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美國“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對我國西部邊疆的安全影響

2023-04-29 00:00:00王儉平瞿萍許蔓
民族學刊 2023年4期

[摘要]“一帶一路”倡議正式啟動的同時,美國國防威脅降低局有針對性地策劃成立了“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試圖依托自身的生物霸權與技術優勢對沖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力拓展。伴隨著“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持續擴張,各類生物組織與病毒實驗室林立于我國西部周邊,不僅加劇了邊疆地區面臨的生化安全風險,同時也會在政治滲透中日益弱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互信基礎。然而,目前國內的生物安全研究過于內向聚焦,缺乏“命運共同體”視野下的全球安全意識,即使是我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沒有認識到沿線國家對生物安全治理需求的迫切性。對此,本文著眼于美國“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組織建設進程,研析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滲透與擴張能力,由此透析我國西部邊疆以及“一帶一路”可能面臨的生物安全風險與政治沖擊,從而彌補目前國內的研究空白。

[關鍵詞]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生物安全;“一帶一路”;邊疆治理

中圖分類號:C9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91(2023)04-0079-07

基金項目: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印太’戰略框架下‘亞非增長走廊’的美日澳印‘新同盟體系’研究”(22BGJ00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儉平,男,江蘇泰州人,深圳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生物安全研究。通訊作者:瞿萍,四川成都人,深圳大學中國海外利益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南亞研究。許蔓,湖北武漢人,深圳大學中國海外利益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海外利益研究。深圳518060

美國國防部自2015年起主導并資助“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進行橫跨歐亞的部署,其成立的目標、具體內容以及實質行動對我國西部邊疆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物安全與政治穩定形成了嚴峻的挑戰。該項目公布以來,國外學術界尤其是生物安全領域的專家予以了密切的關注,陸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也都表現出積極的興趣。美國國防大學特聘研究員黛安·迪尤利斯(Diane DiEuliis)認為,后新冠時代亟須重視“生物安全現代化”的議題,強調除了傳統的監管模式之外,還應當利用“新組織”(如“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形式將新技術、新理念融入生物安保與生物防御,從而在大規模公共衛生危機時做到及時有效的應對。[1]作為美國軍方的生物專家,她的背景本就代表了一種立場,雖然無法排除其排斥“一帶一路”的立場,但她的觀點卻受到了所有參與國及觀察國的歡迎,因為大部分中小國家沒有資本和技術儲備去解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各類生物安全問題。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多位生物安全研究學者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樣一種多邊合作的平臺有助于實現生物安全風險的先期預警。

國內涉及“生物安全”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礎,但大多聚焦于國內治理,對于境外的生物安全探究則相對薄弱。從學科分野看,國內自然學科的“生物安全”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醫藥衛生、實驗室管理以及畜牧與動物醫學等方面,從微觀層面剖析生物安全的技術性風險與解決方案。社會科學對于“生物安全”的研究相對沉寂,但近年來隨著安全學的日益發展其熱度逐漸上升,尤其是在非洲豬瘟以及新冠疫情暴發之后,部分學者開始注意到生物安全問題作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具有很強的負外部性,周邊地區的生物安全風險往往會造成國內安全治理與社會穩定發展的困境。部分學者基于“治理”角度分析了我國邊疆地區在應對生物安全威脅時面臨認知、技術、地緣以及體系等方面的具體困難,提出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指導下,通過構建管控體系、激活科技鏈條、強化防范引導、推進多維合作等方式統籌推進,形成集生物安全風險識別、防范、化解為一體的綜合安全治理體系。但是,對于“生物安全”的跨境研究也僅僅是局限于周邊,并沒有“命運共同體”視角下的全球意識,即使是本國所倡導的“一帶一路”也沒有認識到沿線國家對于生物安全治理需求的迫切性。

