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心血管病介入治療技術的提高及器械的不斷改進,使得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方法從以往的開胸手術逐步轉變為非開胸的介入治療,但很多人對介入治療還比較陌生。這是一種怎樣的治療方法?與傳統手術治療相比又有哪些優勢?本文將一一進行解答。
什么是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由遺傳、基因表達、病毒感染、藥物等因素造成心臟在出生前即存在結構異常,常見的包括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先天性心臟病在嬰兒中的發病率約為1%,多數在嬰幼兒、童年、少年時期被確診。患兒會表現出以下癥狀:(1)嬰兒時期喂奶困難、咳嗆,常出現呼吸急促、吃吃停停、憋氣、面色蒼白等情況。(2)嬰兒期發育明顯落后于同齡人,表現為營養不良、瘦弱、發育遲緩等。(3)皮膚持續性出現紫紺,尤其在口唇、鼻尖、指甲等部位最為明顯;(4)幼兒期出現胸痛、暈厥。(5)經常感冒,反復性出現支氣管肺炎、支氣管炎癥等。(6)幼兒期經常喊累,且多汗,口唇部位發青。(7)幼兒在行走或玩耍時常會蹲下片刻,容易摔倒。
先天性心臟病屬于一種比較復雜的疾病,若治療不及時,會產生嚴重的并發癥,如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肺炎等,甚至危及生命。在疾病發展初期,由于心臟的輸出量減少,會影響患者的生長發育,且經常伴隨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若在疾病的早期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在后期則會進一步出現明顯的心臟損傷,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現代醫學認為,先天性心臟病應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
什么是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就是在超聲波、X線的引導下,將穿刺針及導管沿血管插入心臟要達到的部位,并進行影像學診斷后,對病變部位進行有效分析,再選擇特定的器材實施擴張或栓塞、封堵等治療方法。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根據病變的治療類型主要分為兩類:(1)球囊瓣膜成形術。主要是用球囊擴張或支架的方法,解除心臟瓣膜或血管的狹窄,包括經皮球囊肺動脈瓣成形術、經皮球囊主動脈瓣成形術。(2)經導管封堵術。主要是利用各種封堵裝置,封堵異常或缺損的通道,包括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室間隔缺損封堵術、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介入治療不需要開胸、不需要體外循環、不需要做任何形式的縫合、大年齡患兒不需要做全身麻醉,這些特點與傳統心臟手術相比具有極大的優勢。且介入治療后,患者恢復快,基本2 d就能出院;術后并發癥較少,風險較小。
經皮球囊肺動脈瓣成形術
全麻或局麻下行左右股靜脈插管,并行股動脈插管(或無創法)觀察動脈血壓。球囊大小的選擇:通常選擇球囊/瓣環的比值為1.2~1.4(瓣膜狹窄嚴重者,比值可偏小;瓣膜發育不良型肺動脈瓣狹窄者,比值可偏大)。球囊長度:20 mm長的球囊適用于嬰兒;30 mm長的球囊適用于除嬰兒外所有兒童;成人可用30~40 mm長的球囊。球囊導管插入前應用稀釋對比劑擴張及吸癟球囊數次,以檢查球囊是否破損,并驅除空氣。操作時,根據病情可選用單或雙球囊擴張術。
經導管封堵術
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
選擇比所測的動脈導管未閉最小孔徑大2~4 mm的封堵器,安裝于輸送鋼絲的頂端,透視下沿輸送鞘管將其送至降主動脈。待封堵器的固定盤完全張開后,將輸送鞘管及輸送鋼絲一起回撤到動脈導管未閉的主動脈側;然后固定的輸送鋼絲,僅回撤輸送鞘管至動脈導管未閉的肺動脈側。將封堵器的腰部完全卡于動脈未閉導管內,10 min后重復主動脈弓降部造影。若證實封堵器位置合適、形態滿意,無或僅有少量殘余分流,且聽診無心臟雜音時,可操縱旋轉柄將封堵器釋放,重復右心導管檢查后,撤出鞘管,壓迫止血。
室間隔缺損封堵術
選擇超滑導絲從動脈途徑經Judkins右冠狀動脈導管通過VSD入右心室,再更換“面條(長超滑)”導絲入主肺動脈。經股靜脈送入圈套器至主肺動脈內將“面條”導絲頭端抓住,將其拉出股靜脈,從而建立股靜脈—右心室—VSD—左心室—股動脈軌道。沿“面條”導絲將輸送鞘管自股靜脈送入左室內。經透視及超聲下觀察封堵器位置形態滿意(Amplatzer膜部非對稱VSD封堵器在輸送過程中始終保持封堵器左室側盤的鉑金標志朝向心尖),且無殘余分流及主動脈瓣反流時,重復左室及升主動脈造影。
房間隔缺損封堵術
在食道超聲監測下,避免傳統介入手術的X光暴露,通過股靜脈穿刺,將封堵傘送入心房,封堵房間隔缺損處,阻斷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恢復正常血液循環途徑,達到治療目的。其優點顯著,主要表現在患者術后恢復快、手術痛苦小、傷口小、感染概率低,是有效治療先天性房間隔缺損的方法。
哪些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不適宜做介入治療
(1)或缺損解剖位置不良,防止封堵器后可能影響主動脈瓣功能;或血管過細,輸送鞘較難插入的室間隔缺損患兒。
(2)或肺靜脈畸形引流;或伴心房纖顫;或同時患有需外科手術治療的心臟畸形疾病;或嚴重肺動脈高壓伴雙向分流的房間隔缺損患兒。
(3)或體重低于4 kg;或存在幾種心臟畸形或心臟缺損的動脈導管未閉患兒。
(4)有些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房間隔、室間隔缺損很小,約1~2 mm,建議不要急著治療,因為有些患兒隨著年齡增長,這種缺損會自然閉合。即便后期生長發育過程中不閉合,只要病情不發展,且不呈現出合并感染性并發癥等,就對身體沒有危害。父母可定期帶這類患兒進行檢查,觀察缺損情況有無發展;若是有所發展,可遵醫囑進行相關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