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高考背景下的選課走班模式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想要學習的科目,助力學生有效發展自己的興趣科目和強項,還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為社會培養更多個性化的優秀人才,促進社會發展進步。但是,選課走班背景下,班級管理難度會更高,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對班級管理模式進行優化與創新,促進班級管理效果的提升。文章主要分析了實施新高考選課走班模式的意義,并對選課走班背景下的班級管理困難和策略進行探究,旨在進一步提升班級管理效果,確保選課走班形式有效實施,為新高考改革的貫徹落實提供助力。
關鍵詞:新高考;選課走班;班級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西部貧困地區縣域高中新高考選課走班模式下的班級管理工作探索”(課題立項號:DX[2021]GHB0172)。
作者簡介:朱建輝(1986—),男,甘肅省臨洮中學。
在新高考背景下,傳統固定的班級組織形式已經不符合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實施選課走班模式,實施分層分類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但是,在實施選課走班模式的過程中,班級學生的流動性變強,班主任的角色容易被弱化,這加大了班級管理的難度[1]。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班級管理形式進行優化和創新,使其更加符合雙班并行管理模式的要求,以促進班級管理效果有效提升。
一、新高考選課走班模式的實施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選課走班模式下,學生可以結合自身興趣和強項自主選擇需要學習的學科和課程,以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促進自身個性發展。該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2]。
(二)鍛煉學生的強項
不同學生在學習每門課程時的能力、興趣會存在較大差異,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強項。在選課走班模式下,學生擁有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從而深入地學習自己的強項科目和興趣科目,鍛煉自己的能力,促進自身學習效果的提升[3]。
(三)實現靈活教學
選課走班模式改變了以往固定班級的教學形式,提升了教學的靈活性,讓學生享有更多的自主權和主動權,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更加靈活的教學,促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4]。
二、新高考選課走班模式下班級管理存在的困難
(一)學生的班級觀念淡化
新高考選課走班模式下,學生可以結合自身興趣特長進行個性化、差異化發展,教師可以實施分層、分類等個性化教學。不同學生選擇的課程不一樣,執教的教師也不同。這種現象導致每個教學班里的學生相處時間比較短,彼此不夠熟悉,缺乏溝通和聯系,進而導致學生的班級歸屬感較弱,班級觀念比較淡,同學之間情感交流不強,不利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形成[5]。
(二)班主任角色被弱化
在以往固定的班級模式下,班主任是實施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建設班風、組織班級活動的重要領導者,更是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角色。但是,在新高考選課走班模式下,學生需要來往于多個教學班參加學習活動,活動場所比較大且不固定,因此,在建設班級文化、進行集體主義教育、開展綜合素質活動方面的難度比較大。此外,在選課走班模式下,學生每天需要在不同的教學班進行走班學習,與班主任的接觸時間和互動時間較少,導致班主任不能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深度了解,致使班級文化建設受到影響。優秀班集體的建設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班級文化制度作為依托,還需要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與學生進行連續的互動,但是,在選課走班模式下,班主任的角色被弱化,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難以形成良好的班級凝聚力[6]。
(三)教學班管理難度加大
在選課走班模式下,教學班不是固定的班級,學生需要在不同的教學班中穿梭學習,流動性較大,這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很有可能出現學習規劃不合理,甚至隨大流的現象。此外,教學班的學生是流動的,因此在學生排座、材料取放、課內外活動安排等方面都存在較多的困難。教學班的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不足,這也會加大班級管理的難度。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完成教學任務,不承擔育人職責,沒有發揮自身在班級管理方面的有效作用[7]。
(四)師生溝通交流存在困難
在固定的班級模式下,班級管理主要通過班主任、其他科任教師、家長等協同配合;在選課走班模式下,學科教師在流動性比較強的教學班中執教,比較難和學生展開深入、持續的溝通,再加上部分學科教師與班主任、家長之間溝通不足,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監督與管理。同一個教學班的學生雖然一起上課,但是下課后需要回到各自的行政班中,這也會導致學科教師的課后輔導難度加大,師生、生生之間難以進行合作交流,進而導致學生難以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三、新高考選課走班背景下的班級管理策略
(一)引進信息技術
在選課走班模式下,學生在各個教學班流動學習,班主任難以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及時了解,難以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如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促進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優化,促進教學管理效果的提升,推動班級管理質量的提高[8]。例如,在現代化高新技術支持下,學??蓸嫿ㄖ腔坌@管理平臺,構建完善的班級管理系統,如采用校園一卡通構建選課系統、師生請假系統、校園安全監控系統等。通過對這些系統的應用,班主任可以對學生的課程信息、出勤情況、在?;顒拥冗M行了解,一旦發現學生有異常情況,就可以進行實時管理。實施一卡通管理后,班主任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實時接收學生的活動信息,從而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學習進度。教師可以把一卡通記錄的信息與學生的父母共享,方便進行家校溝通和聯系;還可以將電子班牌與智慧校園系統進行有效連接,展示每個班級的授課活動、作業內容、重要通知等信息,對班級進行動態的管理。家?;悠脚_、寄宿生管理平臺、班級微信群等可以加強學生與教師、教師與家長、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保持高效的互動,使教師能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和引導,使班級管理更具有針對性和溫情。無感人臉識別系統可以快速實現全班考勤,進行全班快速掃描,對每個學生的行為進行智能分析,助力教師進行教學管理,提升班級管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二)創新班級管理模式
