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和帶有攝影攝像功能手機的普及使用,以圖片或者視頻來進行新聞報道的形式越來越受到喜愛和追捧。尤其是圖片新聞,既具有攝影的藝術性,又兼顧新聞的真實性,能以組圖的形式來講述新聞事件或介紹新聞人物,受到了攝影愛好者以及受眾的關注和歡迎。作為新聞報道的一種形式,與文字新聞相比,圖片新聞的視覺沖擊力更強,有利于受眾直觀了解新聞事件,加深對新聞事件的印象和理解。和視頻新聞相比,圖片新聞閱讀起來方便快捷,閱讀速度更快,高度契合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另外,視頻新聞的圖像是連續的,而圖片新聞是對新聞事件特殊畫面的定格,是單一的,更有利于受眾發揮想象力,更容易引發受眾對新聞事件本身的思考。所以,在短視頻盛行的今天,圖片新聞仍在新聞傳播中占據著重要席位。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鳳凰網圖片頻道為研究對象,從新聞策劃、報道理念和題材選用方面分析了鳳凰網圖片頻道的內容;從文字加入和封面選取研究了鳳凰網圖片頻道的視覺呈現;從報道模式和運營推廣方面分析了鳳凰網圖片頻道的新聞價值。文章認為,新聞媒體要從內容、呈現和價值等三方面入手,做好圖片頻道的創新,打造圖片頻道的特色,從而提高新聞圖片報道的傳播力和有效性。
關鍵詞:圖片頻道;報道模式;新聞策劃;報道理念;題材選用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3-0132-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太原市社科聯項目“全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創新機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SGY023
鳳凰網作為國內知名的門戶網站,在報道視角和價值挖掘方面既不同于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又有別于騰訊、新浪等門戶網站。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探索,鳳凰網在內容生產和形式呈現方面,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1]。
作為鳳凰網獨立圖片頻道的鳳凰資訊,是國內發展較早的門戶網站圖片頻道,目前在內容和形式上形成了獨具人文特色的風格特征。其所開設的《在人間》欄目,具有非常強的代表性。
當前,隨著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受眾對新聞的要求越來越高,受眾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新聞信息[2]。所以,新聞越來越短,簡短的文字配上圖片這種模式就成了受眾閱讀的“心頭好”,既能滿足受眾的快速而碎片化的閱讀需求,又能使受眾直觀、全面地看到新聞發生的場景,大眾傳媒逐漸迎來了新的讀圖時代[3]。從傳播平臺來看,報紙由于版面數量限制,很難在圖片新聞方面實現大的創新與突破,各門戶網站憑借自身平臺優勢紛紛開設了相應的圖片頻道或欄目,如鳳凰網鳳凰資訊的《在人間》欄目,騰訊新聞的《圖片新聞》欄目。這些欄目具有非常顯著的傳播功效,對推動門戶網站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此,本文以鳳凰網為研究對象,從內容、呈現和價值三方面入手,對其圖片頻道的特色創新加以探析,以期對同類網站圖片頻道的發展帶來一定啟示。
面對日益復雜的媒介生態環境,新舊媒體都在積極通過內容生產、理念更新等方式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各大門戶網站的圖片頻道也紛紛加強特色創新[4]。可以說,在“內容為王”的理念指導下,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鳳凰網圖片新聞形成了獨特的品牌個性與風格。
(一)人文關懷策劃與報道理念
在新聞發展史上,雖然“新聞”出現了多種定義,但無論如何定義,人們都形成了一個普遍的共識,那就是新聞與人存在密切關系[5]。鳳凰資訊《在人間》欄目作為專門的圖片欄目,在新聞策劃與報道中始終堅持人文關懷的理念。
例如,《在人間》第60期推出的《無臂歌者和他的兒子》,用31張圖片講述了從小因觸電失去雙臂的劉濤,從山東來廣州打拼四年后,把兒子大齊從老家接到廣州一起生活。每天吃完飯,劉濤就和兒子大齊背著吉他出門,每天11點,劉濤都會準時坐車開工,以每天擺攤唱歌彈吉他為生。雖然生活艱難,劉濤還是用“幸運”這樣的字眼形容自己,因為可以和兒子在一起,因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報道一經推出就引發了受眾廣泛關注和情感共鳴,傳達了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此外還有《失獨母親的自我拯救》《折翼飛魚》《農民家庭和一條義肢》等。可以說,人文關懷策劃與報道理念已經成為鳳凰網圖片新聞的一大特色[6]。
