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北京童謠的文化教育意義

2023-04-29 00:00:00黃貴珍
美與時代·下 2023年10期

摘" 要:北京童謠是一種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方面,北京童謠反映了當地的民俗風情,表現了當地的日常生活狀況,也記載了歷史人物與事件,傳達了民心與民意。在教育方面,北京童謠能促進兒童語言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交融,也能夠促進兒童身體運動技能的發展,還有行為引導、道德規范的功能。教育工作者們應將北京童謠融入到當下的兒童教育中來,使其發揮更大的價值。

關鍵詞:北京童謠;民俗風情;兒童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新文科背景下幼兒文學課程的融合式教學改革研究”(HNJG-2021-0257)階段性研究成果。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在北京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大量的童謠,在廣大兒童中傳唱。隨著歷史的變遷與社會生活的變化,北京童謠在當代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面臨著消失的危機。為了應對這一危機,北京童謠于2008年被納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一種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童謠蘊含著豐富的民俗內容,加上其形式簡短、音節和諧、詼諧幽默,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與教育意義。

一、北京童謠的文化意義

美國人類學家雷德菲爾德在《鄉民社會與文化》中,提出“大傳統”與“小傳統”這一組相對的概念,用以說明在較復雜的文明中存在的兩種不同層次的文化傳統。文化人類學家李亦園對此有專門的介紹,他說:“所謂大傳統是指一個社會里上層的士紳、知識分子所代表的文化,這多半是經由思想家、宗教家反省深思所產生的精英文化;而相對的,小傳統則是指一般社會大眾,特別是鄉民或俗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1]不管是代表精英文化的大傳統,還是代表生活文化的小傳統,對于了解中國文化而言,兩者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因為這兩個傳統是互動互補、互為支持的①。北京童謠是生長于民間的,屬于小傳統的一部分,有著重要的民俗文化意義。

(一)北京童謠反映了北京的民俗風情

孔子在兩千多年前說“詩可以觀”(《論語·陽貨》),講的是從詩歌中可以看出當地的民風民俗。北京童謠也是“可以觀”的,從中可以看出北京某個時期的民俗風情。如明代劉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的《二月二日小兒戲具謠》:“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楊柳兒死、踢毽子;楊柳發芽、打拔兒。”[2]60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抬頭日,意思是從此始,春雨將至,春雷將發。孩子們每到這個日子都會玩一種游戲,叫做“打拔拔”。據《帝京景物略》載:“二月二日,小兒以木二寸制如棗核,置地而棒之,一擊令起,隨一擊令遠,以近為負,曰打拔拔。古所謂擊壤者也。……空鐘者,刳木中,旁口蕩以瀝青,卓地如仰鐘。而柄其上之平。別一繩繞其柄,別一竹尺有孔。度其繩而抵格空鐘。繩勒右卻,竹勒左卻。一勒,空鐘轟而疾轉。大者聲鐘,小者亦蛣蜣發聲。一鐘聲歇時,乃已。制徑寸至八九寸,其放之一人至三人。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鐘,中實而無柄。繞以鞭之繩。而無竹尺,卓于地。急制其鞭,一制陀螺則轉無聲也。視其緩而鞭之轉,轉無復住。轉之急,正如卓立地上。頂光旋旋,影不動也。”[2]60-61這首童謠反映出明代兒童的生活習俗:冬春季節小兒們一邊念唱童謠,一邊踢毽子、抽陀螺、放空鐘或打拔兒。童謠字數不多,卻表現出群兒天真爛漫的風貌。

如果說《二月二日小兒戲具謠》民俗味還不夠濃,只是表現了兒童的生活習俗,那么王文寶編的《北京民間兒歌選》里的《兩枝蠟》,則是一首民俗味十足的童謠:“兩枝蠟一股香/二十三日祭灶王/一碟兒草料一碗水/潑在地下上天堂/當家的過來把頭叩/三聲爆竹響叮當/灶王爺/回來罷回來罷/給你留著關東糖。”[3]121這是關于祭灶民俗的童謠。舊京臘月里一次較隆重的祭祀活動就是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王”。據說北京的灶王爺是順義的張鎮人,姓張名單,死后被玉皇大帝封為灶神。舊京百姓家多在灶廚間設個灶王爺龕,那灶王爺端坐在其中,百姓家都像俗語說的那樣每天“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地供奉著。臘月二十三,古時曾用黃羊祭灶,也有用豬頭及鯉魚祭灶的,至清末民國時多改用麥芽糖祭灶。祭灶的最后把印著灶君像的木刻神瑪紙與干草松枝和紙馬、紙元寶一起在祭盆里焚燒掉,邊燒邊往祭盆里扔進塊關東糖,比喻讓灶王爺吃糖。

