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探討西藏自治區的科技創新政策,本文選取西藏自治區2016~2020年科技創新政策文本為主要研究對象,借助政策文本分詞軟件ROST_CM6對政策文本進行詞頻分析與語義網絡分析,系統回顧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以期為西藏自治區創新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鑒。
關鍵詞:科技創新;政策文本;西藏自治區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全球化縱深發展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都在關注著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領域的政策在促進科技創新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科技創新是西藏自治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途徑。西藏自治區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臺《關于推進西藏科技長足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見》[1]等支撐政策,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科技創新政策和法律制度,這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證。
目前學術界關于科技創新政策的研究已經日趨完善,科技創新政策也是近幾年備受關注的問題。眾多學者從不同的理論視角提出各自的觀點,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政策的不斷完善與優化。楊正聯利用構建語句構成、語句有效性、語句構成系統性的理論分析框架對政策文本進行理論分析和解讀[2]。張永安等采用文獻計量學、網絡分析等方法,對北京中關村發布的區域政策文本進行了量化研究,并將其歸類到了標準類,結果表明各地區的科技創新政策還存在著一些缺陷[3]。宋嬌嬌和孟溦基于上海市科技創新主體、創新政策工具、創新行為領域等多個層面,歸納上海市科技創新政策演進特點,并提出改進途徑[4]。陳強和沈天添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實證分析法相結合研究我國科技創新政策發展,并采用N元語法進行文本挖掘,進而找出政策體系演變和階段差異的演變特征[5]。
本文將在充分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聚焦2016—2020年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梳理五年間西藏自治區發布的一系列現行有效的科技創新政策,使用ROST_CM6分詞處理軟件提取政策關鍵詞,構建關鍵字語義網絡圖,并從詞頻分析和語義網絡分析維度深入探討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建設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提出完善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的針對性參考建議,為科技創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可借鑒的對策建議。
1. 研究設計
1.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文本分析法,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結合起來,用ROST_CM6的詞頻分析功能對政策文本進行分詞后,通過詞頻查詢分析,系統繪制主題詞語義網絡圖。ROST_CM6是由武漢大學的沈陽等人研制的一款社會科學資料分析軟件,可以進行文字策略的分詞和聚類分析[6]。因此本文運用ROST_CM6分詞軟件進行科技創新政策文本語義網絡分析與關鍵詞詞頻分析,即系統分析及回顧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文本內容,為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的完善提供可參考建議,以推動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的發展。
1.2 文本選擇
為保證文章的客觀性和有效性,在政策文本選擇階段,首先通過訪問西藏自治區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等省級層面官網,輸入“科技政策”“創新”等關鍵詞進行檢索。其次在北大法寶等法律法規專業網站檢索通過關鍵字、標題名等搜索西藏自治區的政策資料。最后得出共計105項科技創新政策文本,在剔除失效文件和一般事項的批復等非政策文件之后,最后篩選出74個政策文本作為研究數據基礎[7]。
2. 政策文本分析
2.1 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政策分布數量來看:2016年發布8項,2017年發布22項,2018年發布16項,2019年發布11項,2020年發布17項。2017年科技創新政策出臺量出現大幅度增長,由于西藏自治區2017年持續加強了科技創新工作,推進了資金獎勵、知識產權保護、績效考核、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8],取得了一定成效。政策的制定根據具體情況有靈活的調整,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像2019年政策執行次數有下降的可能。
用ROST_CM6對政策主題詞進行分詞,剔除不相關且重復的詞,即可得到一個數據集的詞頻。經過政策梳理發現,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主要包括政策措施、實施意見、實施細則、通知、方案和計劃。西藏自治區政府部門發布的科技創新政策文件主要是政策通知及意見,占政策文本總數的47%,而方案類、實施細則類占科技創新政策發布形式比重較小,缺乏把抽象的政策變成可操作的政策形式,政策實施意見和計劃規劃分別有3項,占4%,其中西藏自治區政府頒布的傳達下級的方案和具體實施細則兩類加在一起僅3項。
2.2 詞頻分析
利用ROST_CM6軟件對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進行分詞處理,在排除無效詞匯后分析處理74項政策文本,如表1所示。
經規范化處理后,從74份科技創新政策提取出頻率最高30個特征關鍵詞,并根據詞匯的使用頻率來排列。從詞頻排序情況來看,共有3個關鍵詞的詞頻在1000次以上,分別是排在統計表前3位的“科技”“企業”“發展”,這說明政府部門在科技政策發布的內容中,對于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的科技發展和科技突破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和政策支持;“創新”“資源”“技術”“經濟”“服務”出現頻次相對靠前,由此可見,為了更好地營造支持和鼓勵自主創新的環境,政府部門重視政策扶持的作用,鼓勵企業持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企業技術成果轉化。詞頻分析結果顯示,“人才”“獎勵”等人才激勵型詞匯未出現在高頻詞中,科技創新缺乏科技人才引進和獎勵政策,然而科技創新人才及獎勵政策在增強區域創新活力、推動區內科技創新的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3 語義網絡分析