(二)情緒感染力強的題材
在新聞傳播中,能否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傳播效果的好壞,是衡量新聞傳播是否有效的核心指標。信息傳播離不開受眾參與,因此只有受眾對媒介傳播的信息表示理解和認同,才能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最終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7]。新聞可以通過情緒感染力強的題材內容來引發受眾共鳴,利用圖片的記錄功能再現受眾生活中以“情感”為主題的新聞故事,這種圖片新聞能夠憑借較強的情緒感染力,貼近受眾內心,升華受眾思想,喚醒受眾內心積極向上的情感,達到傳播效果最大化的目的[8]。鳳凰網的圖片頻道選擇情緒感染力強的題材進行圖片新聞報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傳播效果。
《在人間》欄目關注大部分人都有過的經歷,如第52期《看著你們老去》,攝影記者從2002年起為已經退休的爸媽拍照片,陸陸續續拍了十多年,見證了他們不易覺察的老去。這些尋常生活中被定格的瞬間,無法阻止歲月流逝,卻成了“我”和爸媽對往昔共同的記憶載體。第44期《兩個女生的畢業季》將鏡頭對準即將畢業的兩名大學生,不管是有關父母的照片與記憶,還是畢業季,都是大部分受眾有過的人生經歷,這種共性和感染力較強的情感類題材,可以更好地引發受眾共鳴,強化新聞傳播效果。
對于新聞圖片來講,其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傳播效果。因此,要想充分彰顯新聞圖片的影響力,除了注重內容策劃、題材選擇等之外,更需要合理選擇表達形式,采用哪種方式展現圖片效果,也成為圖片新聞能否實現有效傳播的關鍵。
(一)圖片新聞中合理添加文字
盡管圖片新聞中圖片是絕對的主角,但是文字絕非可有可無的東西,精練的文字甚至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9]。由于圖片很難像視頻那樣通過連續的播放和聲音或字幕把新聞事件交代清楚,因此,很有必要在圖片新聞中添加文字,但是圖片新聞在加入文字的同時要注意遵循相應要求和規律,不能隨便加入[10]。比如,圖片新聞的主體是圖片,文字就不能喧賓奪主,只能發揮輔助說明作用。另外,圖片新聞的語言文字必須精練、準確,和圖片搭配起來要能體現美感,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受眾關注。
鳳凰網鳳凰資訊《在人間》圖片欄目既突出了圖片的主體性,也采用文字進一步厘清其邏輯順序。在鳳凰網圖片新聞頻道的許多內容中,編輯通過合理添加文字,讓受眾快速了解故事背景,進而有效強化圖片新聞的報道效果[11]。例如,鳳凰資訊頻道的《在人間》欄目口號“給活著一個理由”,讓受眾體悟生命的艱辛和沉重。《在人間》欄目每期內容的最后都有一個獨立的文字頁,以進一步調動受眾情緒、強化情感主題。
(二)視覺沖擊力強的封面
傳統紙媒會將最主要的內容作為頭版或封面加以報道,以便受眾能在第一時間關注相關內容,強化信息傳播效果[12]。門戶網站圖片頻道除了要注重頻道首頁的內容編排外,還要注重每組新聞圖片第一張照片的編排,首選能第一時間抓住受眾眼球的圖片。
視覺沖擊力一般是指通過具有特色的圖片或者極具視覺張力的圖片來讓受眾的視覺產生震撼效果的一種作用力[13]。它強調新聞圖片是媒體實現信息有效傳播的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突出主題、傳播消息、引發受眾積極反響等。通常而言,受眾更容易被新聞照片所吸引,這也是新聞照片相關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的重要前提[14]。
例如,《在人間》第43期的《小胖》,組圖的第一張圖片是一個身形極度肥胖的男孩趴在泳池內的背影圖,雪白的皮膚、肥胖的身形和藍色的泳池形成了極強的視覺沖擊,起到了刺激受眾情緒的作用,讓受眾產生繼續閱讀的欲望,最終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15]。
如果內容生產是根本,視覺呈現是關鍵,那么價值表達與傳播就是保障,而鳳凰網圖片頻道則通過獨特的記錄模式和社交化運營推廣,充分彰顯了品牌價值,拓展了品牌空間,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16]。
(一)“宏觀+微觀”記錄模式
雖然有關新聞報道宏觀真實性的爭論一直存在,但新聞圖片作為可以讓受眾重回新聞第一現場的記錄方式,在能夠自選內容的前提下是否會遵循宏觀真實性原則,已經成為衡量大眾傳媒新聞操守的重要標準。鳳凰網圖片新聞作為獨立圖片頻道,對某一領域的內容選擇并不會一味追求熱點,而是在充分挖掘新聞價值的基礎上,盡量保證新聞真實,構建宏觀與微觀一體化的記錄模式。
以鳳凰網2021年8月27日《在人間》欄目發表的《從美軍飛機上墜亡的18歲阿富汗少年:夢想成為足球明星》為例,展現了戰爭對阿富汗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讓受眾了解到阿富汗人民的真實生活狀態等。可以說,對同一地區新聞的全面記錄,讓鳳凰網的圖片報道實現了宏觀與微觀報道的共同真實,成為鳳凰網圖片新聞的一大特色。
