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一杯水、半杯源赤城”,這句話生動地說明了張家口市赤城縣的生態地位。赤城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張家口市東北部,密云水庫白河流域上游,土地面積5272.78平方公里,是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也是密云水庫的集水區,生態地位非常重要。為了改善赤城縣生態環境狀況,保護水源地水質安全,赤城縣從2015年開始進行生態清潔小流域試點建設工作。2022年,赤城縣東柵子生態清潔小流域被列為國家示范工程。
東柵子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項目位于赤城縣北部的獨石口鎮,距離白河2.5公里,上游為冰山梁景區,距縣城45公里。該流域行政區劃屬獨石口鎮,1個行政村,共有8個自然村,人口520人,農村勞動力260人。小流域土地總面積37.8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25.31平方公里。
據赤城縣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長趙振華介紹,東柵子生態清潔小流域國家示范工程堅持“山水林田路村”綜合治理,從山頂到溝谷依次構建“三道防線”,將水資源保護、溝道治理、坡面治理與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結合到一起進行了清潔小流域建設。
趙振華說:“我們根據東柵子小流域立地條件,結合水土保持功能定位,將東柵子小流域劃分為自然修復區、綜合治理區、生態保護區三部分,分區布設防治措施,治理面積總計25平方公里,總投資1625萬元。”
在生態修復區,工程實施封禁治理面積2391.50公頃,其中補植面積195公頃,設置封禁牌40個。

在生態治理區,工程營造水保林74.5公頃;修建鉛絲籠谷坊50道;村莊布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48套,斗式垃圾箱25個,戶廁改造147戶,公廁5座,吸糞車1輛,混凝土路5300平方米,房屋散水3000平方米,護地堤300米,村莊美化1處,圍欄2000米,標志碑8塊。
在生態保護區,治理工程包括溝道清理土石方28791立方米,堆石13506立方米,漿砌石護坡250平方米,步道2510米,河岸植被緩沖帶34.0公頃,擋墻3000米,水生態景觀3處。
“通過工程的實施,小流域內水土流失面積顯著下降,由治理前的25.31平方公里下降到治理后的1.23平方公里,下降了96.75%,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達到90%以上。”趙振華說道。


據趙振華介紹,赤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納入赤城縣“兩區”建設規劃,納入赤城縣政府重點工作督導范圍,推動生態清潔小流域內村莊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工程規劃的科學性,在建設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規劃了科學系統的工程建設,創建了首都北部高寒貧困地區的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典范。
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的實施改善了進入溝道的水質和村民居住環境。小流域出口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Ⅲ級,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保障清水下山,凈水入庫,有效保護了地表水水質。村莊內污水、垃圾、廁所、道路、路燈等同步治理,使農村基礎條件和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實現了“有水則清,無水則綠”的美好人居環境。
趙振華介紹,東柵子生態清潔小流域的建設,美化了冰山梁景區的周邊環境,使其成為遠近聞名的游客休閑觀光基地,不僅有力地推進了赤城縣的旅游開發,還帶動了當地村民特色生態農家院的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這項工程是赤城縣以生態建設推進鄉村振興的精品典范工程。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