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課程本身帶有科學性和人文性的教育特點,以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與實踐熱情為基本要求,重視物理知識與教學活動之間的有效交互.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農村高中物理教學應該及時導入校本作業機制:通過作業延伸課后教學的服務范圍,為學生提供應用、檢驗物理知識的機會.從新角度探索新方法,完成教學的新目標,以此來回應“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關鍵詞:“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農村高中;物理課程;校本作業
中圖分類號: G 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12-0059-03
收稿日期:2023-01-25
作者簡介:余永旺(1983.12-),男,福建省福清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改專項課題“‘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農村高中物理校本作業的設計與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批準號: Fjjgzx 21-282)
“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是基于新課程標準、新高中物理教材、新高考的選拔要求演化而來的全新教學機制,基于課程定位與教材內容提出了全新的教學計劃.對于資源單一、教學方法陳舊的農村高中來說,“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出現為高中物理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為提升教學質量,可從“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入手開發校本作業,加強物理知識與農村生活、教材內容、高考要求之間的交互,讓學生在看、學、用的過程中領悟物理教學的獨特魅力,體現校本作業的教育功能.
1 “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校本作業的設計必要性分析
校本作業的基本概念為“以學校為本”的教學作業,是一種強調課程學習與實際校園活動的對接關系的作業形式,通過校本作業的合理延伸,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課程學習的有效方法.我國在21世紀初期正式引入了校本作業的有關概念,并對其進行了內化加工:以學校所編寫的內部資料開設特色化課程,完成作業任務的設計.基于“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教育背景在農村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設計校本作業,對于教學活動的全面優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第一,校本作業從農村高中物理課程的設計特點入手,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全新教學機制.通過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共同交流打造對應的配套練習方案,保障了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實現了農村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個性化開展.第二,校本作業為農村高中生提供了全新的學習資源.在實踐過程中對物理知識進行檢驗,以農村的生產活動、自然環境為對象,釋放自身的物理探究熱情,從而提升農村高中物理教學的育人價值.第三,校本作業實現了教學活動的合理延伸.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物理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有效訓練,教師可以打造指向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全新教學方案.實現與“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有效對接.
2 新背景下農村高中校本作業的設計策略
2.1 基于教材內容設計校本作業
基于新課程標準構建全新的課程觀,通過新教材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以此來為未來的新高考服務.三個環節相互串聯,展現了高中物理教學的聯系性與包容性特點.基于“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優化農村高中校本作業的設計方案,要強調作業任務與教材資源的交互問題.打造基于教材內容的校本作業開發方案,提出具體化的物理學習要求與學習任務,優化高中物理校本作業設計機制.
農村高中要基于物理教學的有關要求開發校本作業指導體系,必須重視與教材知識之間的交互問題,打造全新的作業設計方案.以魯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空間與時間》的教學為例,可從基本的概念辨析任務入手,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物理概念.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物理知識,形成描繪物體運動特征的基本能力.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教材開發全新的校本作業任務.以家鄉的地理環境和位置分布為對象,展開物理探究活動,表示不同地區的方位.學生結合農田、產區、水庫、工廠等對象制作物理地圖,將“位置”和“時間”的有關概念帶入到物理地圖當中.以學校為中心編制物理地圖,農田距離學校5公里,開車需要20分鐘.某人在上午8點出發,在8點20到達.在協助學生完成校本作業的同時,設計具體化的物理學習目標,要求學生結合客觀生活應用位置、時間等物理概念,掌握時間、空間的基本表述方法,創新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用教材內容開發校本作業.
2.2 基于現實生活設計校本作業
“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開始向現實生活延伸,新課程標準中提出了構建生活化教學新模式的教育要求;新教材當中所涉及的生活化話題、生活化資源非常豐富;新高考對于生活化物理資源的應用更為重視.農村高中要打開高中物理校本作業設計新思路,必須強調生活化教育資源的應用,實現生活素材與物理課程的有效聯動,打造全新的物理教學機制,挖掘校本作業的教育功能.深度交流,深度互動,展現農村高中校本作業的獨特教育價值.
