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也稱腦中風、中風,是指由于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腦組織受損或死亡的一類疾病。腦卒中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由于腦卒中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故了解其基本癥狀,對及時治療、改善預后非常重要。
腦卒中的病因分析
血管性危險因素
腦部血管處出現栓體,脫落后引發栓塞,是發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同樣容易導致腦部血管堵塞。此外,頸內動脈出現閉塞也是引起腦卒中的關鍵因素。如患者有血液疾病、腫瘤等,動脈內膜易出現增生,使得頸動脈受傷,最終形成血栓。而腦部血管因破裂出血,則容易導致出血性卒中。
不良生活方式
有多種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過量飲酒、肥胖等,腦卒中的發病率會大大提升。
腦卒中的八大癥狀
意識障礙
約70%的腦卒中患者發病前一周會頻繁打哈欠,伴日常精神狀態不佳,容易昏昏欲睡,這主要是腦組織缺氧 所致。腦卒中患者發病后性格容易發生變化,如變得沉默寡言或多語易怒,甚至會出現意識喪失的情況,這與腦缺血有一定關聯。
語言障礙
大多患者會出現說話不清、失語等情況,主要是腦部供血不足,影響到了大腦的語言中樞。
視覺異常
腦卒中患者由于大腦供血不足,導致眼動脈受到一定影響,尤其是頸動脈缺血更加嚴重,會出現眼前發黑的情況。盡管短時間內能得到緩解,但一定不要掉以輕心。此外,患者還可出現短暫性的視力障礙,表現為1 h內視物模糊,之后會得到緩解。
感覺異常
腦卒中患者在病發前會出現一側舌、肢體麻木的狀況,或伴有耳鳴、視物旋轉等,甚至出現暈倒。這是因為患者視物出現問題,在與耳鳴的共同作用下,小腦受到影響,繼而導致平衡性出現障礙。
運動障礙
運動障礙指患者上下肢力量有所減弱,難以通過自身支配進行活動,甚至出現口角歪斜、肢體乏力等。患者在日常活動中,手持物品經常會突然掉落;也有的會出現扭頸麻手征,即在扭頭過程中,突然感覺到手指無力,1~2 min后可以得到緩解。
血壓異常
腦卒中患者血壓容易發生劇烈變化。如血壓突然升高到200/120 mmHg以上,需考慮腦出血的可能;如血壓突然降到80/50 mmHg以下,需考慮腦梗的可能。
疼痛表現
腦出血患者通常會感到劇烈頭痛,且持續性加重,難以忍受,部分患者伴有嘔吐、惡心等。這預示著患者血壓有所變化,腦功能受到了一定影響。另外,部分腦卒中患者會有舌痛。這是因為腦卒中影響到了舌頭血管處的血液流動。
其他方面
部分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前會有全身無力、心悸、出虛汗等,這是因為神經功能受到影響。有少數患者在喝水或吃飯時發生嗆咳,這是因為咽部感覺有所喪失。另外,部分患者有鼻出血,尤其是老年人,主要是因為在腦血管發生破裂前,鼻腔內的毛細血管已經先破裂了。需要指出的是,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數次鼻出血,需及時治療;如同時伴有血尿等,極易在6個月內發生腦卒中。
腦卒中患者的診斷與治療
診斷
在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診斷時,大多數會采用核磁共振等檢查方式,同時會應用多普勒超聲等設備進行成像掃描。醫務人員會根據癥狀以及最終成像,確定患者是否患有腦卒中。在必要的情況下,還會利用血液檢查進行診斷。需提醒,腦卒中的一些癥狀容易與其他癥狀混淆,此時可利用“FAST”這一診斷方式。其中,“F”指讓患者笑一下,以分析臉部狀況,是否出現不對稱等;“A”指讓患者舉起雙手,以觀察是否有四肢麻木等;“S”指讓患者重復說一句話,分辨是否存在言語障礙;“T”則是明確患者的發病時間,并開展治療。
治療措施
需要跟腦卒中的類型、程度等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如對于伴有高血壓的患者,要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控制血壓,穩定病情。不過在降壓過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可快速降壓,以防止患者出現腦供血不足等。此外,可根據患者狀況進行手術治療。
腦卒中的預防策略
生活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能有效預防腦卒中。首先,飲食以清淡為宜,控油、控鹽;建議減少高膽固醇、高脂肪和高鹽的食物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全麥和低脂肪蛋白質的攝入。其次,注意休息,不可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再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防止情緒過于激動。
運動習慣
良好的運動習慣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心理健康,同時能幫助控制體重和血壓,降低腦卒中發生風險。建議每周至少進行150 min的有氧運動,但不宜進行劇烈的對抗性運動,以免引起血壓波動。
及時治療
對于腦卒中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壓患者,要積極控制血壓,時常關注身體變化。建議定期進行體檢,以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
戒煙限酒
吸煙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飲酒過量則會導致血壓上升而誘發腦卒中。因此,應當戒煙,并限制飲酒量。
服用降脂藥
已經有動脈粥樣硬化或者有腦卒中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的人群,可遵醫囑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脂藥,不僅可以降低血脂,還可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發展進程。
結束語
腦卒中是一種對健康危害極大的疾病,但在發病前往往會有一些征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四肢麻木、言語障礙等癥狀,需提高警惕,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