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關注深度老齡化背景下的新老年群體,以提升智能健身鏡給新老年群體帶來的運動成就為目的,借助成就目標理論分析新老年群體的運動需求,以及智能健身鏡的使用問題,構建智能健身鏡對于新老年用戶的設計策略,提升智能健身鏡給新老年用戶帶來的運動成就感,增強智能健身鏡的產品競爭力。首先,分析新老年群體的運動需求和智能健身鏡的發展現狀,得出智能健身鏡能夠有效滿足新老年用戶在使用智能運動產品時的獨特生理需求,闡明優化設計新老年用戶智能健身鏡的必要性;其次,概述成就目標理論的研究內容,分析成就目標理論在運動領域的應用現狀,進一步分析成就目標理論介入新老年智能健身鏡設計的價值與意義;最后,結合成就目標理論分析智能健身鏡在新老年用戶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掌控感弱、運動有效性與適配性差、引導缺失、操作方法模糊、個性化缺失與易用性差的問題,并圍繞功能內容、系統服務、交互方式與操作以及產品感知與易用性這四個層面,提出提供多元化健身內容、加強運動信息識別與管控、完善多模態交互方式、構建科學的運動挑戰與競爭機制、創設以運動為核心的社交互動環境等新老年智能健身鏡的設計方法,為智能健身鏡的產品開發者提供設計理論依據。
關鍵詞:成就目標理論;新老年人;智能健身鏡;設計方法
中圖分類號:TB472;G81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6-0-04
縱觀全球,人口老齡化已然成為常態。2020年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的18.7%,我國正加速向深度老齡化發展[1]。在我國,部分老年群體在生理、心理、行為與社會特征方面呈現出不同于傳統老年群體的獨特性,這一群體被稱為“新老年”[2]。新老年群體的運動消費意識與能力進一步增強,將成為體育健身市場的重要人群。
隨著智能運動3.0時代的到來,平臺提供的內容更加優質,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夠在家里學習專業的運動知識,滿足居家健身的需要。得益于后疫情時代政策、科技等方面的變革,智能健身鏡在健身設備市場份額中的占比逐年攀升。據預估,2025年智能健身鏡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12億元,出貨量達到約187萬臺[3]。
與傳統老年群體相比,對互聯網接觸較深的新老年群體對智能產品的接受度更高,設計適老化的智能健身鏡成為廠商提高市場占有率的重要發展戰略。結合成就目標理論,探究新老年運動成就動機形成的多個維度,有利于了解新老年群體在運動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的方法,為優化智能健身鏡產品設計提供新思路。
1 研究現狀
“新老年”這一概念描述源自意大利,指在退休后還自發堅持工作或積極地參加社會活動的老年人群,其定義會隨著時代、地域、人口結構等因素的不同產生新的變化[4]。
新老年在生理特征方面,身體健康水平較高;在心理特征方面,追求潮流、品質,精神更加獨立;在行為特征方面,愿意接受和學習新事物,比較活躍、熱愛社交;在社會特征方面,文化水平普遍較高,消費水平和社會地位普遍較高[5]。
與傳統老年群體不同,新老年的運動需求不再局限于消磨時間、強身健體等傳統運動理念,對智能產品的使用與傳統老年相比也較為熟練,因此很多手機健身類APP產品成為新老年群體的選擇。但新老年群體的身體機能相較于年輕人已開始出現退化,傳統手機運動類APP產品在使用時會有距離遠看不清、聽不清和操作難等問題。智能健身鏡有獨立的大型顯示器與播放設備,占地面積相當于普通家用全身鏡,具有健身訓練課程講解、運動直播互動和運動社交等功能,能夠有效解決上述新老年群體在使用手機運動APP時的問題。
本文結合成就目標理論,了解新老年運動成就動機的差異,以此提出智能健身鏡的設計策略,以幫助新老年用戶在使用智能健身鏡的過程中獲得運動成就感與運動成效。
2 成就目標理論
2.1 成就目標理論概述
成就目標理論是一種成就動機理論,它揭示了人們在定義成就時的兩種不同動機傾向,分別是學習目標取向與成績目標取向[6]。當個體處于學習目標取向時,認為成功在于自身能力的增強或對任務的掌握;當個體處于成績目標取向時,認為成功在于超越他人或得到他人的認可。
當前對成就目標理論在運動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目標取向與運動成就結果的關系,但關于不同目標取向如何獲得積極成就結果的渠道研究較少。研究如何在運動產品設計中介入兩種目標取向,能夠幫助不同目標取向的人們取得積極的運動成果。
2.2 成就目標理論介入新老年群體智能健身鏡設計的意義
成就目標理論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運動和心理治療等領域。在運動領域,成就目標理論被應用于幫助運動員建立理性的運動成就動機,獲得積極的運動表現,也被用來幫助教練建構出科學的訓練方法。將成就目標理論介入新老年的運動研究中,有助于新老年在運動過程中調整運動認知與運動行為,獲得積極的運動成果。