意大利人韋大利編的《北京兒歌》有首《蒿子燈》:“蒿子燈,荷葉燈,/今兒點,明兒個扔。”[4]85這是描寫中元節放河燈風俗的童謠。據《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每歲中元節時,北京建盂蘭道場,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謂以慈航普渡……都中小兒亦于是夕執長柄荷葉,燃燭于內,青光熒熒,如燐火燃。又以青蒿縛香燼數百,燃為星星燈。鏤瓜皮,掏蓮蓬,俱可為燈,各盡乃歸。”[5]上引“蒿子燈,荷葉燈”即群兒執燈游玩時吟唱的童謠。舊俗中元節為鬼節,故所持燈燭留之不祥,過了這夜即要扔掉。

此外,《九月九晴晴天》是一首描寫舊北京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登山娛樂風俗的;《大年初一扭一扭》敘述了從臘八到新年所要做的事,反映了北京人過春節那幾天的風俗和生活情況;《小小月餅往上端》寫出了人們在中秋節擺食物的情況和心愿;《正月兒正》是一首敘述北京一年十二個月風俗的童謠。中國傳統的節日,在北京童謠里幾乎都有傳唱。可以說,北京的民俗風情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凝縮在童謠里,成為兒童口耳相傳的“活”傳統。

(二)北京童謠表現了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狀況

除了反映北京的民俗風情,北京童謠還表現了特定時期北京人的日常生活狀況。十九世紀末,意大利人韋大利“吃盡一切勞苦”盡力地收集中國兒歌(其實是北京童謠),他認為讀者可以從這些北京童謠中獲得一些益處:“第一,得到別處不易見的字或短語;第二,明白懂得中國人日常生活的狀況和詳情;第三,覺得真的詩歌可以從中國平民的歌找出。”[6]一百多年前,韋大利就認識到可以通過兒歌了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北京童謠也確實如韋大利所說,反映了北京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狀況。如韋大利編的《北京兒歌》中有一首《好熱兒天》:“好熱兒天/掛竹簾兒/歪脖兒樹底下/有個妞兒哄著我玩兒/穿著一件大紅坎肩兒/沒有沿邊兒/梳油頭/別玉簪兒/左手拿著玉花籃兒/右手拿著梔子茉莉串枝蓮兒。”[4]84這是一首清末的童謠,自然活潑,反映了當時小女孩的衣著打扮:穿的是沒有沿邊的“大紅坎肩兒”,梳的是“油頭”,別的是“玉簪”,充滿了童真與興味。

韋大利編的《北京兒歌》中還有一首《丫頭丫》:“丫頭丫會看家/偷老米換芝麻/芝麻細油渣蜜/棗兒糕熱火燒/撐的丫頭叫姥姥。”[4]81這首童謠以輕松詼諧的語言刻畫了一個貪吃丫頭的形象:因為貪吃,居然偷了自家大米去換零食,吃得太多,以致于撐得難受。這一首童謠里包含了大米、芝麻、油渣、棗兒糕四種食物,都是兒童熟悉的食品,屬于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美國傳教士何德蘭編的《孺子歌圖》(收集了150首北京地區流傳的兒歌,1900年在紐約出版)有一首《正月里正月正》:“正月里正月正/天將黑了點上燈/二月半/人若餓了就吃飯/三月長/人要蓋房就壘墻。”[7]171這是一首關于“住”的北京童謠,說的是百姓之事,卻一派散淡,有些“無厘頭”的味道。韋大利編的《北京兒歌》中有一首《咚咚咚》:“咚咚咚坐轎兒/一坐坐到二廟兒/二廟東二廟西/里頭坐著個肥公雞/咯咯咯兒上草垛。”[4]86這是一首關于“行”的北京兒歌。轎子是老北京的交通工具,也是舊京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關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北京童謠鐫刻著時代變遷的痕跡,在不同的歷史時段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以略顯零散的方式記錄著生活的本相。

