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長笛;演奏;表演技巧;技能
長笛是一種典型的西洋樂器,擁有悠久的歷史,其音色十分優美,且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同其他樂器能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演奏出各種類型的音樂。通過不斷、深入的研究與改造,目前長笛已經廣泛運用于管弦樂隊、軍樂隊、室內樂中,演奏者憑借出色的演奏技巧與音色演奏出動聽、優美的音樂。對于演奏者而言,掌握長笛的奏法較為辛苦,只有牢固掌握了正確的指法、口型、吐音技巧等演奏技能,并且能夠靈活運用,才能為廣大聽眾呈現出獨特、優美的音樂盛宴。所以,長笛演奏者應對表演技巧和音色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不斷地琢磨、歸納與總結自己的練習過程,才能準確地找到自身不足,想方設法優化與完善,且不斷地在練習過程中對各種表演技巧進行合理協調,促使自身演奏能力得以持續提高,如此才可演奏出動聽的音樂。
一、長笛演奏中的表演技巧
(一)演奏姿勢
其一,站姿與坐姿。對于一個長笛演奏者而言,必須具有強烈的音樂表現力、感染力。演奏長笛時,不只是要演奏出動聽的音樂,還應保持良好的姿勢。站姿一般用于獨奏及小型室內樂等場合中,坐姿一般適用于大型交響樂演奏和大型室內樂合奏等場合中。其中,站立姿勢則要求兩只腳分開與肩同寬,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兩腳相差半腳或一腳的距離,兩腳平均分攤身體的重量,身體應適當地前傾。值得注意的是,不得將肚子挺起,這樣會使演奏者上半身的重心整體偏后,身體失去平衡,整體姿勢變形等,身體應基于作品的旋律律動進行小幅度的變動。其二,控制好手型。對于長笛演奏者而言,其手持長笛時應確保手指與手臂能夠支撐的力量始終處于平衡、穩定狀態。同時,小臂上下動作要與頸部頭部完美配合,保證嘴唇完全、準確地對準吹孔位置。另外,演奏長笛時,演奏者手臂、肩膀應處于放松狀態,如此才有利于手臂承受更久、更大的力量。在開始演奏前可以先體會放松大臂,并讓大臂處于放松狀態下慢慢地抬起,而不是靠鼓肚子和左肩向上的動作托起樂器。
(二)呼吸技巧
其一,要掌握發音技巧。在演奏任何一件樂器時,為了能夠確保音色悅耳、旋律連貫流暢,應采取正確的呼吸方式,如此才可以演奏出醇厚并十分飽滿的音色。演奏時,演奏者應確保聲音要有氣息與橫膈肌的支撐。例如,雙手叉腰、環繞橫膈肌,吸氣時橫膈肌發力肚子向外擴張至最大然后慢慢向外吐氣,吐氣時橫膈肌持續發力。把吸進去的氣息全部吐出后全身靜止兩到三秒鐘后再次吸氣。如此反復要體會橫膈肌的力量。其二,長笛包含高、中、低三個不同的音區。對于長笛演奏者來說,三個音區要求音色統一。例如,低音區的典型特征表現為音色可以飽滿、集中、厚實并帶有金屬振動聲,也可以表現出凄美、淡薄、陰沉的感覺。演奏時,各種音色伴隨樂曲意境自然轉換,如此演奏技巧可呈現出不同的聽覺效果。中音區是長笛發音最為自然的一個音區,音色清澈干凈;高音區的最大特征在于情緒較為激昂、明朗。其三,掌握最佳發音技巧。相比于其他樂器,長笛音色的表現也是完全不同的。對此,我們應更全面、更清晰地了解和發掘長笛音色,若演奏者不了解音色及具體特征,那么演奏時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
(三)口型技巧
其一,嘴唇。演奏長笛時,演奏者應保證上嘴唇稍向下包住下嘴唇,且要求嘴角長時間保持平整放松狀態,氣息自然地吹向吹孔中,這是現今國內各大音樂院校中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口型,也叫自然放松式口型。使用這種口型演奏時,面頰肌肉會處于放松狀態,解決了之前微笑式口型在長時間演奏時出現的面部、嘴角酸痛等問題,音色相對來說也更自然寬闊。其二,下巴、口腔、喉嚨。演奏長笛時,演奏者如果只是使用嘴巴呼吸完全不夠,還應做到呼吸時下巴下拉、口腔張開、喉嚨向下,將整體的送氣通道打開,吸氣時橫膈肌迅速支撐。
二、長笛表演技能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內因分析
長笛演奏中,對演奏者的技能要求較為嚴格,所以為了能夠獲取最佳的演奏效果,其內在因素的關鍵在于演奏者的技能水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天賦型選手”。演奏長笛時,演奏者應對自身音樂感受進行合理的調動。強烈、深刻的音樂印象與敏銳的感官,大多數情況下需構建在先天遺傳上。同時包含了音樂感知力、記憶力。其二,“后天型選手”演奏者必須擁有豐富的作品積累。對于表演而言,其實質上是一個不斷積累的成長過程,演奏者為了能夠達到完美的表演效果,豐富經驗的積累尤為必要。其三,個性方面,演奏人員應充滿自信,完美地表現出自己的作品。
(二)外因分析
影響長笛演奏表演效果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演奏者自身缺乏較強的表演欲望,如果演奏者對表演技術掌握不到位,其表演就會非常不順暢,無法較好地表現各種類型作品的風格。同時,受較快生活節奏的影響,音樂藝術的功利性也比較明顯,因此在表演上存在諸多問題。 第二,心理因素,就算演奏者已經熟練掌握了演奏技巧,但心理素質也非常重要,如果演奏者的舞臺經驗較少,缺乏較強的心理素質,那么也不能很好地表現自身的技術水平,最終在演奏時表現得過于緊張,也會出現怯場的情況。