(二)社交化運營與推廣
近年來,新媒體的崛起和發展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格局,不同媒體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不同的媒體平臺相互借鑒先進經驗,實現深度融合發展,豐富了媒體形式,強化了媒體傳播效果。尤其是一些影響力巨大的社交媒體,其在品牌宣傳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圖片新聞也應加大對自身的宣傳力度,積極打造自己的媒體品牌,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和粉絲,不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近年來,鳳凰網相繼開通了新媒體賬號,如開通了與圖片頻道欄目《圍觀》同名的微博賬號,并將《在人間》的欄目口號“給活著一個理由”作為個性簽名,這樣不僅做到了有效的內容宣傳,而且充分彰顯了鳳凰網的品牌個性與新聞態度,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此外,鳳凰網還在微信上開通了名為“鳳凰網編輯部”的訂閱號,其中包括鳳凰網圖片頻道中的《在人間》和《圍觀》兩大欄目,每個工作日都會為受眾提供一組圖片新聞,得到了廣大移動受眾的高度認可和喜愛。
新聞圖片作為一種可以再現新聞現場,并具有極強視覺沖擊力的報道手段,在新聞報道和傳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讀圖時代,圖片不僅是新聞傳播的主要載體,而且也是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各大門戶網站要注重新聞圖片頻道建設,做好內容形式創新,充分學習和借鑒鳳凰網的成功經驗:堅持人文關懷策劃與報道理念、選擇情緒感染力強的題材、在圖片新聞中合理添加文字、選擇視覺沖擊力強的封面、采用“宏觀+微觀”記錄模式、進行社交化運營與推廣,全面提高門戶網站新聞圖片報道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謝萍.在國際傳播中如何更有效地“觀中國”:以中國新聞社“東西問”之“觀中國”系列報道為例[J].青年記者,2022(21):33-34.
[2] 姬德強.作為國際傳播新規范理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兼論國際傳播的自主知識體系建設[J].新聞與寫作,2022(12):12-20.
[3] 張合斌.地市政務新媒體傳播力評價實證研究:基于河南省18地市的數據[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12-120.
[4] 陳積銀,劉穎琪.數據新聞的實踐與前瞻:首屆中國數據新聞大賽暨數據新聞教育發展高峰研討會會議綜述[J].新聞記者,2015(8):91-93.
[5] 陳晨曦,季芳.弘揚冬奧正能量 作出報道“精氣神”:人民日報北京冬奧會報道評析[J].傳媒,2022(6):9-11.
[6] 朱宇彤.新時代媒體融合創新的實踐與發展:以《人民日報》“這很中國”主題活動為例[J].今傳媒,2022(3):13-16.
[7] 褚金勇,韓雪迪.被記憶的“初心”: 《人民日報》“七一”社論中的初心敘述與使命表達[J].新聞春秋,2022(4):3-10.
[8] 閆海,卜慶祥.一座城市與一張大報的情緣:記錄20世紀40至60年代《人民日報》中的鞍山和鞍鋼[J].民心,2022(9):56-58.
[9] 丁偉,劉曉鵬,朱利,等.新時代 新征程 新擔當:人民日報新媒體10年發展的實踐與思考[J].新聞戰線,2022(19):14-19.
[10] 黎婷,殷文.新媒體時代我國環境新聞的議題建構: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為研究對象[J].東南傳播,2020(11):145-149.
[11] 梁永春,焦文強,田立勤.基于大數據新聞網站文本挖掘的網絡輿情監測設計與實現[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8(4):82-87,92.
[12] 王瓊.數據新聞,媒體生態變革突破口 解讀《中國數據新聞發展報告(2018—2019)》[J].傳媒評論,2020(10):18-19.
[13] 張曉鋒.馬克思主義新聞教育的歷史傳承與當代啟示:對華中新聞專科學校演進的考察[J].傳媒觀察,2022(11):97-104.
[14] 鄭素俠,馬玉瑩.象牙塔里的新聞理想:新聞學子的角色期待與新聞教育的本質回歸[J].新聞愛好者,2022(12):54-57.
[15] 陳世華.躬耕實踐 改革創新 立身新聞教育之林:讀張昆《新聞傳播教育導論》[J].聲屏世界,2021(18):73-74,82.
[16] 董衛民.晚清民初畫報出版與新聞攝影書寫:從《點石齋畫報》到《良友》畫報[J].中國報業,2018(17):102-103.
作者簡介 梁震,主任編輯,研究方向: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