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營養支持治療在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方法 選取醫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0例,營養支持治療)和對照組(20例,常規治療)。比較兩組血液指標、營養改善情況、治療效果以及肺部感染率。結果 治療前,兩組血清白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白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體重指數、上臀中部皮褶厚度、肱三頭肌皮褶厚度相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體重指數、上臀中部皮褶厚度、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肺部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行營養支持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營養情況,降低肺部感染率,提高臨床療效。
關鍵詞:肺癌合并呼吸衰竭;營養支持;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為晚期肺癌的常見并發癥,若未能及時進行治療,易威脅患者自身生命安全[1]。肺癌屬于惡性疾病、消耗性疾病,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失調情況,老年人各項身體機能開始減退,多數老年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2],不僅影響患者正常通氣,甚至影響預后。對此,臨床需對患者加以營養支持治療,改善患者營養情況,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提高臨床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以醫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營養支持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51~80歲,平均(60.11±1.12)歲。對照組:男11例,女9例;年齡50~80歲,平均(60.11±1.1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已明確本研究內容、目的、意義,且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名。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核準。
納入標準:(1)經病理診斷確診為肺癌合并呼吸衰竭;(2)溝通能力正常者;(3)患者提供的臨床資料更完善;(4)配合度較高者。排除標準:(1)患者臨床資料部分缺失;(2)合并心臟、腎臟、肝臟等器質性疾病者;(3)合并嚴重認知障礙、精神障礙者;(4)患者伴有其他急性疾病或惡性疾病;(5)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治療:給予支氣管擴張劑、抗感染、祛痰等基礎治療,靜脈營養支持治療,經導管輸入營養液,以患者體重指數、體質量、年齡等基本信息為主,制定個性化營養液成分,定期更換輸液管、置管位置的敷料,并及時觀察患者中心靜脈壓情況,調整輸入速度。
觀察組實行營養支持治療。對該組患者行腸內營養支持,插入鼻空腸管或鼻胃管,和微量泵相連,連續輸入葡萄糖、維生素和白蛋白等營養液,輸入速度為100~125 ml/h,每天08:00~09:00為腸內營養時間;或口服能全力營養液(紐迪希亞制藥<無錫gt;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11),2000 kcal/d,叮囑患者多吃蔬菜、肉類、魚類等食物,碾碎濾水,形成自然食物。并結合患者實際能量劑量密度為其制定營養干預方案。
1.3 觀察指標
連續治療10 d后,比較兩組血液指標、營養改善情況、治療效果以及肺部感染率。(1)血液指標: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血清總蛋白(Total Serum Protein,TP)、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B)、血紅蛋白水平(Hemoglobin,HB)。(2)營養改善情況: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上臀中部皮褶厚度(Mid Upper Arm Skinfold Thickness,MAC)、肱三頭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等。(3)治療效果:顯效,癥狀基本消失;有效,癥狀改善;無效:未見改善。總有效=顯效+有效。(4)肺部感染率。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液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ALB、TP、pAB、HB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ALB、TP、pAB、HB值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營養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BMI、MAC、TSF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BMI、MAC、TSF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效果、肺部感染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肺部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多發于老年群體,發病率、致死率較高[3~4]。患者發病后早期癥狀不顯著,表現為聲音嘶啞、持續發熱、咳嗽、胸痛、胸悶氣急等癥狀,易被患者忽視,一經確診多為中晚期。晚期往往伴隨呼吸衰竭,使患者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且易出現內分泌失調、神經系統紊亂等,機體對蛋白、熱量的需求量隨之加大,造成糖異生增強、能量消耗及蛋白分解,甚至加重患者營養不良[5~6]。患者因自身機體長時間處于缺氧狀態,導致胃腸消化功能障礙,阻礙營養物質吸收,致使患者易出現營養不良情況[7]。有研究表明,營養不良可降低患者自身呼吸強度,使呼吸耐力減小,加大呼吸衰竭風險發生,加之患者一直處于營養不良狀況中,自身免疫功能隨之減退,肺泡上皮細胞組織受損,易出現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不利于患者預后[8~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血清白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白蛋白、血清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體重指數、上臀中部皮褶厚度、肱三頭肌皮褶厚度相比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體重指數、上臀中部皮褶厚度、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肺部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行營養支持治療可對患者機體、細胞代謝功能起到調節作用,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康復。腸內營養包括口服和導管置入營養液,導管置入一般是在手術過程中開始置管,具備無創、并發癥發生率低等特征,可促進患者營養功能顯著改善,增強免疫力[10~11]。與靜脈營養支持比較,腸內營養經門靜脈系統吸收,可較快恢復患者機體生理功能,確保患者臟器充分發揮正常調節功能,便于患者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早日恢復,避免胃腸黏膜萎縮,維持消化道菌群均衡,減少蛋白質分離,保證術后營養功能、免疫功能的顯著提升,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12~13]。此外,腸內營養價格低、給藥便捷,患者接受度更高。
綜上所述,對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實行營養支持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營養情況,降低肺部感染率,提高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史廣超,王聰麗,張素倍,等.高流量氧療對老年晚期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氣指標及FACT-L評分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21,55(10):36.
[2] 郝昱芳,陳永勝,張金龍.高流量氧療與無創通氣在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8):444.
[3] 何永鴻,王宋平.丙氨酸-谷氨酰胺腸外營養支持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廣西醫學,2020,42(4):104-105.
[4] 曾軍,周夏飛,李萬成.無創正壓通氣對肺癌重癥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癌癥雜志,2020,35(12):234-236.
[5] 周培華,張菊鳳.腸外營養支持對肺癌化療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0,42(17):374-374.
[6] 毛俊,王柯.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術后血液CRP、D-二聚體、IL-17水平與并發急性呼吸衰竭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21,36(3):155-155.
[7] 周正宇.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探討[J].現代醫院,2019,19(10):1490-1493.
[8] 馬鳳錦,鄒俊,王道協等.無創正壓通氣聯合腸內營養支持對肺癌重癥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對其動脈血氣指標的影響[J].臨床醫學,2018,38(4):40-42.
[9] 張艷,張帆.營養支持治療對老年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療效[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7):818-820.
[10] 韓永莉,趙晶,張起.MDT營養支持聯合生理護理融合心理“喚起”觀念在NSCLC患者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34(5):591-594.
[11] 秦紅榮,路立華,姚坤.個性化營養支持聯合優質護理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營養狀況、免疫功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22,23(7):1046-1049.
[12] 張艷梅,趙梅.抗炎飲食對肺癌化療患者焦慮" 抑郁狀態及hs-CRP水平的影響[J].安徽醫學,2022,43(6):702-706.
[13] 倪婷,劉萍,李向培等.免疫營養支持對肺癌患者術后免疫炎癥指標、營養狀況和肺功能的影響[J].腫瘤基礎與臨床,2022,35(3):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