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輸尿管鏡聯合N-Trap攔截網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8例。參照組單純應用輸尿管鏡治療,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聯合N-Trap攔截網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試驗組治療效果、術中情況、術后指標、治療滿意度等指標均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 在輸尿管鏡基礎上聯合N-Trap攔截網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可有效降低結石上移率,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患者術后疼痛輕,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輸尿管上段結石;輸尿管鏡;N-Trap攔截網;結石上移
輸尿管結石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近些年隨著醫學技術水平進步,輸尿管結石治療形式也愈加多樣,手術治療逐漸向高效、微創方向發展,常見的手術方案有體外沖擊波碎石術、輸尿管鏡碎石術等。輸尿管鏡碎石術的碎石效果顯著,且具有微創特征,能夠最大程度上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1]。但是該手術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易造成結石上移,碎石能量推動、灌注壓力、結石所在部位等均為誘發結石上移的潛在風險。為避免結石上移影響碎石、取石效果,臨床還應采取更為有效的干預手段[2]。本研究旨在探討輸尿管鏡聯合N-Trap攔截網應用于輸尿管上段結石治療中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8例。參照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34~74歲,平均年齡(48.23±2.70)歲。試驗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48.19±2.6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納入標準:術前無感染;知情本研究。剔除標準:需行雙側碎石;輸尿管嚴重狹窄;術前結石已經上移至腎盂。
1.2 方法
輸尿管鏡治療:囑咐患者保持頭高足低位,行術前常規準備,予以患者腰硬聯合麻醉。將輸尿管鏡置入膀胱內,利用輸尿管鏡視野,對輸尿管口位置進行尋找。再于輸尿管內插入斑馬導絲,按照導絲方向送入輸尿管鏡,確保進鏡位置。針對輸尿管口、輸尿管局部內徑相對較小的情況,需借助氣囊擴張器進行擴張,觀察結石、輸尿管緊密情況。在不存在縫隙情況下,將鈥激光光纖置入。選擇于輸尿管管壁處鄰近位置,借助于低能量作用,打通通路。
試驗組:針對間隙情況,借助輸尿管鏡操作孔置入N-Trap攔截網,攔截網以此間隙為通過渠道,達到結石位置后將網籃張開,并進行牽拉處理。選擇結石近端位置對結石進行固定,然后使用鈥激光光纖進行碎石,確保結石大小在3~4 mm以下。完成碎石后,借助于網籃將稍大的結石自輸尿管收至膀胱。參照組:不使用N-trap攔截網,發現結石后直接利用鈥激光開展碎石處理。
所有患者術后均留置5F雙J管、尿管,行抗感染治療。術后1~2 d將尿管拔除。術后1個月復查CT,了解結石排出情況。根據患者恢復程度拔出雙J管。
1.3 觀察指標
(1)治療效果:碎石成功、結石上移、結石殘留率。(2)術中情況:取石次數、手術時間、出血量等。(3)術后指標: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測定,分數最高10分,最低0分,分值大提示痛感明顯;記錄住院時間。(4)并發癥。(5)治療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碎石成功率高于參照組,結石上移率、結石殘留率低于參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試驗組術中取石次數、手術時間、出血量均低于參照組優異,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
試驗組術后疼痛評分低于參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參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比較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8%,參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25%,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4。
2.5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治療滿意度為95.83%,高于參照組的83.3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在泌尿系統疾病中,泌尿系結石較為常見,會導致諸多伴隨癥狀[3],不僅會對患者機體造成損傷,還影響其生活質量[4]。雖然臨床治療結石病有多種手段,但均存在復發率較高的問題,導致患者受到雙重傷害,致使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5]。輸尿管嵌頓結石在泌尿系結石中較為多見,是指結石停留在同一位置,時間超過2個月,使輸尿管發生阻塞,導致患者出現疼痛,還會誘發腎積水、尿路感染等[6~7],情況嚴重時可導致腎功能喪失。輸尿管結石橫向直徑較輸尿管口徑更長。另外,輸尿管結石存在諸多普遍特征,即體積較大、形狀無規律、密度均勻度差等,輸尿管被阻塞率高,腎積水、腎盂積水發生風險大。輸尿管鏡碎石術在臨床發展迅速,并取得顯著效果。
