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MRI、CT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價值。方法 從2021年3月~2022年3月經手術病理診斷確診的LDH患者中隨機抽取100例,均進行MRI、CT診斷,對比診斷結果。結果 病理診斷結果顯示突出、脫出、膨出、真空象、游離椎間盤各31例、30例、26例、8例、5例。MRI總檢出率為98.00%,高于CT總檢出率89.00%(P<0.05);MRI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95.00%(95/100)、91.67%(11/12)、95.45%(84/88),CT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78.00%(78/100)、41.67%(5/12)、82.95%(73/8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MRI破裂型、非破裂型LDH檢出率顯著高于CT(P<0.05)。結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使用MRI的診斷效果更佳。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MRI;CT;檢出率;診斷效能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臨床常見病、高發病,誘發原因具有復雜性,可能是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長時間處于坐位或立位,另外,體力過于消耗、外力作用導致腰椎發生損傷等原因也會誘發LDH[1]。LDH發病后患者腰椎間盤部位多個組織(髓核、纖維環、軟骨板等)發生退行性病變,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向后方突出,對脊神經根造成刺激,最終誘發腰痛[2]。LDH發病后會導致患者不能正常活動,病情持續惡化甚至會導致無法下床活動,對其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3]。本研究分析了LDH患者使用MRI、CT的診斷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21年3月~2022年3月經手術病理診斷確診的LDH患者中隨機抽取100例,均進行MRI、CT診斷。患者男59例,女41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52.68±4.15)歲;體重51.32~84.58 kg、平均體重(70.15±3.24)kg;病程1~9年,平均病程(4.68±1.52)年;。
1.2 方法
MRI組使用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對其腰椎間盤采用多方位成像(矢狀面SE序列T1WI、快速SE序列的T2WI、橫斷面T2WI),觀察其基本信息(形態、位置、椎間膨脹、壓迫脊椎情況等)。CT組采用16排螺旋CT,層厚3 mm,間距1 mm,傾斜角度30°,掃描骨窗以及軟組織窗。
1.3 指標觀察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檢出率、診斷效能、LDH診斷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檢出率比較
病理診斷結果:突出、脫出、膨出、真空象、游離椎間盤各31例、30例、26例、8例、5例。MRI總檢出率高于CT(P<0.05)。見表1。
2.2 診斷效能比較
MRI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95.00%(95/100)、91.67%(11/12)、95.45%(84/88);CT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78.00%(78/100)、41.67%(5/12)、82.95%(73/8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4。
2.3 LDH診斷結果比較
MRI破裂型、非破裂型LDH檢出率顯著高于CT(P<0.05)。見表5。
3討論
臨床將LDH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患者多數都是中青年,主要誘因是扭傷;慢性患者多數為老年,主要誘因是勞損等[4]。LDH患者椎間盤突出情況不同,如大小、方向等,導致患者臨床反應有著較大的差異,普遍存在的體征是腰痛,如果病情嚴重還可能導致下肢出現放射性疼痛感,直腿抬高試驗結果顯示為陽性[5]。慢性LDH的高發群體是55歲左右的中老年人,該病的主要特征是隱匿發病、病程長等,高發部位是L4~5與L5~S1間盤,絕大部分是椎管內突出,較多患者是旁中央型突出[6]。LDH患者病情嚴重,通過受損的纖維環髓核物質脫離原間盤進入到椎管,也就是游離間盤,該類疾病高發部位是硬膜外間隙前外側,髓核物質在椎管內向上或向下移動,導致神經根(硬膜囊、側椎管內)受到壓迫[7]。如果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會導致患者出現其他嚴重的不良癥狀,如直腸和膀胱癥狀、下肢癱瘓等。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手術或非手術的方式治療LDH患者,不管是何種治療方式,基礎都是保持纖維環和后縱韌帶完整性。臨床普遍認為破裂型LDH患者由于具有更加嚴重的病情,最好使用手術將壓迫癥狀解除。因此,在手術之前對LDH類型做出明確的診斷對制定臨床治療方案具有重大臨床價值[8]。
椎間盤大的分離對不全梗阻硬膜囊,高度正常,導致CT圖像不易將病變情況檢測出來。如果間盤游離的碎片進入硬膜囊,CT圖像表現為似馬尾腫瘤;如果LDH患者屬于外側型突出型,會對椎間孔造成損傷,需要和神經鞘瘤(擴大的椎間孔)、神經根袖囊腫(造影劑充盈)、大的神經根靜脈叢(可見增強)進行區分[9]。相較于MRI,CT對LDH的敏感度較低,但MRI對膨出的腰椎間盤圖像結果不如CT。膨出的腰椎間盤MRI圖像特點:矢狀面(椎間盤組織退變、脫水,T2短信號,對硬膜囊造成輕微的壓迫);軸面(間盤向四周無特定方向膨隆,對硬膜囊、側隱窩造成壓迫、小關節有增生表現、椎體滑脫程度輕微)[10]。突出的腰椎間盤MRI圖像特點[11]:矢狀面(低T2WI、纖維環斷裂、髓核后突);軸面(纖維環斷裂、髓核向裂口區突出)。脫出的腰椎間盤MRI圖像特點:纖維環(T1WI信號略低髓核);矢狀面(T1WI見纖維環斷裂)。髓核脫出(T1長T2短,移動方向不定可上、下、前移,對硬膜囊造成局部壓迫,如果影響到椎基底靜脈叢T1短,緩慢血流信號)[12]。游離腰椎間盤髓核MRI圖像特點:椎管內前側方髓核組織與破裂的纖維環口信號不連續,不僅可表現為沿椎管前壁上移、下移,還可表現為向后縱韌帶、硬膜囊側壁后移,和硬膜囊受到病變壓迫導致變形的占位類似,需增強掃描才能和腫瘤相分別。增強掃描結果顯示T1WI輕度強化病灶周邊,而游離的髓核不會被強化[13]。
