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古人又稱水玉、水精等,為石英結晶體,被列為寶石之一。比較純凈時形成無色透明的晶體,如果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則呈現不同的色澤。含伴生礦則稱包裹體水晶,如發晶、綠幽靈等。水晶最早見于原始工具,用作利器來割獸皮,早于白玉的歷史,因為好看,所以在國外成了鉆石的替代品。《資治通鑒·后晉高祖天福二年》記載:“閩主作紫微宮,飾以水晶。”說明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水晶雕刻這門傳統工藝,而且在傳統上歸類于玉石雕刻這一行當。
水晶雕刻技法的表現方法與白玉、翡翠有所不同。水晶性剛硬、易脆,怕忽冷忽熱,要特別小心。水晶具有透光與折射性,所以除陽雕之外,還可進行內雕,而內雕工藝的技術難度又特別高,它不但是陽雕的反向思維的制作工藝,而且還要處理好內雕正面看的光折射透視關系,這需要靠長期的實際制作積累經驗。
從不同角度表現水晶藝術品(包括名稱、寓意),賦予新鮮的情趣與內容,才能使之與觀賞者產生心靈的交流和共鳴,進入一個更自由、更具創意和美感的空間,極大地豐富水晶雕刻藝術品的題材和意境,體現濃厚的藝術性與深厚的思想性,只有這些獨特的、新穎的,既能引領市場又適合消費者需求的設計和款式,才能受到市場的青睞。
水晶這個材料色彩豐富、品種多樣,尤其內含的包裹體形式千變萬化、數不勝數、美不勝收,觀賞效果極佳,且沒有同一性,獨具特色,特別出彩。隨著年輕一代思想文化理念的變化與審美觀的不同,以及消費習慣的進步,像水晶這樣顏色多樣、種類豐富、時尚美麗的材料制作出來的工藝品一定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群的喜愛。美麗的水晶是有限的,人的思想是無限的,藝術家要在有限的石頭上馳騁無限的想象,創作出真正具有時代意義和劃時代意義的不朽作品。
沈德盛:天地物華,“晶”生傳奇
沈德盛,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玉雕大師、中華玉雕藝術大師、上海市特級玉雕大師、高級技師、上海市水晶雕刻非遺項目立項人與傳承人、云南省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珠寶學院特聘教授、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職業高中名譽校長。
從事玉雕創作40余年,擅長人物與佛像的雕刻,精雕多種玉料,尤以鉆研、運用水晶材料見長,在水晶雕刻領域擁有諸多杰出的貢獻:提出了欣賞水晶的“十度空間”理論;在針對材質設計上提出了“被動設計、主動創新”的觀點;總結并提出了“老題老做、老題新做、新題新做、新題老做”的16字設計制作方針。
其作品多次榮獲百花獎、百鶴獎、天工獎、玉龍獎、神工獎、玉華獎等行業專業獎項,數次受邀參與國內外展覽,屢次被聘請擔任各大獎賽評委。
《飛翔》
茶色斗魚,又名海闊天空。作者取材天然茶色發晶,原礦開面比較大,厚度一般,因材施藝設計成一條大型斗魚:魚身奮力騰空飛躍,魚尾向兩邊甩開,展開飛躍姿勢,一副天空任我騰、海闊由我躍之勢。拋亮的茶色魚尾里絲絲發晶在隱隱約約地閃光,魚身采用噴砂工藝形成磨砂效果,更加貼合當代審美。磨砂與亮光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充滿勃勃生機!
《生生不息》
材料本身的屬性之美激發作者聯想到圖案與主題:大魚小魚與水之間的關系。于是作此設計:外形形似一條塊面的大魚,尾部由數條充滿活力、勇往直前的小魚構成,以此來贊美魚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作品集圓雕、浮雕、凹雕、內雕、背雕、陰陽雕技法于一體,工藝精湛,造型極具創意。
《舉杯邀明月》
原材料內含黃色發晶,外表黃皮,底部平底,像一處天然山景。作者從底部朝上內雕唐朝一代大詩人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之場景。自然料皮如天然山崖,磨崖石刻李白名詩《月下獨酌》。天然景色與人工雕刻相融合,相得益彰,唐詩詩意景象通過手工雕刻顯現于眼前,達到一種美輪美奐的境界。
張立成:傳統工藝,冰清玉潔
張立成,中國青年玉雕藝術家、國家一級/高級技師、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雕工匠、河北省工美行業藝術大師、中國玉文化研究會/玉雕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水晶文化研究會理事、河北省廊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晶雕刻)代表性傳承人、東海水晶玉石雕刻藝術家協會秘書長、東海縣水晶產業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張立成1994年師從北京市玉器廠玉雕工藝大師孫紹成學習玉石雕刻,至今已從事雕刻行業20多年。2005年,張立成兄弟三人共同創辦祿源精雕藝術工作室。祿源精雕藝術工作室以師帶徒形式傳授雕刻技藝,致力于培養更多優秀的雕刻人才。張立成在繼承了北京玉器廠老工藝師的傳統雕刻技藝的同時,經過自己多年的認真研究,開拓創新,總結了自己的一套創作理念和雕刻手法,帶徒傳授雕刻技藝,對這門中國傳統雕刻技藝起到了繼承、傳承、創新弘揚和承前啟后的作用。
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從事玉雕行業二十幾年如一日,每一件作品的創作過程都是一次自我超越,是一個不斷發現、不斷修行和感悟的過程,每一件作品所帶來的歡喜心情是無法言喻的,感恩一路走來的艱難與收獲,此生都將會在追求雕刻藝術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陳旭輝:透著水晶文化光芒的東方傳奇
陳旭輝1994年學習水晶雕刻技藝,躬耕水晶行業近30年,陳旭輝熱愛家鄉水晶之都的水晶,他深知水晶材質的通透澄澈之美需要水晶雕刻技藝來展現,而自然界中,再也沒有比“魚”更能體現水晶“澄澈如水”的題材了,于是他就此沉浸于雕刻各類魚的創作中,與金龍魚、快活魚、鳳凰魚為伍,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癡”,他雕繪出一條又一條栩栩如生的魚兒,在水晶的海洋中徜徉,極盡工藝與寫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