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而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語文核心素養包括了學生對漢字的認識、運用能力以及漢字的書寫能力,還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推動學生閱讀思維、閱讀能力、閱讀習慣以及寫作技能的形成。因此,文章對新課標思想下小學語文課程培育語文素養的教學展開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語文素養;培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5-0090-03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廣,在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想要實現教學活動的提升,并推動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從新課標的具體內容出發,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落實相關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獲得新的感受,以此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就目前的教學環境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做到立足新課標,形成新理念,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所能夠形成的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1.做好識字寫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給學生做好識字寫字教學工作,促進學生認字能力的發展,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識字寫字在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中是最基礎的內容,新課標中對學生識字寫字教學做出了新的規定,即教師要格外關注學生的錯別字問題,注重做好書寫質量,提高學生書寫能力。而通過相應的調查和分析的內容來看,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格外重視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但是學生所達到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直接,缺乏教學技巧和教學氣氛,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差。另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受到了當前電子產品的影響,自己直接運用漢字表達的機會不多,所以在識字寫字的時候學生的自我成就感也不足,從而就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影響,阻礙學生學習能力和素養的發展。因此,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踐行新課標的要求,全力推進學生學習的提升,就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結合目前已有的教學手段和內容,重新規劃教育工作,推動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提升。對一方面的教學工作可以從教材內容和書寫課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要對自己的授課內容進行分析,梳理合適的流程,做好對學生的識字寫字工作。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其中不乏識字寫字的內容,教師要抓住這些內容,為學生設計出趣味性的識字寫字實踐活動,由此推動學生取得進步與發展。針對識字寫字這一方面,可以以《天地人》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在這一節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字詞,并正確順利地進行書寫,促進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的提升。結合這一教學目標來說,教師在給學生開展趣味識字教學視頻活動。通過給學生設計相關具有趣味性的課程內容,如,生字詞的自我介紹,讓學生能夠快速了解本次所要學習的內容,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當學生已經基本掌握生字詞之后,教師要開始訓練學生的書寫。在書寫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創意性書寫活動,比如,通過線條勾勒的方式展示出不一樣的天,從而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立足在濃厚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在讓學生當堂進行書寫訓練,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書寫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此外,教師還要抓住文章教學中的新字給學生落實識字寫字工作。比如,在《觀潮》為例,在落實課文內容教學之前,教師要給學生做好課文的生字詞講解。而在教師講解之前,可以讓學生自己說說認識哪些字詞,并上臺來書寫演示。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課程學習的氛圍,從而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課文學習思路。
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開展識字寫字能力培訓的時候可以從書寫課程的角度入手。結合當前的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小學階段為學生開設了書寫課程,這一課程設置最為重要的目標就是要解決學生提筆忘字的現狀,并加強學生的書寫,實現對學生的漢字文化傳播。因此,在這一課程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做好識字寫字工作有一定的優勢。針對書寫漢字的教學,可以以毛筆字的漢字書寫為例,在漢字教育中,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小學生了解筆、紙和墨的尺寸和性能,還要教會他們如何正確使用筆鋒,比如毛筆的筆鋒方向和運行節奏。此外,還要教會他們如何在書寫過程中靈活運用硬筆的尖端和全尖。使用好寫字工具不僅是學習者寫好字的關鍵,還能培育他們細心、嚴肅的求學心態和看待事件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學生書寫能力的提升。
2.做好口語交際教學
從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來看,將以往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規范,不僅將識字閱讀寫作放在同一個單元環節中,還包括了口語、交際等口頭語言表達上的培養也放在了一個單元中。也就是說,在這一整個單元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文字知識,形成一定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從閱讀的過程中,推動自己寫作能力的形成,從寫作的環境中倒推文本閱讀的閱讀結構,以此形成整個知識的完善,推動學生的成長與提升。從目前的部編版教材的編排上來看,內容結構便是完全依照嶄新課標的要求展開的。在這樣的一種內容結構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獲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因此,根據這樣的內容結構,要求教師在落實相關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從單元式教學的角度開展相應的教學設計與分析工作。所謂單元式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指通過將整個單元當成一個結構展開具體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對相應的知識環節形成線索鏈的掌握,以此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目的。
以《刷子李》課文教學為例,當教師要讓學生對文中關于刷子李的具體描述進行品讀的時候,尤其是對刷子李的刷墻技術進行感受和體會。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先給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刷墻技藝,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刷子李是否也是利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刷墻?”然后在給學生展出相應的人物形象。這樣,學生能夠結合形象,組織語言表達,同學之間口頭表達自己對刷子李的評價,對實現自我閱讀能力的發展。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口頭介紹中國古代傳統技藝的有趣之處,形成文化上的傳承,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古今之間的區別和差異,并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做好閱讀教學工作
