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生活壓力的增加、高齡產婦的增多,導致先兆流產率有所提高。有研究顯示,即便渡過這一危險期,在孕后期及分娩時仍將可能面臨多種母嬰并發癥,對孕產婦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因此,如何加強保健,防止其發展成流產,已成為臨床醫生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什么是先兆流產
先兆流產是指在懷孕28周之前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通常為暗紅色或血性白帶,無妊娠物排出,還會伴有陣發性下腹痛、腰背痛等癥狀。大多數經過休息和治療后癥狀能得到緩解,可繼續妊娠;部分患者病情加重,最終發展為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之前為早期先兆流產,12周及之后為晚期先兆流產。
先兆流產的表現
育齡期的婦女如果出現停經的情況,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檢查是否懷孕。先兆流產主要是停經后陰道出血,伴或不伴下腹痛、腰酸等;尿妊娠實驗呈陽性或B超檢查提示宮內妊娠;婦科檢查宮頸口未開,無妊娠物排出。如果孕婦出現少量的陰道出血,可以做血清HCG、孕酮檢測、B超等檢查。如果反復出血,需要及時檢查陰道排除是否存在宮頸息肉。此外,還需要與其他引起腹痛的疾病相鑒別,如宮外孕、卵巢囊腫蒂扭轉、闌尾炎等。
先兆流產的危害
先兆流產風險與陰道出血量一般呈正相關,即使保胎成功,也會增加其他不良妊娠結局風險,如感染、產前出血、新生兒低出生體重和早產等。而流產風險與孕周大小有關,先兆流產的發生孕周越小,流產概率就越高。
孕婦由于缺乏孕期相關知識,在出現先兆流產情況時,感到手足無措,擔心無法保住腹中胎兒。而妊娠期間壓力過大,會出現焦慮、心跳加快、失眠、血壓異常等情況,引起子宮小動脈痙攣而誘發宮縮,最終造成流產。特別是高齡產婦、有習慣性流產史、婚后長期不孕、甲狀腺功能異常、多囊卵巢、生殖器發育畸形等病癥,對孩子的渴望非常強烈,精神壓力大,形成惡性循環。
先兆流產的主要因素
胎兒染色體異常是導致先兆流產的最主要原因,約占50%~60%,有染色體數目異常和結構異常。如果夫妻中有一個染色體不正常,可遺傳給后代,造成流產甚至多次流產。孕婦年齡是影響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重要因素。與35歲以下婦女相比,35歲以上的婦女發生胚胎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增加 3 倍以上,而40歲或更高齡的婦女風險增加近6倍。胎兒染色體異常者早期有先兆流產的征象,且隨著懷孕時間的增加,多數妊娠會以流產告終。
內分泌異常也是導致孕婦先兆流產的常見原因。其中,黃體功能不全占23%~60%。黃體可以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妊娠初期,黃體會分泌孕酮來維持妊娠;10周后,隨著胎盤的逐漸形成,黃體功能被胎盤代替;12周后,黃體會慢慢退化。在妊娠早期,胎盤尚未形成之前,黃體功能不足會增強子宮肌層的收縮能力,影響到胚胎的種植和生長,從而引起先兆流產,甚至流產。此外,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高催乳素血癥、多囊卵巢綜合征等都會影響到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導致黃體功能失常、子宮內膜生長遲緩,進而出現先兆流產。
子宮缺陷,如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腺肌瘤、宮腔粘連等,均可能會影響胚囊著床和發育。此外,有宮頸內口松弛、宮頸裂傷史、宮頸功能不全等因素也會引起先兆流產。
細菌性陰道病、衣原體、解脲支原體引起的子宮內膜炎、宮頸管炎等會導致孕婦先兆流產。據報告,優生檢查TORCH項目中弓形蟲、單純皰疹、巨細胞病毒感染雖然不會對孕婦本身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會引起妊娠孕囊、子宮、胎盤感染,從而造成胎兒發育異常及流產。
免疫功能異常分為抗原和抗體系統異常。如果夫妻間的共同抗原相容性高,會導致胚胎的純度下降,從而降低抗原的提呈和識別能力。如果母體封閉抗體不能滿足需要,就會認為胎兒是異物,引起流產。如果血型抗原不能融合, Rh抗原或 ABO抗原的紅細胞附著在孕囊外層,這種物質可以通過胎盤進入到母體的血液中,使之產生抗體,因血型不合引起免疫反應,影響胎兒的發育,甚至導致流產。
孕婦全身性疾病,如感染高熱誘發子宮收縮引起先兆流產;嚴重貧血、營養不良、高血壓、慢性腎炎、心臟病、結核與惡性腫瘤等急慢性缺血缺氧性疾病,會對孕婦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先兆流產。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先兆流產相關。吸煙、酗酒、吸毒、咖啡因攝入過多是導致胎兒發育遲緩、先兆流產的高危因素。環境因素,如接觸化學物質(甲醛、苯、鉛)、有機溶劑和毒物等都會增加流產的概率。創傷刺激,如外傷、手術、性生活過度等,過度焦慮、緊張、恐懼等精神創傷也都可能會導致先兆流產。
先兆流產的治療
孕婦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少做激烈的運動,盡量避免同房,緩解心理壓力。對于先兆流產的治療,要根據病因進行。如果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及時糾正。不能盲目保胎,因為懷孕成功與否也是一種優勝劣汰的方式。如發現胚胎缺陷、發育異常,都要及時終止妊娠。
對貧血、營養不良的患者,要及時補充營養;免疫功能異常可以給予免疫抑制劑和抗凝藥物;對伴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患者,給予甲狀腺素治療;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血糖,必要時使用胰島素;同時要避免抽煙、飲酒等導致孕婦先兆流產的高危因素。
多項實驗表明,孕酮不能減少先兆流產的流產率,不推薦盲目使用。黃體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使用孕酮保胎治療;有胎停史、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如果確診為宮內妊娠,在有先兆流產的情況下,補充孕酮可以減少再流產的概率,增加活產率。目前補充孕酮的方法有多種,分別是注射黃體酮針劑、陰道使用的微粒化黃體酮、口服地屈孕酮等。如果是月份比較大的先兆流產,可以使用安寶、硫酸鎂等藥物進行保胎治療。宮頸功能不全的女性,一般有大月份的自然流產史,可以選擇在妊娠前或妊娠中期進行宮頸環扎術。
并非所有的先兆流產都要臥床保胎。如果血HCG和孕酮正常,但有少量血性分泌物,患者不用太過緊張,也不用服用藥物。而且,有些先兆流產是因為胎兒發育異常,最終還是會面臨流產的命運。
由此可知,當孕婦出現先兆流產癥狀時,不要過度恐慌,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保胎治療一定要在檢查明確病因和了解胎兒狀況后,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保胎1~2周后,應及時檢查胚胎發育情況。此外,在孕早期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不要接觸有毒有害物理化學物質,保持情緒穩定,定期產檢,以平穩、樂觀的心態迎接寶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