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知識與分數不再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唯一衡量標準,小學的教學重點也從學生的分數提升轉向了德智并舉、素質教育。德育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成為素質教育落實的前沿陣地。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革新自身教學理念,深入解讀“雙減”政策的核心理念,落實“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給學生帶來真正的解放,讓學生能夠在道德與法治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探究和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長。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理念,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淺析,以期待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教育,共赴小學道德與法治之約。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學階段;雙減政策;六大解放
【中圖分類號】G62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5-0220-04
當今社會,綜合素質成了人才的重要衡量標準。而“雙減”政策的發布,為義務教育翻開了新的篇章,德育教學的開展不再是一句空談。在新形勢面前,教師要積極地提升自我,通過相應的手段,給學生帶來真正的學習解放,從而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活”起來,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素養,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培養德智并舉的新時代優秀人才。
1.樹立正確理念,推動“雙減”落實
“雙減”政策的落實,給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教育變局面前,教師要懷揣新期待,學習新思想,樹立正確的理念,積極推動“雙減”政策落實,把握住“雙減”政策與“六大解放”之間的共性,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支持。
(1)“雙減”融合“六大解放”
“六大解放”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理論之一。優秀的理念經歷了時間的洗禮,依舊在教育在田地上熠熠生輝。而“雙減”政策的發布,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翻開了新的篇章。教師要積極地提升自身的教學本領,根據實際進行創設優化,將“六大解放”理念中優秀的精華保留,剔除陳舊的糟粕,以實踐與創新為其注入全新活力,使其能夠適應“雙減”之后的教育實際和現狀。
第一,“解放”中創造學習。
“雙減”減去了學生的課業壓力和校外輔導,解放了學生的課余時間,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這與“六大解放”理念的本質不謀而合。陶行知先生提出,成長的核心是培養創造力,創造力養成的前提是要解放人。只有將學生從繁雜的學習中釋放出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夠提升,變被動灌輸為主動學習,學生的所學所知也才會更加深刻,繼而推動其全面發展。
第二,“解放”促教學實踐。
“雙減”政策實行之后,過往的教育模式被推翻,許多教師不知道該如何開展教學而“六大解放”的理念的應用,有效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雙減”政策高屋建瓴,為中國教育的未來指明了方向。而“六大解放”理念,則為“雙減”政策擬定的實際教學指南,給當下的教學提供了切實的方案。教師要解放學生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應用自己的頭腦、雙手、眼睛、嘴去探究、去學習,并在這過程中實現個體的綜合提升,達成素質教育目標,將“雙減”政策落到實處。
(2)“六大解放”推動“減負增效”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離開幼兒園,邁入小學的校園,在生活習慣、認知規律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慣性”,很難迅速適應身份的轉換。教師在開展以實現德育為主要目標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時,也要發揮出相應的教化作用,糾正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生活思想等,通過“六大解放”思想的實踐,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幼小銜接過渡,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與生活日常,為“雙減”目標的落實做好準備。
第一,課堂減負。
“雙減”政策的實施,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在進行內容設計時,教師可以選用生活化、趣味化的內容作為教學載體,降低學生的學習門檻,使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夠獲得相應的發展。而通過“六大解放”理念的實踐,有針對性地對學困生進行幫扶,減輕學生的課堂學習負擔,實現了更加平等的教育。
第二,教學增效。
解放學生并不意味著放縱,“以玩促學”在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尤為重要。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既要解放學生活躍課堂氣氛,也要引導學生完成相應內容的學習,謀求課堂學習的增效。教師需要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順應學生的發展需求。
2.立足教學實際,落實“六大解放”
前文已經提到,“雙減”政策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奠定了中國教育未來發展的基調。“六大解放”則更像是實踐的宣言書,為教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和思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教師要從“六大解放”的各個層次入手,進行深入的挖掘,用正確的理念指導自身的教學實踐,反推“雙減”政策的落實和發展。
(1)豐富素質教育
當下,我國的教育正在面向時代轉型,從過去的“唯分數論”,轉向“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關注創造型人才的培養。陶行知先生在數十年前便提出了相關的理論,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解放孩子”。給學生一個自由創造的空間,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方向,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同時“雙減”政策的落實打開了素質教育的大門,在此變局面前,教師要立足教學實際,以“六大解放”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將“雙減”精神落實到教學之中。
(2)“六大解放”的有效實踐
陶行知先生的諸多理論,不僅對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實施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更對當下教育思想、方法的發展起到了無可比擬的推進作用。后來的教育工作者要繼承前人的衣缽,點亮教育的光輝,照亮學生的成長之路。
第一,解放學生的頭腦。
