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演員。節目《排椅造型》獲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國際雜技比賽特別獎,獨立編創的《快樂的木偶》獲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特別獎,擔任策劃指導的《芭蕾頂技》獲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三等獎,擔任策劃指導的《“帽”似青春》獲四川省巴蜀文藝獎、曲藝雜技木偶皮影比賽三等獎,擔任策劃制作的雜技劇《金沙江畔》獲四川省文聯年度百家“推優工程”優秀原創文藝作品(雜技類),策劃的《掌上明珠》獲四川省巴蜀文藝獎、曲藝雜技木偶皮影二等獎,策劃制作雜技劇《熊貓餐廳》《熊貓回家》等。
2023年5月4日14時30分,由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現代藝術》雜志社主辦的“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2023年第6期(總第66期)雜技藝術專場在成都市藝術劇院開講,講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本次文藝講壇特邀國家二級演員、成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藝術總監黃鸚,為觀眾帶來題為《不忘雜技核心 牢記本體技巧》的主題分享,本次講壇由成都市藝術劇院、成都雜技團行政團長張華主持。
中國雜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表演藝術之一,是燦爛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雜技”一詞,是1950年中國雜技團成立時,由周恩來總理定名的。作為最具活力、最貼近群眾的一種國粹藝術,中國雜技以技為核心,挖掘演員潛能,強調對自身和客觀事物的特殊駕馭能力。展現出絢麗多彩和古樸大方的藝術特色,被贊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璀璨明珠。
講座伊始,黃鸚老師從“不忘雜技核心 牢記本體技巧”為切入點,講述了雜技的歷史、牢記本體技巧、藝術精品的創作思考、雜技本體藝術語言創意和雜技藝術契合等四大內容。黃鸚老師說道:“雜技的核心一定是技術技巧,沒有技巧難度的節目不叫雜技。所以作為雜技演員一定要刻苦訓練,完成別人不能完成的難度動作,再加以戲劇、舞蹈等綜合藝術的學習,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雜技藝術家,才能夠擔當起一部好的雜技劇目的角色。”
黃鸚老師談道,雜技項目眾多,沒有一個是為劇準備的。作為編導,要有獨到的眼光,需要節目與劇情契合,技巧要設計合理,不合理的,再高難度的動作也不能要,需要忍痛割愛。要圍繞劇情設計節目,這樣既能展現演員的技術,又能與劇情完美契合,“戲中戲”是最好的辦法。
“文藝是社會價值的精神引領,文藝創作要滿足百姓的精神需求。單一的、千篇一律的、沒有新意的作品勢必得不到群眾的認可。”黃鸚老師講道,“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傳承,但必須在傳承中創新。由于互聯網的發展,給文藝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互聯網上呈現出眾多多樣化和多元化的文化產品。這也是文藝工作者遇到的新問題,要做有精神引領、藝術價值,并且有社會、文化、經濟效益的好作品。”
在講座的過程中,成都雜技團演員隊隊長楊帆和成都雜技團演員宋思思還現場表演了彈球和抖空竹,使我們現場領略了雜技的獨特魅力。
“偉大的文藝事業需要優秀的文藝作品,社會的繁榮需要好的文化作品。”黃老師真誠地講述道,“作為一名雜技人,我將自己的一生扎根在這份事業當中,從學生到演員、從教練到編導,從單一的技巧到獨立的節目,又從傳統的雜技專場到復合型雜技劇目。身份在不斷轉變,形式在不斷創新,而不變的是,內心對雜技事業永無止境的執著與熱愛。”
講壇最后,《現代藝術》雜志社向主講嘉賓黃鸚贈送《年度百家“推優工程”》《“文藝百家”工程·文藝講壇》特輯,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