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蓉城之秋;成都交響樂團;音樂會開幕式
2022 年11 月初,成都迎來了音樂界的兩件大事,一是第28 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開幕,二是成都交響樂團(以下簡稱“成交”)新音樂季開幕。正所謂好事成雙,成都商報和“成交”兩個承辦單位,決定將兩大喜事合二為一,分別以4、5 日的兩場音樂會(相同曲目),為觀眾傾情奉獻題為“我愛你中國”的大型交響音詩。由于這兩場開幕音樂會都是為“團結奮斗,獻禮黨的二十大”而準備的,故音樂會從策劃、設計到執行,始終體現出了嚴肅、認真、積極的態度,其內容和質量可謂優質、豐富、嚴謹。
“我愛你中國”音樂會的編排類似綜合交響套曲,首尾由混聲合唱(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合唱團)和童聲合唱(成都童聲合唱團)組成的龐大合唱團助陣,中間則由各種不同體裁的交響樂和獨唱獨奏節目填充,以此構成了兩頭宏偉、中間細膩,既有氣勢又有內涵的交響史詩。如此一來,整場音樂會就成為了具有統一思想和統一內涵的統一作品,而這部統一作品則被分為“百年暢想”“千年文明”“新的征程”三個章節。
第一章節包括序:樂隊與合唱《我愛你,中國》。這是一首由著名作曲家張千一改編自鄭秋楓同名歌曲的大型交響合唱,它莊重凝練、氣勢恢宏,以巨大的場面效果,拉開了整場音樂會的序幕。而接下來,它又與男女聲領唱、混聲合唱、童聲合唱《國旗和太陽一同升起》(張千一作曲)緊密銜接,成為了第一章節的完整內容。值得一提的是,擔任這首歌曲領唱的韓蓬、趙麗麗,以他們靚麗的嗓音和高昂的精氣神,為整個第一章節增加了莊嚴的氣氛,烘托了熱烈的效果。
第二章節包括三首管弦樂作品,它們均由年輕一代的作曲家創作,具有新的審美視角和創作特色。
文子洋現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研究生,他先后師從黃虎威、陳泳鋼、賈國平教授,現師從秦文琛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文子洋很有才能,是我目前見到的青年作曲家中的后起之秀,當晚的音樂會上演奏了他的兩部作品,一部是鋼琴與樂隊《江山頌》,另一部是管弦樂曲《千年文明——長江之源》之《金面》(以下簡稱“千年文明”)。我下面重點談一下對第二部作品的看法。
“千年文明”是一首結構較為自由的管弦樂曲,有著音畫與音詩的共同特征,亦有著交響套曲般的思維邏輯,寫法瀟灑,想象力豐富,在技法的使用上既大膽又實用,是一首充滿氣魄和效果的作品。
我認識文子洋的時間不長,對他第一印象是一個憨厚靦腆的青年,話語不多但眼睛卻炯炯有神。當時的我真沒想到他是一位才華出眾的作曲新秀。文子洋的這部作品是頗具深度的,創作中,他以嫻熟的現代管弦樂技法(無所謂多調性和無調性),將自己對中華文明——千年長江之源的理解付諸實際的音響上,并以復雜的,帶有驚駭感和突奇效果的特技手法,將這個民族數千年傳統脈絡中所經歷的苦難及阻礙表現出來。聽得出來,在寫這些音樂時,年輕的作曲家是經過思想體驗和斗爭的,他好似在創作上借鑒了前蘇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的某些東西(也許還有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羅科菲耶夫)。
“千年文明”有著一個標題著重點,那就是“金面”,金面是三星堆文明中的出土神器,它有著震撼世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起初,我并不明白作曲家為何要在作品中體現“金面”的分量,總覺得它與作品間有著一定的隔閡,然而仔細聆聽了兩遍,我似乎從中找到了一絲它存在的緣由。首先,位于長江流域之間的三星堆文明是世界奇寶,更是處在中華大地上的神圣之地,而“金面”是一種神意的象征,有著通神法器的作用與效能。因此我認為,作曲家在此處用音樂對它進行贊頌,實際上是一種純凈、純粹、純意情感的由衷表達,是對長江文化在千古文明中的特殊地位表示由衷崇敬的一種暗示。
