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指的是發生于人體淋巴組織、脾臟、骨髓等造血組織的原發性疾病,主要癥狀表現為血液學異常,常見的血液病有白血病、過敏性紫瘢、貧血、血友病等。大量研究發現,血液病的發生和治療與飲食有密切聯系。如果患者飲食不當,會引發口腔黏膜潰瘍、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安全。所以,注重日常飲食對血液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具有重要意義。
血液病患者的營養防治原則
飲食原則
血液病患者的日常飲食應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飲食為主,以蛋、奶、瘦肉、禽類、豆制品、面條、米湯等為宜。在烹飪中,肉類食物應延長加工時間,保證食物軟爛。患者用餐時應細嚼慢咽,保證一日三餐,或三次主餐、兩次副餐,避免暴飲暴食。
飲食注意事項
血液病患者常合并各種并發癥,因此在飲食上要針對性加強調理。如合并牙齦出血、口腔黏膜潰瘍,應多進食溫度適宜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免引起口腔不適。夏季飲食以新鮮即食為主,不食用剩菜,以免因飲食不潔誘發腹瀉或食物中毒,增加消化道出血概率。冬季飲食應以溫熱為主,食物應煮沸半小時以上再進食。一旦出現血便或嘔血,應即刻停止進食,止血后24 h再進食流質食物。
另外,血液病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激素藥物治療,容易引起骨質疏松和胃潰瘍,所以應重視補充鈣劑,多食用新鮮果蔬,保持排便通暢;可以進食一些鈣奶餅干、純牛奶等;高熱時,應充分攝入水分。對于再生障礙性貧血合并黃疸性肝炎的患者,要保持低脂飲食。
常見血液病的飲食建議
紫癜
紫癜是血液疾病中比較常見的類型,主要因機體遭受風熱侵襲所致。紫癜患者在飲食中,可參考以下有益于疾病的食譜。
(1)骨髓紅棗糯米粥:選擇牛、豬或羊的脛骨若干,清水洗凈后煮1 h,再將糯米、紅棗加入其中,熬煮成軟爛的稀粥,每次食用1碗,每天食用2次。糯米溫脾、紅棗補血、骨髓益氣,長期堅持服用能夠達到良好的補血效果。
(2)花生衣紅棗湯:花生衣和紅棗都是公認的補血食物,二者配合能夠發揮良好的止血、補脾功效。將30顆紅棗、30 g花生衣加入水中熬煮1 h,瀝除花生衣后,食用大棗,飲用湯汁即可。每天食用1次,5 d為一個療程。
再生障礙性貧血
在中醫范疇內,再生障礙性貧血屬于“虛勞”“血虛”的范疇,產生因素與機體腎臟虛損有密切關系。對于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患者,飲食上應重視健脾、補血等。
(1)牛骨髓餅干:選擇新鮮的牛骨髓,清洗干凈后文火煮制,熬出牛油,趁湯汁溫熱時取餅干蘸上汁液后即可取出,涼透備用。每次食用2~4片,每日2次。牛骨髓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鈣、磷、鐵、蛋白質等,具有良好的補血、益氣、強健筋骨作用。
(2)紅棗黑木耳羹:選取15 g黑木耳、20顆紅棗一同放入碗中,加水和冰糖,上鍋蒸制1 h左右,分頓食用。其中,紅棗甘甜、溫潤、柔和,能健脾補胃、益氣養血;黑木耳性平,味甘,可益氣補血、潤肺補胃、涼血止血。長期堅持食用紅棗黑木耳羹有良好的補血益氣效果。
(3)山藥紅棗紫荊皮湯:將10顆紅棗、30 g山藥、9 g紫荊皮加水煎煮,30 min后可飲用湯汁。每天服用1劑,分2~3次喝完。山藥健脾養胃、紅棗補血益氣、紫荊皮活血,有助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治療和恢復。
血友病
血友病是因缺乏凝血因子而導致血液不能凝結的一種遺傳性疾病,飲食上應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動物肝臟、蛋黃、綠色蔬菜等,以增強患者體質,提升凝血數量,抑制出血。由于血友病容易引起腸道出血,所以應注意少食或不食堅硬的食物,如肉骨頭、竹筍、肉干等。另外,患者飲食不能過于辛辣、熱性、厚味,少吃肥肉、羊肉、辣椒等;還應戒煙戒酒,以減少對脾胃的傷害。體質較為虛弱的患者,可以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人參粥、大棗粥等。若患者出現出血不止的情況,可以進食荷葉粥、柿餅粥、木耳粥等。
貧血
中醫認為,貧血屬于“血虛”的范疇,是脾胃虛弱、運化失常等所致。因此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補氣生血。
(1)加味蜜餞紅棗:50 g紅棗泡發,50 g帶衣花生米加水,文火煮1 h;挑出花生米外衣,加50 g紅糖,待糖分融化后即可收汁食用。每天食用2~3次,長期堅持能起到補氣生血的效果。
(2)菠菜豬肝湯:將30 g新鮮豬肝洗凈切成薄片,100 g菠菜清洗備用。清水煮沸后,加入豬肝、菠菜,煮熟后加入食鹽調味,作為佐餐菜品,每天食用1次。豬肝具有良好的補血明目效果,菠菜可以養肝補血,兩者搭配有助于改善貧血癥狀。
血液病的飲食照護
患者的飲食喜好、習慣和規律都對血液疾病的治療和恢復具有重要影響。所以,在對患者進行飲食調理時,應重視飲食照護。
做好飲食的心理指導
血液病患者經常會因疾病的困擾而產生焦慮情緒,缺乏治療信心,導致食欲不振,甚至拒絕進食。這時,應以良好的心態關照和鼓勵患者,協助并陪伴患者飲食,可提供一些患者喜愛、有助改善病情的食物。同時,應保持進餐環境的舒適、整潔,食物盡量做到色香味俱全,以激發患者食欲。食物不宜過熱或過涼,以便讓患者進食后感到舒適。
營造舒適的飲食環境
血液病患者進食期間,應盡量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保持室內干凈、舒適,空氣清新,溫度適宜。可以選擇具有創意性的餐具,如筷子、湯汁等有卡通圖案設計,顏色為橙色、綠色等能激發食欲的顏色為主,給患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科學烹飪
對血液病患者進行長期、科學的飲食指導,保證其掌握相關飲食知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鼓勵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多食碳水化合物,如乳制品、蛋類、香菇、海參、紅棗、瘦肉等,有助病情的康復。同時,應適當增加微量元素和無機鹽的補充,加強飲食衛生,選擇新鮮的食材。食物烹飪可以結合患者的喜好和口味進行調整,同樣的食材可選用不同的做法,經常變化食物的樣式和吃法,以激發患者食欲。另外,食物的制作應避免過于甘甜、油膩,也不應過于冰冷、熱辣,以免刺激患者腸胃而引起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