一、“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發展歷程

“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Bio-Surveillance Network of the Silk Road,簡稱BNSR)是在美國國防部主導下于2015年發起、2017年正式成立的區域合作組織,主要由美國、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以及烏克蘭等國生物組織和代表組成,其宣稱的目標是致力于創建可持續的綜合疾病監測網絡,支持在“絲綢之路”沿線地區(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實施全球衛生安全議程,涵蓋的生物技術人員成分非常復雜,其中包括流行病學家、BSL-2(BSL,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研究人員、獸醫以及臨床醫生等。

(一)初創階段

美國主導的“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對于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著眼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物安全領域的技術滲透與政治操作。2015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正式宣告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啟動。[2]而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威脅降低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簡稱DTRA)也正是于2015年發起了定期的跨境視頻、電話會議進行初期的溝通與交流,聲稱要“為動物和人類衛生專業人員使用‘統一健康方法’提供聯合工作的機會”。2016年,在美國國防部的安排下,烏克蘭、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以及哈薩克斯坦等4個歐亞國家作為創始國簽署了多國工作組的備忘錄,旨在針對中國“一帶一路”來協調相關生物項目的開展。[3]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宣稱是一個非政府組織,但當時簽署備忘錄的國家代表卻大多是政府機構,如代表烏克蘭簽署備忘錄的便是烏克蘭衛生部、烏克蘭國家食品安全與消費者保護局。由于美國在幕后的支持與運作,成員規模在一年之間迅速擴大,并最終于2017年進行了組織成立及制度建設。其中,4個創始國成立執行委員會作為組織的權力機構以進行全域統籌,亞美尼亞、阿爾巴尼亞、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和烏茲別克斯坦等7個國家的生物組織作為成員方,配合組織項目安排及落實。

這個階段,美國國防部在“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組織活動中尚未有過公開的立場展示,但實際上卻是一直居于幕后進行運籌與操縱,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資金層面,參與組織的成員方大多直接或間接地接受了美國國防部的資助。如美國五角大樓國防威脅降低局的官網數據顯示,“自2005年以來,美國國防部的國防威脅降低局(DTRA)在烏克蘭累計投資約2億美元,在當地資助建立了46個生物實驗室和相關設施”,在具有天然病灶的特定地區進行生物信息的監視與收集,并利用危險微生物菌株作為可實現人際傳染、人畜共患的病原體武器研發,而這46個生物實驗室作為烏克蘭的機構分支全都參與到了“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之中;組織層面,11個成員國的人員培訓與技術支持全都是由美國國防部下屬的生物實驗室支持。以格魯吉亞為例,“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發起的當年(2015年),該國組織了7所單位(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部實驗室、格魯吉亞農業大學、第比利斯國立大學免疫學和微生物學系、第比利斯國立大學形態研究所、第比利斯國立醫科大學藥物化學研究所以及別里塔什維利實驗生物醫學中心)的14名生物專家于8月至11月間接受了美軍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Fort Detrick Biological Laboratory)名為“實驗室動物科學:國際視角”的專項培訓,并印發了488頁的培訓教程以供這14名專家返回各自單位后進行內部的系統培訓。隨后,這14名專家于2016年2月發起成立了一個名為“格魯吉亞動物科學實驗室聯合會”(Georgian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簡稱GALAS)的非政府組織,并于次年代表格魯吉亞成為“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執委會核心成員。

這里值得強調的是,無論是對“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提供資金的國防威脅降低局,抑或是給予技術支持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二者都有進行人體實驗和生物武器研發的劣跡。尤其是后者,自1942年起便作為“美國陸軍生物戰實驗室總部”,戰后接收了日本“731部隊”關于細菌戰的全部資料,并聘請日本“731部隊”部隊長石井四郎中將開展人體細菌實驗。目前,除了中國政府要求美國開放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接受國際調查之外,意大利的“血液項目”、韓國“劇毒物質運輸”等事件也都將控告指向了美軍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

