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輔導員的視角出發,以“00后”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究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首先分析了“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背景和原因,包括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因素、教育環境的欠缺、個人心理因素影響等;通過深入剖析輔導員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角色和責任,探討其在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人際交往問題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培養學生面對面社交技能、完善輔導員制度、開展針對性的輔導員培訓、輔導員發揮思政工作優勢,深入學生開展人際交往指導等,以推動“00后”大學生積極健康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輔導員;“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3.08.033
引言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提出,“人的一切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1]。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交媒體的普及,大學生人際交往面臨著新的挑戰。特別是作為“00后”一代的大學生,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與前幾代不同的社會環境和價值觀念的影響;與此同時,他們也面臨著個人主義觀念的興起、虛擬社交媒體的影響以及人際溝通技巧的欠缺等問題,這些問題對于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產生了重要影響,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從輔導員的視角出發,深入探究“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和措施。
通過深入研究“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到輔導員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的角色和責任,并為促進大學生的積極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支持。此外,本研究還對于大學教育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深入了解新一代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為教育部門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提高其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背景與原因
(一)社會背景的影響
“00后”大學生指的是出生于2000年以后的一代人,是當前高校大學生的主力軍?!?0后”大學生的成長環境與之前的代際存在明顯差異,這對他們的人際交往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數字原生態的“00后”一代,他們成長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普及時代,虛擬社交平臺如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等成為其交流和互動的主要渠道;他們通過社交平臺進行虛擬社交,更多地依賴文字和表情符號來表達自己,而缺乏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和經驗。這種虛擬交流方式缺乏直接的身體語言和情感表達,使得他們在現實中的人際交往中表達不準確或無法準確感知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此外,個人主義思想的崛起在“00后”一代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他們更加強調個體的自我實現和追求。這使得一些“00后”大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需求和滿足,而忽視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更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個人利益的滿足,而缺乏對他人需求和感受的敏感性。
(二)家庭因素
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講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睂τ趥€體而言家庭教育是最早且影響最深遠的教育形式[2]。
“00后”多為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和焦點,從小就得到過多的關注和保護,缺乏與兄弟姐妹相處和合作的機會,這可能使他們更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較少考慮他人的需求和利益。
“00后”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可能過度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和外在評價,普遍注重強調個體發展,往往忽視了他人需要和集體價值觀。這使得孩子更加關注自己的形象和社會地位,追求名利和物質享受,而忽視了真正意義上的人際交往和情感聯結,導致其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對他人的關注和尊重。
(三)教育環境的欠缺
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學業壓力和激烈的競爭。他們容易在追求優異成績和升學機會的過程中,過度專注于個人學業成就,而忽視了與他人良好關系的建立和維護,這可能使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顯現出競爭性、自我推銷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一些學校的教育體系可能未能充分關注人際交往的教育,課程和教學方法可能過于注重學術知識和考試成績,而忽略了人際交往技能的培養。缺乏專門的人際交往培訓和指導,進而導致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常常面臨著人際溝通技巧的欠缺問題,一方面,大學生可能缺乏有效的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導致他們難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造成誤解和沖突,比如他們可能缺乏明確表達意愿的能力,不能清楚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導致交流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大學生可能缺乏傾聽和理解他人的能力,無法真正關注和體察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他們在對話中過于關注自己的表現,而忽視他人的言辭和非言辭的信息,造成交流障礙。
(四)個人心理因素的影響
大學同學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學生之間成長環境、家庭情況、個人見識存在較大差異,突然進入一個新環境,很多學生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心里緊張、擔憂、謹慎、手足無措、不敢說話等狀況,表現出社交焦慮。這種焦慮可能會導致他們避免社交活動、與他人建立聯系和參與團體互動,使他們在交際中感到不自在,難以主動展示自己,限制了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和社交網絡的能力,會嚴重影響大學生正常人際交往[3,4]。
