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效果,文章圍繞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首先討論了其運用價值,并分析了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原則,然后從實際情況出發,探討了當下一些教師在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時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情境式教學模式;運用策略
作者簡介:周慶明(1969—),男,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團結學區。
情境式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但從初中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現狀來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有必要從教學實踐出發,積極探索有效的應對策略,以更好地發揮情境式教學模式的作用,有效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水平。
一、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模式運用價值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較于傳統生物課堂教學,情境式教學模式可以進一步擴展生物知識的呈現空間,讓學生在有針對性的情境下自主探討學習,這樣學生會有更強的學習參與感,學習意愿也會得到提升[1]。同時,在多樣化的情境支持下,情境式教學模式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讓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在獲得探索樂趣的同時,有效掌握生物知識。
(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單一,呈現內容也相對較少,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的眼界,限制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而在情境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將生物知識融入多種情境,比如故事情境、實物情境、游戲情境等,呈現更豐富的知識內容,讓學生置身于不同情境之中,完成生物知識的探索與學習,這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減輕學生學習壓力
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可以將抽象的生物知識轉化為具象的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這一過程更符合初中生的思維方式,能有效弱化生物知識的抽象性,讓生物知識在具體的場景中呈現[2]。在情境式教學模式下,學生會不自覺地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能更好地進行生物知識學習,并對生物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識。由此可知,情境式教學模式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較為符合當前“雙減”政策的要求。
二、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模式運用原則
(一)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表面上是服務教學,實際上是服務學生,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教師在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時,要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設計相關的生物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在良好的情境下進行生物知識的探索,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價值,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點,并能學以致用,這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靈活多變原則
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應遵循靈活多變原則。所謂靈活多變,是指教學情境的靈活多變,需要教師結合生物知識,為學生設計出多樣化的情境,而不是始終運用同一種類型的情境,避免學生對情境教學失去興趣。為此,教師要為學生量身打造不同的課堂教學情境,如游戲情境、實物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始終帶給學生一種新鮮感,防止學生形成審美疲勞,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發揮情境教學的價值,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生物課堂教學質量。
(三)探究性原則
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要遵循探究性原則。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師要轉變傳統生物課堂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應重視探究式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學會運用生活經驗以及所學的生物知識解決情境中的各種問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因此,教師要遵循探究性原則,創設的情境不僅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探究和學習欲望,借助情境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思維的特點,圍繞生物核心知識點以及焦點問題積極創設探究性強的教學情境。同時,教師還要善于創設具有思考性、挑戰性的情境,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效果。
三、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模式運用現狀
從當前初中生物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現狀來看,雖然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在課堂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地進行情境的創設,但一些教師的教學仍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情境教學效果,究其原因在于以下幾點問題。
(一)情境創設不夠真實
一些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相關的情境內容過于虛假,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實際,也沒有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無法讓學生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所學生物知識進行探究學習,最終嚴重限制了情境式教學模式作用的發揮。
(二)情境創設缺乏針對性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性格比較活潑,個性比較張揚,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創設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3],從而讓學生在參與情境的過程中完成生物知識的探索學習,這更有利于釋放學生的活力與個性。但一些教師在創設生物教學情境時,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導致創設的情境無法真正吸引學生,無法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情境創設形式單一
