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礙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主要原因是腦卒中引發(fā)了口、咽、喉、食管的神經(jīng)功能障礙,不僅影響了患者對營養(yǎng)物的攝取,還容易造成誤食,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另外,吞咽障礙患者內(nèi)心十分痛苦,容易產(chǎn)生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研究表明,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早期進行良好的康復自我管理,對恢復吞咽功能和預防各種并發(fā)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何時開始自我管理
目前,多數(shù)學者主張腦卒中后吞咽康復患者在早期接受評估后,配合康復治療師進行吞咽功能訓練。臨床實踐證明,早期、科學、合理的吞咽康復自我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可塑性或恢復能力,另一方面能防止口腔和咽部肌肉群的萎縮。
自我管理方法
明確診斷
吞咽障礙檢查的金標準包括吞鋇造影檢查和纖維喉鏡檢查。
吞鋇造影
主要用于觀察患者的舌運送力、口唇閉合力、軟腭運動、吞咽反射,診斷是否存在隱匿性誤吸等。詳細觀察人體吞咽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運動,特別是臨床評價中未觀察到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是目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診斷金標準。
纖維喉鏡
可評估食物進入咽腔的情況,有助于了解食物在咽腔內(nèi)的滯留、滲透和誤吸情況。由于纖維喉鏡操作方便,可實時評價食物狀況,逐步提高吞咽障礙評價的準確性。因此,纖維喉鏡檢查被認為與吞鋇造影檢查具有相同的準確性和敏感性。
基礎(chǔ)自我管理
口面肌肉訓練操
(1)鼓腮癟嘴,每組30次,1 d 3組。能增強嘴唇肌肉力量,防止食物從口腔外溢,也有改善流口水癥狀的作用。(2)咧嘴嘟嘴,做出類似“i”和“u”的口型,每組各30次,1 d 3組。能有效改善腦卒中后唇周肌群麻木,并能增強口唇肌肉力量。(3)舌部運動管理:通過縮舌、勾舌、卷舌、頂舌、吐舌、輕舔上下嘴唇、左右搖動舌頭等,每組3 min,1 d 3組,可增強舌頭肌肉的耐力和肌肉的活動度。
發(fā)音運動管理
目的是提高嘴唇、舌頭、下巴的平衡。患者首先利用一個字和一個音,做出張嘴和閉口的動作,以促進嘴唇肌肉的運動和聲帶的閉合功能。
口腔的感覺刺激
每天三餐前后交替使用溫水和冰水刺激口腔黏膜,包括分別用棉簽浸0 ~5℃冰水和浸38℃~50℃溫水交替刺激軟腭、腭弓、舌底和咽后壁。可增強吞咽反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口腔唾液的流動;然后再做一個短吞咽動作。如果出現(xiàn)惡心和嘔吐,必須立即終止對于口腔的感覺刺激。
膳食營養(yǎng)的自我管理
環(huán)境設(shè)置
進食過程中,患者盡量減少干擾物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把手機、電視關(guān)掉,避免與周圍的家人或護理人員交談,保持環(huán)境安靜。
進食體位
患者可根據(jù)自己的病情,采用坐位和半躺位兩種體位。其中,坐姿可最大限度保護呼吸器官,是調(diào)節(jié)吞咽動作的最佳姿勢;半躺位要求床頭搖高≥60°,適用于軀干控制欠佳的早期腦卒中患者。
食物的選擇
(1)柔軟。比如把土豆、水果搗碎,以免食物太硬對喉嚨造成刺激。
(2)增稠。在液體如水、飲料、果汁、牛奶中加入食品功能調(diào)整劑,以增加黏稠度,降低食物在咽和食管中流動的速度。
(3)避免異相夾雜。不要把固體和液體混在一起食用,如泡飯、未煮爛的菜肉粥等。