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來說,閱讀教學占據著比較大的一部分,很多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閱讀教學中完成的。因此,做好閱讀教學工作格外重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來看,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在落實閱讀教學時,要做到從分析性閱讀轉向指導性閱讀,鼓勵學生自己多讀,并從多個角度展開創意性的閱讀,加強學生自己的閱讀反思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在以往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也重視閱讀教學,但是整體閱讀效果不是很好。主要是因為教師的閱讀教學活動過于單一和直接,基本上都是選擇教師分析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所能達到的教育效果比較一般。同時,很多教師在給學生落實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沒有結合核心素養的要求來開。具體來說,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來看,閱讀教學要教師圍繞大單元教學標準,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愛好,從而實現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而對語文教材來說,其中所涉及的課文篇章數量都是固定的,難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因此,教師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鑒課外閱讀的作用,從而展開相應的教學工作,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針對閱讀教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我們可以以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程教學為例,在這一個單元教學內容是以紅色文化傳承和滲透為主,那么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以紅色文化為切入點,給學生設計合適的單元教學,以此推動學生整體學習上的體會了解。單元教學實際上是指在開展相關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從愛國情懷的角度入手,給學生做好知識上的聯絡和整合工作,從而讓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文章中的表達以及思想情感上的提升,有效實現學生的發展。又如,教師教學《盤古開天地》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神話故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立足于這一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在落實相關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加強學生學習體會,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的神話故事作為補充,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利用課后的時間搜集一些神話故事內容,然后等到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對其搜集的內容進行講解和展示,彼此進行該類文種的閱讀心得交流,推動學生學習的提升與發展。
4.做好寫作教學工作
(1)養成觀察身邊的環境,提高寫作素養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還要讓學生做好習作訓練工作,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對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寫作訓練之所以稱為習作教學,目的就是擺脫以往讓學生套話寫作的風格,而是要發揚學生天性,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在筆下展現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推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而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在給學生開展相關習作訓練時基本上就是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習作。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是所能達到的效果并不好,即便他們自己平時積累了一定的素材,但是依舊不知道如何運用和組合相關素材,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才能有效實現學生的提升。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踐行新課標要求,教師在給學生落實習作教學的時候可以從實地習作和多媒體輔助習作的角度入手,推動學生的習作開展。
針對這一方面工作來說,我們可以以《習作:寫觀察日記》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在這一次習作鍛煉中,教師要讓學生形成觀察生活的眼睛,實現平時的素材積累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發展。結合這一方面的訓練目標,教師給學生落實教學工作總結時候,可以通過實地習作的方式來展開。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校園中的某一個角落中,比如學校的小操場或者是花壇處,再或者是生物園,讓學生對這一個區域當中的內容展開觀察,并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而且這一次的寫作訓練是日記,那么就不是一次簡單的寫作就能完成的,教師要讓學生多次在不同的實地環境中進行觀察,從而形成自己的日記,這樣的閱歷才能在實際的環境中有效推動學生展開思考,幫助學生對具體的課程知識形成更好的體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提升寫作素養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的工作中,最為直接的一點便是從想象性的寫作題材入手,做好相關培養工作。所謂的想象性寫作題材,實際上指的便是要求學生運用想象進行寫作的作文題材。這類型題材可以說是小學階段比較常見的作文題材,也是最能直接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想象力進行寫作訓練的時候,建議從寫作引導去開展,渲染想象氣氛,激發寫作欲望,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助力,以此推動小學生想象能力的形成。
例如,我們可以以《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為例,在這一次寫作訓練工作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寫作展現出自己對二十年后家鄉的想象,并通過具體的寫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此讓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在落實相關寫作的時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將學生具體想法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出來,以此幫助學生進行想象寫作具體化。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學生的一些具體想象展現出來,包括沖入云霄的高樓大廈,作為交通出行的飛行器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想象變得更為現實,從而學生在寫作的時候能夠有更為明確的對象,寫出來的文字也會更加真切,以此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有效推動學生想象力的發展。
5.結語
總之,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最為核心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切實做好語文素養的培養工作。在語文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到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閱讀以及寫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從而才能真正推進學生取得進步與發展,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丹.新課標背景下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界,2022(32).
[2]任盈盈. 語文核心素養下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D]. 鎮江:江蘇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