(三)北京童謠記載了歷史人物與事件

北京童謠中還有一部分時政謠記載了歷史人物與事件,蘊含著當時人們的態度與立場,體現了當時的民心民意。如王文寶編的《北京民間兒歌選》中的《京師人為嚴嵩語》:“可笑嚴介溪,/金銀如山積,/刀鋸信手施。/嘗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3]191嚴嵩,字介溪,這首童謠是揭露明代大奸臣嚴嵩的。“金銀如山積”批判嚴嵩大量斂財;“刀鋸信手施”是批判嚴嵩對政敵實施嚴刑酷法,慘無人道。把嚴嵩比作橫行的螃蟹,對其所作所為義憤填膺,充分表達了當時人們的心情。又如《李鴻章訂條約》:“李鴻章,太無能,/他和洋人把條約訂,/洋人說個西,/不敢說個東。”[3]194這是抨擊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的。他在西太后攜光緒逃亡西安后,充當與外國侵略者議和的全權代表。1901年9月7日,他與侵華的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首童謠一方面批判了李鴻章的無能,另一方面也批判了清政府的腐朽,表達了民間百姓對李鴻章簽訂這恥辱的條約之不滿。

《林則徐禁鴉片》表現了林則徐在禁鴉片運動中取得的功績;《一個香爐倆蠟千兒》表達了對清穆宗的譏刺與詛咒;《看看洋人難不難》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如火如荼的斗爭;《終朝每日當當當》揭露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和可恥行徑;《休想太平年》表達了對封建統治的反對,也揭露了戰爭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痛苦;《不要瞧你們人多》表現了義和團成員在強敵面前的大無畏精神和對敵人的蔑視,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這些時政謠或批判奸臣,或歌頌賢良,或表達對黑暗、腐朽現象之義憤,或表達對正義、美好事物之向往,都體現了當時的民心與民意。

北京童謠是一座豐富的文化礦藏,其中包含著當地的民俗風情,表現了當地的日常生活,也記載了歷史人物與事件。它過去作為一種文化資源,哺育了北京的先民;現在對其加以收集、整理與研究,亦能惠及當代兒童,澤被后世。

二、北京童謠對兒童的教育意義

兩千多年前,孔子曾對他的弟子們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從這段話可以看出孔子對詩教的重視:把詩歌作為施行教化的工具,作為潛移默化的啟蒙修身教材,以達到修身養性、齊家治國的目的。孔子揭示了詩歌的教育價值,而作為詩、樂、舞一體的先秦詩歌,有一部分是采自民間的歌謠(如《詩經》里的“國風”)。鐘敬文先生說:“歌謠是一處民族思想的結晶,所以歌謠可以代表:(1)一民族的特性,(2)一地方的風俗,(3)一時代的政教。”[8]鐘先生指出歌謠代表了“一時代的政教”,其實就指出了歌謠的教育價值。而童謠作為歌謠的一種,無疑也有著教育意義。

關于童謠的教育意義,陳和祥先生在《童謠大觀》中的“編輯概要”部分有精彩論述:“童謠又是古時家庭教育的一種,或寓道德,或啟智慧,或養性情,或含滑稽;皆足以引起興味,増益樂趣。兒童唱了,自然深印于腦筋,永遠不忘。古人云:‘教婦初來,教子初胎。’謠諺也是這種用意。”[9]而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在兒歌聲中長大》一文中也說:“在我的幼年時代,學齡前的兒童教育不是交給托兒所、幼稚園,而是由母親、祖母親自來撫育、教養。子女眾多的家庭(那時子女不多的家庭很少吧!)就加入了奶媽和仆婦。無論主仆都識字無多,不懂得什么叫‘兒童教育’,但是孩子們仍然在學習。語言的學習,常識的增進,性情的陶冶,道德倫理的灌輸……可以說都是從這種‘口傳教育’——兒歌中得到的。因此我們敢說,中國兒歌就是一部中國的兒童語意學、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兒童倫理學、兒童文學……”[10]可見童謠對于兒童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其教育意義也是多方面的。

(一)北京童謠能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

王瑞祥等在《童謠與兒童發展》中指出:“童謠對于兒童語言提升最大的價值就在于為兒童準備了一個蘊藏著豐富特質的語言寶庫,為兒童的語音發展、詞匯發展以及語感的建構與提升提供了豐富的養料。”[11]周作人在《兒歌之研究》中指出:“凡兒生半載,聽覺發達,能辨別聲音,聞有韻或有律之音,甚感愉快。兒初學語,不成字句,而自有節調。及能言時,恒復述歌詞,自能成誦,易于常言。蓋兒童學語,先音節而后詞意,此兒歌之所由發生,其在幼稚教育上所以重要,亦正在此。”[12]31在兒童的語言發展方面,童謠的確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北京童謠大都節奏明快、韻律和諧,與兒童“與生俱來的詩感”(朱可夫斯基語)形成了天然的契合②,容易被兒童所接受與喜愛,如《舊京歌謠》中的《河蟆河蟆》:“河蟆河蟆跳搭搭/東洋大海有它家/閑來無事叫嘎嘎/不叫爸爸叫媽媽。”[7]48這首童謠押a韻,一韻到底,句式整齊,節奏明快,加上多用疊字,念起來朗朗上口,滿足了兒童喜聞有韻律之音的天性。這首童謠旨在教小兒學會叫爸爸媽媽。研究表明,兒童最初發出的單詞,是他最親近、最喜愛和最有興趣的對象。一般而言,兒童最先會說的詞是“媽媽”,這不僅因為這個詞代表著他最親密的、同他的整個生活有密切聯系的人,而且也因為兒童常常聽到這個詞,以及人們在句子里常常使用這個詞[13]。這首童謠,就能很好地引導小孩,激起他們模仿其中的發音,因而學會叫爸爸媽媽。兒童就是在這種有韻律、有故事的童謠的熏陶下,逐漸學會發音,擴充自己的詞匯量,并慢慢建構起語感的能力。

