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小學階段在實際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其不僅影響后續語文學科的學習,同時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閱讀能力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朗讀能力的培養,其是整體語文教學的基礎。本文基于此,針對小學階段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制訂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立足課堂;小學語文;朗讀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5-0105-04
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是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其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科素養的養成,同時也影響學生綜合能力。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朗讀是最為重要的教學活動,也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關鍵手段,但是從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并未意識到朗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而這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悖。因此,當前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策略。
1.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學生語感素養
對于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語感,語感主要是指感知文章的語言以及文字的能力,其與語言的全面知識之間存在較強的關聯性,且可以更為直觀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是語文素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反復對課文進行朗讀,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之中理解文章內涵,同時也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變化,同時也可以達到知識積累的目的,記住文中具有特點的詞語或者句子,也可以對感知作者對主謂賓形式的多元化運用,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提升語感素養。而且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印象,并積累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并將其應用于寫作之中,幫助學生豐富作文的多樣性。
(2)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
對于小學階段來說,朗讀是最為重要的教學活動,其主要是通過學生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將文章內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進而了解文章內涵以及中心思想,其在整體教學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朗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全面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對于朗讀來說,一般會要求學生反復進行朗讀,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字詞等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印象,而且反復朗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情感變化情況,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朗讀除了有這樣的優勢,還具有其他的優勢,那就是可以鍛煉思維。通過朗讀,學生可感受文章,而反復如此,就能夠體會到深層次的內涵。通過這樣的鍛煉,未來其思維也就能夠更加順暢。究其原因,朗讀文章的寫作,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思維基礎作為支撐。因此,在朗讀中,這樣的思維基礎,也會不斷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學生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應用這樣的思維。可見,朗讀具有一定的應用優勢和價值。
2.立足課堂提高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策略
(1)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何種學科或者是知識的學習,只有保持熱情和興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教師要轉變學生朗讀觀念,將“被動朗讀”轉變為“主動朗讀”。因此,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一,教師需要起到帶頭作用。
在小學階段,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其主要特點為模仿,因此教師在實際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起到帶頭作用,進行范讀,隨后學生進行反復模仿。在實際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朗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活動,教師通常會讓學生進行朗讀。比如,在古詩《詠柳》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生出現朗讀不理想或者是感情不到位的情況,此時教師就需要進行范讀。教師也需要糾正學生的語病以及發音等錯誤,并為學生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情感表達方式,在糾正之后學生再次進行朗讀。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出帶頭作用,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并掌握對應的技巧。
第二,提升學學生對朗讀的認知。
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為了追趕“進度”,會忽視朗讀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并不會要求學生進行朗讀,只是讓學生進行默讀后就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找春天》一文中,主要是應用擬人的手法描寫春天的到來,如果只是進行閱讀,那么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靈魂所在。針對此情況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自信心,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演講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表達自身情況。特別是《找春天》一文的教學中,文章中篇部分,應用了連續的問句進行描寫,大聲朗讀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節奏感。
第三,講解朗讀相結合。
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之前,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情況。隨后,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象,進而通過朗讀的方式正確表達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思想感情,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升朗讀水平以及朗讀能力。同樣以《找春天》為例,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找春天》,我們都知道,春天是一種季節,季節又是無形的,那怎樣去尋找呢?”此時學生就會開始思考,關注點也會轉移到課堂上。教師可以趁此機會指出:“那么讓我們一起去朗讀一下這篇文章吧,一起去感受作者怎樣找春天,思考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能夠像作者一樣找到春天”。此后,教師便可以對文章進行講解,同時鼓勵學生朗讀。
第四,設計激勵機制。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其年紀偏小,因此更想得到教師的注意,并得到教師的表揚,這樣可以為學生帶來一定的自信,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被認可的喜悅心情。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此種特點,設計激勵機制,認真聆聽學生的朗讀,進而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比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當學生表現良好,教師可以給予“小紅花”,此種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
(2)教師提升自身水平以及文化底蘊
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因此教師要保證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特別是朗讀環節,其是一種有聲文化,其將無聲的文字信息轉變為有聲的語言朗讀活動。此項活動看似簡單,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難度,不僅要求教師具有一定教學能力,同時也對教師的朗讀水平、情感表達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僅僅是利用課上的時間也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針對此情況,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之前,需要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積累情況,同時在做課前準備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朗讀練習,這樣才能為范讀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通過以聲釋義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奧義,并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情況,提升理解能力,隨后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也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并且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研究分析,掌握朗讀技巧,同時也可以提升教師的閱讀能力。
比如,在寓言《亡羊補牢》教學中,教師要在一旁進行引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亡羊補牢》這一則寓言來自哪個朝代?《亡羊補牢》講述了什么故事?在讀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亡羊補牢》這一則寓言又對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呢?在完成整體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底蘊,為學生講解其他寓言故事,如《杞人憂天》《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以及《此地無銀三百兩》等,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文化,而且引用其他寓言故事,使學生了解更多文化。教師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外寓言故事,進而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助擴展學生知識面,并且能夠幫助創新教學活動,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3)幫助學生制訂朗讀目標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由于其年齡比較小,并沒有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制訂朗讀目標,而這也是影響學生朗讀質量以及朗讀水平的主要問題之一,針對此情況,教師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進而才能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朗讀能力以及朗讀水平,并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制訂朗讀目標,在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完成朗讀目標。在小學階段,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教學大綱作為指導,將教學標準作為基礎,同時也需要結合語文課程教學標準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進而幫助學生制訂明確的朗讀目標。與此同時,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摒棄傳統教學活動中的弊端,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自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加強各課時之間的關聯性,以此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進而形成良好的教學循環。
