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呼吸康復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呼吸康復護理集運動、呼吸以及營養支持、心理健康、健康教育、氣道廓清除為一體,幫助患者改善肺部功能,降低呼吸性系統疾病加重風險,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日常活動能力。本文主要針對呼吸康復在各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進行綜述。
關鍵詞:呼吸康復;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營養支持;治療效果
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病變部位集中于支氣管、胸腔、氣管、肺部等,輕癥患者大多會出現胸痛、咳嗽,且呼吸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重癥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缺氧,最終導致呼吸衰竭。呼吸康復為一種綜合性的管理措施,由多學科參與,幫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控制疾病發展[1~2]。本文主要綜述了近年來呼吸康復方法在不同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1呼吸康復的適用范圍
呼吸康復適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一些支氣管擴張、閉塞性支氣管炎等病變,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其盡快康復。當然,這種方法并不是所有患者適用,如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未經控制的高血壓,或會影響周圍神經系統的疾病、關節病變、精神功能障礙等患者,在臨床上應謹慎使用[3]。
2呼吸康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患者表現為持續性氣流受限,出現咳痰、氣短、呼吸困難以及喘息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雖然這種疾病可以預防和治療,但由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目前已經成為全球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是一項非常大的公共衛生挑戰。據世衛組織報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率還在不斷升高,死亡率也在持續增加[4~5]。
COPD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呼吸肌的鍛煉能夠幫助患者減少過度通氣,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輕、中度患者一般在3月以內使用呼吸鍛煉方法,而重度患者至少鍛煉6個月。對于這類患者來說,無論病情是否嚴重,都應該選擇在病情穩定之后再進行康復鍛煉,保證疾病處于穩定狀態[6]。此外,在治療前應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他們認識到積極治療和呼吸康復鍛煉的重要性。COPD患者自我管理的重點就是要樹立健康理念,能夠認識到自身的需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個性化目標,并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這種觀念主要以患者為中心支持自我管理,如何將信息呈現給患者也會影響鍛煉計劃的使用有效度[7]。
2.1 運動鍛煉
運動鍛煉強度應從低到高,逐漸恢復。首先,可以練習一些康復體操,例如改良后的太極拳、八段錦以及臥位康復操等,幫助患者鍛煉身體柔韌性和平衡力,提高機體協調性,還能夠鍛煉自身耐力,預防出現損傷。臥式康復操包括以下幾點:(1)拉伸起坐。患者雙手拉住床邊后,利用上肢力量將上半身拉起,維持幾秒鐘后再次躺平重復。(2)橋式運動。患者取仰臥位,膝關節屈曲,而后將雙腳踏平在床面,用力將臀部抬離床面約15 cm,然后重復。(3)空中踩車。采取平臥位后上肢保持不動,兩小腿在空中交替做踩自行車運動,重復50次左右。對其他無法采用呼吸康復的COPD患者,可以使用神經肌肉刺激增加股四頭肌的功能和活動質量[8]。
2.2 呼吸肌鍛煉
由于患者大多數呼吸功能下降,通氣不暢,可以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膈肌呼吸鍛煉。縮唇呼吸一般是通過鼻子吸氣之后,由嘴唇呈口哨樣縮起后緩慢將氣體呼出,每天至少鍛煉3~4次。采用腹式呼吸時,需在吸氣時將胸部保持在穩定范圍,呼氣時使腹部以最大程度回縮,每天鍛煉2~3次。患者還可以通過吸氣肌訓練(IMT)進行阻力鍛煉,每日逐漸增加鍛煉強度,使患者呼吸肌能夠承擔一定的阻力,逐漸增加耐力。此外,還需對患者采用氣道廓清除術,及時將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干凈,主動咳嗽是常用方法,還有體位引流、胸部震蕩、多功能呼氣閥等方法。多功能呼氣閥在臨床上大多應用于霧化吸入、震蕩排痰等,患者也可以通過儀器末端的旋鈕調節內部壓力后改善呼吸阻力,按鈕處于紅色時會產生最大阻力,患者將咬嘴含住后,以最大力氣深吸氣,再吐氣,使管道內壓力和彈簧張力出現變化,產生的震蕩能夠促進痰液清除,反復呼氣時也能夠使呼吸肌得到一定的鍛煉[9]。
2.3 營養支持
COPD患者呼吸肌處于疲勞狀態,消化功能較差,疾病癥狀嚴重時會導致食欲下降、營養缺乏,長期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會導致患者基礎代謝率增加,提高對能量的需求。因此,呼吸康復強調給予患者足夠的營養支持,改善機體狀況,提高抵御能力。
2.4 心理康復
由于患者長期呼吸受阻、通氣不暢,出現咳嗽、咳痰等癥狀,活動能力下降,與外界的交流逐漸減少,內心封閉,容易出現焦慮、郁悶等多種消極情緒。呼吸康復提出應當給予患者足夠的心理支持,評估其心理狀態,針對出現的問題給予針對性指導,使患者對疾病有更正確的認知,從而積極配合治療[10]。
2.5 定期展開健康教育
通過發放手冊、講座教學等方式幫助患者全面了解呼吸系統相關知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正確使用各種呼吸裝置,戒煙戒酒,盡早識別疾病并進行預防。COPD康復是一個連續且漫長的過程,患者應該嚴格遵醫囑執行各項康復鍛煉計劃,醫護人員做好定期回訪工作,維護患者康復計劃,提高治療效果。
3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的主要治療方法是通過藥物控制疾病發展,改善臨床癥狀。但已有研究表明,呼吸康復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身體耐力,減輕呼吸困難等癥狀。采用抗阻力鍛煉和閾值吸氣肌鍛煉,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和肺活量[11],連續鍛煉4個月后可以明顯改善患者呼氣峰值流量,促進肺功能恢復[12]。
