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為英語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教師應該在將學生視作課堂主體的前提下,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其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受到了初中英語教師的廣泛關注,教師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必須為學生留有思維發散、創新的空間,同時將閱讀與寫作兩個核心模塊結合起來,在創設教學情境、設計多元問題、進行生活引導、開展深層探究和創作實踐等方法的輔助下,構建讀寫結合的高效課堂,滿足初中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思維品質;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2]GHB097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常學娉(1989—),女,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廣成學校。
隨著初中英語新課標的頒布,英語核心素養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的重點要素,其中思維品質更是重中之重,學生只有發散思維、大膽創新,才能深入地理解知識,消化所學的知識。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受應試思維的影響,在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將閱讀與寫作分開教學,導致學生未能將在閱讀活動中獲得的知識遷移到寫作實踐中,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思維發展受到影響,還難以提高自身的語用水平。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及時改變錯誤的觀念,探索科學有效的讀寫結合方法,以此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
一、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意義分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需要摒棄傳統思想,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化品質為目標設計教學流程、內容。其中,將閱讀與寫作兩個重要的模塊結合起來,以讀寫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與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避免他們在寫作中套用模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基礎知識,還需要分析文本結構和文章的情感,并結合自己的主觀想法分析與解決問題,梳理清楚文章的創作結構,從而提升自己的語言表現力,讓習作內容不空洞、結構不混亂。二是能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讀寫結合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運用空間,他們在閱讀中不僅需要關注詞匯、語法的使用方法,還需要學習特殊句型的表達方法,思考問題的角度更全面,從而在對主題具有深刻認識的前提下,開展寫作實踐,創作出帶有個性特征的優秀文章[1]。
二、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探究
(一)情境創設:促使學生深入感知主題,引發其情感共鳴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基于教材文本的故事背景和當前的活動條件來搭建語言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語言學習、使用,使學生在情境中深度思考、自由表達,發展其英語綜合能力。要想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教師需要靈活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信息搜集、信息展示、線上交互等,讓學生在與主題相關的圖片、音樂、視頻的引導下,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情境教學能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在目標確定的前提下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行情感體驗,能激發他們的個人感知和經驗,促使他們發散思維,進行主觀表達,從而為后續的寫作訓練做好鋪墊[2]。教師應創設更生動、形象的情境,突出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通過展示生活畫面、影視片段等,激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產生表達欲、創造欲,從而實現思維與表達能力的鍛煉與提升。
以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中2e部分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視頻將Lisa與Jane的對話還原,將文中出現的ride bike、take bus、walk to school等關鍵信息用動態畫面加以呈現。由于這部分對話內容比較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所以學生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他們會思考自己的日常出行方式,嘗試估算自己家到學校的距離,從而將所思所想與教師、同學分享,并且嘗試利用更多代表交通工具的詞匯,如subway、taxi、car等進行交流,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在交流與表達中,實現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問題驅動: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邏輯清晰地表達
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是思維交互的過程,教師提出多元化的問題,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還能制造認識沖突,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努力思辨,發展其思維品質。在綜合性較強的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按照主題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本,讀寫結合,并提出相應的探索任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輸出觀點,解決問題,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3]。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展開思考、討論,梳理文本內容,由此理清文本的脈絡與思想內涵,從而實現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要直接設計高難度的主觀探索性問題,應先在課程導入環節,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入話題,使學生放松,再結合文本內容來提高問題難度,讓學生繼續思考,進而在思辨中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分段設計思考問題。
【Pre-reading】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relax in your free time? And why?
【While-reading】
1.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
2.How often do most students watch TV?
3.What do they usually watch?
4.What do nin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do every day?
在這一系列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較系統且全面地分析文本,并且完成教材內的統計圖填充任務,獲得英語思維能力的提升。
【After-reading】
What do you do in your free time?
