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與行為、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做好艾滋病的預防工作是重中之重,并且要從青少年時期抓起,加強健康宣教工作,樹立“防艾”意識。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種免疫性疾病,以AIDS英文縮寫表示。艾滋病病毒也稱之為人免疫缺陷病毒,是引發艾滋病的主因。當它進入人體后會大量復制,對機體免疫功能造成嚴重的損傷,給各類感染以及腫瘤的入侵提供機會。
青少年如何預防艾滋病
加強艾滋病咨詢與檢測
現階段,國家針對艾滋病的咨詢與初檢方面堅持保密與免費原則,為經濟能力較差的患者免費提供抗病毒類藥物治療。艾滋病抗體早期篩查有助于發現患者艾滋病的感染情況,采取正規的治療手段能有效緩解病癥。同時還可以通過針對性的防御措施,減少傳播概率。因此,當發現自身存在艾滋病感染風險時,或認為自己已經感染艾滋病時,要第一時間到當地疾控中心進行咨詢與檢測。
艾滋病病毒具有傳染性
當艾滋病病毒入侵人體后,病毒抗體需要數周才能檢測出來,臨床上將該時間間隔稱為窗口期。盡管窗口期無法檢測出抗體,但此時人體已經具有感染性。根據相關研究顯示,艾滋病病毒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過程是漸進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要數年時間才會逐漸發展為艾滋病患者,臨床上將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潛伏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外表上與常人無異,雖然沒有任何癥狀,卻能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統被大面積摧毀后,機體將無法維持疾病抵抗能力,此時進入發病期,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性低熱、體重驟降、皮疹、腹瀉等諸多癥狀。現階段,尚未研發出艾滋病治愈類藥物,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治療手段控制病毒復制,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提高生活水平,延緩病癥的發作時間,將傳播風險降至最低。
艾滋病的三種傳播途徑
艾滋病病毒集中在機體的乳汁、血液、精液,以及陰道分泌液當中,并利用體液交換的方式進行傳播。艾滋病通常通過性接觸的方式傳播,越多的性伴侶,傳染艾滋病的風險就越大。尤其是伴有性病的患者,在與艾滋病病毒的攜帶者發生性關系時,感染概率要遠遠大于未患性病的人。同時與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共用注射器,也是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即通過靜脈血液相關的方式進行傳播,所以吸毒是傳染艾滋病的高危行為。此外,輸血也是艾滋病傳播的重要途徑。當患者輸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后,病毒會直接傳播到患者體內,包括未經消毒的各類醫療器械等,都可能成為傳播艾滋病的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母體患有艾滋病,那么艾滋病病毒也會傳染給孩子。
日常生活與一般接觸不會傳播艾滋病
盡管艾滋病病毒非常可怕,但它同樣也很脆弱,一旦離開人體很快就會死亡。現階段尚未出現通過尿液、淚液、唾液,以及汗液而感染艾滋病的病例。因此,不必擔心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接觸行為,比如擁抱、進餐、游玩、握手,以及共同游泳池與公共用具等。此外,飛沫不會傳播艾滋病病毒,包括打噴嚏、咳嗽等;也不會通過蚊蟲叮咬的方式進行傳播,相關研究發現,在蚊子體內,艾滋病病毒不會實現復制。
避免艾滋病病毒經性途徑傳播
減少危險性行為是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根據相關研究,單一性伴侶能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概率。此外,在性行為過程中采取安全措施,正確佩戴避孕套不僅能起到避孕效果,還能極大程度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風險。
拒絕毒品,防止艾滋病病毒傳播
青少年一定要明確,吸毒不僅是一種不良行為,更是觸犯了國家法律。注射吸毒屬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行為。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好奇、交友不慎、意識不到毒品的危害性、不理解生活的價值。因此,相關教育機構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使其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在面對毒品時一定要懂得說“不”。無論是娛樂場所,還是其他公共場所,交友要慎重;拒絕陌生人的香煙、飲料;避免與注射毒品的人發生性關系等。以上都是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
拒絕不安全的注射或輸血,預防艾滋病經血傳播
不安全的注射或輸血行為也是艾滋病重要的傳播途徑。一旦生病要堅持“能吃藥就不打針”的治療原則,盡量避免外來器械入侵身體,防止出現不必要的輸血。一旦患病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就診,拒絕相信街頭小廣告和任何無照執業行為,包括修補牙齒、打針、輸液等。在就醫過程中,一定要選擇一次性針具,或者經過完全消毒的醫療器具。不去不正規的美容整形機構,盡量避免刺破皮膚的各類手術,如紋身、紋眉、打耳眼、矯正畸形等。必要輸血的話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使用正規的血液制品。
結語
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力,也是祖國昌盛的基石,但由于自身年齡、性格的因素,很容易出現沖動行為。而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性較強,一旦患病會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加強青少年教育,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相關知識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