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微創外科技術在結直腸癌伴梗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21年3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結直腸癌伴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5)。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開腹手術,對照組患者使用微創外科技術。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物質生活和社會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結直腸癌伴梗阻使用微創外科進行治療,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恢復時間短、并發癥少,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較快。
關鍵詞:結直腸癌;微創外科手術;并發癥;生活質量
結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患病率、復發率較高[1]。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結直腸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給患者和家屬帶來困擾。20%~33%結直腸癌患者發病時會表現為腸梗阻,對于這類疾病應及時診斷并給出合適的治療方案[2]。臨床上常用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雖然常規方式也能達到治療目的,但開腹手術創傷大、恢復時間長,部分患者治療后會出現復發,甚至出現更嚴重的腸梗阻、出血和組織損傷[3]。微創手術創口小、恢復時間短、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少,廣泛應用于治療結直腸癌。為探討微創外科技術在結直腸癌伴梗阻治療中的效果,本研究旨在對比常規開腹手術和微創外科技術的治療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21年3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0例結直腸癌伴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5)。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64.53±17.57);體重45~87 kg,平均體重(65.48±13.53)kg;梗阻時間5~17 d,平均梗阻時間(7.3±1.2)d;腫瘤直徑3~14 cm,平均腫瘤直徑(7.43±2.41)cm;病程8~48個月,平均病程(25.53±6.48)個月。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45~81歲,平均年齡(63.76±16.58)歲;體重47~88 kg,平均體重(65.39±14)kg;梗阻時間5~16 d,平均梗阻時間(7.8±1.1)d;腫瘤直徑3~15 cm,平均腫瘤直徑(7.33±2.16)cm;病程~47個月,平均病程(26.43±6.93)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梗阻時間、腫瘤直徑、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入院前檢查有腹痛、梗阻等癥狀;病理診斷為結直腸癌伴梗阻;可通過手術根治;患者意識清晰;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晚期或無法通過手術根治;對手術所有麻藥或者其他藥物過敏;患者及家屬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或中途退出、資料不全。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具體方法: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取仰臥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腹部中間位置作一切口對主要供血區域的淋巴結及腫瘤位置的腸段進行切除。切除乙狀結腸或者高位直腸時,需要將遠端5 cm結腸切除,近端10 cm腸管切除;切除中低位直腸時,要全直腸系膜切除,在進行腸管吻合術。
觀察組患者使用腹腔鏡微創外科手術,具體方法:患者做好術前準備,全身麻醉。建立CO2氣腹,壓力保持12~15 mm Hg。肚臍邊緣置入腹腔鏡(10 mm),作10.5 mm套管于小腹周圍,方便放置腸鉗。手術臺傾斜20左右,患者保持頭低腳高狀態,觀察結腸鏡活檢鏡具體情況,將圈套放置后送入全套息肉締或結腸鏡。轉換體位,暴露息肉締附近的黏膜,收緊息肉締圈套直到息肉變為紫色。在腹腔鏡幫助下進行電切,放置引流管。如果病灶位置出血或腸穿孔,要先修復,止血之后再放置引流管。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地自由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術后生活質量。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1.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7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比較
術后,觀察組患者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物質生活和社會功能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臨床上常用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伴梗阻,雖然達到治療目的,但手術創口大、恢復時間長,對患者影響較大[4]。微創手術能全面觀察患者腹腔內腫瘤情況,提高手術精度,減少創傷面積,既有效清除癌變物質,還能減輕對患者的傷害[5]。有研究發現,微創外科手術能減少患者出血量,術后患者可通過自身的血液循環逐漸恢復身體各項功能[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說明使用微創外科手術治療結腸癌伴梗阻對患者術中傷害較輕。
使用腹腔鏡能快速、清晰的找到患病部位,進行淋巴結清掃,不會對相鄰的組織、器官造成傷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孫百順等研究發現,使用微創外科手術進行結直腸癌治療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6]。俞金龍等也認為使用微創技術治療結直腸癌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一定效果[7]。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使用微創外科手術治療結直腸癌伴梗阻,患者術后恢復更快。
手術治療結直腸癌不僅要保證患者的存活率,還要保證患者術后生活質量[8]。寶音升博爾等在研究中提出微創外科手術能觀察視野,能有效防止腫瘤細胞脫落,和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安全性高、手術難度低[9]。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1.4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7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物質生活和社會功能評分高于觀察組(P<0.05)。說明與開腹手術相比,微創外科手術能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幫助患者盡快回歸正常生活,保障術后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伴梗阻使用微創外科進行治療,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恢復時間短、并發癥少,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較快。
參考文獻
[1] 況成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2):99.
[2] 王文達,王立春,劉世洲.腹腔鏡微創外科技術對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20,11(4):23-27.
[3] 杜振福,梁紹豪.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效果比較.中國民康醫學,2020,32(17):121-122,125.
[4] 詹惠華,陳偉,伊杰,等.比較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術后腸梗阻的效果.中外醫療,2020,39(34):56-58.
[5] 于秀芝.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炎癥反應及免疫功能的影響比較.新鄉醫學院學報,2019,36(5):471-474.
[6] 孫百順,張駿,康健.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近期臨床效果及術后并發癥探討.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6):684-685.
[7] 俞金龍,崔春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聯合微創技術在結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價值[J].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2016,8(4):230-234.
[8] 孟元普,金燦輝.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高齡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8):1271-1272.
[9] 寶音升博爾,田永靜,王騰祺,等.腹腔鏡下結、直腸癌微創手術的療效觀察及對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2017,38(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