(1)雙軌制管理。所謂雙軌制管理,就是行政班班主任管理制和教學班導師管理制結合實施。其中,行政班班主任主要對行政班進行管理,組織班級教學活動,并對班級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協調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導師制管理則需要全體學校教師都積極參與學生的成長指導工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建良好的條件。導師需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全面了解,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為學生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專業發展做指引,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等,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變化,為其做好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做學生健康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2)雙管制管理。所謂雙管制管理,就是行政班班委制與教學班班委制的雙重管理結合[9]。在行政班中,班主任要鼓勵學生通過自薦、推舉等方式競選班委,組織班委會,確保班長具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和個人品質,并擁有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班委會的成立需要班主任的指導,班委會也需要組織班級學生開展不同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有效完成各項學習活動,實現班級自主管理。在教學班,班委會仍然需要承擔相應的職責,協助班主任對教學班的學生進行合理管理。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班中學生的實際人數,組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的組長帶領本組學生開展各項學習活動,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實現自主管理和自覺學習。
(3)雙崗制管理。所謂雙崗制管理,主要是指學科教師不僅需要承擔教學職責,還需要承擔一定的班級管理責任,尤其在教學實施、安全管理、紀律管理方面,要承擔主要的管理責任。
(三)打造特色班級文化
為了提升選課走班模式下的班級管理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打造特色班級文化,提升行政班的整體活力,為學生創造團結向上的學習環境,提升班級凝聚力和班級管理效果[10]。
(1)布置溫馨的教室。班主任可以指導學生對教室進行優化布置,增加個性化元素,如在教室中創設圖書角、創作個性化黑板報、創建班級學習園地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或指導學生在班級中擺放小盆景、綠植、手工品等,以提升班級活力;或指導學生在班級墻壁上粘貼自己的攝影作品、書法作品、全體學生的合影照等。在班級logo、口號的設計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在確定了班級的口號等文化標志之后,還要引導學生將其張貼在教室內,以增強學生的班級歸屬感,提升班級內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和諧、團結的班級文化氛圍。
(2)開展多樣化的班集體活動。班集體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強化學生之間的情感,促進班級團結向上的文化氛圍的構建,為班級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開展創建良好條件。班主任可以與班委會共同商量,先了解學生的興趣點,而后組織有針對性、個性化的集體活動,還可以把班級活動與各個學科的知識點進行融合,提升班級活動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行政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德育主題活動,如以感恩、責任等為主題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促進學生集體主義意識、責任意識的增強。在教學班,教師可以開展化學趣味實驗設計活動、英語配音活動、“筆尖上的旅行”活動等,讓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還可以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增進彼此的了解,為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提供助力。
(四)其他方面
(1)實施寬嚴相濟的管理模式。在選課走班管理模式下,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適當拓寬學生的交流范圍,使他們的交流活動范圍由原來的行政班延伸至整個年級。在這種管理模式下,教師需要對年級的行為規范要求標準進行統一,確保年級管理工作有效開展。教師既要適當放寬管理,鼓勵學生自主管理,也要加強管理規范的統一性,確保各項管理標準嚴格落實,做到“形散神不散”,有效提升各個行政班、教學班的管理效果。
(2)實施學長制。教師可以鼓勵低年級學生向高年級學生請教,發揮學長的導學、導管等功能;可以安排品學兼優的學長在固定時間為學弟學妹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經歷,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這種方式可以增進高低年級同學之間的友誼,強化學生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使他們共同成長。
(3)加強家校合作力度。為了增進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也幫助家長動態掌握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學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適時安排班主任家訪,也可以邀請家長到校觀摩,以便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這種方式可以增進家長對學校的理解,為選課走班制度的實施提供助力,同時也可以增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確保班主任能夠真正走近學生,加深師生情誼,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強化學生的班集體歸屬感,提升班級管理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傳統的固定的班級組織形式已經不符合現階段的教學需求,教師需要對選課走班模式進行優化應用,并對該模式下的班級管理難題進行綜合分析,采取可行性較強的應對措施,確保選課走班模式的有效落實,促進新高考改革的深化推進。
[參考文獻]
袁潤強,徐海.“3+1+2”新高考背景下的選課走班與學生自主管理探究[J].基礎教育參考,2022(6):46-49.
竇世應.新高考背景下選科走班對促進學生發展的研究[J].新課程,2022(20):16-17.
張偉娟.新高考選科走班制下的班級管理問題與對策[J].教育觀察,2022,11(2):71-73,86.
陳才鳳.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班級管理研究:以諸城市A中學為例[D].青島:青島大學,2021.
余曉聰.巧借智慧平臺 優化班級管理: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班級管理探究[J].新教育,2021(14):13-15.
徐雅夢.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課走班制管理問題及策略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0.
侯新蘭.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J].教書育人,2020(26):29-30.
劉建煒.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應對策略研究:以石家莊二中教育集團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趙志軍.新高考背景下選課走班過程中班級管理的方法[J].家長,2019(12):65,67.
劉英英.新高考中學走班制教學管理策略研究:南昌市十六中學案例[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