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的媒體形式出現推動了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為消息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提升了消息的傳遞速度和傳播范圍。基于此,本文對融媒體和新媒體的概念進行闡述,分析新媒體傳播的優勢和阻礙,并提出融媒體環境下新媒體的傳播對策,以期為新媒體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環境;新媒體;傳播;對策
目前,媒體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也創新了消息的傳播方式,創新了消息內容和形式,對于推動媒體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從目前新媒體傳播現狀來看,盡管新媒體傳播得到了充分發展,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卻始終存在很多傳播亂象,影響新媒體傳播在社會群眾心中的印象。因此,融媒體環境下,如何解決新媒體傳播困境,積極探索新媒體傳播的有效途徑,提升新媒體傳播的質量和效果,是目前新媒體行業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融媒體是在互聯網技術與新媒體發展背景下,衍生出的媒體傳播理念,是指多種媒體傳播形式融合的簡稱。融媒體主要是將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傳統形式,與數字雜志、網絡、數字電視等新興媒體傳播方式融合,充分發揮兩者在資源、傳播渠道、時效等方面的優勢,打破傳統媒介的局限性和弊端,創造出傳播速度更快、傳播途徑更豐富、傳播范圍更廣的傳播方式,見圖1。

新媒體主要是基于數字技術,借助計算機網絡、無線信號、衛星等渠道,以電腦、手機等設備為終端,向用戶提供新聞資訊和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其具有容量大、實時性和交互性特征,如手機媒體、網絡電視、視頻、電子雜志等。
(一)新媒體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
傳統媒體背景下,信息都需要經過新聞工作者進行采集、編輯和制作,然后才能夠以電視節目、報紙或廣播的形式播出,而整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影響了信息傳播的時效。但在融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借助于互聯網、數字等技術,創新了信息的收集、制作和播出方式,不僅縮短了信息的制作時間,同時也可以做到實時轉播,極大提升了信息的傳播效率,使人們第一時間接收到最新的社會熱點和事件近況。例如,在進行新聞聯播的時候,演播室內的主持人經常會與現場記者進行連線,人民群眾能夠借助新媒體技術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實時情況,隨時掌握事情的發展動態,有效改善了以往信息滯后、信息傳輸受空間限制較大等問題。
(二)新媒體豐富了傳播媒介的種類
傳統媒體背景下,人們接收信息只能通過紙質媒體、電視媒體和廣播媒體,傳播渠道和傳播媒介較為單一。但隨著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信息的傳播方式開始趨向于多元化發展,傳播媒介的種類越來越多,人們不僅可以從電視上了解世界各地的消息,還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從各種社交軟件或瀏覽器中接收信息,門戶網站、電子郵件、微博、網絡電視等傳播媒介的出現,打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信息,見圖2。

(三)新媒體實現了信息的雙向互動
傳統媒體背景下,信息的話語權始終掌握在傳統媒體手中,普通群眾沒有機會和渠道對信息進行發布和輸出,也無法與新聞媒體工作者進行溝通和反饋。因此,這就形成了傳統媒體單向輸出、讀者被動接受的模式,不利于雙方之間的有效互動。但新媒體的發展和應用徹底打破了新聞媒體工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壁壘,為雙方的互動交流帶來了機會。一方面,群眾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普通群眾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自行創新和發布新聞信息,創作豐富的網絡媒體用語,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另一方面,群眾也可以借助新媒體與新聞工作者進行直接對話交流,及時反饋對新聞節目的看法和建議,改變原有的單向輸出模式,逐步向雙向互動趨勢靠攏。
(一)新媒體傳播的真實性遭到質疑
