過多年研究,發現手指對于人的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鑒于此,抓住手指操的特點及其培智功能,分析其應用現狀,挖掘其應用價值,發揮其培智作用,探索其培智策略,對于提高低年級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大意義。本文提出以下幾個實踐策略:一是在學科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手指操練習;二是在課堂輔助教學中利用手指操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學習活動之中,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三是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上利用手指操從動作到情感、從“形式”到“內容”達到形象化、和諧式的教育效果;四是在增強親子關系上利用手指操強化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五是在非學習時間利用手指操不間斷跟進,以訓練學生手指的靈活性,刺激或影響大腦的發育。
關鍵詞:手指操;培智;低年級;課堂教學;有效性
基金項目:本文系酒泉市教育科學規劃2020年度一般規劃課題“利用手指操提高培智低年級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應用研究”(課題批號:JQ[2020]GHB04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史瑩(1988—),女,甘肅省酒泉特殊教育學校。
手指操既是一種健美操,也是一種培智操。民間醫學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手指是影響人體健康的十分重要的一個器官,堅持做手指操可以起到減輕精神負擔、消除疲勞、緩解緊張情緒等作用。鑒于此,抓住手指操的特點及其培智功能,分析其應用現狀,挖掘其應用價值,發揮其培智作用,探索其培智策略,對于提高低年級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大意義。
一、手指操的特點及其培智應用現狀
(一)手指操的特點
在大眾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過程中,手是我們無法缺少的一個部位[1],甚至可以說,手是人體的外在大腦。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研究表明,手指的運動與大腦的發育相連,經常活動手指能夠刺激大腦皮層的感覺和運動機能,延緩腦細胞的衰老,提高和改善人的記憶力與思維能力。具體來說,手指操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1.普適性
手指操普適性強,在學生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都可開展,如課間操時間、課中集體教學時間、課后閑暇時間都可以用手指操自由活動。尤其是在參加活動時,學生可以用手指操消除等待的焦急或緊張心理。
2.開放性
手指操不受活動時間、場地、器材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學做手指操,具有開放性特征。在活動的過程中,面對怎么做手指操,自己做的和別的同學是否一致等問題,學生可以隨著教師的組織積極變更,不受拘束。尤其是手指操活動形態靈活、開放,在基本動作上可以不斷進行變化,變式多,發揮、創造的余地大,能夠讓學生演繹精彩、享受快樂、發展思維。
3.游戲性
手指操比較容易被少年兒童所喜愛,因為做手指操就如同玩游戲。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言:“游戲是兒童生來喜歡的,兒童的生活可以說就是游戲。”通過手指操來活動手指,不但能把學生的興趣集中到集體教學活動之中,而且能夠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讓課堂教學活動豐富活躍,讓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4.融合性
手指操動作簡單易學,活動手指的形式輕松活潑。它能夠隨著口令或音樂的節奏活動,把聲音和動作相協同,把手指和大腦相聯動,把手指操活動內容與心理健康、文體、藝術、科學等教育相融合,最大限度地彰顯學生的自由需求與個性發展,讓學生獲得顯著的愉悅感、滿足感和創造感。學生做著手指操,在身心上共享和諧、在體驗中感受喜悅、在培智上收獲成功。
(二)手指操的培智應用現狀
培智課堂教學一般是把年齡和知識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學生,編成8—12人的班級,按各門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并根據固定的時間表進行授課。在培智課堂教學中,手指操作為特殊教育學校培智學生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能夠在教師的設計與組織下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它可以貫穿在培智教育全過程之中,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等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及其他時間、空間之中。
目前國內外有較多手指操的相關研究,大多是以書籍和視頻的形式呈現,如俄羅斯的全套情境手指操、日本作家白澤卓二的《讓你活到100歲也不癡呆的手指操》;近些年,國內的課堂教學,尤其是幼兒、兒童教育,對于手指操的應用日趨廣泛,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應用手指操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從筆者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在近幾年的入校新生中,智力障礙學生占絕大多數,以中重度為主,其中患腦癱、唐氏綜合征的學生越來越多。這些學生由于自身殘障原因,手指、手腕上的肌肉發育遲緩,手指不能運用自如。但是,教育教學實踐證明,手指操不但促進了培智兒童手部肌肉的發育,增強了其手指的靈活性,而且在此類游戲活動中也培養了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鍛煉和發展。
二、手指操的培智應用價值及作用
(一)手指操的培智應用價值
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兒童第一次伸出自己的小手,代表自我要努力進入這個世界之中。”手是兒童感悟世界的重要器官之一,手的動作直接影響人的大腦,受大腦支配,對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具有很大的培智價值。通過做手指操,手的活動刺激大腦,加快血液流通,增加腦神經細胞,提高突觸工作的功率。手指操以獨特的教育模式,將娛樂與學習、動腦與動手相結合,在兒童與教師一起互動的游戲過程中,可以調動兒童的感知器官,最大限度地開發兒童的智力潛能。
(二)手指操的培智作用
對于培智學生而言,無論是智能提升還是肢體康復,手指操都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學上,手指操表現出鮮明的培智作用。例如,針對培智學生存在的肢體肌肉僵硬、手指活動不靈活等情況,教師在培智低年級課堂教學中運用手指操能夠讓課堂投入與產出達到一種平衡關系,取得顯著的教育效果。在教育教學方式方面,手指操還能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形式比較靈活,活動內容不受課堂活動時間、條件、地點的限制,不同年齡的培智學生都可參與,可以隨時隨地消除或減輕學生的疲勞、緊張;在輕松愉悅的氛圍和靈活靈動的手指活動中,可以訓練學生的手部肌肉群,通過增強培智學生的手指靈活性來強化對其大腦的刺激,增強培智學生的知覺、感覺以及動作協調能力,有效開發培智學生的大腦潛能,促進培智學生知覺、感覺、語言等功能的發展。
三、手指操的教學有效性應用策略