(二)發展階段

相較于早期階段,美國政府及軍方于2018年起對“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支持開始公開化。2018年,美國國家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縮寫CDC)在美國佐治亞州舉行了“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第五屆全體會議,并且確立了在執委會范圍內定期輪流舉辦內部研討會的論壇形式。[4]這次論壇的與會方超出了成員國的范圍(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烏克蘭、摩爾多瓦、白俄羅斯、土耳其、哈薩克斯坦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其中既有世界性的國際組織,也有歐美政府組織及軍方代表,還包括“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代表(巴基斯坦)。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中國西部周邊及“一帶一路”沿線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學的監測信息交流、成員國內部病毒實驗室的協調與分工、超級細菌以及食品流通等方面。

2019年,第六屆“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全體會議在我國的西北鄰國哈薩克斯坦召開,此次會議最為引起關注的是“北約”參與下的規模擴大化(東南歐)。相較于第五屆全體會議,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東南歐傳染病監測和控制中心(SECIDS)等3個組織的加入標志著“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正進一步向南擴張,而“北約歐洲司令部”的加入則意味著“生物軍事化”傾向的日益加強。此次會議為期三天:第一天的主題是圍繞“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出現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后,各國所需承受的經濟負擔、政府穩定性與民眾忍受力評估。第二天的主題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畜共患流行病學的最新信息收集情況,著重關注“具備同源性病毒遺傳能力”及“擁有廣泛宿主范圍”的菌株病毒,其中就包括了對“布魯氏菌屬”的數據分析。第三天由北約歐洲司令部(USEUCOM)主持中國西北邊疆生物監視系統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生物軍事化的交流。

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肆虐,“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線下全體會議雖受到影響,但因為“新冠”本身的生物安全問題而加速了組織內部的合作與協調,并成為該組織進一步在沿線國家進行滲透的通道,美國國防威脅降低局借此對“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組織形式進行了拓展。[5]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美國國防部組織“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每周例會”。美國國防部國防威脅降低局(DTRA)每周通過線上集體會議的形式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新冠傳播、政經社情等進行即時匯總與討論。為了遮掩其作為“情咨中心”的真實目的,“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組織在對外公開上則稱之為“每周大師論壇”,即每周邀請一位生物專家進行專業講座,但在實質上卻成為美國國防部官員定期通過電話/視頻等在線形式接受各個分支機構的信息反饋。

其二,美國國防部建立“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地區/國家培訓機構: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簡稱CoE)。美國國防部國防威脅降低局(DTRA)為了讓更有效地發揮“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培訓、指導和研究作用,建立起從屬的二級機構“卓越中心”(CoE),從而培養地區/國家的生物及相關專業人士,從而擴大組織的專業能力與影響滲透力。

其三,美國國防部內部的“合作伙伴訪問網絡”(All Partners Access Network,簡稱APAN)創立“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社區”。通過線上社區的建立,“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項目將會對所有國防合作伙伴保持開放,任何渠道的相關信息情報都可以通過該社區進行反饋,這樣有助于集中全部力量投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物(軍事)項目開發與政治影響滲透。目前,美國國防部APAN內網的“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社區已有超過300多名成員活躍,對中國西部邊疆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物情報與相關項目研發保持即時敏感。[6]

二、“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影響邊疆安全的主體及目標

鑒于“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主體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具有強烈的安全指向性,尤其要關注生物軍事化與政治滲透這兩個方面,解析美國發起該組織的戰術任務及戰略目標。