盡管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具有傳播范圍廣、時效快、傳播途徑多樣化、內容更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等優勢,但同樣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問題和缺點,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新媒體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待提升,社會公信力相對較弱。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媒體傳播者為了搶占流量和剝奪他人關注,經常在未了解事件全貌的情況下對信息進行加工和傳播,對信息內容進行夸大,并在其中融入強烈的個人觀念和看法,導致信息事實有所偏頗;二是,部分新聞制造者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通常會制造和傳播虛假信息,憑空杜撰很多沒有事實根據的信息,在社會群體中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例如,2023年5月,廣東覃某為了吸引大眾的關注,增加自身的流量,在網絡平臺編造發布了“公安執行任務撞傷路人3人”的相關信息,并導致該謠言被多次轉發,引起了社會群眾的激烈討論,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社會公共秩序。而這種現象的頻繁出現,使人們對新媒體傳播的信息持懷疑態度,更傾向于從電視新聞報道中尋找事件的真相,導致新媒體傳播方式的公信力和威信遠沒有傳統媒體傳播方式高。
(二)新媒體傳播容易引起負面輿論
傳統媒體背景下,人們主要通過電視、報紙等渠道接收信息,而這些信息已經經過了層層審核,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念,能夠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分析事件,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會對社會公眾造成負面影響。但新媒體傳播背景下,信息傳播媒體的增多也造成了信息的冗雜,人們無法從各種各樣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甚至一些意志力不堅定、價值觀念模糊的人容易輕信負面的信息,出現生活態度消極、觀念偏激、負面情緒嚴重等問題。這種情況嚴重影響了人們健康地生活和人身安全,甚至危害到社會的穩定發展。例如,在胡鑫宇失蹤后,各種猜測和言論層出不窮,很多不法分子大肆傳播虛假信息和負面信息,甚至引導很多不知情群眾憑主觀臆斷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引起了較大社會輿論,給當事人家屬帶去傷害,嚴重干擾了公安機關的正常調查和搜尋工作。
(三)新媒體傳播存在隱私泄漏風險
雖然新媒體傳播為人們獲取信息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人們隱私泄漏、信息盜用等問題。一方面,新媒體傳播背景下,很多應用軟件和網絡媒體平臺會對用戶的個人信息進行收集,一旦這些軟件平臺遭到網絡病毒入侵,很容易造成用戶個人信息和數據的泄露,導致用戶信息被用于廣告投放或其他非法途徑,使用戶的隱私權受到侵害。另一方面,新媒體傳播使人們在網絡中留下的信息和痕跡增多,不法分子很容易根據用戶在各網絡平臺展示的信息或資料了解用戶的詳細情況,嚴重危害著用戶的安全和合法權益。例如,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轄區內,某科技公司一款APP產品后臺存儲的客戶姓名、手機號、微信賬號、郵箱等信息46萬余條數據被暴露在互聯網上,該數據一旦被不法分子獲取,將導致大量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給廣大人民群眾個人合法權益造成重大影響。
(一)重視信息的客觀性,提升新媒體傳播的公信力
客觀性和真實性是信息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提升融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傳播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基礎。因此,融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傳播要重視信息內容的質量,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立場和價值觀念。
1.學習借鑒傳統媒體的傳播優勢
作為新媒體傳播工作者,既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和功能,同時也要正確看待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距,學習傳統媒體嚴謹的工作態度。新媒體傳播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提升對信息資訊的篩選能力和分辨能力,始終對各種消息保持高度的敏感,在進行報道前對消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并從客觀公眾角度進行報道,增強消息的可靠性,逐步提升新媒體傳播在群眾間的公信力。
2.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
新媒體傳播工作者要意識到自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重視新媒體傳播在引導社會輿論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進行信息傳播過程中,新媒體傳播的內容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順應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要求,多向社會傳遞積極正面的新聞事件,弘揚時代精神,轉變群眾對新媒體傳播的刻板印象。
3.加強與群眾的互動交流,引導群眾思想走向
新媒體傳播要善于利用各種途徑與群眾建立溝通渠道,隨時注意群眾對某一事件的觀點和看法,了解社會層面的輿論走向,針對不良言論或極端思想,通過制作優質正面的新媒體內容進行引導,樹立正面的新媒體傳播形象。