運動成就感是運動者的自我獎賞,能夠幫助運動者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新老年在運動中重視對運動技能的掌握,重視運動類型的多樣化、運動過程的體驗感、運動的有效性以及社交屬性,在運動層面的成就動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然而,當前的智能健身鏡在關注用戶成就動機方面不夠全面,往往只能夠關注到單一目標取向。成就目標理論介入智能健身鏡設計,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新老年在不同成就目標取向下對待運動成就的不同定義方式,以對智能健身鏡進行適老化設計來滿足新老年多樣化的運動需求。
3 用戶需求的洞察分析
3.1 用戶需求
本文在成就目標理論的指導下,對新老年用戶展開調研,探究新老年獲得運動成就的影響因素。通過問卷調研、焦點小組與用戶訪談的方式,發現新老年用戶在獲得運動成就感的需求方面有以下特點:在運動多樣性方面,新老年用戶偏好具有挑戰和競技性質的運動項目,同時對運動的自由性和獨立性要求較高;在運動科學性方面,新老年用戶重視運動的專業程度,對運動的安全性與保護性需求較大;在運動心態方面,新老年用戶期望通過運動提升或證明內在品質,如恒心、毅力、勇氣等,同時希望打破身份標簽,融入多年齡段的運動群體中;在運動社交方面,新老年用戶重視運動成果的交流與分享,期望融入志同道合的運動團體中,樂于給他人提供運動幫助。
需求特點的洞察將有助于研究者更清晰地了解新老年在運動中獲得成就感的渠道與方式,以設計出適配性更強的智能健身鏡。
3.2 產品問題
在得出新老年運動成就需求特點后,對市面上的智能健身鏡展開調研。通過桌面調研的方式,對目前智能健身鏡品類進行細分,發現在功能內容、系統服務、交互方式與操作以及產品感知與易用性方面存在問題。
3.2.1 功能內容方面
產品功能操作過于復雜,難度高,對新老年用戶來說有使用門檻高、操作復雜等不友好因素,不利于新老年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獲得掌控體驗;產品內容主要針對年輕群體,對體能和身體靈活度的要求較高,有學習門檻高、針對性弱的弊端,影響新老年運動成就結果。
3.2.2 系統服務方面
新老年的身體機能與年輕人相比已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提升或維持身體健康是新老年用戶獲得運動成就感的重要方式。而目前的智能健身鏡缺乏對用戶身體基礎狀況的數據監測,導致智能健身鏡與用戶之間的適配性較差,容易出現與用戶身體狀況不匹配的課程或服務推送,從而出現運動安全問題。
3.2.3 交互方式與操作方面
新老年因機體的初步退化,容易出現視線模糊、反應遲緩等生理問題,對運動引導性和運動設備操控的清晰度有較高需求。首先,智能健身鏡的交互方式多局限于人與屏幕之間的交互,在面對復雜動作時缺少引導,新老年用戶容易出現難以判斷動作方位、難以精準模仿動作等問題;其次,目前智能健身鏡操控主要分為手機與遙控器操控,這兩種操控方式均出現功能按鍵表意不清和易誤觸的問題,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中斷,影響運動體驗的流暢性。
3.2.4 產品感知與易用性方面
新老年在心理特征方面,追求潮流與品質,精神也更加獨立,對消費品的個性化、運動安全性與保護性的需求較高。市面上智能健身鏡的外觀設計基本偏向于年輕群體,整體審美趨勢偏向年輕化的風格,且在產品的硬件、軟件和服務層面均缺乏運動安全屬性的介入,對新老年用戶來說存在審美偏差、易用性差和易發生運動風險隱患的問題。
綜上所述,現有的智能健身鏡對新老年用戶來說具有掌控感弱、運動有效性與適配性差、引導缺失、操作方法模糊、個性化缺失與易用性差的問題,給新老年用戶獲得運動成就感帶來了不利影響。
4 基于成就目標理論的新老年群體智能健身鏡設計方法
4.1 提供多元化的健身內容,提升不同成就目標取向下新老年運動的個性化與有效性
不同的目標取向對成就的感知方式不同,多元化的運動內容能夠為不同成就目標取向的用戶提供豐富的選擇,有效提升運動的個性化和有效性。對學習目標取向的用戶來說,需要智能健身鏡幫助其深度掌握某項運動技能,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運動成就動機,從而在使用智能健身鏡時獲得運動成就感;對成績目標取向的用戶來說,需要智能健身鏡給予及時的運動指導與反饋,符合自身對外部反饋的高需求特征。因此,對于學習目標取向的新老年用戶,智能健身鏡應該著重提供體系化的運動課程,幫助用戶掌握運動技能;對于成績目標取向的新老年用戶,智能健身鏡的設計應該重視從多視角給予積極的運動反饋。
4.2 加強運動信息識別與管控,提升新老年對智能健身鏡的掌控感與適配度
信息管控能夠識別不同用戶的基礎身體特征,隨著運動的堅持,身體的基礎信息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需要被信息化處理和管控,以此更好地提升智能健身鏡與用戶的適配度。適配度的提升有利于增強用戶在運動過程中的掌控感,對兩種目標取向的個體來說都是獲得成就結果的有利因素。智能健身鏡應重視詢問新老年用戶運動的內在動機,可以借助引導用戶錄入自身數據的相關辦法,提升智能健身鏡與用戶身體狀況的適配度,同時利用數據的變化不斷為用戶提供動態適配的健身內容,激發用戶運動的主動性,讓用戶在運動過程中獲得掌控體驗。
