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和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新媒體平臺的普及和應用,為學院書院協同育人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可能性。完全學分制作為一種靈活的教育制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因此,構建新媒體時代完全學分制下學院書院協同育人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作者運用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新媒體時代完全學分制下學院書院協同育人機制構建這一課題。研究發現,完全學分制改革是高校順應個性化培養,實行本科教育彈性學年制的一個重要舉措。然而實踐中,存在雙院制和雙導師制協調溝通機制缺失、教育資源整合與銜接不足、缺乏個性化教育支持等問題。為此,作者結合鄭州西亞斯學院在完全學分制下學院書院協同育人實踐探索現狀,從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整合教育資源、構建完善的教學運行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路徑建議。通過構建學校教務、學務、書院、專業學院四位一體的、以完全學分制為引領、以育人導師和學業導師、教學秘書為紐帶、以專業學院第一課堂與書院第二課堂活動有機銜接機制,推動完全學分制的順利實施,形成完全學分制下以學生為中心的雙導師制度,從而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高校人才培育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完全學分制;書院制;雙院制;雙導師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3-0028-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德法兼修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ZZX-202209;2021年度河南省品牌專業項目“河南省民辦品牌法學專業”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FXJS-202111;2022年度鄭州西亞斯學院基金項目“完全學分制背景下雙院制協同育人機制探索”成果,項目編號:JJ-202212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播方式和人們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完全學分制作為一種靈活的教育制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為滿足高素質應用型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完善專業學院與住宿書院、育人導師與學業導師之間協同育人機制,確保完全學分制在雙院協同育人模式下順利實施,是當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完全學分制是以學分計量單位、學生自主選課制為基礎的一種彈性學制的教學管理制度,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思想,形成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個性化服務模式,在教學管理中體現教學改革現代化和淡化行政班級的特征。新媒體時代,信息爆炸式增長,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多樣化。完全學分制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課程,書院和學院可以依托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服務,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1]。與此同時,新媒體平臺為師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完全學分制下,學生的課程選擇和學習進度更加靈活,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對學生進行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加強師生互動交流[2]。另外,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可以促進學院和書院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增強育人效果。新媒體平臺還可以擴大育人范圍,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鄭州西亞斯學院于2018年開始探索書院制育人模式,并不斷優化完善專業學院與書院協同育人運行機制。然而由于銜接機制不健全,完全學分制下學院書院工作內容交叉、體制機制不完善,導致專業學院與住宿書院雙院協同育人機制運行不暢,存在亟須完善之處。
(一)雙院制和雙導師制協調溝通機制缺失
書院制是將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學生融合在不同住宿書院的社區化管理體制,目的是促進文理專業學生相互滲透、不同年級學生相互溝通。在這樣的背景下,書院的育人導師和專業學院的學業導師信息相互獨立且不共享的問題進一步暴露[3]。這容易導致雙院制下出現信息重復登記、信息缺失、工作效率不高和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不能有效聚焦學生需求,形成合力。
(二)教育資源整合與銜接不足
學院和書院的教育資源沒有得到高效整合,導致資源浪費和重復建設。在完全學分制下,學生可以跨專業、跨學院選擇課程,但課程重復、資源浪費等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銜接不足[4],這主要表現在第二課堂開展不能彰顯第一課堂的專業特點上。由于書院是多個專業學院學生混住,在開展第二課堂時無法滿足專業學院的學科特征,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意義不大,部分學生認為書院開展第二課堂是在浪費時間,參與積極性不高,面對強制參與要求,部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便于書院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
(三)管理分工不明,缺乏個性化教育支持
在完全學分制和雙院制模式下,專業學院的專業課程配置和書院制學生管理應該怎樣協同分工,專業學院年級管理與書院制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模糊了專業學院和書院之間的管理邊界,可能導致相互推諉或利益沖突,不利于推進協同育人[5]。而且新媒體時代,學院和書院在協同育人過程中要注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雖然新媒體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但由于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
(四)雙院制和雙導師制協同教學機制不完善
實施雙院制以后,專業學院的教學機制和書院的育人機制仍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專業學院負責執行專業教學活動,書院執行課下教育活動,有可能引發時間沖突、內容沖突等[6]。此外,在住宿書院的專業學生分布得過于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雙院制和雙導師制協同教學效果。如鄭州西亞斯學院共有9個書院,所有專業學院的學生均分布在9個住宿書院之中,由于專業學生遍布各個書院,導致各專業學生組織具有專業特色的第二課堂活動受限等,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空間拓展。
(一)借助新媒體技術構建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
借助新媒體技術構建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是新媒體時代完全學分制下書院學院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的重要內容。一是設立信息共享平臺。利用新媒體技術,設立一個信息共享平臺,方便學院和書院之間的信息傳遞和共享。信息共享平臺可以包括課程資源、活動資訊、學術動態等內容,學院和書院可以通過該平臺及時了解對方的工作動態和最新進展,以便更好地協調工作[7]。比如鄭州西亞斯學院針對雙院制和雙導師協同育人,結合智慧校園管理制度,正在積極籌建基于智慧校園的雙院制和雙導師共同管理的共享信息的一站式平臺,以實現信息共享、業務互通協作運行,提高雙院制下協同育人的效率[8]。二是建立實時交流渠道。除了定期通過相關會議和信息共享平臺進行溝通外,還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實時交流渠道。當遇到緊急問題或需要即時討論時,可以通過實時交流渠道進行溝通,確保及時傳遞信息和解決問題[9]。三是鼓勵學生參與信息溝通。學生是協同育人的重要參與者和受益者,應鼓勵學生參與信息溝通機制建立和運作。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和關注點,提高協同育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建立信息反饋機制有利于及時收集和分析來自學院和書院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并根據反饋信息,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改進和完善。
