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單元教學能讓學生迅速找到單元課文的共性和區別,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本文主要從教學的兩個階段探討了大單元視域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方法,分別是依托教材資源,完善學習任務;對學習任務合理組群,構建單元學習主線,從而厘清教學思路,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 大單元教學" 高中語文" 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模式,以順應教學改革的發展。大單元教學是面對新教材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能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提升教學效率。在此,筆者對大單元教學的具體實踐策略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依托教材資源,完善學習任務
1.明確單元學習任務的特點和設計要求
教師在設計大單元學習任務之前,要充分了解其基本特征,然后設計和完善大單元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強調聯系社會生活,教師要將社會生活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社會生活中的語言運用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有真實的情境,即有真實的對話場景,有明確的交流對象,而且有明確的閱讀目的;第二,學習任務一般會圍繞一個關鍵問題,或一個話題展開;第三,每個學習任務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或是內容相關,或是難度呈現遞進關系。總之,學習任務要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習任務和課程之間的聯系,搭建真實的情境,從話題或關鍵問題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
2.完善大單元學習任務
(1)抓住關鍵問題或中心話題
每個單元都有值得探討的突出問題和共性問題,這就是關鍵問題或中心話題。因此,我們在具體操作時可以直奔主題,也可以選擇一個切入點組織教學。
直奔主題:根據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整體結構,大單元都是按照某種特定主題編寫的。因此,在設計大單元學習任務時,我們可以圍繞單元主題提煉出特定話題。
選擇切入點:在整個單元中,教師要將特征突出并具有趣味性的內容串聯起來,提煉其共性,形成一條活動主線,引領學生學習。例如,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一共有5篇散文。這幾篇課文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單元主題可以將人的情感跟自然景物聯系起來,如可以將任務主線設置為“人間有喜怒哀樂,自然界有春夏秋冬”,讓其貫穿在整個單元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本單元幾篇散文的情感基調有哪些?自然界四季的景物變化跟人的情志、情緒存在著對應關系嗎?如果有關系,那么面對同一自然景物,為什么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呢?自然景物的哪些因素影響了人們的情感?這樣的學習任務能引導學生產生深入思考,能讓他們從景物描寫的語句入手分析人的情感跟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這樣,學生就能總結出景物描寫跟作者感情的聯系。
(2)真實情境
語文學習活動跟社會生活中的語言交流狀態較為接近,同時也跟社會生活中的自然閱讀形式相似。從真實的語言情境分析,我們總結出以下三種類型:第一是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運用情境,比如給有關部門寫報告、閱讀產品說明書等等;另一種是系統學習中的語言認知情境,如寫讀書報告、總結課程內容等;還有一種是文本中的語境,如《鄉土中國》反映的鄉村社會,或《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提到的幻想中的情境。以上三種,我們都可以將其看作真實的情境。從語文學習任務的角度來分析以上三種情境,都有其自身的價值。最有意義的真實情境是第一種,即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運用情境。因為倡導真實情境的最終目的是淡化單一化的語文學習活動。而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跟現實生活產生一定的聯系,能接觸真實的交流對象,能以真實的閱讀需求為依托進行深入學習。
二、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組群,構成單元學習主線
完成學習任務的設計以后,我們還要將任務聯系起來形成一條學習主線。因此必須考慮任務之間的關系,讓他們發揮各自的價值。但是處理學習任務之間的關系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
第一,任務內容豐富跟時間有限的矛盾。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一單元的學習任務涉及的語文知識點較多,包括朗讀技巧、詩歌鑒賞、寫作主旨等,同時還涉及人物心理、小說欣賞等方面的內容。豐富的任務要素跟有限的時間無法調和。如果要一一落實,就會形成一定的教學矛盾。
第二,學習任務排列方式的矛盾。分析媒介屬性,我們知道,教材是平面媒介,編寫人可以在紙面上設置多種學習任務,并不受時間限制。但是完成學習任務則需要一定的時間。學生在一個時間段只能進行一項學習活動,完成一項學習任務。這就要求所有的任務必須按時間順序排列。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運用以下方式組織學習任務。
1.遞進式任務群
每個單元的學習任務之間都有一定的關聯,而且大部分任務前后關聯。因此,前后學習內容和難度也有一定的遞進關系。例如,第五單元“整本書閱讀”的任務包括關注關鍵問題、抓住核心概念、把握知識體系、分析整體框架、理解作者觀點、學以致用等。因此,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把握整體框架,并運用拓展閱讀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因此,必須從核心概念入手,聯系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形成一定的邏輯鏈條之后再開展遞進式學習。
2.平行式任務群
每個單元中的學習任務指向的單元目標有所不同,也是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單元學習。而且任務之間呈現平行關系,獨立性較強,幾乎不存在相互依托的關系。例如,高一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二單元的學習任務就是各自獨立的,彼此呈現為并列的關系。對此,我們可以將其整合成各自獨立的學習任務。本單元的主題跟勞動有關,因此可以設置如下學習任務:在這些勞動者中,最令你欽佩的是誰?不同時代的勞動精神之間有相似的內容嗎?它們是相通的嗎?新聞寫作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根據這幾篇新聞分析他們的評論角度和評論手法,哪些是我們可以借鑒的?
從多元角度切入學習內容是平行任務學習的主要特點,能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了解文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習對象的多個側面。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時間,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精力分配,要去掉同質性內容。也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的任務,最后相互展示,相互分享,從而完成整體性的學習任務。
3.主輔式任務群
每個單元的學習任務都有一定的層次性,且主次分明,需要學生圍繞一個關鍵任務展開,即圍繞核心任務進行學習。而次要任務的作用則是為學生完成主要任務學習提供支持。比如,可以將高一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的核心任務設置為“大自然的調色板”,輔助任務可以是總結中國古典審美趣味的意義和局限等等,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總而言之,大單元視域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必須有較強的設計性,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教師要吃透教材,完善大單元學習任務,同時也要能理解單元學習任務的局限。這樣才能合理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教師要根據單元內容、學生的實際學情,靈活設計大單元學習任務,以此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作者通聯:安徽亳州市利辛縣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