(4)食物盡可能均質(zhì)且順滑。
進食的方法
(1)反復吞咽(一口量吞咽數(shù)次)。有助于去除口腔和喉嚨里的食物殘渣。
(2)交替吞咽。即一口稠狀食物、一口液體食物交替進食。針對吞咽障礙程度較輕的患者,既可以有效清除咽部的食物殘留,又可以降低嗆咳率。
(3)少食多餐。關(guān)鍵是掌握一口的量,如果攝取過量,口腔對食物的控制就會變得困難,可能會從嘴里漏出來,或誤吞喉嚨里的殘留食物;如果太少,刺激弱,不容易誘發(fā)吞咽反射。
(4)間歇胃管。經(jīng)口間歇胃管置管鼻飼法是指不將導管留置于胃內(nèi),僅需要在患者進食前通過口腔插入胃內(nèi),再將營養(yǎng)豐富的液體食物、水和藥物注入管內(nèi)。一旦患者進食完成,即可取出。
防誤吸
急性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率較高,主要由于隱匿性誤吸、口腔內(nèi)不衛(wèi)生而滋生細菌或胃食管反流。因此,患者需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進食后30 min內(nèi)不要平躺,每天配合適當?shù)能|干活動以輔助消化吞咽食物,防止胃食管反流。
嗆咳的自我管理
嗆咳是吞咽困難的基本特征。若患者在吃飯喝水時經(jīng)常嗆咳,應及時彎下腰,身體向前傾,下巴貼在胸前,盡力咳出。住院患者若進食時出現(xiàn)大量誤吸、嗆咳,應及時呼叫醫(yī)務人員進行輔助排痰和吸痰。居家患者出現(xiàn)嗆咳或食物哽噎時,應采用海姆立克法進行急救,若情況緊急需及時送醫(yī)。
口腔的自我管理
吞咽障礙患者需做好口腔管理,包括每天監(jiān)測口腔衛(wèi)生,在進食前后漱口。口腔護理常用的工具包括牙刷、牙線、漱口水和泡沫棉簽、牙膏、唾液替代品。
頭部提升運動訓練
患者可以在醫(yī)療人員指導下,進行頭部提升運動訓練。患者保持仰臥位,做抬頭看腳尖的動作,整個過程需保持肩膀始終貼在床面上,保持15~30 s,每組5次,可刺激和訓練舌骨上肌群的肌力,打開食管上括約肌。由于該運動要以仰臥位進行,需要較大的體力消耗,患者應酌情采納。
呼吸訓練
在公共環(huán)境下,使用呼吸訓練器。呼吸訓練器的工作原理是患者通過緊咬濾嘴,用嘴吸氣,清空肺部內(nèi)部的空氣,快速深吸氣,然后緩慢呼氣,重復幾次。推薦訓練時間為每次吸氣30次,每天2組。
在居家環(huán)境下,可以采用吹口琴等樂器的方式。近些年研究發(fā)現(xiàn),吹口琴可以提高口腔和嘴唇的肌肉力量,增強自主呼吸的力量。此外,吹口琴能起到音樂治療的作用,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
心理護理
吞咽困難患者大多伴有不安、恐懼、自卑感等心理障礙。因此,患者要關(guān)注自身情緒變化,盡可能在安靜、舒適的情況下進行就餐、睡眠,并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進行飲食調(diào)養(yǎng)、就餐監(jiān)護等。
患者與家屬密切合作
患者與家屬密切合作,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障礙,縮短康復時間。在此,建議出院的患者和家屬一起積極進行家庭康復訓練。在家時,應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積極與醫(yī)護人員交流,牢記康復訓練的時間、方法等,共同營造良好的康復氛圍。
結(jié)語
吞咽障礙是腦卒中的常見后遺癥。以鼻飼維持者,不僅會引起營養(yǎng)失調(diào),還會進一步喪失吞咽功能。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如果能進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并積極配合臨床醫(yī)生、康復醫(yī)生、康復護士、心理治療師、營養(yǎng)師等康復工作,可促進吞咽功能的恢復,對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