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雙減”政策落地實施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進行重新思考,從而不斷促進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的創新升級,積極推動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有效實現“減負增效”的教學目標。農村小學受到教學條件和教學理念的影響,面臨著諸多特殊的教學問題,在此背景下,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充分考慮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對“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創新設計,從而不斷實現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雙減;減負增效;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5-0017-03
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和水平,能夠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使“減負增效”的“雙減”目標得以實現。在此情況下,農村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農村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基本情況,對語文作業設計問題給予充分的關注,將教學注意力放在學生的課堂表現上,不斷篩選語文作業內容,從而使學生能夠利用語文作業中對語文知識進行鞏固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1.“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原則
“雙減”政策的落地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農村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在對作業內容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根據“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結合“雙減”政策所追求的教學目標,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科學設計。為此,在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當中,教師應當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1)堅持減負增效的原則
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在基礎教育階段應當將減負增效作為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標,努力實現學生課業負擔的減輕和教學效果的提升。為此,在推進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工作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將減負增效的原則貫徹始終,確保能夠真正地通過開展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優化工作,實現農村小學生負擔的減輕和學習效果的提高,為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擁有更好的表現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雙減”政策的基本內涵進行深入學習,使小學生能夠在對語文作業的完成過程當中,不斷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鞏固語文學習效果。
(2)堅持趣味性的原則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進行語文作業的練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對農村階段小學語文作業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將趣味性的原則滲透到作業設計全過程當中,將興趣作為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促進力量,不斷激發學生在完成小學語文作業過程中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創新性。在堅持趣味性設計原則時,語言教師應當對傳統的作業設計理念進行改變,使學生能夠從繁重的語文作業當中抽出精力投入更有意義、更具探索性的作業內容當中,從而使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3)堅持聯系生活的原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在現實生活當中蘊含有大量的語文教育元素,如果能夠對生活當中的語文教育元素進行充分利用,將其融入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當中,能夠為語文作業設計工作添加新的活力元素,使語文作業設計實踐效果得到質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當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堅持聯系生活的基本原則,將生活元素和語文作業內容進行充分的融會貫通,確保減負增效的“雙減”政策目標能夠在生活化的語文作業設計當中得到貫徹落實。
(4)堅持積極拓展的原則
在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當中,教師需要根據教材的基本內容并結合相關參考資料,對語文作業進行準確設計,但是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原有的教材內容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現實需要。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過程中借助互聯網等途徑進行拓展,為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當中注入更多的元素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更具探究性和延伸性的作業當中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享受到跨學科思想的滋養,進而使農村階段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高。
(5)堅持分層指導的原則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堅持分層指導的原則,針對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作業設計方式,從而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借助語文作業提升語文學習效果,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需要注意的是,在堅持分層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權,使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對語言知識的學習效果達到更高的質量水平。
2.目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當中存在的問題
結合“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發展現狀進行深入調查之后可以發現,在目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時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部分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過于單一,并沒有將“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融入作業設計當中,沒有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起良好的聯結機制,這也導致語文作業的設計嚴重的缺乏趣味性,難以真正的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語文作業學習效果的提高。二是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缺乏系統性,部分語文教師并沒有從單元教學的角度出發開展學習語文作業設計工作,單元整體的作業難度與某一課時的難度并沒有進行有效的搭配,因此目前的小學語文作業內容無法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得到提高。三是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當中,部分語文教師并沒有充分考慮到“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沒有對“提質增效”這一目標給予充分的關注,因此在實際設計當中并沒有兼顧不同層次學生對語文作業的需求,導致部分學生難以適應語文作業的難度層次。甚至對于基礎薄弱的部分學生而言,難以正常完成語文教師布置的小學語文作業,這顯然會阻礙“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應用效果的提高。
