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的“議題”是指一組群文文本中蘊含的具有開放性和可議性的話題,群文閱讀致力于在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系統地推進多文本閱讀教學實踐,在更加開闊的視野上體現多文本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群文閱讀與其他多文本閱讀不一樣的是,群文閱讀一定不是為了擴大閱讀量而擴大閱讀量,它更注重文本的質量以及多文本閱讀為學生帶來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變化。文章以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對象,概述了群文閱讀教學與高階思維的內涵及關系,厘清了群文閱讀教學中議題的內涵與特征,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對群文閱讀的議題導向設計與高階思維的對接路徑展開探討與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議題設計;高階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3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5-0243-03
為進一步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高中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四大維度。在此基礎上,“學習任務群”應運而生,其設計目的在于推動學生言語實踐活動的落實,使高中語文學習項目更為凝練。可見,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重視整合學習內容與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任務群”具有聚焦學習內容、內化學生學習能力等作用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法進入一線語文教師的視野。群文閱讀教學是一類以多文本、跨文本甚至跨媒介為基礎的閱讀教學形態,其應用價值顯著,對學生閱讀能力與高階思維的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加快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1.群文閱讀教學與高階思維的內涵解讀
(1)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教學以系統論思想為指導,強調系統或整體由若干部分組成,同時,作為系統或整體中的要素,這若干部分之間也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關系。群文閱讀教學正是依據議題邏輯合理選擇多個文本,使各個文本間具備內在的關聯性,并充分關注各文本的差異性,通過科學整合流暢群文閱讀教學流程,促成學生由“讀懂某一篇文本”向“讀通這一類文本”轉化,以高效的言語實踐活動鍛煉其閱讀能力及思維能力。
(2)高階思維
深度學習狀態的達成要求學生運用高階思維介入學習過程,推動學習過程的順利展開并有意識地發展自身心智。高階思維在閱讀學習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深度加工文本信息,實現信息增值,并有效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啟發學生靈活遷移與應用語文知識以內化學習能力,逐步實現深度學習目標。
2.群文閱讀教學與高階思維的關系分析
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必然要基于一組文本進行語言運用、文本信息分析、文本綜合學習、文本內容評價等活動,而上述環節要求學生調動高階思維以實現有效參與。可見,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不斷發展學生高階思維的過程。
(1)整合文本信息,發展系統思維
群文閱讀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次突破性嘗試,在教師引領下,學生根據其提供的學習指示主動進行多文本閱讀,通過篩選、分析多文本中的關鍵信息以獲取該組文本中的主問題即議題,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主要得益于整合文本信息這一過程。閱讀能力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而能夠在閱讀任務指導下準確篩選、整合文本信息是良好閱讀能力的體現。因此,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高效整合文本信息的過程實質上指的是系統化閱讀思維的形成發展過程。
(2)加工閱讀信息,生成批判思維
實際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往往集中于議題導向下的多文本閱讀過程,經由自主閱讀、交流探討、深度理解所獲取的文本信息、批判加工并整合關鍵信息等過程實現有效文本解讀。而此類多文本閱讀實踐活動大多呈現出高度結構化、復雜情境化的特征,對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素養的發展以及批判思維能力的生成提升都有著積極作用,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提供了良好保障。
(3)反思閱讀信息,迸發創新思維
群文閱讀教學是一類以多文本、跨文本甚至跨媒介為基礎的閱讀教學形態,這就意味著學生需要處理海量的閱讀信息,并在有價值的議題指引下深度反思、加工所獲取的信息,進而推動自身言語思維的結構化、序列化,自然生成具有新意的言語作品。
3.群文閱讀的議題導向設計對接高階思維的路徑構建
(1)以議題為統整力量,發展系統性思維
第一,發揮議題聚焦思維的作用。
議題是群文閱讀的重要概念,群文閱讀教學正是以議題為話題組織文本并展開言語實踐活動的。實際教學中,議題體現了多個文本的互文關系,是文本本身所蘊含的話題,在此話題引導下,師生都能進行深度的文本閱讀實踐活動,并以其聚焦性特征促使學生生成的豐富的言語作品,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例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設置了《動物游戲之謎》《宇宙的邊疆》《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等三篇文本,通過認真研讀分析,筆者將議題設定為“科學及科學家的秘密”以聯結多個文本。實際閱讀課堂中,教師可先為學生布置“篩選文本中科普對象”的任務,接著為學生普及科普類文本行文的內在邏輯走向,指導學生以此為依據串聯文本語言材料,從三個文本中找出科學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以及科學家成長特質等有用信息。然后以議題為指導聚焦群文的深層內容,將學生的思維聚焦點由科普對象轉為科學及科學精神,進而產生崇尚科學、敬佩科學家等體悟與情懷。本案例充分展現了議題的聚焦性特征,讓學生的閱讀思維聚焦于多文本的內涵解讀。
第二,基于議題發展學生言語思維。
在選擇議題時,我們應重點把握多文本的內在聯系或整體特征,使議題具備統整一組文本的強大功能,能夠關乎單一文本及群文整體。議題的統整性實則為學生點明了言語實踐活動的基本方向,有利于學生言語思維的發展。具體而言,議題指明了單一文本及一組文本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閱讀教學活動便圍繞所需解決的問題展開,將群文中的海量信息依照一定的邏輯架構為立體的信息網絡。要想最大化發揮群文閱讀教學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效能,教師應重視議題統領下的文本組元環節,優化群文閱讀教學的內容選擇,讓議題像紅線一樣連接起多個文本。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單元中《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本文體裁為文言文,教師可將閱讀教學視角適當延伸至古代散文,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等進行文本組元。通過考查上述三個文本的本質特點得出,“古人的勸諫藝術”這一議題恰能關乎單一文本以及一組文本。這樣,學生能在單個文本中提煉出議題,也能快速得出貫穿一組文本的共同議題,其閱讀實踐活動將會走向系統化,有益學生高階思維發展。
