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應《現代藝術》“家學”欄目的提問時,我一次次回望自己在文學之路上的艱辛跋涉。到底是失去大于收獲、還是收獲大于失去?或者說,我接近文學藝術、皈依文學藝術,到底后不后悔?
但我心里卻始終充滿著感恩。
感恩上天賜予我智識和情感之外,還讓我葆有一顆文藝的種子;感恩引領我重回文學這條道路的各位老師;更因“家學”這個命題,感恩于祖輩、父輩;也感恩于女兒瀾僖,是她對文字的敏感和熱愛,讓我與她一同成長,不知不覺回到自己的“夢”中。
我的祖父是村子里的文化人,無論紅白喜事,他都充任“支客司”,說出一些讓人暢懷開心的鄉言俚語。他還經常代人撰寫對聯、祭文。后來才知道,他曾是土改時期的干部。我參工以后,他還經常抽問我的時事政治與文史知識。
曾經有人問過我,誰是我的文學啟蒙老師?我仔細想了想,還是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父親。父親曾經參加過森工局的工作,因為歷史原因,回到農村當了一名農民。他喜歡讀書。30歲時開始學習木工。他有時將生活點滴寫成古體詩作,記在本子上,這對我影響很大。我清晰地記得,小時候,父親在新修的瓦屋門楣上一筆一劃地刻下“書香門第”四個大字的情景。父親對我說,任何時候都要努力讀書、勤奮學習。他希望我將來能跳出農門,讓知識改變命運。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農村念書的時候,父親給我的老師送了一件特別的新婚賀禮——一幅父親親手雕刻的木版畫,還有一首他自題的古詩。具體內容記不清了,只記得大概是贊美老師甘于清貧、頌揚老師桃李滿天下、表達我們一定不會忘記師恩的意思。與其他家長送的賀禮相比,老師對父親送的這幅畫和這首詩特別喜歡,張貼在新房里,這讓我對父親更加崇拜和敬佩。或許就在彼時,我的文學種子就開始悄悄發芽。我的母親也識字,這在當時的村子里,比較少見,她有時還幫村里的人寫信,或教他們識字。很多村里的人早早讓孩子外出打工,或學藝就業,以減輕家庭負擔。但我的父母高瞻遠矚,寧愿自己多苦一些年頭,一直堅持供我讀書,讓我走出了那個山村。
有一個細節一直在我腦海里縈繞,那是小學階段開始寫第一篇作文的時候。我當時很茫然,不知如何下筆。那時,父親在旁邊說出了他的思路。當我寫完之后,他在我如流水賬的作文中,又改了幾個字。似乎那一瞬間,我如頓悟一般,從此以后,直到高中畢業,我的作文基本上都被當作范文,由老師在全班宣讀。甚至中學階段的一張語文試卷,還被老師加上了“奇文共賞”的評語,流出了校外,不知所蹤。
寫這些文字,并不是自夸的意思。是說對一個人從小的激勵,很可能會改變一生的成長。2023年春天,我有幸到平昌蘭草小學去,與校長作了很多交流,還讓學校的兩個孩子朗誦女兒在中學時寫的兩首詩作,并鼓勵他們也要學會觀察與思考,寫出自己心中的所觀所思所感所盼。我想,說不定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會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高中階段,我用節省下來的生活費報名參加了《春筍報》“小作家”培訓班。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那張結業證的背面,中間印有四個方格,方格中間是一個黑黑的大大的逗號。我凝視著這個圖標,出神很久。
雖然在高一時寫過一篇影評《一個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論lt;開國大典gt;中毛澤東的塑造》,獲得了全省“新苗影視評論征文”一等獎,還擔任了巴中中學“八角樓”文學社副總編輯。但我還是選擇了理科。后來,更因自己學的計算機專業被選調到公安機關從事信息化工作。
十四年前,在經歷了公安機關多個警種的歷練之后,我非常幸運地被下派到通江縣公安局。工作空隙,我又重拾了文學夢想,并探索公安文化如何引領公安工作。在此期間,我結識了很多老師和文友。2019年,我有幸又被調到文學藝術專業機關工作。
所以,回望人生,感覺就是回到自己的“夢”中。但我消磨和浪費的時間已然太多,所以必須加勁學習。幸好,我和女兒瀾僖得以同行。她從小就表現出對文字的愛好。當然,她學什么,都能學好,非常優秀。只不過由于文學只需要一支筆,或一個鍵盤,所以她能夠“輕裝上陣”,一路從容。女兒給我的啟迪不僅是她對文字的天然敏感,同時也啟迪我新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孩子往往是家長的老師。
我無意太過夸獎女兒。但女兒始終是父親的驕傲。從她的知識結構和文學成就來說,早已大大地超過了她的父親。現在她只需去積淀自己的人生,一路風華。作為父親,我覺得子女對父輩的“否定”是一種必然,也是一種宿命。我們要學會幸福地接受這樣的安排,并樂見其成長。
女兒瀾僖經常對我講,“不要認為自己年齡有好大,您的二女兒才四五歲,要始終覺得自己很年輕。”謝謝瀾僖,她給了我一樣的藝術思量,和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現在,我們都站在人生的新起點。讓我們父女互相加油、彼此見證!
山居圖
孫梓文
山抬高一寸,云朵就降低一分
山居亭后,與茂林修竹為伍
云朵比照自己的模樣
在庭前栽花,插柳
如此甚好,光霧山的孩子
乳名是歲月的琥珀
喜歡在母親的姓氏里裁嵐描霞
更愛在她童年的畫圖里
培育溪水,放牧內心的野草
黑熊溝是一個隱喻
慣于在生活的低處歡騰
像一扇心門,始終為歸途開啟
父親
孫瀾僖
你從未與我提及你的高米店南
卻帶我去了木樨地
你花了四百塊錢帶我在那里住了一晚
繁茂的核桃樹承載了整片鳴蟬
我起得太晚,上樓已沒有早飯
你拉著我在空蕩蕩的校園小路上漫步
用手機采擷我的笑容
木樨地的早晨不熱,木樨地沒有風
出了大門向前走
似烈焰的北京夏日扼住了我的喉
我的背包落于你肩頭
我愿同你一樣,我笑著開口
你沉默著,望著街面不息的車流
那也是個夏日
屋內涼爽如秋,窗外仍溺于夏
你從未提及你的高米店南
從未提起那場不過片刻的夢
可是高米店南
可惜高米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