(一)主體結構

從“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美國國防部的國防威脅降低局(DTRA)在其中發揮了絕對主導作用,而該機構在生物安全與人倫道德等領域本就存在著諸多爭議。1991年蘇聯解體后,解體后形成的獨聯體國家保存有大量蘇聯遺留的核生化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不僅對于獨聯體國家是一個嚴重的安全隱患,同樣也可能成為恐怖主義或敵對力量威脅美國安全的危險工具。由于獨聯體國家并沒有相應的技術能力,且獨立后的外交立場集體向西方傾斜,因而為美國的進入提供了窗口。為了及時填補蘇聯解體后所留下的權力真空,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納恩(Sam Nunn)與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盧格(Richard Lugar)聯合提議《1991年降低蘇聯核威脅法》并獲得國會通過,因而該法案也被稱為《納恩-盧格法案》(Nunn-Lugar Act)。根據這項法案,美國推出了“合作減少威脅計劃”(CTR)的整體構想,在這個框架下先后啟動了“生物威脅減少計劃”(BTRP)與“生物協同計劃”(CBEP)兩大項目。[7]1998年,為了加強機構的統一管理,美國國防部整合國防特種武器局(DSWA)、現場檢驗局(OSIA)、合作減少威脅計劃(CTR)、化學生物防御計劃(CBD)等四個機構,[8]正式成立了“國防威脅降低局”。成立后,美國的生物軍事化進程大為提速,至今已在全球部署了多達336個生物實驗室。[9]美國對外宣稱這些生物實驗是為了醫學研究,但沒有對外公開詳細信息,并多次拒絕聯合國檢查,而其所謂的“降低威脅”——銷毀庫存生化武器也出現了兩次逾期。如今,美國業已形成數量最多、遍布全球重點地域的“生物實驗室網絡”,其中多個秘密實驗室從事危險病原體研究,有些實驗室所在地曾經暴發過大規模傳染病,[10]俄羅斯等國多次指責其涉嫌利用生物實驗室實施國家恐怖主義。對此,我國西部周邊國家(如哈薩克斯坦等國)也開始提高警惕,要求美國的生物合作項目提高科學透明度,但未獲得美方的正面回應。

這些具有高度安全威脅且極度不透明的生物實驗室幾乎遍布我國的西部邊疆(從西南到西北)與東南海疆,覆蓋了“一帶一路”的海陸沿線國家。從優化管理的角度而言,針對主要競爭對手的關鍵項目進行針對性的優勢整合是博弈策略的重要選擇,因此美國國防威脅降低局于2015年通過“生物威脅減少計劃”(BTRP)推動“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成立便成為一種戰略必然。

除了美國國防威脅降低局的主導性作用之外,“一帶一路”沿線持默許甚至是支持立場的國家/組織也是“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重要主體,但他們也是迫于自身局限所致。生物安全不僅技術結構復雜、基礎設施標準較高,且需要豐富的國家管理經驗,因而大部分中小國家并不具備相應的組織能力和技術儲備,往往需要域外國家的技術支合作才能有序開展。美國等西方國家充分利用了中小國家對于生物安全的需求及心理,以合作的名義借機植入了其生物軍事化的企圖,以服務于美國的全球霸權。

以我國西北鄰疆的哈薩克斯坦為例,因蘇聯解體后的生化武器遺留問題未得到很好的處理,限于自身實力以及地緣政治的需要,選擇美國作為外部合作的對象,參與到美國國防威脅降低局(DTRA)所主導的“生物威脅減少計劃”(BTRP)、“生物協同計劃”(CBEP)以及“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BNSR)。從表面上看,美國與哈薩克斯坦之間的生物技術合作主要圍繞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BSamp;S)、生物監測(BSV)以及合作生物研究(CBR)等三個領域,但項目的具體開展過程卻極度缺乏透明度,成為美國動植物病毒收集和實驗的中亞基地。從公開的信息來看,哈薩克斯坦教育和科學部、衛生部、農業部等三個部門具體參與到了美國國防部支持下的生物安全體系的構建,項目主要集中在包括人畜共患病(炭疽、鼠疫、斑疹、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布魯氏菌病)在內的藥物研究,具體合作事項詳見表3。但是,美國在哈薩克斯坦開展的生物合作往往是單方面的且極度不透明的,對此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已經提高了警惕。

(二)目標解析

美國國防部推動成立“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不僅有大國博弈與地緣政治的政治經濟考量,而且也是美國通過生物技術合作來維系和鞏固世界霸權的重要舉措,更有對我國西部邊疆進行安全滲透與軍事準備的戰術企圖。