(二)北京童謠能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

孔子認為詩歌可以讓弟子“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其實就指出了詩歌可以擴充人們對于外在事物的知識。北京童謠里有大量關于動物、植物及日常生活事物的作品,如《北京民間兒歌選》里的《小黑雞兒兩條腿》:“小黑雞兒,兩條腿,/大黃牛,四條腿,/蜻蜓六條腿,/螃蟹八條腿,/蚯蚓沒有腿。”[3]41這首童謠雞、牛、蜻蜓、螃蟹、蚯蚓各自腿的數目,讓兒童對這些動物的特征有一定的認知。再如《我唱一誰對一》:“我唱一,誰對一,/什么開花兒在水里?”“你唱一,我對一,/菱角開花兒在水里。”/“我唱二,誰對二,/什么開花兒象根棍兒?”/“你唱二,我對二,/韭菜開花兒象根棍兒。”/“我唱三,誰對三,/什么開花兒葉子尖?”/“你唱三,我對三,/夾竹桃開花兒葉子尖。……”[3]171這是比較典型的傳統對口歌,不僅能教當地的兒童認識蓮花、韭菜、蒺藜、黃瓜、葡萄、雞冠子、喇叭花、高粱、玉簪等植物特性有一定認知,還將數字巧妙地嵌入其中,讓小孩認識植物的同時認知數字。加上歌謠的層層設問,有謎語色彩,容易激發孩童思考的興趣,能夠很好地幫助幼兒形成數字觀念,并擴充其名物知識。

北京童謠還有一部分關于地名的作品,如上了年紀的北京人都熟悉的《東直門掛著匾》:“東直門,掛著匾,/隔壁兒就是俄羅斯館;/俄羅斯館,照電影兒,/隔壁兒就是四眼井兒;/四眼井兒,不打鐘,/隔壁兒就是雍和宮;/雍和宮,有大殿,/隔壁兒就是國子監;/國子監,一關門,……齊化門,修鐵道,/南行北走不繞道。”[3]92-93這首童謠大約產生于三百年前(謠中有“康熙橋”之名),記載了老北京的大量地名,乃至名勝古跡,兒童在吟唱童謠時,自然而然記住了其中的地名。童謠中有些建筑現在已經消失了,如“土地廟”“四牌樓”“康熙橋”;有些地名改名了,如“齊化門”改成了“朝陽門”。多虧了這首童謠,這些地名才得以被后世的北京兒童銘記。此外,《平則門寫大字》《平則門拉大弓》《羅鍋兒橋》《前門樓子高不高》《玲瓏塔》,都記載了不少老北京的地名與名勝。

(三)北京童謠能促進兒童心理健全和身體運動技能的發展

北京童謠傳達了傳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有著行為引導、道德規范的功能,如《舊京歌謠》中的《偷人的針偷人的線》:“偷人的針偷人的線/長個針眼叫人看/偷人的貓偷人的狗/長個針眼叫人瞅。”[7]118這首童謠教導小孩不要去偷別人的東西,哪怕是一針一線這種細微之物,并以偷了東西會長針眼來威懾,培養小孩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到一種行為引導與道德規范的作用。