4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擴張是由于患者呼吸道出現感染或堵塞,使得支氣管本身結構被破壞,管壁增厚,導致支氣管出現異常和擴張。這種疾病可以是原發性也可以是繼發性,擴張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咳嗽、反復咳血等,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控制,很難完全治愈。臨床指南建議患者配合呼吸康復,定期運動,通過清除氣道分泌物、有氧鍛煉、呼吸鍛煉等方法,幫助患者增加有效肺活量,減少肺部殘氣量。
5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癥狀一般包括呼吸急促、容易疲勞、胸痛、足踝水腫等。呼吸康復方法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峰值氧消耗量和生存質量,在運動過程中要及時檢測患者的心率等各項指標,運動強度也應該時刻保持在最大心率的70%左右。盡管多數肺動脈高壓患者會出現短暫性的頭暈等現象,但是也不會由于呼吸康復產生更嚴重的不良事件。研究表明,肺動脈高壓患者鍛煉5個月后心臟功能可得到改善,血流動力學參數好轉[13]。
6肺癌
肺癌是指發生于支氣管、氣管和肺部的惡性腫瘤。研究表明,在患者手術治療前進行6周左右的有氧運動和力量鍛煉,能夠幫助患者提高攝氧量,縮短住院時間,促進術后康復[14]。臨床指南提出,肺癌術后患者病情趨于穩定時應盡快恢復鍛煉,提高機體運動功能,爭取每周都能夠達到3 h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以及抗阻力鍛煉,避免長時間久坐。肺癌患者術后,還應由專業團隊對其進行評估、健康教育、有氧鍛煉,盡量選擇家庭運動,患者家屬應參與患者康復鍛煉過程,給予家庭支持,提高其康復積極性[15]。
7肺炎
肺炎大多是由于細菌、病毒以及真菌等各種致病菌導致的肺部感染,患者通常會出現身體乏力、體重下降、食欲減退等癥狀。機體咳嗽時需要膈肌和呼吸肌共同配合,吸入性肺炎與咳嗽功能異常有密切關系。研究發現,在康復過程中采用吞咽鍛煉和呼吸肌鍛煉能夠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更好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吸氣和呼氣壓力。使用腹部電刺激和機械通氣方法,也能夠幫助患者改善肺活量和呼氣峰值流量[16~17]。
近年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卷全球,造成很多人呼吸系統出現障礙。因此,廣泛應用這種方法對于患者的康復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逐漸恢復正常呼吸功能,提高運動耐力,改善其身心健康。目前,臨床上關于病毒性肺炎的康復措施研究較少,還需要進一步展開研究提出有效措施,建立標準化的防治措施,預防病毒進一步傳播和感染。
呼吸康復鍛煉計劃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干預措施之一,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哮喘、肺癌、肺炎、肺動脈高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具體內容包括肢體鍛煉、呼吸肌鍛煉、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同時強調對患者進行定期回訪,指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強調家庭康復計劃,支氣管擴張患者強調采用氣道清除術,肺炎患者除了清除氣道之外,還需提高吞咽功能鍛煉等。無論任何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鍛煉開始前都應該對患者身體狀況展開專業全面的評估,制定個性化運動處方,對疾病較為嚴重的患者以其需求為中心,告知患者家屬共同參與,逐漸改善癥狀,確定最佳的康復處方,以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媚媚,鄭潔皎,徐友康,等.呼吸康復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22,37(2):265-269.
[2] 林妍妍,荊純祥,羅敏怡,等.肺康復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0):26-30.
[3] 唐曦,江宇.肺康復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16(6):1-4.
[4] 楊紅梅,盧倩.物理治療及特殊護理對呼吸系統疾病康復的臨床應用[J]. 2021,4(9):13-15.
[5] 張媛.綜合性呼吸康復治療對于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8,47(7):786-788.
[6] 王美杰.呼吸康復治療在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18):,89-90.
[7] 夏歡歡.肺康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及進展[J].臨床醫學進展,2022,12(9):132-138.
[8] 黃小紅.呼吸康復聯合常規護理在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50):26,,38.
[9] 曹愛琴,許林.肺康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21,11(19):71-74,101.
[10] 王歡環,李娜.肺功能康復鍛煉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16):2484-2486.
[11] 邱佰云,俞今晶.肺康復在COPD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的作用及實施[J].中國醫療設備,2018,33(A2):102-104.
[12] 黃愛霞.呼吸康復護理在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70):18-19.
[13] 高越.呼吸康復聯合常規護理在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9(5):67-69.
[14] 曾靖芳.呼吸康復聯合常規護理在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6):157-158.
[15] 張雪.試論呼吸康復聯合常規護理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7,8(49):85-85.
[16] 楊志敏.呼吸鍛煉在腦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康復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2):246-248.
[17] 周蔚,朱黎明,曾丹,等.呼吸肌鍛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復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J].中國醫師雜志,2017,19(11):1627-1630.
[18] 陳巧瑛,施瑾.肺康復鍛煉聯合噻托溴銨在穩定期輕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應用[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5,13(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