本研究結果顯示,MRI總檢出率為98.00%,高于CT總檢出率89.00%(P<0.05);MRI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95.00%(95/100)、91.67%(11/12)、95.45%(84/88),CT準確度、特異度、敏感度分別為78.00%(78/100)、41.67%(5/12)、82.95%(73/8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MRI破裂型、非破裂型LDH檢出率顯著高于CT(P<0.05)。證實MRI、CT都能較好地診斷LDH,但CT對腰椎和周圍組織的密度分辨率較高,能將椎間盤橫斷面形態變化情況顯示出來,從而準確鑒別椎間盤突出與膨隆;MRI將腰間盤情況通過不同強度的信號展示出來,從而將椎管內部結構清晰地展示在圖像中,CT很難將脊髓發生的變性顯示出來[14]。MRI能將LDH的典型征象(游離椎間盤、真空像)全方位展現出來,而不會受到腰椎重疊結構的影響,提高了解剖分辨率,從而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MRI通過T1WI成像能將椎體、間盤、附件等部位的解剖結構顯示出來,通過T2WI成像將椎管、髓核脫出的內固有結構區分出來,并將神經根、硬膜囊、脊髓、馬尾神經等部位的情況清晰地顯示出來,使臨床醫生更加準確地了解患者病變的情況[15]。LDH患者屬于破裂型,MRI征象為信號低、后緣缺乏規則性、椎間盤發生變性表現等;CT征象為突出巨大、無清晰的邊界、后緣呈現銳角等,相對而言MRI的檢出率更高,但CT具有諸多優點,如檢查費用低、掃描快、患者接受度高等,臨床醫生可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診斷方式。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使用MRI的診斷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 馬淑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CT影像與MRI影像的比較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21,30(12):2313-2315.
[2] 任建平.多層螺旋CT(MSCT)與核磁共振(MRI)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LDH)的臨床價值[J].世界復合醫學,2021,7(12):13-16.
[3] 張鵬.磁共振成像技術與CT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有效性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23):140-141.
[4] 嚴君.腰椎間盤突出癥MRI與CT診斷的應用意義[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22):145-146.
[5] 李怡潤.MRI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智慧健康,2021,7(31):7-9,13.
[6] 廖誼.CT成像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診斷價值[J].名醫,2021(19):85-86.
[7] 李佳琪.腰椎間盤突出癥應用CT與MRI診斷效果的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20):205-206.
[8] 詹靜文.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采用MRI與CT檢查的價值研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9):106-107.
[9] 鐘尚鴻,梁文琪.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準確性及臨床價值比較[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20,41(4):209-211.
[10] 王國鵬,郭海芹,張華冬.多層螺旋CT和核磁共振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應用價值[J].包頭醫學,2020,44(4):32-34.
[11] 靳素輝,郭團茂,郭潔.CT、MR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價值比較[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36):135-136,139.
[12] 胡宇曌.CT與MRI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診斷結果對比分析[J].現代養生,2020,20(Z6):56-58.
[13] 譚慧琴.CT掃描與X線平片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診斷價值與準確率比較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3):3902-3904.
[14] 高婷娟.腰椎間盤突出癥應用CT與MR診斷的對比[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24):100-101.
[15] 華玉琦.MRI與CT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的應用價值及準確性分析[J].名醫,2020(1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