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城市,目前常住人口949萬人。管好這樣一個特大城市,只依賴傳統思維、一般做法、既往套路肯定行不通。不僅城市管理需要更加“精耕細作”,城管執法也要“精益求精”。城管執法水平能不能走在前,已經成為一座城市彰顯自身形象、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站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歷史節點,人民群眾對現代化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的要求更高。時代在前進,城管執法工作要讓人民滿意,既不能信馬由韁,也不能止步不前。必須正確把握市容與繁榮、執法與服務、處罰與教育的辯證關系,嚴格貫徹黨和國家“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要求,探索出一條城管執法工作由突擊型向長效化、由“人治”型向“法治”化轉變的科學發展道路。
近年來,南京市城管執法隊伍錨定建設新時代高水平法治名城奮斗目標,緊扣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這個主題,深入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嚴格落實“三項制度”,在依法行政、依法執法方面做出了一系列主動嘗試和探索。
一是梳理執法事項,明確權責清單。秉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原則,全面、系統梳理現有100余部與城管執法有關的法律法規,厘清執法邊界,形成《南京市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匯編》。
二是統一工作標準,細化自由裁量。形成《南京市城市管理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設定執法標準78項,處罰分類6大類、57項、226個子項,對執法裁量的標準、范圍、種類和幅度予以明確。城管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可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條件、種類、時限和幅度,根據違法者的主觀故意、違法性質、社會危害程度、違法次數、恢復成本、是否有暴力抗法情形和案值大小,并考慮其他從輕、從重因素,進行審查、判斷并作出處理,避免了“同城不同罰、同事不同罰、同質不同罰”,提升執法公正性、精確性。
三是推行網上辦案,執法陽光公開。優化網上辦案流程,植入自由裁量模塊,細分違法行為,劃定分項基準,確定幅度額度。辦案人員將案件現場情況第一時間錄入系統后,辦案流程不可逆,前期錄入系統現場情況的案件要素不得修改、不能撤銷,且直接應用于后續流程。進入裁量階段時,違法行為的地點、范圍、影響程度等要素將直接對應基準,自動生成處罰結果,做到了“罰不罰、罰多少,系統說了算”,既降低了廉政風險,又提高了執法效能,更提升了執法公信力。
規范化建設是一支隊伍走向成熟的標志。南京市城管執法隊伍通過規范化建設,實現了由內而外的全方位改變。隊伍規范執法水平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一是隊伍建設規范化。根據全市隊伍發展實際情況和基礎,持續深入開展規范化大隊、中隊創建活動。秉承“硬件是基礎,軟件是根本”的隊伍建設宗旨,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研究機構、高校團隊進行充分的研究論證,對全市隊伍規范化建設的相關辦法、標準、文件等進行梳理歸納、提升固化。制定出臺《南京市城市管理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標準》,從機構設置、基礎設施、標志標識、行政執法、隊伍管理、隊伍保障等方面進行全面規范管理。將隊伍規范化創建納入市與區城市長效管理目標責任制,并納入國民經濟考核,促使創建工作“落地生根”。目前,全市12個區大隊、110個街道中隊均達到隊伍規范化建設標準。

二是科技信息規范化。樹立“用信息化手段管控隊伍、提高執法效能”的建設理念,確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建設范圍,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建設步驟,有序推進全市城管隊伍信息化建設。具體舉措包括:(1)建立視頻監控守點、車載視頻控線、定崗巡查管面的“點線面”常態管控模式,按照“日常、夜間、節假日、應急”四種模式切換運作;(2)開展星級指揮中心創建工作,實現“人員狀態可呈現、常態管控可打卡、事件處置可追溯”;(3)開展城管執法隊伍業務標準化建模工作,升級網上辦案系統,打通案件數據與信用體系的數據通道;研發隊伍綜合調度軟件,將“電子網格、電子圍欄、電子考勤、智能語音、任務交辦、一鍵求助”等科技手段,應用于城管執法隊伍日常執法工作中;(4)出臺《執法現場執法記錄儀使用管理規定(試行)》和《執法全過程記錄實施辦法(試行)》,建立全市隊伍4G執法記錄儀流量池,共享網絡資源。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將該項創建工作納入大城管“千分制”考核,定期督查。