3.“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通過對“雙減”政策的基本內涵進行深入研究,并充分考慮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基本特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工作,確保能夠在“雙減”背景下實現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效果的不斷提高。
(1)強化基礎性作業設計,鞏固語文作業效果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打基礎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不斷強化基礎性作業內容的設計,使學生通過對基礎性作業的練習,不斷鞏固課堂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力度,從而為學生今后開展其他學科內容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地認識到,只有做好基礎性作業的設計工作,才能真正地使學生形成觸類旁通的能力,幫助學生以簡馭繁,實現語文學習總體效果的提高。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基礎性作業時,需要對不同單元的基本特點進行梳理分析,掌握基本的語文要素,將單元教學的目標融入語文作業設計中,充分借助單元課后習題開展語文作業的設計工作。同時還應做好不同作業內容的統籌規劃,從而使語文作業設計的基礎性應用效果得到更好顯現。
例如,在學習“壯麗的祖國山河”這一單元內容時,語文教材在該單元共設有《富饒的西沙群島》《古詩兩首》《美麗的小興安嶺》等4篇課文,在學習到這部分內容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統籌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和單篇課文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古詩兩首當中《望天門山》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篇課文進行深入學習,對其中的字詞通過查閱詞典的方式進行了解,做好生字生詞的記錄,使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字詞基礎,同時帶領學生閱讀《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兩篇課文,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收集西沙群島小興安嶺兩個地區圖片視頻,不斷豐富心中對祖國山河的整體印象,從而以這種基礎性作業設置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文文化素養。
(2)推進發展性作業設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發展性作業和基礎性作業是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體系化構建過程當中的不同環節,發展性作業相對于基礎性作業有了更大的延續和深化,學生在完成基礎性作業的基礎之上,通過進行發展性作業的訓練,能夠不斷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對語文作業內容進行設計時,應當充分的關注發展性作業內容的設計,確保能夠通過設計良好的發展性作業內容,為學生的思維訓練提供良好的途徑,不斷推動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以科技成就為主題的單元內容時,第一篇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主要講述了人類科技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科技的幫助之下人類能夠登上月球,潛入深海,實現全球信息的即時傳遞,因此該篇課文從總的角度對科技成就進行概述;而第二篇課文《電腦住宅》則從具體的應用角度出發,對科學技術在人類具體生活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深入講解,引導學生充分理解科技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因此在該單元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發展性作業任務,要求學生以科技與生活為主體,思考未來科技在生活當中能夠具體有哪些應用,科技在生活當中的應用,能夠對人們的交通、飲食、居住、學習等產生哪些影響,通過這種發展性的作業內容,逐步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為學生在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養基礎。
(3)關注觀察類作業設計,提升語文作業內涵
在“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開展作業設計活動時,應當充分考慮“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在逐步減少原有作業設計總量的情況下,逐步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質量,從而使減負增效的思想能夠貫徹落實到語文作業設計當中。通過設置觀察性作業,使學生對生活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與思考,不斷豐富學生的思維角度,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思考能力,為學生今后從事語文寫作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教學《小橋流水人家》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逐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與學習,使學生能夠深刻地領悟到“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那長長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的意境之美。然后要求學生利用比較說明、比喻說明、數字說明等不同的方式,對自己在農村庭院附近的景物進行深入的觀察描述,然后要求學生模仿《小橋流水人家》這篇課文寫作一篇簡短的小文章。通過這種觀察性作業的設置,能夠使學生在語文觀察素養和應用素養的提升方面得到較好的鍛煉,為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4)開展實操性作業設計,鍛煉學生動手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教學實踐當中提出“教學合一”的思想,即通過教學合一不斷促進生活化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當中的應用,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具備一定的實操技能,促使學生有效地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當中,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能力。在“雙減”背景下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進行創新性設計,需要教師綜合考慮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問題,確保學生在對語文作業完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以語文作業的設計為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與提升提供良好的平臺。
例如,在教學《媽媽的賬單》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閱讀理解的基礎之上,感悟文章當中所表現出的母子親情,使學生回憶在家庭當中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然后向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即在家中主動的幫助媽媽進行家務勞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媽媽做家務的負擔。通過這種作業布置的形式,使學生能夠做到對語文知識的學以致用,幫助農村階段小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價值觀念,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實踐效果。
4.結語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進行設計,應當堅持減負增效、拓展性與創新性等原則,充分地認識到目前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相關問題,實現“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效果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高睿.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分析[J].新課程,2018(08).
[2]劉紅霞.農村小學語文作業的創新設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
[3]朱衛東.基于“雙減”背景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探究[J].求知導刊,2021(47).
[4]葉枚舉.運用多維視角創新作業設計——“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創新設計探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