1.生物信息采集目標:生物軍事化

美國國防部通過“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在我國西部邊疆開展的各類生化項目和病毒實驗室,無論是數量上還是研究類別的廣域上都非常廣泛,研究范圍涵蓋了人類及野生動植物遺傳信息收集,結核、瘧疾、霍亂、新冠以及禽流感等病毒的貯存和研究。如美國國防威脅降低局(DTR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依托“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項目聯合在我國西部周邊地區開展了“人獸共染的大流行病原體”項目研究,主要內容包括:禽流感、(蚊蠅傳播)裂谷熱以及霍亂等流行病原體研究;中國(跨境)少數民族的遺傳信息采集;跨境活躍的雪豹、藏狼、野豬以及魚類等生物標本采集。

這些生物信息采集的活動,按照美方所解釋的是用于預防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播,但如果屬實,完全可以在世衛組織或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框架下進行交流合作,而不應該由美國軍方所主導,尤其是眾多美國軍事承包商也參與其中,如獅鷲科技(Gryphon Scientific)、博萊克威奇(Blackamp;Veatch)以及邁塔生物(Metabiota)等,這反而印證了“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在我國周邊進行生物信息收集的目標軍事化傾向。

2.美國“生物霸權”的利益鏈條擴張

在美國的國家戰略中,“生物科技”與“信息科技”是其維護、鞏固和拓展全球霸權的兩大支柱。早在1992年,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就在《21世紀生物技術:新前沿》中正式確立起“生物技術國家戰略 ”,克林頓總統則于次年正式將“生物科技”與“信息科技”作為美國重點發展的兩大高科技領域,并著重在環境、農業、制造與加工、海洋與水產等四個生物領域優先布局。隨后,美國的生物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后,巨量資本自“信息科技”領域轉向涌入“生物科技”,迎來第二波發展浪潮。2006年,美國《科學》在當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中有7項是來自于生物領域。此后,奧巴馬政府頒布了《國家生物經濟藍圖》,特朗普政府在與科技界關系普遍緊張的背景下卻對生物科技發展加大投入,拜登政府則在就任前夕任命生物醫學家蘭德擔任總統科學顧問兼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主任,并首次把這一職位提升為內閣級別。至此,“生物科技”作為美國科技霸權的支柱地位得到確立。

由于國家戰略的支持,美國企業也紛紛加大了在生物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全球范圍內的利益擴張,幾乎是以一國之力占據全球生物產業市場的1/2。2019年,美國生物醫藥企業全球并購額高達1710.3億美元,近十年(2011-2020)的IPO融資額由40美金迅速攀升到650億美元,而2021年僅一年便獲得了風險投資基金的366億美元。這種巨大的資本利益的促使下,美國生物產業的利益鏈條反哺美國的戰略企圖與軍事目標,成為控制他國政府的政治工具。這一趨勢,在《美國的新世紀方案》中就已得到充分說明:“各類先進的生物武器,能夠影響基因類型,可以從恐怖手段變為有益的政治工具”。

三、我國西部邊疆的生物安全治理與風險應對

“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對我國西部邊疆的生物安全治理構成了三方面挑戰:一是人類、植物和動物的自然突變引起的疾病;二是人為事故引起的病毒感染;三是由于生物軍事化引發的戰爭和恐怖主義威脅。對此,我國西部邊疆地區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強化生物安全風險防范的“能力建設”。組織專業部門的技術專家定期對邊疆地區醫護人員進行護理實踐、樣本安全處理、去污程序和生物醫學廢物妥善處置方面的培訓;為海關官員舉辦特定培訓課程,以識別可能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特定害蟲或病原體;引入模擬演習以制定可在危機期間實施的標準操作流程,提高認知的同時有助于監測、評估與應急能力建設。加強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所需的資源投入,增加對生物技術研究機構的資助,促進科學界和政策界之間的合作,實現科研成果“盡速從優”地轉化。