教師要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學生在學習能力以及認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教師需要注意到此項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規律性,進而幫助學生制訂朗讀目標。首先,教師需要保證學生的認字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后續朗讀的連貫性;其次,需要幫助學生提升理解能力,這樣才能準確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而流利地進行朗讀;再次,需要在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注意朗讀技巧的應用,保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最后,需要保證學生可以熟讀精讀課文,其有助于加深學生印象。此外,教師在進行導讀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講解生僻字,并加強字音教學,保證學生朗讀的準確性,并帶領學生反復閱讀,加深印象,其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知識積累,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水平。
比如,在學習《祖先的搖籃》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朗讀目標,并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朗讀任務,循序漸進,首先,幫助學生學習生字、生詞,引導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加入感情再次進行課文的朗讀。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進行閱讀,從中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4)為學生提供朗讀技巧
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不是短時期就可以完成了,但是其在實際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規律性,因此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重視此項內容,在實際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其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朗讀技巧以及朗讀方法。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已經意識到范讀的重要性,但是僅僅依靠范讀不能保證可以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在進行范讀的過程中,適當地為學生傳授一些朗讀技巧,比如停頓時間、輕聲重聲朗讀方法等,同時也需要為學生講解如何表達情感變化、如何做到抑揚頓挫,這些都是朗讀的技巧。
首先,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緊抓字詞。對于文章來說,字詞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元素,而且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文章都有自身的關鍵性字詞,而關鍵字詞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關鍵內容,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抓住關鍵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文章朗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教師想要幫助學生提升朗讀能力,那么一定要精準抓住關鍵詞,并講解關鍵詞的含義,避免在朗讀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保證朗讀的連貫性。其次,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解語句內容。除了字詞以外,語句是文章構成的基礎內容,可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篇完整的文章通常由不同的語句組成,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抓主干語句,并明確語句的核心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語句所表達的含義,才能更好地對文章進行朗讀,提升朗讀水平。最后,學生在實際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注意抑揚頓挫,不要機械化地進行朗讀,這樣才能提升朗讀的有效性,提升學生朗讀能力。而這與學生是否注入感情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因此教師在實際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有感情地進行文章朗讀。
比如,在《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其對于情感表達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且文章描寫的過程中,也運用了一部分的長短句,針對此情況,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朗讀技巧進行朗讀,教師為學生進行糾正,幫助學生提升整體朗讀水平。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閱讀,教師需指出:“同學們,請大家先默讀一遍《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快速默讀,大致了解這篇文章的意思和講述的內容。然后,大家可以仔細地閱讀一遍文章,這樣能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含義。最后,大家要帶著問題再去讀這篇文章,思考一下《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究竟講了什么,是單純的描寫,還是有更深層的含義。如果有深層次的含義,那會是什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學前教師也要展開引導:“《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文章的作者大家知道嗎?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寫這篇文章呢?下面老師將會為大家講述一下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的生活經歷,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體會文章,站在作者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上述方式,可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感情以及心境,并開展有感情地朗讀,提升朗讀的有效性。
(5)加強課堂朗讀評價
不同方法能夠提升學生朗讀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和價值,但是在此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加強課堂朗讀評價。在我國課程標準之中,也提出了在進行朗讀教學結束之后,需要對其進行評價,而且其明確指出“在實際針對朗讀水平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評價學生表象內容進行評價,比如語音、語氣、語調以及情感表達,同時也需要對學生內在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其主要是指學生對文章內容以及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教師需要從上述兩個方面入手,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起到督促的目的,并將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領悟能力作為朗讀教學的目標,將建立學生朗讀信心作為核心內容之一,并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除了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外,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評價,比如說一名學生在完成朗讀之后,可以讓其他學生對朗讀進行評價,比如感情投入、朗讀技巧的應用等,對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升朗讀水平。此外,教師在實際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進行批評或者表揚,這都會對學生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如果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自信心,而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表揚會導致學生無法秉持正確的態度面對學習,出現驕傲自大的情況。教師要并給予其一定的引導,進而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例如,在某位學生課堂表現很好,但是平時語文成績較差時,教師可以夸獎:“某位同學今天課堂上十分活躍,請其他同學向他學習。老師也有一句話送給這位同學,相信你如果能保持這種學習態度,語文成績一定會上升更多,請大家給出掌聲鼓勵這位同學”。這樣的話語,能夠對學生產生激勵,也能夠使學生成績差的這一弱點得到尊重,避免導致其自卑。
3.結語
綜上所述,朗讀能力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這主要是因為其直接影響學生的各項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在未來,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教師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制訂朗讀目標、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同時教師也需要提升自身水平以及文化底蘊,為學生提供朗讀技巧,并開展有效的評價,進而提升學生朗讀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進一步提升朗讀能力,提升綜合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郭晴紅.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2(06).
[2]朱美玉.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學生朗讀能力培養策略的實踐研究[J].新作文,2021(05).
[3]馬利合.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2021(48).
[4]王曉燕.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97).
[5]關兆華.農村小學語文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1(02).
[6]劉秋梅.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25).
[7]李彬,張紹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04).
[8]傅音.提高小學語文低段朗讀能力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79).
[9]王慧萍,王昀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分析[J].知識文庫,2022(23).
[10]楊克寧.小學語文教育中朗讀能力的提高措施分析[J].好家長,2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