(一)手指操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培智學生由于記憶力較差、理解力薄弱、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課堂學習比較困難。要想利用手指操提高培智低年級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2],將手指操融入語文、數學、心理健康、藝術、科學等各學科教學中,在學習前、學習中、學習后三個環節,結合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手指操練習,增強學生學習的愉快感,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在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不斷促進培智低年級學生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的全面發展。例如,在語文學科《左右》一課的教學中,在課前學習環節,組織學生與教師共同做手指操“石頭剪刀布”,有效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迅速集中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同時為學習本課知識做好鋪墊。在課堂學習中,當學生興趣減弱、注意力開始渙散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在課前設計好的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手指操“左左右右”活動,對動作靈活的學生予以獎勵,這樣就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注意力更為集中,并且有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在課堂學習后的鞏固環節中,教師再用設計好的“左手右手”手指操配上音樂,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讓學生手腦并用,對課堂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鞏固。
(二)手指操在課堂輔助教學中的應用
培智學生由于智力障礙,感覺比較遲鈍,反應比較遲緩,肌肉活動協調性不強,肢體動作笨拙、生硬,這就需要教師在低年級課堂教學活動中利用手指操進行輔助性教學。例如,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兒歌、視頻等優質教學資源,設計、創編手指操,讓學生隨著音樂的節拍、音律,結合課堂學習內容屈指、伸指、分指、握指,巧妙地把課堂氣氛、學習內容、手指操活動融為一體。再如,利用手指操的節奏感,與語文誦讀內容相結合,表現語句的抑揚頓挫,這樣就能讓學習內容朗朗上口、節奏感強、趣味性足,增強培智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促進他們的語言發展。利用手指操的便利、統一性動作,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疲勞,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的心思回歸到課堂學習中,使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教師利用手指操靈活多樣的形式,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輔助進行語言、運動和計算等方面的講授,能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課堂學習活動之中,使注意力更加集中。
(三)手指操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上的應用
培智活動不僅包括學科教育活動,還包括吃飯、睡覺、交流、鍛煉、游戲等生活活動。教師利用手指操可以在培智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借助手指操,配以各種培智活動兒歌,學生邊做操邊歌唱,像“小朋友,來洗手,卷起袖,淋濕手,清清水,沖沖手,再用毛巾擦干手”等,能讓學生既活動手指又心有領悟,記清洗手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再如,在睡覺前,利用手指操,引導學生練習穿衣服、系扣子、解扣子等動作,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做,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些手指操是根據兒歌內容創編的,對于養成學生的文明習慣大有裨益。例如,手指操“我是一個大蘋果”創編自兒歌《我是一只大蘋果》:“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這首兒歌教育學生要講衛生、講文明、養成餐前洗手的好習慣。手指操根據兒歌內容,用靈活且貼切的一系列手指動作,把兒歌中一個蘋果的自述用手指語言表現了出來,讓學生在做手指操的過程中感受到“大蘋果”對不洗手的不文明、不衛生行為的憎惡之情,對講文明、講衛生行為的喜愛之情。通過這種從動作到情感、從“形式”到“內容”的形象化教育、和諧式活動,學生自然而然地增強了餐前洗手的意識,進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手指操在增強親子關系上的應用
父母與孩子之間也可以利用手指操加強彼此之間的互動與情感交流,在豐富交流內容、融洽彼此關系、強化平等意識、促成孩子身心健康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為此,教師可以把手指操融入親子活動中,讓家長欣賞孩子表演的手指操。例如,在手指操“我們一家人”的表演中,孩子用自己靈巧的手指表演“爸爸是司機,開汽車,嘀嘀嘀;爸爸旁邊是媽媽,洗衣服,刷刷刷;個子最高是哥哥,打籃球,砰砰砰;哥哥旁邊是姐姐,在跳舞,嚓嚓嚓;個子最小就是我,敲小鼓,咚咚咚”,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活動內容,有效增強了親子關系。如果能夠借此進一步引導家長參與到手指操學習活動中,與孩子一起開展手指操活動,親身體驗其中的樂趣,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與學校形成合力,就能共同促成孩子的健康成長。
(五)手指操在非學習時間的應用
手指操貴在堅持,持之以恒,在非學習時間也要不間斷跟進,從簡單到復雜,以訓練學生手指的靈活性。在課前5分鐘,利用手指操進行預熱活動,讓學生陶醉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邊聽邊唱邊做手指操。在課后利用手指操進行放松、調整活動。長期堅持,隨著學生手指的靈活、動作的協調,就會經常刺激或影響大腦的發育,不僅讓手部肌肉在活動中得到鍛煉,而且讓大腦變得越來越靈活。原本生硬、笨拙的手指一天天變得越來越靈活,肌肉活動的協調性不斷增強,感覺與反應越來越敏銳,漢字寫得越來越工整,手工做得越來越像樣,學習越來越自信。
總之,手指操的動作和內容的創編一般來源于學生學習、生活之中,有的本身就融入了教師對教材學習內容的設計;有的和兒歌教育內容相契合,有利于學生學習生活技能;有的融入了文明禮儀教育內容,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加上手指操對培智學生所起到的情緒調節和智能康復作用,可以寓教于樂,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快樂參與,達到培智目的,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盡快地增強自信、提高自理能力、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馬步國.手指游戲在小學低年級課堂組織教學中的作用及功效[J].考試周刊,2019(29):26.
劉丹丹.淺析智障學生的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