(二)整合教育資源,推動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更好地銜接
新媒體時代完全學分制下,學院書院協同育人過程中,整合教育資源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具體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共享課程資源。學院和書院可以共同開發和共享課程資源,包括在線課程、遠程教學、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通過共享課程資源,可以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擴大學生的選課范圍,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10]。二是整合師資力量。學院和書院擁有不同的師資力量和教學優勢,可以加強合作,整合雙方的師資力量,實現優勢互補。例如,可以共同開展教學研究、課程開發、實踐教學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同時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11]。三是共享實踐教學資源。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學院和書院可以共享實踐教學資源,共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12]。例如,可以共同建設實驗室、實踐基地、創新實踐平臺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空間。此外,還應探索構建以專業社團、興趣小組、學科競賽、專業證書等為抓手的有機銜接機制,推動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更好地銜接。
(三)構建完善的教學運行機制,提供個性化教育支持
第一,構建學校教務、學務、書院、專業學院四位一體的教學運行機制。高校的教育教學要始終踐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理念,建立專門的教育教學監督管理機構,充分履行監督、幫助、促進的工作職責[13]。在雙院制管理工作中,專業學院工作以教學為中心,教學工作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管理中要明確服務目標,積極為教學、教師、學生服務。在這方面鄭州西亞斯學院不斷探索和完善相關協同育人管理制度,細化具體措施,如發布學業導師工作職責內容和規范要求,讓教學質量監管部門在督導檢查工作中有據可依,學業導師在工作中有規范可查,構建了四位一體的教學運行機制。第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支持。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院和書院可以建立個性化教育支持體系。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背景、興趣愛好和職業規劃等,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和支持[14]。同時,可以利用互動性強的新媒體平臺促使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相結合,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四)構建育人導師和學業導師、教學秘書為紐帶的學業管理機制
要明確專業學院學業導師職責定位、工作內容和考評機制,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的過程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好地發揮學業導師在學生專業課程選擇、專業疑惑解答、學期規劃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強化學業導師在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等方面的指導作用[15]。同時,還要不斷探索完全學分制下雙導師制的新型導師制度,深化學校大部制改革中適合完全學分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本科生學業導師制納入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并作為一項長期創新發展制度。鄭州西亞斯學院利用學校綜合化的智慧教學管理平臺,探索建設學業導師、育人導師和教學秘書一張表信息化平臺管理機制,讓不同角色的服務者在獲取學生信息時能共享機制、共享信息,提升不同角色在學業管理過程中的銜接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新媒體時代,完全學分制下學院書院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在完全學分制改革中結合學院書院雙院制管理制度,需要做好頂層制度設計,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協同育人為抓手,不斷深化完全學分制下學院書院協同育人機制構建體系,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培養方式,培養出更多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同時,需要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變化和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和完善協同育人機制,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林澤雅.協同共生論視角下書院和學院協同育人的探索與實踐:以汕頭大學為例[J].科教文匯,2023(15):11-14.
[2] 王利芹.新媒體時代高校教學管理創新方法探討[J].中國報業,2023(14):230-231.
[3] 倪小勇,王世璐,李學騫,等.完全學分制背景下綜合性大學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23(4):61-68.
[4] 余博,穆宏浪,崔方磊,等.書院與學院雙院協同育人的價值意蘊、內涵及實現進路[J].高教學刊,2023,9(S1):164-167.
[5] 許圣道,劉東偉,白萌,等.書院制下學院與書院“雙院”協同育人的困境及破解路徑:以鄭州西亞斯學院書院制改革為例[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23,36(3):79-82.
[6] 楊俊萍,陳海燕.“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教學管理創新模式構建[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7):10-11,14.
[7] 付磊.書院制背景下高校書院—學院協同育人模式的困境與思考[J].大學,2023(10):6-9.
[8] 靳曉光.民辦高校完全學分制改革難點及破解路徑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3,25(2):38-43.
[9] 陳靜.“書院+院系”協同下地方高校學分制改革實踐研究[J].高教改革與發展,2022(8):13-25.
[10] 梁宏中.完全學分制的運行機理、現實矛盾與優化進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1):29-32.
[11] 劉麗,李楠,周國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教學管理文化的創新思路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29):143-147.
[12] 方敏,劉翠.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9):85-88.
[13] 梁倩蓉,葉開,謝應東.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與新媒體融合平臺探索:以“廣外思政學時”微信小程序應用為例[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4(6):690-696.
[14] 張文萃.完全學分制下大學黨建工作“四微一體”工作格局探究[J].高教學刊,2019(3):171-172,175.
[15] 汪明香.全媒體時代新聞學專業完全學分制教學模式創新[J].視聽,2018(9):217-218.
作者簡介 高玉俠,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