一些生物教師雖然也意識到了情境運用的價值,并在生物課堂中積極主動地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但其創設的情境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對多媒體技術以及實物的運用,很多時候都依賴學生自己的想象。這種單一的情境創設方式只能在短時間內起作用,長此以往,學生將會產生審美疲勞,不愿意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工作,這必然會影響教師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還需要重視豐富教學情境,加強對各種情境素材的運用,為學生呈現更豐富的情境內容,以充分發揮出情境教學的運用價值。
(四)情境創設缺乏明確的目標
一些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缺乏明確的目標,整個情境式教學模式運用過程較為隨意。一些教師開展的情境教學過于形式化,沒有圍繞具體的生物知識點、概念等專門進行情境創設,這導致學生在生物知識探究方面缺乏目的性,難以深入掌握重點生物知識內容,不利于學生生物學習效果提升[4]。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應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必須明確相關的教學情境創設是否有利于學生理解生物概念、掌握生物知識,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生物核心素養、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等,如此才能更好地展現生物課堂情境教學的價值。
四、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模式運用策略
(一)貼合實際生活,進行生活化情境創設
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時,應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完成情境創設,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輔助學生進行相關生物知識的探究學習,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5]。例如,在開展“真菌”相關知識內容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對適宜霉菌的生活環境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提出以下幾點生活化情境問題:家中沒吃完的食物在冬季更容易發霉還是在夏季更容易發霉呢?食物在干燥的季節容易發霉還是在雨季容易發霉呢?我們在逛超市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食物都是密封保存的,這是為什么呢?這些生活化情境問題能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學生根據已有的生物學知識以及日常的生活經驗,很容易得出以下結論:食物在溫暖、潮濕環境中更容易發霉;相較于密封環境,暴露于空氣中的食物也更容易發霉。最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對上述生活情境探究結論進行總結,以了解霉菌適宜的生活環境條件,即溫暖、潮濕及空氣充足。上述情境均源于現實生活,因此學生很容易調動生活經驗進行思考探究,這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二)抓住學生性格特點,完成游戲情境創設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對初中學生來說,處于青春期的他們較為活潑好動,喜歡追求個性自由。因此在生物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為學生創設一些游戲情境,以激發學生參與生物知識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創設的游戲情境不宜太過復雜,避免浪費太多時間。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身邊一些常見的工具,設計一些趣味小游戲,創設趣味游戲教學情境。例如,在完成“食物鏈”相關生物知識的講解后,教師可以創設一個“看誰吃得快”的游戲情境:收集一些一次性紙杯,在杯子上標注食物鏈中的動植物,比如草、兔子、老鼠、鷹等,然后將這些杯子擺成金字塔的樣子,由學生拿杯子按照食物鏈規則逐漸往下“吃”,直到“吃”完為止。這一趣味游戲情境既能夠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物知識,又能緩解學生的疲勞,還非常契合初中學生的個性,對學生生物學習效果的提升有著明顯的作用。
(三)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完成故事情境創設
初中一些生物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因此在進行知識講解時,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認知壓力,教師可以嘗試創設一些故事情境,將抽象的知識內容以故事情境呈現,引發學生的思考,減輕學生的認知壓力。例如,在教學“細胞的生活”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克隆羊的身世創設一個故事情境,以此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生命觀念等核心素養。具體故事情境如下:同學們聽說過小羊多莉的故事嗎?小羊多莉于1996年在美國出生。神奇的是,小羊多莉沒有爸爸,卻有三個媽媽。因為它是克隆羊,除生母以外,其他兩個媽媽分別為多莉提供了卵細胞與DNA。隨后,教師可提出如下情境問題:如果這三個媽媽都來爭奪多莉的撫養權,那么誰才是多莉真正的母親呢?如果你是一位法官,從遺傳學的角度考慮,你會把小羊多莉判給誰?為什么?設置這樣一個故事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欲望,減輕學生的認知學習壓力,有利于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結合教學目標,完成實物情境創設
教師在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時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結合這一目標,合理選擇各種情境創設素材,完成情境創設。例如,在教學“開花和結果”的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在情境創設前,可以先設置如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花的結構。教材呈現的是桃花的圖片,但結合現實情況來看,教學本課時已經過了桃花盛開的季節,教師很難給學生展示桃花實物,因此需要在目標的指導下,選擇其他素材。有的教師選擇了百合花,但這一素材并不符合教學目標,因為百合花沒有完整的花朵結構,缺少花萼。如果運用這一實物創設情境,會誤導學生,讓學生認為所有的花朵都沒有花萼。基于此,教師可以選擇路邊常見的牽牛花完成實物情境創設,引導學生結合實物學習花朵的結構,這樣更有利于達成情境教學目標。最后,針對“所有的花是不是都有花萼呢?”這一問題,教師還可以從實踐出發,鼓勵學生在課下收集各種小花,然后帶到課堂上進行觀察學習,這些基于情境創設的實踐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是一項專業復雜的工作,教師要提高對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重視程度,認識到其運用價值,了解其運用原則,從實際出發,探索運用情境式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一些措施,完善初中生物情境式教學模式,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沈瑩.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情境式教學的實踐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0):66-68.
張建平.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知識文庫,2022(15):172-174.
潘玲.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情境式教學模式的運用[J].學周刊,2021(35):125-126.
蔣正國.情境讓初中物理課堂無限精彩:淺談初中物理教學藝術[J].考試周刊,2021(21):111-112.
賈鎖琴.在初中生物情境式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科技資訊,2020,18(10):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