客觀上來說,教師的知識儲備遠遠大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部分教師常常跳過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課堂環節,直接將答案擺在學生面前。殊不知,這樣的做法過于“揠苗助長”,不僅打壓了學生的積極性,還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虛浮。對相關知識,學生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反而禁錮了學生的思想與發展。因此,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解放學生的思想,積極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擯棄過去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個自由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在進行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第一單元第一課“開開心心上學去”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解放學生的頭腦,讓學生自由創想。如提問:“開學了,大家開開心心上學去,你對未來的小學生活有什么樣的期待呢,可以和同學一起說一說,再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用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解放學生的頭腦。
第二,解放學生的雙手。
實踐出真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解放學生的雙手,引導學生動手進行實踐,在親身經歷中加深主體感受,突進學生主體對知識的吸收和應用。教師可以利用好學生對于生活化材料的好奇心,選用合適的生活物品,解放學生的雙手,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實踐。在進行第一單元第二課“愛新書,愛書包”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解放學生的雙手,帶領學生開展相應的學習實踐。如提問學生:“新書可真好看,封面上的圖片色彩鮮明,里面的內容也十分精彩。這幾本教材要陪伴我們整個學期,我們要怎樣愛護新書呢?”有豐富生活經驗的學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認為可以通過包書皮的方式保護自己的新書。在討論中,學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想要用膠帶紙包書;有的學生想要用成品書皮包書;還有的學生想用好看的包書紙包書。教師應及時響應學生的需求,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帶領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包書皮”實踐,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在實踐中收獲知識與快樂。
第三,解放學生的眼睛。
觀察一直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重要渠道。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需要解放學生的眼睛,為其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使其能夠主動地觀察、發現眾多有趣的事物。對學生來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有自己親眼所見,形成的認識才會更加深刻。教師要善于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展示,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為其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學習情境。在進行“歡度元旦”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利用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構建了一個以“地球村”為主題的學習情境,通過視頻、圖片的展示,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了世界各地、各國慶祝新年的不同方式。有趣的新年習俗、活動看得人眼花繚亂,每個學生都沉浸其中。一堂課下來,大家都大呼過癮。這能解放學生的眼睛,為他們提供優質的學習素材,在欣賞中成長。
第四,解放學生的嘴。
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相關課堂環節的設計,解放學生的嘴,鼓勵他們去溝通、去交流,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在敘述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知識脈絡也會更加清晰,從而實現課堂的增效。除此之外,溝通也是教師了解學生想法的重要渠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總是會有著許多天馬行空的幻想,教師要引導他們表達自我,遵循學生的意愿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解放學生,落實“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在進行“課間十分鐘”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應開展相應的活動,解放學生的嘴,鼓勵學生進行展示和交流。“課間十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你會用著十分鐘來干什么呢?”基于這個話題,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代表展示,輪流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課間活動。在學生的討論里,平平無奇的課間活動也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第五,解放學生的時間。
“解放學生的時間”與“雙減”理念的“減負”目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小學的學習任務較輕,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學習技能培養。因此,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課余時間,使其能夠在生活中對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實踐、吸收,并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進行延伸活動,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能夠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多可能。在進行“幾點睡,才合適”這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就應有效地解放學生的課余時間,開展相應的活動,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規劃自己的日常作息,并把自己的“幾點睡、幾點起”作息情況記錄在表格上,做自己時間的主人。這能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延伸進學生的生活中,并給予其足夠的時間開展相應的實踐,在解放中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第六,解放學生的空間。
“六大解放”還要求教師解放學生的空間,帶領學生進入大自然、大社會中進行實地學習。對此,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靈活地進行創設,陪同學生走出教室,去往特定的場景走一走,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積累相關經驗,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在進行“我們的校園”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應有效解放學生的學習空間,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參觀校園的每個角落。教學樓后面的茶花悄然綻放,操場上同學們奔跑的背影洋溢著少年的獨特活力……經過一番探索,學生都發現了之前忽略的校園一景。教師需要使用正確的方法,解放學生的空間,讓學生的所得所知更加深刻,迎來長遠的發展。
3.開展多元教學,豐富道法課堂