“千年文明”是一首技法成熟的,既有思想又有深度的作品,當晚在演奏時,著名指揮家朱其元指揮“成交”,以強烈的音響反差和豐富的戲劇性對比,使這首作品達到了出奇的震撼效果。
第二章節中的第一首作品鋼琴與樂隊《江山頌》也是文子洋所作,這首類似單樂章鋼琴協奏曲的曲子寫得很流暢,其中歌曲式的旋律美占有了很大比重。然而它卻不像“千年文明”那樣富有創意性,也沒有太多的情感起伏和色彩變化,聽上去就像一首鋼琴獨奏加樂隊助奏的頌歌。值得一提的是,當晚擔任鋼琴獨奏的著名鋼琴家元杰表現搶眼,面對全新的作品,元杰的演奏罕見瑕疵,而他與指揮及樂團的順利合作,也使得這首作品在呈現上提高了一個檔次。
第二章節中的最后一首作品是青年作曲家劉力的管弦樂《公園之城》。劉力同樣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博士,他師從著名作曲家葉小綱,目前任職于四川音樂學院西南音樂研究中心。《公園之城》這首作品我曾經聽過,至今對它仍懷有著愉快的記憶。這首獨立結構的《公園之城》是作曲家專門為成都市而做的,它結構簡潔、旋律優美、層次清晰,開始階段木管聲部滾動式的銜接演奏,很有俄國作曲家李亞多夫《魔湖》的感覺,而后面段落中出現的“華爾茲”(圓舞曲),更是以翩翩清澈的節奏,表現出了一座美麗城市中的生活律動及時代脈搏。
音樂會的第三章節“新的征程”包括三首聲樂作品、一首管弦樂曲和一首交響合唱。在這其中,分量最重的,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老作曲家姜萬通專為“成交”而寫的管弦樂曲《新征程》。姜萬通是我國老一輩的優秀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資深教授,他的作品體裁繁多,數量不菲,很多代表作在國內外都有著很大影響。《新征程》是姜萬通受“成交”委約而做的作品,在此次“蓉城之秋”和“成交”開幕式音樂會上,該作是首次對外公演。
不能不說老作曲家功力非凡,我在現場聽了《新征程》后,深感姜萬通音樂中的不同凡響,這部作品有著強大的氣勢,它借助管弦樂團的豐富聲響,發揮出了當今時代征程的最強音,表現出奔騰激流一瀉千里的場面。我在聆聽時注意到,姜萬通在這部作品中采用了精湛的配器技巧,他以敏銳的音色感覺和聲部協調意識將作品渲染起來,從而使整部作品達到了萬馬奔騰、歡歌笑語、激情萬丈的效果。
人們能夠感覺到,《新征程》是采用傳統技法和現代技法綜合而成的,然而不管綜合到什么程度,整部作品聽起來都是包容、和諧和完整的,并不像一些功力欠佳的年輕作曲家那樣生硬、粗糙和不規范,從這一點來看,老作曲家的功力、經驗和能力,的確值得年輕人學習和借鑒。
第三章節中的三首聲樂作品則各有特色,首先出場的是女聲重唱與合唱《金不換銀不換》,作曲:阿說阿木、具本哲,演唱:毛佳、何璇、聶蓉、楊靜,合唱: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合唱團。
這是一首彝族風格的歌曲,四位演唱者都是四川音樂學院的年輕教師,說實在的,她們的演唱真的很好,聲音甜美,樂韻柔和、風格濃郁。演出的那兩天,四人身穿靚麗的民族服裝登臺,我當時還真以為是特邀來的少數民族演員,由此可見她們演唱和表演的味道非常純正。
接下來,四川音樂學院聲樂學院的教師張宇登臺,她為觀眾演唱了由劉力作曲的歌曲《綿綿青山滔滔綠水》(合唱同樣是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合唱團)。張宇是一位年輕的歌唱家,曾經在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比賽中獲獎,她的嗓音透亮,音色甜美,演唱起來繪聲繪色,尤具風采。當晚她的演唱聲情并茂,其濃郁的民族韻味和清亮嗓音,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