此外,北京童謠有一類“弄兒之歌”,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交融。周作人在《兒歌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母歌最初者為撫兒使睡之歌,次為弄兒。所謂弄兒之歌,“先就兒童本身,指點為歌;漸及于身外之物”[12]31。對此,何德蘭也曾指出:“中國的許多兒歌都與人的四肢和五官有關。例如,有的是在用手指做游戲時唱的;有的是在用腳趾頭做游戲時唱的;有的則是在撓小孩膝蓋時唱的,大人一邊唱著歌,一邊撓小孩的膝蓋,不管撓的多么癢,小孩都得忍著不準笑;有的歌與臉和五官有關;還有的歌中,額頭代表門面,五官代表其他各種東西,游戲通常是在大人撓著小孩的脖子、孩子哈哈大笑時結束。”[14]如《斗蟲兒飛》:“斗蟲兒斗蟲兒飛/蟲兒拉屎一大堆!/大蟲兒往家跑,/小蟲兒后頭追!”[3]22大人一邊唱這首童謠,一邊把著幼兒雙手,讓幼兒的兩個食指碰碰離開、碰碰離開。這類童謠,一般較富于游戲色彩,有助于訓練幼兒的動作能力,“既可舒展兒童的筋骨,也可增強其反應的敏捷性和認識周圍事物的能力,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15]。

北京童謠中還有一種游戲類童謠,它們是在兒童做游戲時唱的,如《一個按著一個跳》,就是一個男孩兒彎腰、兩手扶膝,另一個男孩兒從遠處跑來,兩手一按那個男孩兒的背,從其身上躍過,男孩一邊玩一邊唱這首童謠。這一類的童謠,既能促進兒童身體運動技能的發展,又能促進同伴之間玩游戲時的合作,也有利于兒童之間的人際交往。此外,前面談到北京童謠的文化意義,能讓兒童認識到當地的文化風俗:讓他們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日常生活及歷史事件與人物,發揮著一種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北京童謠對兒童的教育意義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語言、認知、道德、親子感情、同伴關系等多個層面。我們應該好好利用這一資源,將其融入到當下的兒童教育中來,使它發揮更大的價值。

注釋:

①關于大傳統與小傳統的關系,可以參考王元化.關于京劇與文化傳統答問[J].中國文化,1995(2):18-32.王元化先生在該文中說:“從一九八六年起,我寫了一系列探討文化結構的文章,提出文化結構中的高層文化與大眾文化所形成的這種關系:‘在文化結構中,高層文化起著導向作用,它影響著整個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但大眾文化和高層文化是發生著互補互動關系的。大眾文化直接來自民間,具有民間的活力,也往往推動文化的發展。從文學史上可以看到唐宋的傳奇、話本,元代的戲劇,明清的小說以及歷代的民歌民謠等等都曾經對整個文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這里沒有涉及文化傳統問題。但傳統文化中的大傳統與小傳統的關系也是一樣的。大傳統即上面說的過去思想家所產生的高層文化或高雅文化,小傳統即過去的民間文化,包括謠諺、格言、唱本、評書、傳說、神話、戲曲、宗教故事等。民間社會一代又一代,都是通過這個渠道承受了傳統的影響。”

②朱可夫斯基認為兒童對于語音中有規律地出現的節奏,由語音的輕重交錯所形成的起伏變化有著非常尋常的興趣,他將兒童的這種對語音的興會與感應能力稱為兒童“一種與生俱來的詩感”。詳見:加登納.藝術與人的發展[M].蘭金仁,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259.

參考文獻:

[1]李亦園.人類的視野[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143.

[2]劉侗,于奕正.欒保群,注.帝京景物略[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3.

[3]王文寶.北京民間兒歌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4]趙景深.古代兒歌資料[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1963.

[5]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27-28.

[6]常惠譯.北京的歌謠序[M]//鐘敬文,編.歌謠論集.上海:上海北新書局,1928:425.

[7]趙曉陽.舊京歌謠[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8]鐘敬文.歌謠論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292.

[9]陳和祥.童謠大觀[M].北京:新視界出版社,2007.

[10]林海音.生命的風鈴[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3.

[11]王瑞祥.童謠與兒童發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231.

[12]周作人.兒童文學小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1.

[13]列維托夫.兒童教育心理學[M].北京編譯社,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41.

[14]何德蘭,布朗士.孩提時代:兩個傳教士眼中的中國兒童生活[M].魏長保,黃一九,宣方,譯.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21-22.

[15]張夢倩.中國傳統童謠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117.

作者簡介:黃貴珍,博士,長沙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兒童文學及其教育應用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0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亚洲成a人片| 欧美有码在线|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538国产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网址你懂的| www亚洲天堂|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免费播放毛片|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97狠狠操|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青青久视频| jizz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91青青草视频| 性视频一区|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午夜|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久久免费视频6|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免费| 精品视频福利| 欧美日韩高清| AV在线天堂进入|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草视频精品| 色综合网址|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亚洲免费黄色网|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中文字幕啪啪|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欧美另类第一页|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久久a毛片|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激情综合网| 538国产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五月激情综合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538国产在线|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