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疾病,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發病的主要原因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鍛煉等。如對高脂血癥不加以重視,可能會誘發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患者在平時應積極改善生活習慣。
什么是高脂血癥
高脂血癥也稱為血脂異常,一般是指血漿中的甘油三酯(TG)和(或)總膽固醇(TC)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下降。其中,LDL-C是將膽固醇從肝外運送到動脈壁中,導致血管壁變硬,被稱為“壞”膽固醇,在體檢中發現增高對健康非常不利;HDL-C可以將周圍組織,如動脈血管壁中的“壞”膽固醇運送到肝臟進行代謝,防止其在動脈血管壁的沉積,從而預防動脈硬化,因此被稱為“好”膽固醇。高脂血癥的臨床表現并不明顯,除了血管狹窄、動脈粥樣硬化等引起的臨床表現和體征外,其他都需通過常規檢查才能確診。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口服貝特類、他汀類等來控制血脂。當然,合理的膳食結構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也不能忽視,這是治療高脂血癥的基礎。
老年高脂血癥的飲食原則
控制總熱量攝入,維持理想體重
老年患者的基礎代謝能力下降,消耗能量也低于青壯年,因此應更加嚴格控制總熱量的攝入,建議每日控制在25~30 kcal/kg。避免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一天的主食不能超過300 g,這因為高脂血癥患者肝臟和脂肪組織吸收糖的速度比血脂低的人快7~8倍,過量的糖分會轉變為TG,從而使血糖升高。
控制食用油的用量,少吃高膽固醇食物
高脂血癥患者平時要注意控制食用油的用量,盡量少食用動物油和人造油,建議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代替,且油類攝入量一天最多20 g。不要食用過多的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通常,有鱗片的魚膽固醇含量低,而沒有鱗片的魚如魷魚、鰻魚、鱔魚等膽固醇含量高。日常飲食中的膽固醇含量一般不能高于300 mg。
控制食鹽和脂肪的攝入
每日鹽分攝入量不得多于5 g,盡量少吃咸菜、臘肉等咸味食品,因為鈉會引起血管硬化和血壓上升。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可適當多吃高鉀低鈉的食物,如豆類、菌藻類、瓜類蔬菜。肥肉、雞皮、鴨皮等都含有大量的脂肪,盡量不吃或少吃。每天脂肪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20%~25%為宜。
攝入充足的新鮮蔬果
每天攝入500 g左右的蔬菜,如洋蔥、木耳、銀耳、香菇、胡蘿卜等;250 g左右水的果,如蘋果、草莓、藍莓、山楂、橘子等。
攝入富含磷脂、維生素C、維 E、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海魚、海帶、紫菜、青菜、水果、豆類、雜糧,以及堅果和燕麥等。其中,維生素C對膽固醇的降解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并能使血清中的TC含量下降;缺乏維生素E會導致 LDL-C的含量增加;可溶性膳食纖維和膽汁酸可以促進膽鹽在糞便中的排出,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建議每日攝入量在35~45 g。
食用優質蛋白質
如蛋清、瘦肉、脫脂奶、去皮雞肉等富含優質蛋白質,可以適當食用。有些高脂血癥患者不敢吃蛋黃。其實,蛋黃雖然含有膽固醇,但同時富含卵磷脂,可有效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因此每日一枚不會導致膽固醇水平上升。
避免飲酒
酒精對脂蛋白酶的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促使內源性膽固醇、TG的產生,從而引起血脂上升。因此要少喝酒,特別是酒精含量高的烈性酒。
做到膳食平衡
每日飲水1200 ml,糧食300 g,蔬菜400 g,水果300 g,肉50 g,魚和蝦80 g,新鮮牛奶300 g,這是比較理想的膳食平衡狀態,可作為參考。不能暴飲暴食,合理安排三餐的營養搭配,盡量不吃宵夜。
高脂血癥患者生活注意事項
老年高脂血癥患者作息要有規律,不熬夜,避免過度勞累;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和娛樂活動,以加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以免影響脂肪代謝。
積極鍛煉
運動強度的測量標準是運動后的心率。中等程度的有氧鍛煉,心率一般為最大心率的60%~70%,以散步、慢跑、跳操、騎車等為主。在每次鍛煉前,首先要做5~10 min的準備活動,讓心率逐步上升,再鍛煉20~30 min。鍛煉后要做5~10 min的放松、拉伸運動。1周內最少運動3~4次。此外,要加強日常的體力活動,如走樓梯、步行等。在最初鍛煉的時候,要確保身體有充足的恢復時間,然后再逐步加大鍛煉的次數和強度。
枕頭不宜過高
血脂偏高時,血液循環會變得緩慢。如果在睡覺時枕頭過高,那么血液流向頭部的速度會更慢,可能導致缺血性腦卒中。
用藥指導
觀察藥物副作用,如部分患者會有胃腸道反應,以及肌肉酸痛、臉紅、皮膚瘙癢、頭痛等癥狀,少數會引起急性腎功能損害。避免服用如普萘洛爾、氫氯噻嗪、避孕藥等干擾血脂代謝的藥物,這些都會導致TG、TC升高,HDL-C下降。
定期體檢
年齡在45歲以上、肥胖者、有血脂異常家族史、常喝酒抽煙、睡眠質量不佳、精神緊張者都是高脂血癥的高危人群,應每年進行體檢,檢查血脂。
小結
綜上所述,高脂血癥主要會對血管壁造成損害,最終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引發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嚴重疾病。因此,患者平時需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通過飲食調節、積極運動、合理藥物等控制血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