(2)聯結多元文本,發展批判性思維
第一,結合議題篩選閱讀內容。
在根據議題聯結、篩選、過濾多文本信息的過程中,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且多元文本的組合形式能夠使文本間產生更多元的聯結可能性。在此情況下,學生勢必會接觸到大量信息,既包括議題統領下的關鍵信息,也包括與主要話題關聯性不強的信息,故學生選擇性閱讀的意識與能力直接影響了群文閱讀學習的成效,教師應指導學生以科學的方法篩選出與議題相關的閱讀內容,使言語實踐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多文本閱讀以大信息量為前提,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思維理智,使其自主開展閱讀探究活動,能夠對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性閱讀以及系統性分析。例如,在教學《獨立宣言》《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共產黨宣言》《國際歌》這一組文本時,考慮到該組文本閱讀量大,教師應先提煉出各文本的共通之處,將議題設定為“影響人類精神發展的宣言”,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宣言具體影響了人類精神發展的哪些方面,指導其通過循環閱讀文本形成對文本意義的深度理解以及批判性思考。又如,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中設置了《寡人之于國也》《師說》《勸學》等中國古代議論性散文,為深化學生對議論性散文論證嚴密、論證方法多樣等特點的認識,教師可將上述三篇文本進行組元,展開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明確議題為“議論性散文的說理方式”,使學生聯結多篇文本集中學習議論文散文的主要特征及一般規律,強化自身思維的思辨性。
第二,以言語實踐活動優化思維品質。
基于議題的文本信息過濾及篩選過程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從教學形態上看,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講授知識的時間明顯變少,學生自主思考、合作討論的時間顯著增加。在議題關照下,學生相互交流探討,產生思維碰撞火花,生成優質的言語作品,這些都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外在表現。換言之,學生之間的每一次交流與討論都建立在圍繞文本組織信息、明確表達內容及表達方式的基礎上。因此,教師應進一步拓寬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閱讀空間,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準確聚焦一組文本的內在特點,為學生言語實踐活動的開展規劃合理內容及路徑,以此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三單元中《咬文嚼字》《說“木葉”》《談中國詩》等論述類文本可依據單元主題自然組元,確定議題為“論述類文本的說理方式”。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對論文類文本中的觀點、材料、論證等基本要素進行研究分析,思考這三者間的辯證關系,以發展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與思辨性思維,使學生經由推理、判斷、發現等過程優化自身思維品質。實際上,每一次多文本閱讀過程中,學生都會基于多元文本進行自我批判,在分析、闡釋的基礎上把握文本的價值及思想內涵,形成觀點碰撞與閱讀共識,據此重新構建或強化自我觀點。
(3)連接文本與議題,發展創新性思維
第一,以議題為關照進行文本組元。
實際群文閱讀教學中,往往是議題在上群文在下,學生以議題為線索去閱讀、審視一組文本,逐步建立文本間的互文關系,在此過程中獲得思維品質的優化。一方面,議題是統整一組文本的主問題,能夠規范約束群文閱讀活動的目標導向,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在文本意義構建方面不至于偏離大方向;另一方面,群文下的單個文本原是獨立的個體,議題以文本間的關聯點串聯起這一組文本,使其互為參照、相互印證,使發展學生創新思維這一教學目標成為可能。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一剪梅》一詞時,考慮到若依照傳統進行單篇古詩詞教學,需要在短小精悍的詞作中挖掘大量的教學內容,很容易將詩詞教學變得復雜化,導致學生“學得迷糊”。因此,教師可引入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確定本詞主題并依據議題合理組元,創新閱讀教學范式,有意識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不難發現,本詞主要抒發了李清照的愁情,教師可以“愁情”為線索開展群文組元,選取李清照在不同時期表達同一主題——愁情的作品,如《如夢令》《菩薩蠻》《聲聲慢》等,既豐富了古詩詞教學內容,使多元文本相互印證同一重要主題,也能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嘗試自主探尋與閱讀教學主題相關的其他詩詞作品,獲得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第二,以多元文本閱讀強化議題理解。
當學生以議題為導向充分感知多元文本的意義后,教師應設計相關的閱讀實踐活動呼應議題,使文本與議題之間形成雙向聯結關系,強化學生對議題的理解,同時緊密多元文本間的聯系,形成文本融通的良性狀態,這是單篇文本疊加閱讀所不能達到的。例如,教學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一單元《老人與海》一課時,教師可確定群文閱讀教學的議題為“生活中的強者”,引入《永不言敗的桑地亞哥》《海明威的戰爭和硬漢情結》《戰狼精神》等文本與課文聯結,讓學生通過多文本閱讀深刻認知“生活中的強者”。當學生將議題與群文視作一個整體,那么其自然會生發新的思考,從認為“桑迪亞哥是一個強者”到“從桑地亞哥身上發現了人類普遍存在的高尚精神”,使學生站在更高的思想維度審視文本、回味議題,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想法與觀點。
4.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課堂更加重視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以及高階思維的發展。基于此,教師應突破傳統單篇閱讀的限制,靈活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議題的導向作用,切實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為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李艷麗.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性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2).
[2]黃祖光.運用群文閱讀培養高中生批判性思維[J].課外語文,2022(03).
[3]馬玉花.運用“五項核心指標” "推進課堂教學深度變革——以群文閱讀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