小學低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輕形式而重內容,旨在通過優秀內容的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使其更好地適應后續的小學生活。教師需要使用正確的方法,開展多元化教學,豐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增加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認可,使其能夠對書本中提及的道德觀、價值觀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1)構建“解放課堂”
玩樂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順應學生的想法,融入各類有趣的內容、元素,解放學生的天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一個學習高效、氛圍輕松的“解放課堂”,讓快樂如影隨形,成為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學習的最佳驅動力。
第一,生活化教學。
小學低年級段道德與法治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相應的學習約束學生的思想、行為,有效地培養其社會意識。除了“六大解放”理念之外,教育大家陶行知也曾經提出“生活教育”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融入生活元素。在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會給學生帶來幸福感、滿足感。教師可以模擬創設各類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討論、學習,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并以此提升學生對課堂的獲得感、滿足感。除此之外,“人人有生活,人人能參與”,生活元素的融入,也有效地降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準入門檻,使教學更加普惠,為每和學生帶去平等的提升,將“雙減”精神落到實處。
第二,落實家校共建。
“六大解放”不僅要體現在學生的課堂學習中,更要體現在學生的課外延伸之中。教師可以依托互聯網與家長進行溝通,推動落實家校共建,將“雙減”精神融入家庭教育之中,減少來自家長的錯誤引導和過重的學習安排,真正地解放學生的課余時間,使學生的生活時間也得到“解放”,進而有更多時間完成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實踐。在進行“吃飯有講究”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應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學生參與到食物的烹飪中,記錄家里的飲食種類,了解相關的食物知識,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總結歸納,帶到班級內與大家分享。以有趣的課外活動代替作業,能更好地解放學生的課余時間。
(2)以學生為主體
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相應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行探索、學習。但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認識與實踐能力、學習與探究能力等還處于一個待開發的狀態。在解放學生課堂,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理念實踐時,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與實踐中,把握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行進節奏,在適當的時機進行切入引導,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第一,做好課堂引入。
“雙減”政策的核心目標之一是讓學生快樂學、主動學,那么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也應該順應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小學生正處在天真爛漫的懵懂時期,對于外界的有趣事物總能夠產生無盡的探索欲望。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進行多媒體展示、師生談話、課堂游戲等活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專注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第二,落實課堂解放。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空間,解放學生的課堂學習。作為一門以德育為導向的科目,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成果,很難通過學生的分數進行量化體現。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轉換自己的身份,成為學生自主課堂的觀察者、引導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觀察,對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學習情況等進行判斷,及時調整課堂的內容和節奏。同時積極落實課堂解放,解放學生的頭腦和雙手,使其能想、能干;解放學生的嘴和眼睛,使其可以觀察、交流;解放學生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可以自由地創造、探究學習。在“解放”的課堂中,學生不再被教師推著前進,學習壓力自然減輕。
第三,重視課堂總結。
與其他的小學課程不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更偏重于案例分析,從書中、教師提供的諸多案例中總結經驗和認識,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雙減”的實施既要關注學生學業壓力的減輕,也要關注課堂的提速增效。在進行課堂“解放”過后,教師也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幫助學生進行總結,鞏固所學知識,深化有關道德與法治的認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地落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實課堂的增效。
4.結語
總的來說,“雙減”攜手“六大解放”理念,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在新的教育變局面前,教師要堅守本心,積極擁抱新事物、新變化,積極傳承過往的優秀理念,在保留其優秀的內核的前提下,融入全新的教育形式,使類似“六大解放”這樣優秀的教育理念能夠立足時代、蓬勃發展。在“新瓶裝舊酒”的過程中創新教學途徑與方法,發揚經典,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支持。“雙減”教育減去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卻并沒有減去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將學生放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主體地位,解放學生的天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應用自己的腦、眼、手進行生活實踐與學習探索,在解放、自由的校園內快樂地學習,成長為優秀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劉丹嵋.“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提升路徑[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2(12).
[2]林雅芳.“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如何提質增效[J].天津教育,2022(35).
[3]金靈.“雙減”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探索[J].今日教育,2022(12).
[4]蔣妍.六大解放“陶理”彰彰——小學英語課堂如何踐行“六大解放”思想[J].校園英語,2021(42).
[5]包麗星.踐行“六大解放”落實“雙減”政策[J].生活教育,2021(33).
[6]喬海波.陶行知“六大解放”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