三是教育培訓規范化。成立城市管理執法教育培訓中心,與南京市委黨校(行政學院)、江蘇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共建城市管理執法培訓基地,和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等形成框架合作,引入“習慣在‘鏡頭下’執法、應急事件仿真推演、模擬新聞發布、精品案例導讀、臨界心理管控”等專業課程,組織編寫了隊伍建設、科技信息、心理干預、自由裁量四類實操教材,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對象的培訓特點,形成全員普訓、專項聯訓、實操演訓、駐點培訓、對口互訓、跟班駐訓、平臺網訓、心理干預人才培訓8種標準化培訓模式。近年來,先后組織開展了70多場次全方位、多維度、新形式的培訓,參訓人數達17164人次。
一是無論防汛掃雪還是抗擊臺風,南京市城管執法隊伍主動擔當,維護城市秩序,處置突發事件,既能當服務百姓的“暖男”,更要做應急保障的“鐵漢”。風雪里、積水處、臺風中、疫情下,哪里有市民群眾的需要,哪里就有城管執法人員服務的身影。同時,一線巡查的所有執法干部在市紅十字血液中心培訓后,有了專業基礎知識,能夠更好地服務群眾,并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服務群眾更高效。
二是每年中高考期間,全市城管執法隊伍執勤護考、貼心服務,所有考點都有一個護考棚、一組護學崗、一抹城管藍。只要是真心服務群眾,群眾一定會念你的好;在群眾需要的地方貼心服務群眾,能得到的一定是更好的支持。
三是全市城管執法隊伍自發組織多樣化服務隊。江北新區“城管送考服務隊”,浦口區女性城管執法人員組成的“巾幗服務隊”,秦淮區城管尊老護老“一抹綠服務隊”等,都是其中的代表。目前,已形成南京“一夜雪無”“城管護考”“城管護學崗”等一系列為民服務的優質品牌。

近期發生在某些省份的城管負面輿情充分說明,只有讓廣大群眾“越了解、越理解”城管工作的難點所在,才能“越支持”城管工作。這也是南京市城管執法隊伍長期以來堅持開展宣傳工作的核心思想。“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市民群眾的認可,要靠自身的奮斗來獲取,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多年來,南京市城管執法總隊帶領全市執法隊伍堅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站穩群眾立場、凝聚群眾力量,充分發揮城管新聞宣傳主陣地作用,在實踐中摸索,在實踐中創新,在實踐中檢驗,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南京特色符合現階段管理現狀的宣傳隊伍建設標準和制度,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
一是走進媒體,直面執法焦點熱點。對話專家學者和市民代表,共商共治共贏。開展“觀摩執法”“城管體驗日”,特邀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員會公眾委員、城市治理志愿者及市民代表,全程參與城管日常執法,現場聽取意見建議。
二是聚焦業務,生動講好城管故事。開展城管系列微電影大賽,七年來,全市隊伍自編自導自演各類原創微電影81部(集)。這既讓隊伍有展現自己的舞臺,也提供給電視臺擴散播出。社會是個大舞臺,如果自己都講不好自己的故事,那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
三是創新謀劃,打造“現象級”宣傳案例。南京市城管執法總隊連續三年通過江蘇零距離、網易、新浪、荔枝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城管執法“靚城行動”系列全媒體直播,市民群眾可以在線觀看城管依法執法、文明執法各項工作開展情況。三年“靚城行動”系列直播,累計線上互動人次超四千萬,先后獲得網易中國“城市態度政能量獎”和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授予的“年度創新傳播案例”和“政務新媒體案例獎”。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