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與新課標的實施,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得到了明顯提升。其中,低年級的識字量與之前相比明顯增加,而識字是進行閱讀和其他學習的基礎和開端,促進低年級學生合理、有效地識字應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此,本文著重研究了新課標背景下低年級學生識字的策略,促進學生樂識字、易識字。
關鍵詞:新課標;低年級;識字;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5-0202-03
漢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優秀中華文化的瑰寶。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漢字、主動學漢字,將漢字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教師要采取形式多樣、富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因材施教。讓學生真的學會識字、樂于識字,感受識字的樂趣。
1.辨明字音,正確識字
識字,除了要“識”,更要“讀”。低年級是識字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對后續識字以及其他各項語文素養的發展都起著關鍵作用。因此,低年級學生識字的第一步便是讀準字音、明辨字音。由于生理發展的原因,部分低年級學生會出現發音不準的問題,還有大部分的學生由于剛剛進入小學階段,開始接觸正式的、系統的識字教學,在此之前積累的經驗不夠,也會出現讀音模糊、不準確、混淆等問題。所以,教會學生辨明字音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同時也要增強教師和學生對字音的重視程度。將讀準字音的方法具體化,先教授每個拼音字母的讀音,并對相似讀音的字母進行對比分析。熟練掌握單個字母發音后學習字母組合,通過各種練習幫助學生掌握、鞏固和深化。聲調的練習也不能忽視,低年級學生中經常出現把第二聲和第四聲混淆的情況。學會了組成文字讀音的各個要素后再進行整合,學習文字的讀音。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漢語拼音”為例,在步入小學之初就開始學習拼音,符合識字的規律,從學習字音出發進行識字。這一單元分為八個課時,其中第6課為學習“j、q、x”,第7課為學習“z、c、s”,這6個拼音的發音口型一模一樣,發音非常相近,僅存在細微差別。教師需要著重引導學生區分辨別這6個拼音的發音方式,并可以將拼音放在常見詞組中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區分開來,如“電視機”“下棋”“大西瓜”等。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學生辨別易混淆字音,提高識字正確率。
2.理解字義,聯意識字
每個字符都有其代表的含義,理解文字的含義有助于學生正確、深入地識字,增強其對文字的語感從而加大識字量。文字之間雖然各不相同,卻仍存在相同的規律。掌握文字規律,能夠高效、快速地增大識字量,提升語文素養。
(1)根據形聲字的特點,通過偏旁理解字義
在所有的漢字組成中,“形聲字”占據了一大部分。因此,掌握形聲字的特點和規律,十分有利于學生理解字義、快速識字。如言字旁代表用嘴說話,包含言字旁的文字其字義大多數與語言或說話有關,例如“詩”“語”“說”“議”等。了解了特定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則代表著了解了大部分相關文字的含義,對低年級學生識字是一個十分有效的方法。
(2)由詞識字,字詞結合理解字義
每個文字有其自身的含義,但“字不離詞”,字是構成詞的基本單位,所以識字不能孤立識字,單一、刻板地認識文字不但速度慢,其效果也不好,只會形成事倍功半的局面。所以要將文字與詞語相結合,在詞語里面學習文字、理解文字,正確、高效、事半功倍地識字。例如,“箱”放在“箱子”這個詞語中是一個名詞,代表“箱子”這個物體,而放在“一箱”這個詞語中則變成了一個量詞,代表以“箱”來計量。相同文字在不同的詞語中處于不同的語境,同樣其語義也發生了變化。因此,識字不能孤立起來,要結合詞語由詞識字,正確理解語義。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一)第2課“金木水火土”為例,教師可以將單個文字放入詞語中來幫助學生識字,如“金子”“金色”,同時可以展示實物或相關圖片來輔助,讓學生了解其含義;通過“木頭”這一詞組學習“木”字;通過“河水”“喝水”等詞語學習“水”字;通過“火災”“起火”學習“火”字;通過“泥土”“土地”來學習“土”字。將文字與詞語結合起來識字,在常見的詞語中學習文字、理解語義、增強語感。
3.拓展思維,多法識字
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只有豐富多樣的識字教學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畫畫法
我國漢字由象形文字演變而來,象形文字的特點是用圖畫來記錄,為了方便快捷記錄文字,人們選擇了保留圖畫的原型來簡化圖畫,最終演變成現代的楷書。現代識字教學仍然可以回歸原始方法,用圖畫來認識、記憶文字。在新授文字時,教師可以將圖畫與文字結合起來,先畫上圖畫,讓學生根據圖畫猜測其代表的文字。例如,畫一座山的形狀代表“山”字,一個圓圈中間一橫,像太陽一樣的圖畫則代表“日”字。畫畫法具體形象且直觀,在畫畫與觀察的過程中可以刺激到學生的視覺與思維,對文字建立深刻的印象。
(2)對比識字法
對比識字法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思維記憶,有利于其在對比中牢固識字的同時理解文字的意義。例如“上”和“下”,在學習“上”的時候做出手指指向上面的動作,“下”與之相反。講解之后進行練習,出示文字時做出相應動作,做出動作時選擇相應的文字。學習“站”和“坐”也可以運用對比識字法做出相應的動作。通過對比識字和動作輔助來強化識字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3)加減法
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有的學生可能理性思維發展較快,更加擅長數學學科,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其感興趣的方法,如“加減法”。將數學中的“加減法”運用到語文識字中取長補短,達到教學目標。例如,學習合體字可以運用加法,“林=木+木”“好=女+子”。
(4)字理識字法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4課識字教學“日、月、水、火”為例,教師可以將代表“日”“月”“水”“火”的象形圖畫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4幅畫分別像什么,自由討論猜猜圖畫所代表的文字,然后教師點擊圖畫,自動播放由象形文字演變到現代文字的動畫來驗證學生的猜想。文字演變動畫清晰明了、生動形象,一個中間有一點的圓圈演變成“日”,中間有一豎的彎彎月亮演變成“月”,彎彎曲曲的波浪演變成“水”,樹枝兩邊的火焰演變成“火”。通過圖畫演變的方法,給予學生深刻的畫面印象,在有趣奇妙的課堂中學習文字。