大學生還面臨自尊和自信的問題,在大學環境中,學生容易與同齡人進行社交比較,產生對自己的不安和不滿。這種比較心理會增加學生與他人互動時的壓力,使他們過度關注自己的形象和表現,而忽視真正的交流和建立連接。在與他人的對比中又容易感到自己不足或不被接受,導致對自己的能力和魅力缺乏自信,害怕與他人互動,擔心受到拒絕或批評,進一步妨礙他們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積極的互動。
二、輔導員在解決“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中的角色與責任
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作為大學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輔導員在解決“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職責不僅限于學業指導和生涯規劃,更應承擔起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促進其全面發展的使命,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大學生面臨人際交往問題時,常常需要有人傾聽和理解他們的困擾和掙扎,輔導員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傾聽,鼓勵學生表達情感、分享困惑,并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勵,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三、輔導員視角下解決“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舉措
(一)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培養學生面對面社交技能
1.學??梢蕴峁┥缃患寄芘嘤栒n程,包括溝通技巧、沖突解決、合作能力等,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這些課程可以涵蓋有效溝通、建立人際關系、解決沖突和建立社交網絡的技巧,通過實踐和角色扮演來增加學生的信心和適應性。
2.學校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俱樂部和志愿者活動,同步建立支持性的校園環境,包括組建社交團體、社交活動和社交支持網絡。這些活動和組織可以提供給學生與同齡人互動、結識新朋友的機會,提供團隊合作和互動的平臺,使學生能夠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聯系,提升社交技能和自信心,并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支持。
3.學校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支持服務,幫助學生應對社交焦慮問題。通過與專業心理咨詢師的面談和討論,學生可以獲得情緒管理技巧、自信提升策略和社交技能培訓;同時還可將高年級學生或教職員工指派為新生的導師,提供情感支持、學術指導和社交導航,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環境和建立社交網絡。
4.學校和家庭應共同關注大學生的數字媒體使用情況,提供合理的使用指導和限制,推動減少青少年使用手機和社交媒體的時間,增加其參與面對面社交的機會。社會組織和社區可以組織志愿者活動、社會服務項目等,鼓勵大學生走出網絡回到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與不同群體建立聯系。
(二)完善輔導員制度,開展針對性的輔導員培訓
輔導員走在思政工作的第一線,與學生接觸更多。為了更好地解決“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學校應建立完善的輔導員制度,包括招聘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經驗的輔導員,構建輔導員團隊,定期組織專題研討和交流會,分享解決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經驗和方法;同時還應增設輔導員與學生的有效溝通渠道,例如開設輔導員咨詢時間、提供在線咨詢平臺等,讓學生可以隨時尋求輔導員的幫助和指導。
為提升輔導員在解決“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中的能力和水平,學校應開展針對性的輔導員培訓,培訓內容可以包括人際溝通技巧、心理咨詢方法、沖突解決策略等,可以通過組織專業講座、工作坊和實踐活動來實施。此外,學校還可以邀請專業人士和心理學家為輔導員提供指導,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0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
(三)輔導員發揮思政工作優勢,深入學生開展人際交往指導
輔導員可以借助年級會、班會、組織學生座談會、討論班等活動,鼓勵學生分享彼此的經驗和困惑,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助和合作。通過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互動,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為學生開展針對性的人際交往幫助和指導。通過情景模擬、真實案例分享、個人經驗分享等幫助學生理解人際交往中的挑戰,傳授學生有效的溝通、傾聽和合作技巧,以增強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結合日常工作創建學生支持小組或社區,讓學生有機會分享彼此的經驗、困惑和成長,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助。還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學生組織和社會服務活動,提供機會擴展社交圈子,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由于每個“00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問題上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輔導員可以通過個體輔導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專門針對其人際交往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包括針對性的溝通技巧培訓、情感支持和心理輔導等。輔導員應傾聽學生的需求和困擾,與他們共同制定個性化的發展計劃,幫助他們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困難,建立健康積極的人際關系。
四、結語
在大學教育階段,大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學習成長、職業發展和個人幸福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與他人建立積極、穩定的關系,大學生可以獲得多方面的支持和機會,實現個人全面發展和幸福生活的目標。因此,積極投入于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大學生所暴露的人際交往問題,工作在思政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起著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但同時還需要學校、家庭及學生本人共同努力,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M].渠海霞,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2]習近平.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2016年12月12日)[J].社會與公益,2017(1):2.
[3]張媛,楊映竹.淺談高校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及對策——行為調查問卷分析及閱讀推廣策略[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4):147-149+152.
[4]馬富春.高校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國際公關,2021(3):126-127.
作者簡介:周玉潔(1994.12-),女,漢族,河南民權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