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旨在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傳統課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包括教育教學理念不夠先進、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缺乏多樣性、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等方面。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需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措施和方法,積極培養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的課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活力,為全面發展奠定基礎,促進學生未來學習與職業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態課堂;課堂活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5-0081-03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成了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實現教育教學的真正統一。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強化實踐教學和應用教學,注重情感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加強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等。
1.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性和抽象性較強,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感到枯燥乏味、無趣味,甚至有些學生會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如游戲化教學、情境教學、探究式教學等。
(2)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續學習乃至未來職業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如觀察、分類、推理、分析等能力。
(3)加強學生數學學科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生態課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科知識資源,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實踐、應用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
(4)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化發展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不是單純的數學學科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生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個性、興趣和需求,在課堂中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化發展。
2.傳統課堂的不足
(1)教育教學理念不夠先進
傳統課堂強調教師的知識傳授和考試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缺乏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的理念。傳統課堂模式下,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難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2)缺乏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通常是以講授知識和傳授技能為主,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難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堂內容單一、缺乏多樣性
傳統課堂模式下,課堂內容主要集中在教師的講授和教材的解讀上,學生在課堂上缺乏實踐、探究和應用的機會,難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內容的單一和缺乏多樣性也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
(4)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
在傳統課堂中,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主要集中在教材和講授上,教學手段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時教學資源的缺乏也限制了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的深度和廣度,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
3.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措施
(1)多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個性化需求,如果采用單一的教學手段可能會讓一些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在實驗中學習,更加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游戲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思維、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境教學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現實情境相結合,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探究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探究和發現,從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數學知識,并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方式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其次,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和規律,從而更加深入地學習數學。此外,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更加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要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培養,教師可以采取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例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他們一起探究數學問題,互相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探究中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讓他們深入挖掘數學知識和規律,并將其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促進師生互動,例如鼓勵學生提問、回答問題、討論和分享觀點等,從而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此外,教師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討論和展示等方式來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分享,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教師應該成為一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潛力的引導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通過加強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者,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
(3)強化實踐教學和應用教學
實踐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教學則可以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在實踐教學方面,項目制學習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并在項目中進行探究和實踐。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和加深所學的數學知識。在應用教學方面,可以通過實驗探究和比賽等方式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在實驗探究中,學生可以設計和進行各種實驗,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比如探究測量、圖形和數據等方面的知識。在比賽中,學生可以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競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方法對數學學習的成功至關重要。首先,學生可以通過小組互動、課堂討論、思維導圖、學習筆記等方式,學會如何合理規劃學習時間,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從更加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其次,教師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內心認同數學學科的重要性,積極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對日常生活和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也可以通過鼓勵和贊揚學生的努力和成果,讓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
(4)增加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
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動環節,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這些活動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程內容,同時增強師生間和同學間的溝通與互動。教師應盡力創造一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表達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提問、發表觀點,并對他們的貢獻給予肯定和鼓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分組學習,讓學生有機會與同學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通過這些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困惑,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教師應定期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了解他們在課堂中的參與情況和學習需求。通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使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讓他們了解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和輔助能力。
比如,小學數學“分數加減法”的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分數加減法的基本概念和運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掌握分數加減法的基本概念和運算方法。理解不同分母的分數如何進行加減運算。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展示多種水果,引導學生關注它們的不同大小、顏色和形狀,從而引出分數的概念。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分數的基本概念,為下一步的教學做好鋪墊。在分組合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上的實例,引導學生在組內討論分數加法的運算方法,嘗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使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討論,發現分數加法的規律,如同分母分數直接相加,不同分母需要先求最小公倍數等。教師可以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設置多個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通過提問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關鍵概念和技巧,在小組內練習分數加減法的計算,包括同分母和不同分母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檢查,共同解決問題。此時,教師要巡回觀察,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促使學生通過親手制作分數加減法的游戲卡片,設計相應的游戲規則。在課堂上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所學知識。
通過小組分享,讓學生對分數加減法有更深入的理解。觀察學生在分組討論、實踐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及時給予反饋和鼓勵。通過學生完成的分數加減法練習題、游戲卡片設計等,評估學生對分數加減法概念和技巧的掌握程度。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認識自己在分數加減法學習中的優點和不足。同時,讓學生互相評價,從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認識。本節課成功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討論,探究分數加減法的基本概念和運算方法。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積極,掌握程度較好。任務型教學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分組合作和實際問題解決,學生在互動中學習,提高了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和實踐活動,對分數加減法的概念和技巧有了較好的掌握。游戲環節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鞏固所學,提高了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不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仍存在困惑。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對難點的講解和實例分析,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分數加減法,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討論和實踐活動,探究分數加減法的基本概念和運算方法。
4.結語
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發展的必要途徑。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培養、強化實踐教學和應用教學、注重情感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加強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等措施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旨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促進學生未來學習和職業發展得更好生態課堂強調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手段,打破傳統框架,提高師生互動,可以為學生打造一個更加有利于成長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曹愛力.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9(34).
[2]何宗美.讓學于生,打造“自主學習型”小學數學生態課堂[J].新課程,2019(07).
[3]趙俊俏.淺談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J].新智慧,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