4.開展游戲,趣味識字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特點,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每節課的有效時間為二十分鐘左右。此外,根據其活潑好動,喜歡趣味性、多樣性內容和形式的特點,課堂要吸引學生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要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堂形式,創設相關情境和游戲活動形式,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在低年級識字課堂中可以設計以下游戲,來讓他們在游戲中主動識字、樂于識字。
(1)猜字謎
“猜”作為一種特別的教學形式,帶有競賽的感覺,如果某個學生能率先猜出來,則能獲得極大的榮譽感。因此“猜字謎”的游戲形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在低年級文字中有很多象形字,可以根據象形字的特點編想難度適中字謎。如“日復一日——昌”“一口吃掉牛尾巴——告”等。在有趣的猜字謎活動中,學生就能輕松識字。
(2)找不同
這種游戲適用于辨別形近字,當學生出現混淆形近字的情況時,可以開展此類游戲,在游戲中區分、鞏固形近字。如“泡、跑、炮、飽、抱”這一組形近字,先把這幾個字逐一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并說出這些字不同的地方。再帶領學生逐一區分字形和讀音,正確辨認的字可以從黑板上拿下來,直至所有字都被辨認出來,找不同游戲闖關成功。
(3)編兒歌
朗朗上口的兒歌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讓枯燥的識字課堂變得生動起來。如“毛:像三不是三,豎彎鉤右彎。動物都有毛,御寒過冬天”“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頭就是夫”等。學生在朗朗上口的兒歌中既學會了文字,又豐富了語言。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3課《拍手歌》為例,這篇課文采用朗朗上口的兒歌與拍手游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極大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通過兒歌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能夠快速記住文字的字音。
(4)找規律
對于識別字形,《拍手歌》存在較多生字,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仍然存在識字技巧。通過觀察不難發現,本課生字中,“雄、雀、雁、鷹”4個字都含有“隹”部,“隹”代表短尾巴的鳥,因此帶有“隹”部的字大多數與鳥類有關。通過找相同、找規律的技巧也能夠促進識字效率的提高。
5.小組合作,探究識字
新課標提出除了讓學生學會學習,還要讓其合作交流,樹立探究意識。因此,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除了教師教授,還需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組內學習,讓學生合作探究給文字找規律或自編識字兒歌。將幾個學生分為一組,值得注意的是組內成員要有層次之分,綜合組內水平,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合作探究的過程是學生自主輸出的過程,是輕松、和諧、民主、有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大膽探索,分享自己巧妙識字的方法,學習他人的見解,進行思維之間的碰撞,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成為課堂的主人。小組合作探究不但有助于識字,還能活躍思維,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的意識。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6課《古對今》為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讀課文,發現、總結文章的特點和規律,并且相互分享與學習識記文字的小妙招。在《古對今》這篇課文中,學生通過討論發現,文章由大量相反或相近的“對子”組成,如“嚴寒”對“酷暑”,“鳥語”對“花香”等。識字也可以放在對子中進行,在一對對子中先辨別字音,再辨別字形,縮小識字范圍并了解對比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識字的準確度。在合作探究中各抒己見、取長補短,進行思維的碰撞。
6.聯系生活,巧妙識字
文字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每個文字都散發著生活的氣息,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識字教學不能局限于書本,要擴大學習空間,將學習搬到生活之中,貼近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感受生活中的語言藝術。教師可以根據課文識字要求,貼近生活實際,將文字與相應的實際物品相結合,通過直觀、具體的方式讓學生更加輕易、牢固地理解文字、學習文字。教師還可以跳出書本,引導學生多觀察、發現校園中的文字,在校園中學習文字、積累文字。例如校園文化環境中有許多名言警句、學習標語等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就可以從這些標語中學習文字,同時也可以積累優質寫作素材。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7課“大、小、多、少”為例,在學習這幾個字的時候可以結合實際物品,拿出較大和較小的書本進行對比,教授“大”和“小”的文字;拿出數量較多和較少的粉筆進行對比,教授“多”和“少”的文字。將文字學習與具體實物相結合,符合低年級學生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促進學生主動學字、樂于學字。
7.結語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記錄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播與分享古今優秀文化。學生需要通過學習漢字來了解與傳承中華文化,識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低年級識字教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需要不斷開拓創新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形式多樣的、科學合理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識字、樂于識字,在識字中體驗中華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李春蘭.小學低年級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1(21).
[2]劉文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56).
[3]張秀娟.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