第三章節的重頭戲是倒數第二個節目,中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劇院藝術總監魏松登上舞臺,他為大家演唱了由張千一作曲的《新時代,我們的好時代》。魏松是德高望重的著名藝術家,作為中國聲樂界的頂級人物,他的出現令現場全體觀眾興奮不已,同時也使“蓉城之秋”和“成交”新音樂季開幕式音樂會蓬蓽生輝。當晚魏松的演唱完全是功力的體現,作為一個手術后正處在恢復期的老歌唱家,魏松的表現絲毫沒有令人失望,他的聲音還是那樣高亢而富有磁性,音樂還是那樣深沉而豪邁。其實魏松在演唱時并非順暢無阻,病后的影響是時刻存在的,但作為老一輩的著名歌唱家,他卻以堅強的毅力、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完好地演唱了整首歌曲,其中并未出現任何失常的瑕疵,這一點的確令我欽佩萬分。
第三章節的最后一首作品,也是整場音樂會的最后一首作品,仍然是由張千一改編的領唱與交響合唱《我愛你,中國》,與開場的序曲不同,這一首交響合唱氣勢更大,意境更深,它的音樂震撼力和藝術鼓動性非常強烈,以致全場的觀眾都情不自禁地隨著歌曲的旋律高唱起來。而隨之登場的四位歌唱家韓蓬、趙麗麗、魏松、張怡則信心滿滿,意氣風發,他們以高亢的演唱和激情的表演,為現場觀眾帶來了充滿豪情的享受,并將整場音樂會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在這兩場開幕音樂會中,“成交”的表現都是令人刮目的,這個樂團剛成立不久,是一個嶄新的職業化樂團,目前它的基礎設施(包括財政、管理、政策等)都很好,全團正處于進入良性軌道的前進之路上。據悉,該團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第三次嚴格的招的考,屆時最終完成“成交”的全部建制。鑒于此,我相信,在成都這個新建的“音樂之都”中,面貌全新、水平一流的“成交”,一定會成為這個城市中一支過硬的音樂生力軍。
最后要提的是,這兩場音樂會的指揮朱其元是個名符其實的好指揮家,他留學于美國,師從世界著名指揮大師大衛·津曼,現為四川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藝術總監、哈爾濱音樂學院中俄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我與朱其元是老朋友,對他的指揮風格十分熟悉,這個貌似世界指揮大師西諾波利的“海歸”指揮家,身上有著作為指揮家所應有的靈感、激情與沉穩,他的指揮上手快、拿捏準、掌控靈,演出時既穩重又敏捷,從不做過多的夸張動作,能夠將音樂中的情感調度和戲劇變化適度地體現出來。
再有,兩場音樂會上出現的幾位歌唱家都是既有資質又有實力的人物,除以上提到的魏松、張宇和四位重磅歌手外,來自上海歌劇院的韓蓬、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趙麗麗,以及四川音樂學院的聲樂教授張怡,他們的表現均非常喜人,韓蓬現為上海歌劇院的男高音“臺柱子”,趙麗麗是一位歌劇界的表演新星,而張怡則是蜀地一位全能型的優秀女高音,他們當晚都以各自真正的實力征服觀眾,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蜀地蓉城迎秋色,樂城艷都風姿展,今日盛節奪明日,定把秋風換春采。此次成都之行令我深感愉悅,而雙開幕式音樂會則令我感受到了一種特殊的魅力,同時也給我帶來了享受上的滿足和思考上的期待。故而,我衷心希望待到來年,本人能夠在蓉城之“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中,都同樣浸潤在“音樂之都”那美好美妙的音樂清泉之中,去品味和感受它所帶給我的無與倫比的藝術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