現階段,該種手術方式已經成為輸尿管結石治療的標準手段,尤其是輸尿管軟硬鏡的應用,使其應用范圍得到擴展,并為輸尿管結石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具體碎石過程中,在灌注壓力、碎石能量等作用下,輸尿管、腎盂等解剖結構被沖擊,可增加結石上移發生率,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結石進入腎盂,增加取石難度。相關統計發現,予以輸尿管結石患者傳統輸尿管鏡取石術,結石移位率約39%[8]。而聯合鈥激光碎石術,能夠進一步提高手碎石效果。鈥激光屬于脈沖式近紅外線激光的一種,波長為2140 nm。光束的主要特征即具有淺組織穿透深度,且兼具高能脈沖特點,可提高碎石成功率。不僅如此,鈥激光在切割軟組織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針對輸尿管結石合并息肉的患者,采取鈥激光碎石術能夠取得良好的結石清除效果。與氣壓彈道碎石、超聲碎石相比,鈥激光碎石術推動結石的力量最小,借助N-Trap攔截網,還可避免結石發生移位,便于碎石后進行取石。
N-Trap阻石網籃的主要材料為鎳鈦合,編織線涵蓋內部鋼絲、外部導管,將其打開后呈傘狀結構,約7 mm,總長度、手柄直徑依次為145 mm、2.8F。N-Trap阻石網籃網孔的直徑小于2 mm,中心網孔直徑不足1 mm,當其完全張開時,直徑能夠達到7 mm,使得結石上移難度增加。同時,在壓力保護裝置下,若術中阻石籃達到壓力閾值,則其能夠對結石進行自行翻轉、釋放,可最大程度上降低輸尿管損傷風險。臨床研究發現,予以輸尿管結石患者輸尿管鏡聯合N-Trap攔截網方案,患者結石清除率高達95.12%,結石移位率僅有2.44%。由此可見,該干預方案利于降低結石移位率,提高結石清除率,減少取石次數,縮短手術時間,手術操作減少,降低輸尿管壁損傷風險,有效控制術中出血量。輸尿管取石術后,患者會伴有程度不一的痛感。究其原因,與結石、手術操作損傷輸尿管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同時,在機械刺激情況下,輸尿管發生痙攣的風險增加。N-Trap攔截網形狀與彎曲的曲棍球桿相抵,材料質地柔軟,并且存在優異的延展性,將其應用于術中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手術操作,減輕輸尿管痙攣狀態,從而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但在具體應用中還應注意以下事項:進鏡時應盡可能確保患者處于頭高足低,降低灌注壓力,避免未觀察到結石、未放置攔截網前已經出現結石上移情況;針對結石嵌頓嚴重,且攔截網難以通過者,可預先以低能低頻鈥激光處理結石邊緣,間隙增寬后再將攔截網置入其中;攔截網置入成功后,需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大灌注水壓,并確保視野清楚,目的是防止碎石期間將攔截網、輸尿管壁等損傷,避免術中出血,增加手術難度;術后需開展輔助治療,進一步提高結石清除率,縮短結石排出時間。本研究結果發現,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輸尿管鏡基礎上聯合N-Trap攔截網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可有效降低結石上移率,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患者術后疼痛輕,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彭軼輝,沈國球,潘鐵軍,等.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聯合N-trap攔截網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分析[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20,34(3):176-179.
[2] 陸國樑,王大偉,邵遠.輸尿管鏡結合N-trap攔截網籃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臨床經驗分析[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9(2):242-244.
[3] 陳昊,楊科.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聯合N-Trap攔截網在輸尿管上段結石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7,21(3):226-229.
[4] 李康樂,朱要輝,柳應旭.封堵器碎石術+輸尿管鏡下HLL對輸尿管結石患者療效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16):2778-2780.
[5] 李康樂,朱要輝,柳應旭.封堵器碎石術+輸尿管鏡下HLL對輸尿管結石患者療效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2,35(16):2778-2780.
[6] 鐘永福,周亞林,曾卿,等.輸尿管鏡聯合攔截網籃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35):94-96.
[7] 吳俊斌.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與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治療單側輸尿管上段結石的療效對比[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34):4944-4945.
[8] 李艷軍.輸尿管鏡聯合N-Trap阻石籃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藥,2020,33(5):1175-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