三、長笛演奏表演技能的提升策略
(一)強化理論學習
長笛演奏者如果想讓自身的演奏表演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成為演奏表演藝術家,擁有高超的演奏水平,則不僅要喜歡長笛,能夠熟練演奏,還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長笛學習訓練不能只把演奏技法與技巧的學習作為重點,還需認真學習相關表演理論知識,如此方可對長笛作品譜面有更加準確的詮釋,演奏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更加深入,并通過演奏更好地詮釋作曲家的作品風格,促進表演深度的提升,所以長笛演奏者一定要加強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把理論知識與實際譜面相結合。具體來說,第一,除了參與演奏的實踐鍛煉外,長笛演奏者還應學習專門的理論課程,涉及的內容包括管樂的發展、演化、演奏表演技巧等,同時還需對著名長笛演奏曲目作曲家的創作背景、時期、風格、內涵等做一個深入了解,以便更準確地把握作品的風格并且能夠更完美地呈現作品本身,實現更高水平的演奏表演;第二,演奏者應經常參加一些有關長笛演奏的交流會或者講座,從專家、藝術家的講解中將自身理論體系不斷完善;第三,經常觀看長笛演奏會,學習其他演奏者的表演、表達,讓自身在長笛演奏及曲目方面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注重基本技能的練習
長笛演奏者若想將音樂作品的內涵更好地表達出來,就必須把長笛演奏的基本技能熟練地掌握并運用,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一定要進行大量反復的訓練,讓身體產生一定的肌肉記憶。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長笛演奏者可將科學的呼吸方法加以掌握,并將手指跑動與氣息相結合,使演奏的音樂更加動聽。須知,提升長笛演奏表演技能最基本的一項策略便是協同訓練口型和氣息控制。就長笛演奏的口型而言,現今主流使用比較多的就是“自然放松式”,嘴角及面頰肌肉要自然放松,上嘴唇稍向下包住下嘴唇,將氣息集中地吹向吹孔。相比較“微笑式”口型,“自然放松式”口型發音飽滿、松弛,聲音干凈寬厚好掌控,低中高三個音區的音色也可以很好地統一。在氣息控制方面,以口型練習為基礎來控制口風,從而集中氣息,使之順利進入長笛管內,其中低音需要控制氣流流速,而高音則應保持口腔張開、下巴下拉、喉嚨向下并放松。同時,還應重視練習、掌握吐氣技巧,在吐氣力度、節奏以及持續性上有一個準確把握,保證科學、精妙地控制音準。把握吸氣應做到橫膈肌有力量,吞吐平順飽滿,保持喉嚨放松。除此之外,還需適當增加長笛演奏訓練量,確保演奏姿勢和指法訓練的協調,這也是提高長笛演奏表演技能最重要的步驟。針對演奏姿勢來說,為促進演奏感染力、表現力的提升,一定要在舞臺呈現出優美的姿態,因此就要將自身情況聯系起來不斷優化站姿、坐姿,且也可為演奏者運氣、運指提供輔助。一般演奏者站姿應做到身體前傾,收腹,并根據演奏作品的旋律調整身體的重心。就演奏指法訓練來說,應把手臂抬起的高度控制好,保持手、胸、臉距離適中,同時自然放松手臂和肩膀、脖頸。加強各手指的銜接聯動練習,以更加熟練。總而言之,如果演奏者想提高自身演奏水平,一定要經常進行長笛演奏訓練,并做到演奏姿勢和指法訓練的協調。
(三)培養音樂知覺以及情感
從本質上來說,長笛演奏是一門藝術,其藝術表現力很強。演奏者如果想將這一表現力充分展現出來,就一定要具備很好的演奏能力。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理解音樂內容,并融入真情實感,這樣才能夠帶給觀眾良好的聽視覺效果。不論是何種音樂藝術表演,其實都是在表達、傳遞情感。基于此,就要求長笛演奏者應善于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演奏中。由諸多教學分析可知,大部分長笛演奏者都是有天賦的,可以很好地掌握各種技巧,但若無法在藝術中有效融入自身情感,最終呈現出來的長笛演奏會十分生硬,不能把長笛演奏中的旋律美給展現出來。須知,音樂并非簡單的聲音樂曲,還包括情感方面的融入,也是演奏者表達自身情感的過程,方可在一定程度上感染觀眾。
結語
總之,長笛演奏表演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基本技巧,還需擁有良好的音樂天賦、音樂感知力,懂得把自身真情實感充分融入到長笛演奏表演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巧妙地處理好音樂迎合自己內容與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切實做到堅定內心,保持充足的自信心,在演奏技能熟練掌握的前提下,巧妙地滲透自身情感,如此才能夠呈現出最佳的長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