其次,重視生物安全信息的收集、匯總與分析。西部邊疆省區可以引入更明確且更有力的激勵措施,鼓勵人員識別、收集和報告動植物和人類之間的生物信息與健康數據,通過疾病監測網絡以獲得整體視圖,從而及時發現疫情和其他生物安全隱患。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工作的重復、失調、延宕及可能存在的沖突,安全部門可以整合資源建立統一的生物安全政策、執行標準以及垂直的管理體系,實現“向上統一、向下賦能”,從而減少科層制對生物安全風險防范的干擾。

最后,突出“標準化”的核心地位與作用發揮。制定常見疾病報告標準,以協調各數據源的信息收集與歸類;推動政府與研究機構、流行病學家和數據科學家之間的合作,創建疾病流行病學模型,模擬與生物風險相關的地理位置、人口統計、社會經濟環境和環境條件;為生物技術衍生產品的商業化引入統一的標準評估表,并對存貯有高風險病原體的BSL-2實驗室實行嚴格的安全認證,從而以程序標準化來壓縮生物風險的溢散窗口。

總之,美國軍方推動“絲綢之路生物監測網絡”的目標及發展趨勢應當引起充分的警惕,尤其是當前的持續擴張不僅加劇了生物實驗室的病毒泄漏風險,同時也會在政治滲透中不斷毒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互信基礎。我國西部邊疆地區除了加強自身的生物安全能力建設之外,還應當依托“一帶一路”深化生物領域的跨境合作與商業聯結,通過互聯互通實現風險預警的優先前置及海外利益的立體保障。

參考文獻:

[1]Diane DiEuliis,James Giordano.The Need for Modernization of Biosecurity in the Post-COVID World[J].ASM Journals.2022,(07):25.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授權 三部委聯合發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EB/OL].(2015-03-28)[2022-11-01].http://www.gov.cn/xinwen/2015-03/28/content_2839723.htm.

[3]Nation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ublic Health.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and Global Health Security Agenda[R].Ministry of Labour Health and Social Affairs.2019.

[4]STCU.Expanding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within BNSR:Biosurveillance Network of the Silk Road(BNSR)Annual Meeting[EB/OL].(2019-09-28)[2022-11-20].http://www.stcu.int/news/index.php?id=482.

[5]CRDF Global.Biosciences Fellow Furthers Diagnostic Research Amid COVID-19[EB/OL].(2021-07-19)[2022-11-20].https://www.crdfglobal.org/news/biosciences-fellow-furthers-diagnostic-research-amid-covid-19/.

[6]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Our Mission[EB/OL].(2020-12-01)[2022-11-20].https://www.istc.int/mission.

[7]Stephanie Young et al.Measuring Cooperative Biological Engagement Program(CBEP)Performance[R].RAND Corporation.2014,(2).

[8]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Our History[EB/OL].(2019-06-10)[2022-10-25].https://www.dtra.mil/About/DTRA-History/.

[9]Georgian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About Us[EB/OL].(2015-02-25)[2020-11-05].http://galas.org.ge/en/Index/About.

[10]共青團中央.疑云籠罩下的美國生物實驗室[EB/OL].(2022-03-17)[2022-11-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7562045962282823amp;wfr=spideramp;for=pc.

[11]Kenneth B.Yeh et al.A Case History in Cooperative Biological Research:Compendium of Studies and Program Analyses in Kazakhstan[J].Tropical Medicine and Infectious Disease,2019,(04):101.

收稿日期:2023-01-08 責任編輯:王 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成人夜夜嗨|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91亚洲免费| 操美女免费网站|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伊人|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色综合成人|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99er精品视频|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a级毛片网|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v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噜噜噜| 毛片手机在线看| 高清不卡毛片|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丝袜|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精品一区国产精品| www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国产黑人在线| 五月婷婷综合色|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91青青草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三级|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色本在线www|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天天综合网在线|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va免费精品|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国产精品视屏|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色综合天天操|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