以魯科版高中物理教材《質點和位移》的教學為例,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設計校本作業,要強調物理概念與物理知識的合理應用,開發全新的物理作業任務.在向學生講解了質點、位移的基本概念之后,引導學生對農村當中的物理知識進行描述,構建更為高效的物理教學課堂,如下列校本作業所示:選定一個對象作為質點,說明這個質點的位移情況,思考位移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學生從農村的播種活動中搜集經驗,對物理知識主動進行整合.村中有一塊極為寬闊的土地,長度為4 000米,寬度為60米.一輛長為2.5米,寬為1.5米的拖拉機進入到田地中進行播種,則可以將其視為一個質點;拖拉機在地頭開始行駛,在數十個來回之后完成播種,在地頭停止,其所移動的位移為0,但路程為4 000×運動的次數.生活化校本作業的引導下,學生掌握了質點與位移的基本概念:只有當事物與參照物之間的差距極大時,才能將其視為一個質點;位移是在特定方向上所移動的距離,帶有方向性,路程則是僅僅代表移動距離的數字,與方向無關.基于現實生活設計校本作業,可以簡化復雜的物理計算.
2.3 基于農村環境設計校本作業
農村高中物理校本作業的設計不能脫離實際的生活環境,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開展校本作業的設計,除了挖掘多元化物理教育資源之外,更要結合作業任務為學生創造應用、整合物理知識的機會,實現物理教學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交互,利用校本作業解決農村環境中切實存在的學習問題.基于農村環境開發高中物理校本作業,可以為學生創造“學以致用”的全新空間,鼓勵其將物理知識與物理素材應用到農村環境當中,展現物理教學的實用性特點,在完成校本作業的同時掌握高中物理學習方法.
基于客觀環境設計高中物理校本作業,能夠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認識高中物理知識,從而掌握物理學習的全新方法.以魯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學習為例,可以在開發校本作業的同時聯系生活,要求學生結合所發現的、所掌握的物理知識獨立搜集并解決物理問題,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教師可為學生設計開放性更強的物理學習任務,如下列任務所示:
結合你的農村生活經驗展開思考,你見過哪些勻變速直線運動?這些運動有著怎樣的特點?
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搜集資源,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并分析其中的物理現象:在春季需要對農田噴灑農藥,會使用無人機進行作業.無人機在起飛之后不斷加速,在一段時間之后速度保持穩定.當學生給出結論,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究:無人機是如何進行加速的?其加速度是多少?穩定下來之后的速度有著怎樣的特點?其減速過程是否也是一個勻減速過程?提出具體化的活動目標,讓學生結合物理實驗要求完成校本作業.在設計校本作業的過程中,可嘗試利用彈簧、方塊等材料設計簡易的物理實驗,模擬無人機加速的過程,記錄無人機的運動特點.與環境進行有效交互,可以帶動校本作業的創新設計,回應“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校本作業開發要求.
2.4 基于實踐技能設計校本作業
脫離了實踐活動的高中物理教學是難以發揮作用的,為了滿足高中生的物理學習需求,帶動學生物理思維的全面發展,教師必須要重視實踐教育模塊的開發,打造全新的實踐互動機制,為學生提供接觸物理知識、掌握物理知識的全新教學模式.在設計校本作業的過程中,可結合農村的農業生產活動、學生所掌握的物理經驗開發實踐校本作業,以“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為背景,將學生的實踐過程轉化為學習經驗,提升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以魯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功率》的教學為例,可以將其加工為全新的物理教學單元,結合物理公式、物理概念設計物理實踐作業,實現校本作業與“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有效銜接.在設計校本作業的過程中,適當提升實踐教學難度,如下列作業所示:
選擇農村的農用機械設備開展物理測量活動,思考其功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學生所學到的功率與力、阻力、速度等概念有關,需要整合物理知識.教師可幫助學生選擇拖拉機的發動機、粉碎機的發動機等進行實驗,對有關機械設備的工作功率進行測量,計算其在運動的過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設計相應的實踐方案,等等.
2.5 基于學生活動設計校本作業
在“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設計校本作業,要正確理解校本作業與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之間的關系,教師要仔細解讀“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的教學定位,落實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在設計校本作業的過程中整合多元化物理知識,開發高中物理資源,為物理教學活動的創新、高中物理校本作業的設計提供新的平臺.從學生的活動特點入手設計校本作業,可以提升教學質量.
基于“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設計農村高中物理校本作業,要重視作業內容與教材、真實環境之間的交互,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檢驗物理知識的學習空間,不斷優化高中物理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深度探究,讓校本作業成為引導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工具.
參考文獻:
[1]陳強.高中物理校本作業有效設置的探索.高考,2020(16):31.
[2] 彌自浩.基于科學思維素養培育的高中物理校本作業設計.中學課程輔導,2022(11):15-17.
[3] 汪世鳳.高中物理校本作業有效性實驗分析.新智慧,2020(20):52,5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