教師在學生完成閱讀活動后,還應引導他們進行主題作文創作,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實際生活與閱讀文本的內容相融合,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主題作文的構思,這有助于學生創作出既能彰顯個性又說理通暢的文章,促使學生在學與思的過程中得到實踐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問題時,應結合主題情境,使問題層層遞進,以引導學生探究細節,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成功對文本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學生在積極思考與探討中理性發表觀點,就是在為寫作做好情感和價值觀的鋪墊,進而能較好地完成寫作任務,實現能力發展。
(三)結合生活:引導學生創新實踐,發展其個性思維
寫作是輸入與輸出信息并存的創造性活動,在正式開展寫作任務前,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其可以進行素材儲備和思考,提高其作文質量。在閱讀課堂上,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好文本,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引導他們在有自己主觀思考的前提下積累素材,而不是只記憶重點詞匯和句型,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要幫助他們為后續的寫作做好鋪墊。對此,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鼓勵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創作小故事,并與同學分享交流,讓他們在自由、開放的空間內積極表達自己的認識、想法,學用結合。這樣既能利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解讀文本,使其深刻理解文本的情感,又能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故事創作能力等[4]。
以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中“Who's got talent?”一文的教學為例,該文對“達人秀”綜藝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教師可以先通過播放同主題視頻的形式來導入課程,然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看或者看過的綜藝節目,并說出自己的感悟。教師要在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進行文本解讀,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不是單一地對語言文字進行翻譯,而是真正結合自身的認知分析talent shows的共同點。在講解para.3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思考“Why do some people not like these shows?”“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alent shows?”等問題,使學生有方向地解決問題并對文本內涵產生深刻認知,在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的幫助下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還要再將視角轉移到學生身上,讓他們結合教材文本內容和個人想法,就“Do you want to join the talent show? Why?”進行自主表達,發散學生的思維,實現語言組織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四)深層探究:提取辯證要素,鼓勵學生展開交流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但是在閱讀與寫作課堂上,他們還存在難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問題,究其原因,是他們對知識的記憶是被動的。學生如果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其思維就難以發展,缺少主觀性的思考和交流,最終導致自身閱讀理解與寫作創造能力發展困難[5]。
面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采取讀寫結合的方法構建課堂,在提取文本中的辯證要素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思想交流的機會,組織實踐活動,如小組討論、主題辯論、模擬表演等,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科交際性、人文性的特點,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也讓他們掌握更多英語表達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享受英語學習過程的前提下實現讀寫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就中國及其他國家中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生活、學習問題,組織自由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分享自己的生活。在自由交流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取更多的信息,從而理解文本的主題內涵,初步發散思維,實現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诖?,教師引出寫作主題:We know many families and children are under pressure,we should learn how to work and how to relax.同時,教師要呈現幾個已有的觀點:1. understand each other;2.have more talk with parents,friends and teachers;3.listen to more music;4.enjoy natural life.之后,教師要讓學生分析這些觀點產生的原因,并且補充說明。教師為學生提供開闊思路、思維碰撞的空間,可以讓他們在表達主觀想法的同時做好寫作構思,促進其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導入寫作:搭建結構框架,讀寫結合實踐
在完成上述讀寫融合教學步驟后,教師還應該正式導入寫作訓練,在課堂內為學生保留充足的輸出空間。該環節能否有效展開關系到整體課堂效果,同時也直接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落實創新設計。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探索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明確閱讀教學的哪一環節適合融入寫作訓練,并對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預設,從而制訂更穩妥的讀寫結合教學計劃,讓學生自然轉換讀與寫的狀態。
教師要鼓勵學生先總結閱讀文本的框架結構,再進行主觀創作的構思。以人教版九年級英語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中“An accident invention”一文的解析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兩個任務:第一,自主整理文本結構,繪制思維導圖;第二,尋找感興趣的發明,創作全新的篇章。在此過程中,學生首先要對文本進行全面分析。para.1:how tea was invented by accident;para.2:Lu Yu and his book Cha Jing;para.3 how tea spread to order other countries.教師可要求學生先總結茶的發展歷史,再從自己的知識庫中選擇一個最喜歡的發明,嘗試用相同的結構來完成創作。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已經充分打開,能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可以在明確文本總體結構的前提下主動嘗試創新,如選擇“compass”來展開創作時,學生不僅要說出其發明、發展歷史,還要突出展示其對人們生活的各種積極影響,以豐富作文內容。
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與寫作是初中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兩個模塊,閱讀是學生認知體驗、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寫作則是學生將已有的思想或觀點加工組合完成信息輸出的過程,教師只有將二者巧妙融合才能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思維品質的發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采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優化教學模式,遵循生本原則,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開展實踐,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郭玲.初中英語讀寫結合“三讀三寫三究”教學模式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72-273.
于艷艷.基于高效課堂的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201.
夏子.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初探[J].英語廣場,2020(13):128-130.
朱金花.初中英語讀寫結合課的語言點教學解析[J].英語廣場,2020(12):122-124.
屈孝蘭.基于讀寫結合的初中英語教學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