在科技創新政策文本中,關鍵詞之間的聯系緊密,一般情況下一個詞的出現會伴隨著另一個詞的出現。在相同政策中,如果發現兩個關鍵詞同時出現的次數較多,則可認為該組關鍵詞相互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性。關鍵詞之間的共現網絡是基于這種共現關系構成的知識圖譜。通過抽取科技創新政策文本數據中的關鍵詞匯,利用共現矩陣,建立單詞和單詞之間的語義網絡結構分析圖,利用網絡中節點間的距離等特點,來直觀地展現出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文件中不同單詞間的關聯性,可以厘清某個科技政策主題的主要關注點及其相互關聯關系。ROST_CM6軟件對有效的政策文本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生成了語義網絡關系圖,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關鍵詞“科技”“創新”“技術”“發展”“建設”是整個關系網中與其他關鍵詞之間的連線較多的節點,是語義網絡圖中的中心位置,這些詞匯組合在一起,形成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文本核心內容。另外“技術”“資源”“服務”等與“創新”密切相關,說明要促進企業創新,必須加強創新能力的提升,整合豐富的資源,提供高質量的平臺,以利于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實施。“研究”“研發”“企業”“創新”“政策”“發展”,都與“技術”密切相關。這表明技術的革新離不開研發層面的創新,更離不開政策支持和企業發展的推進,因此加強把握技術創新的宏觀方向,對企業的技術創新給予政策支持,幫助產業結構實現升級,實現技術驅動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與“科技”和“創新”相連密切的還有“經濟”“資源”,這說明科技創新不僅要重視技術層面的創新,更要呈現科技創新成果,西藏自治區經濟發展為科技創新成果的展示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由此可見,以上這些關鍵詞是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制定中涉及的核心內容,是引導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的重點建設內容,說明西藏自治區始終堅定圍繞科技創新,一直把企業技術創新與研發、政策扶持等放在重要地位。而連線較少、處于較邊緣位置的關鍵詞,如“創業”“生態”“體系”等的受關注度還須給予加強和提高。
3. 完善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的建議
3.1 注重科技創新人才和政策評價體系建設
目前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作用的對象圍繞“企業”“研發”“資源”“經濟”,努力營造激勵企業創新的環境,但人才激勵機制有待提升,對強化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政策評價方面關注不足,因此還需加強科技創新人才政策體系的建設。在政策評價層面,加強政策評價體系的構建,保證頂層設計與企業創新的協同發展,構建科學化、規范化的評價指標,為政策的制定、執行、完善以及廢止提供支撐[9]。
3.2 注重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
科技創新平臺是支撐科技創新活動、積聚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載體,要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作為解決科技創新資源基礎薄弱問題的首要任務,進一步制定并完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政策[10]。西藏自治區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提供更多的政策資源要素,建立完善的產學研合作創新協作平臺,加強校企合作,以拉薩為中心,以西藏大學等多所區內外高校,以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為依托,推動以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和省級企業研發機構為核心的技術創新中心系統建設。引導各類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組成的新興產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形成層級多樣、品類齊全的科技創新鏈條。
結語
總之,通過對西藏自治區科技創新政策相關文本研究發現,政府對科學技術與創新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尤其在科技成果研發、企業科技創新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政府通過發布一系列關于科技創新方針政策,有助于營造區域科技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提高企業創新力。為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創造良好條件,提高產學研合作水平,建立良好的政商關系,有助于保證政府政策實施的有效性,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此外,為顯著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應繼續促進科技創新政策與創新驅動政策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科技支撐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2021年全區科技工作報告[J].西藏科技,2021(3):3-10.
[2]楊正聯.公共政策文本分析:一個理論框架[J].理論與改革,2006(1):24-26.
[3]張永安,耿喆,王燕妮.區域科技創新政策分類與政策工具挖掘——基于中關村數據的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17):116-122.
[4]宋嬌嬌,孟溦.上海科技創新政策演變與啟示——基于1978—2018年779份政策文本的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20(7):14-23.
[5]陳強,沈天添.中國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演變研究——基于1978—2020年157份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22(12):35-46.
[6]張莉,楊劍.基于ROSTCM的安徽省科技創新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技術與市場,2021,28(5):30-33.
[7]張寶建,李鵬利,陳勁,等.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主題分析與演化過程——基于文本挖掘的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9,40(11):15-31.
[8]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民主改革60年我區科技事業發展成就[J].西藏科技,2019(10):3-7,13.
[9]鄭燁,吳昊,孟凡蓉.強度與指向:政府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注意力研究——基于中央科技政策文本的分析[J].技術經濟,2023,42(4):12-23.
[10]張彥紅.“十四五”時期地方政府科技創新注意力配置和資源布局研究——基于30個省市“十四五”規劃及遠景目標文本分析[J].科學管理研究,2021, 39(4):30-34.
作者簡介:金瑤倜,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與管理;郝玉凱,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商用密碼技術、數字經濟、區塊鏈技術。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西藏科技型社會創業組織創新與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協同效應(編號:72262029)。