4.3 完善多模態交互方式,增強新老年運動引導方式的直觀性和智能健身鏡的易用性
產品交互類型的多樣會使用戶在運動中體驗到新鮮感,也可以增強運動的趣味性。易用性強的產品能夠拉近用戶與產品間的距離,多模態交互的優勢能夠使運動指導變得更加直觀高效,同時多模態交互帶來的新鮮感與趣味化能夠使指導與幫助變得更加自然。智能健身鏡可以借助多模態交互的方式降低成績目標取向的新老年用戶在面對幫助與指導時可能伴隨的消極自我效能與自我評價。對學習目標取向的新老年來說,智能健身鏡可以借助多模態交互方式帶來直觀的運動指導,幫助用戶快速掌握運動技能,提升學習目標取向用戶的運動成就感知。
4.4 構建科學的運動挑戰與競爭機制,增強智能健身鏡的娛樂體驗,激發新老年的運動興趣
運動過程中的挑戰與競爭能夠激發用戶的依賴和渴求,從而幫助用戶提升運動的持續性[7]。合理的競爭與挑戰也能給用戶帶來新鮮感與娛樂感。學習目標取向的用戶在面對挑戰與競爭時,將其視為掌握技能的方式,往往較為主動;成績目標取向的用戶在競爭中會通過超越他人來證明自身的能力,獲得積極的自我反應與成就結果。因此,對于學習目標取向的新老年用戶,智能健身鏡應提供多樣化的科學運動挑戰,增強健身鏡的娛樂屬性,提升用戶的運動興趣;對于成績目標取向的新老年用戶,智能健身鏡應該重視競爭體系的評價維度,幫助用戶發現自身的運動優點,激勵用戶持續參與運動。
4.5 創設以運動為核心的社交互動環境,增強智能健身鏡的運動凝聚力,建構不同成就目標取向下新老年用戶的運動社交方式
在運動中建立和維持社會關系,有助于增強運動的活力和動力,從而使運動者獲得成就感[8]。學習目標取向的個體在遇到運動困難和挑戰的時候,獲得他人的鼓勵與幫助有利于其提高自我效能,從而獲得積極的運動成就結果;成績目標取向的個體能夠通過向他人提供運動幫助證明自身的運動能力來獲得積極的成就結果。對于學習目標取向的新老年用戶,應重點關注智能健身鏡的運動社交模塊為其帶來鼓勵支持與專業健身知識方面,增強運動獲得感;對于成績目標取向的新老年用戶,應激發其自身的運動潛力,凸顯智能健身鏡運動社交模塊給用戶帶來的個人號召力與凝聚力,讓用戶發掘自身的價值,增強運動的成就感。
5 結語
運動成就感是一種自我獎賞,能夠讓運動形成習慣。5G技術、云計算與智能硬件的進步,推動著智能健身產品消費升級,居家健身的浪潮促使智能健身鏡有著廣泛的市場需求,優秀的智能健身鏡能夠幫助用戶獲得多元的運動成就感。伴隨著新老年群體的日益壯大,設計要更加關注這一群體獨特的運動需求。本文通過分析新老年人群智能健身鏡設計的價值,從運動成就需求的視角揭示了智能健身鏡在功能內容、系統服務、交互操作方式以及產品感知與易用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借助成就目標理論的兩種成就動機視角提出新老年人群智能健身鏡設計的優化策略,旨在為未來智能健身鏡在適老化層面的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 彭希哲.老齡化背景下的人口年齡結構[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31(2):14-24.
[2] 張萍,劉楓翌,張鵬博.中國“新老年”群體需求及產品設計研究[J].設計,2019,32(7):91-93.
[3] 2021年中國智能運動健身行業發展現狀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R].艾瑞咨詢,2021-10-14.
[4] 馬賽.走近意大利“新老年”[N].光明日報,2010-08-14(006).
[5] 滕依林,沈杰.成功老齡化視角下“新老年”產品設計趨勢研究[J].設計,2018(1):20-22.
[6] 方平,張詠梅,郭春彥.成就目標理論的研究進展[J].心理學動態,1999(1):70-75.
[7] 劉傳海,王清梅,錢俊偉.運動類APP對體育鍛煉行為促進和體育習慣養成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3):109-115.
[8] 傅華,李楓.現代健康促進理論與實踐[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83-187.
作者簡介:黃姝然(1998—),女,山東棗莊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工業設計與產品戰略。
鄧嶸(1976—),男,江西南昌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工業設計、交互與體驗設計。
陳華強(1998—),男,廣東湛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交互與體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