(二)健全新媒體傳播法律法規,加大監督管理力度
針對新媒體傳播中出現的新聞報道不真實、發布帶有煽動性言論、盜取用戶數據等問題,不僅要從新媒體傳播工作者方面入手,更需要加強新媒體傳播的相關立法建設,加強對新媒體傳播的監督和管理,以強有力的手段規范新媒體傳播的發展。首先,國家相關政府部門要結合實際需要完善法律法規,針對傳播虛假信息、泄漏用戶隱私、發表不當言論的行為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目前新媒體傳播存在的法律漏洞,為新媒體傳播劃出明確的警戒線,也為新媒體傳播監督工作提供依據。其次,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信息審核機制,加強對新媒體傳播內容的審核。對于新媒體傳播工作者發布的信息,相關部門要確保在發布前所有信息都是健康的,同時還可以加強對網絡評論的篩選,將負面評論屏蔽掉,為群眾營造干凈的新媒體環境。再次,相關部門要建立輿論危險預警機制,及時對新媒體傳播的輿論導向進行監管和控制。要隨時關注新媒體傳播的輿論導向,提出合理的輿論應急預案,提升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將負面輿論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后,推進新媒體傳播平臺的實名制注冊,通過這種方式規范新媒體傳播者及用戶的行為,便于相關部門對責任人的追究和審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新媒體傳播的真實性,減弱新媒體傳播的劣勢及缺點。
(三)加強新媒體傳播人員培訓,提升從業者綜合素養
融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傳播的發展與從業人員有著密切的關系,優質的工作團隊能夠提升新媒體傳播內容的質量,豐富新媒體傳播形式。因此,相關行業要積極組建新媒體傳播專業團隊,開展行業專業培訓,促進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提升。
1.加強新媒體傳播從業人員的思想教育
組織從業人員共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媒體傳播從業原則和標準,以及媒體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等,提升新媒體傳播從業者的思想高度和政治素養,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積極維護新媒體傳播環境,致力于優質內容的創作,引領新媒體傳播的發展方向和風氣,用正確、和諧的思想引導網絡輿論。
2.加強新媒體傳播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的培養
融媒體環境下,新媒體傳播從業人員想要打造更優質的新聞內容,增強新媒體傳播內容對群眾的吸引力,必須具備專業的新聞知識及新媒體技能。因此,可以通過開展新聞傳播知識講座、邀請相關專家指導等途徑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邀請新媒體技術方面的專業人士進行教學,幫助新媒體傳播從業人員掌握更多信息采集、視頻制作、傳播渠道搭建等技能,培養政治素養高、綜合能力強的優質新媒體傳播人才。
融媒體環境下,為新媒體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條件,而新媒體傳播自身所具備的時效、渠道豐富、內容多樣等特征也使其迅速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占領了傳媒行業的市場。但相較于傳統媒體傳播,新媒體傳播也存在信息內容混雜、真實性不高、容易引起負面輿論、存在用戶信息泄漏等問題,影響新媒體傳播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及新媒體傳播從業者要正確看待新媒體傳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學習借鑒傳統媒體的優勢,積極改進新媒體傳播工作。不僅要對消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核,還要樹立正確的傳播理念,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和綜合能力。與此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新媒體傳播內容的審核,建立健全監督保障機制,以法律法規規范新媒體傳播的行為,增強新媒體傳播的競爭力,實現新媒體傳播的優質發展。
本文系1.2020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融媒體環境下突發公共事件的輿論引導對策探究》(項目編號:2020SJA0945);2.2021年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干教師項目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天姿.新媒體傳播的局限性和對策[J].西部廣播電視,2020(04):89-90.
[2]吉玥.融媒體時代下地方新媒體傳播平臺建設研究[J].新聞傳播,2020(22):101-102.
[3]娜音太.如何打造地方新媒體傳播平臺[J].采寫編,2022(04):35-37.
[4]安利.融媒體視域下新媒體語言傳播創新路徑[J].中國傳媒科技,2023(10):134-137.
(作者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